《逍遥小地主》第45章


当然,要让老何炒菜,他也没炒锅。
李逍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没有炒锅,那就自己订制。老王以前是个铁匠,技术还是可以的,兵器什么的可能打造不了,但是打个锅倒没问题。蓝溪街上也有铁匠铺,那里的铁匠是登记在官府本子上的,有官府的渠道购买铁料。
从那里买来铁料,拿回来跟老王费了许多口舌,才让老王同意打造一口奇怪的锅。
老王觉得那不是锅,那应当是个铁盘子。
哪有锅那么浅的,太浅了怎么炖煮啊?
在老王的眼里,锅就是用来煮东西炖东西的,烹饪似乎也只有炖煮这两种方式。
“老王叔,铁锅打的怎么样了?”李逍走进厨房。
厨房不大,一边与柴房相连,门前还有口井,做饭挺方便。
老王看着自己脚下那口黑亮的锅,有些闷闷不乐,他总觉得这口锅会让他的职业生涯蒙羞。
打出这样的锅,传出去岂不要丢死人。
“打是打好了,可就是这锅太薄,而且这个形状也不好煮东西啊。”
因为是第一口炒锅,因此李逍画的尺寸较小,也是怕第一次不成功浪费材料。毕竟这年头,铁锅都很贵,铁料也不便宜。先打小炒锅,若是成功了,再打个大铁锅也不迟。
李逍一眼的到那口锅,泛着黑青色,锅不大,一般煤气灶上炒锅大小,还有一截把柄,可以加个木柄,这是为了方便颠锅。
炒菜不颠锅,那就跟没有梦想的咸鱼一样了。
全手工打造的炒锅,肯定不如那些什么不锈锅炒锅,什么不粘锅那么油亮轻便,拿在手里挺沉。
“老王叔的手艺没落下,很好。”
“我手艺是没的问题的,只是你这锅要怎么用啊,四不象,浪费铁料哦。要是打个铁釜,有这么多铁料,能更好用。”老王还念念不忘铁釜。
“这锅完全符合我订制的要求,很好。”
锅挺好,以后李逍可以开小灶了,他对厨子老何的埋汰还是很有怨念的,而且老何的厨艺也太一般了,除了能把饭菜做熟,基本上不要对他有任何特别的期望。
“在这边单独垒一个小灶。”李逍指着一边的角落。
厨房里的灶,李逍也早看过了,挺落后,不够通风,做饭生火时不但烟大,而且很不好烧,得弄个吹火筒不时的吹,或者拿个扇子经常扇火,一不小心就烧灭了,弄的灰头土脸的。
这样的灶还浪费柴火,没有什么效率。
不过就这,也比大多数百姓家的灶好多了,因为好多百姓家都没有特别的灶,他们直接就是在屋里地上弄个坑,然后就成了一个火塘,在上面烧火,再架上一个陶锅做饭,既没灶,也没烟囱,更别说节能效率了。
搭一个小灶台非常简单,李逍指挥,老何老王还叫了几个人搭手。
取来旧土砖,搅拌点黄泥,垒砖,架烟囱。
有点难度的就是烟囱了,其它下面的烟道什么的都很简单,李逍特别要求,灶膛做了双层,中间还弄了几个铁棍做灶篦,既能滤灰,又能增加灶中痒气含量,让灶火更好烧。
在灶膛与烟囱间还垒了块砖,这是回火用的,防止火直接扯到烟囱里去浪费掉了,火苗在这里挡住,转个身能够继续积蓄热能。
“这个小灶怎么还这么复杂啊?”老何本以为直接弄几个土砖搭一下,能够架起锅来就好,谁知道五六个人弄了半天时间才弄好。
“一会烧起来你们就知道这样弄的原因了。”李逍笑笑,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一个极简单的节能土灶,却也让他忙的手忙脚乱,主要还是老王老何这几人太没有工匠精神了,总想着糊弄。
李逍得不断的纠正他们的错误,替他们返工。
灶做好,把铁锅架上去,大小刚合适。
“烧火试试吧,一会别惊讶。”
老何拿来麦秸引火,从那边灶灰里夹出一粒火炭,放到这边灶膛麦秸里鼓起腮帮子吹。
吹了几下,炭火越来越红,麦秸冒出烟,火苗腾起。
“架点小柴。”李逍指点。
“不能太早架柴,得多烧几把麦秸要不然容易灭火。”老何连忙阻止。
“听我的,直接架柴,没事的,这灶好烧,不会灭的。”
烧火的柱子有些左右为难,最后还是听了东家李逍的,折了几根小柴枝架到火上,小树枝很快的烧着了。
没有灭,越烧越旺。
甚至都没有点烟。
“奇怪,今天这柴这么好烧?”老何惊讶,平时烧个火,开头时最难烧,有时烧好一会都烧不起来。
可今天连新手柱子都这么轻松的就烧着了。
“不是柴好烧,是我这灶好烧,别看着好像很简单,实际上这灶可不一般。不但好烧易着,而且还很省柴火,你用那灶烧一锅水的时间,我这仅要三成时间。”
“不可能!”老何做了半辈子饭,烧火当然也是行家里手,哪个厨子最初不是从烧火的学徒做起的。
灶膛里的火越烧越旺,李逍却让柱子停止了烧火,这灶膛刚砌好的,不能马上烧,烧把火就干燥下就行,不能烧裂开了。
老王一直没说话,一直盯着这灶呢,他虽是个打铁的,可打铁的也一样离不开火,他观察了半天,发现这新灶确实好烧的不像话。
一点就着,也没烟,甚至火力都感觉旺了好多。
“三郎,你这灶台在哪学来的?”
“我要说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你们信吗?”李逍笑道。
“不信!”
老王等人异口同声!
第57章 赏万金
“赏,一定得赏,还得重赏。”
皇帝李治对于白糖脱色秘方很重视,因为少府寺那边给皇帝的进奏是这秘方核验过,确实相当有用。用他们专业的话说,有了这秘方,以后大唐皇家糖坊就能源源不断的产出真正的霜糖。
这有何意义?
意义很大。
因为这事关皇帝的小金库,霜糖这东西普通百姓吃不起,就跟胡椒一样属于一种奢侈调味品了。
正是因为霜糖的重要性,当年太宗皇帝才会派出使者万里迢迢的跑到天竺去求取霜糖制造的工艺,而此后又不断提高悬赏,让工匠们进一步改进制糖的工艺配方。
在太宗皇帝的特别关照下,大唐的霜糖制造水平一时领先全球,反超传来技术的摩竭陀国。大唐产的霜糖不但内销大大增加,甚至还成为大唐对周边各国贸易的热销品,还成为大唐皇帝赏赐周边藩国的好东西。
又因为霜糖的最高制造工艺掌握在皇家手里,使得这些年皇帝的内库很充实。平时赏赐个臣子啊,或者自己修建个行宫,以及宠爱哪个妃子皇子什么的,也能够十分方便出手大方。
霜糖是个极大的市场,还是个暴利产业,皇家的技术并不领先多少,如今薛仁贵献上的这个脱色秘方,可以说是让皇家的技术能够遥遥领先其它竞争者,让皇帝未来多年内,小金库有源源不断的收入。
“朕特赐你御马两匹、奴仆十人、彩绢百段,霜糖千斤,赏十万金!”
李治很大方,对于薛仁贵这种早打出名气的猛将更是大方,一口气说出一长串的赏赐列表。
“臣何德何能,岂敢接下如此厚赏。”
“朕赏你的,你就收下。”李治赏薛仁贵这么多东西,当然也不全是因为他献了个秘方。
薛仁贵这样忠心又能打的猛将,李治还是很看重的。
“对了,那个献方的乡民也得赏,如此忠厚百姓,朕不能忽视。对了,那人叫什么名字?”
一国之君,是不会在意一个乡野小民的。
可既然这个乡野小民献了这么宝贵的一个秘方,而且还是由薛仁贵这位大将替他献,这怎么也说明这人跟薛仁贵是有些关系的。
“回陛下,此人名叫李逍,家中排行第三,关中蓝田县蓝溪乡人,家中世代良善,在当地很有仁善之名,李逍慈孝忠义,自己研究出霜糖脱色秘方后,并不私藏,而是第一时间想到进献给陛下。”
慈孝忠义,这几个字就已经是很高的评价了。大唐以孝治国,对孝极为重视。而薛仁贵又进一步讲明,这个李逍出身良善,是地主出身,并不是什么工匠商人之类的。
“多大年纪了?”
“今年二十一!”
“想不到如此年轻,赏万金,赐百绢。”李治对于这个叫李逍的乡民听着挺顺耳,赏赐张口就来。
“他既然是个地主,那就再赐他蓝溪良田百亩,嗯,再赏他个出身吧,赐勋武骑尉,再在少府寺给他挂个名,以后按月领份俸禄。”
“臣替李逍谢陛下恩赏。”薛仁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