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地主》第14章


心里把这些记了下来,现在这些人高高在上,但说不定这些信息对自己有用呢。
毕竟现在才是李治在位的第四年,可自己却已经早知道了如日中天的长孙无忌的末日之时。
武则天此时应当才是昭仪,在宫里虽然得皇帝李治的宠爱,但上头还有地位更高的萧淑妃和王皇后,这两位一个是兰陵萧氏一个是太原王氏,其身世地位都不是出身普通的武则天能比的。
毕竟武则天的父亲虽然也是国公之爵,可他父亲在隋朝时也不过是个商人而已。
若是现在能够结识武则天,投资一下感情,那才是真正的大腿。可以说,这资源能够用到死,毕竟未来的四五十年里,那是武氏的时代啊。
“我知道几年后长孙无忌会被流放然后被杀,我知道武氏会打败萧淑妃和王皇后,我甚至知道将来武氏会成为一代女皇。可是,现在谁又知道我李逍是谁呢?”
“算了,我还是先摘黄瓜吧,把这些黄瓜套现卖钱买粮才是王道。”
李逍放下那些让人心动的想法,化身成为了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不断的穿行在一垄垄的黄瓜架之间,把一根根新鲜的黄瓜采摘下来,小心的码放到柳筐之中。
干渴了,就捧一把灵泉水。
饿了,就吃一根嫩黄瓜。
不知道干了多久,终于把近千根黄瓜都采摘完,装满了一个又一个的柳筐。
抹了把汗水,看着这些黄瓜,李逍笑的很满足。
将一筐筐黄瓜送出空间,李逍走出松林。
外面,大彪和张葱等几个人还站在那里等着,没有人好奇闯进松林。
“三郎,人来了没有?”
大彪见他出来,连忙问道。
“嗯,人早来了,东西也送过来了,整整一千根黄瓜,比之前说的还多一百。都已经装筐了,大家去把黄瓜挑出来吧。”
“这么快?我们才在这里站了一会儿而已,还没一盏茶时间呢。”
“嗯。”李逍也知道空间里的时间似乎流逝的很慢,可作物生长却反而更快。他也不去纠结是为什么,“快去搬吧。”
大彪带着大家进林子,当看到林子里那一筐筐的新鲜黄瓜时,依然惊讶的合不拢嘴,可左右打量,也没有见到一个人。
事情很古怪,但李逍弄的神神秘秘的却什么都不肯说,他们也就并不多问。
“好了,别东张西望的,一人一担黄瓜,挑着走,趁着新鲜,得抓紧卖出去。”大彪瞪了还是忍不住好奇张望的张葱刘蒜等人。
当十担黄瓜挑下山,到了庄门口时,又引来一阵阵惊呼。
李逍的计划让大家很期待,但又担心这样的好事难成。现在一筐筐新鲜的黄瓜都挑到了门口,这下大家终于相信李逍的计划了。
赵先生在女儿的搀扶下,一筐筐的仔细检查过,看着这一筐筐鲜嫩的黄瓜,忍不住连连点头。
“一筐五十根,一共二十筐,足足一千筐。”李逍在旁边道。
赵先生捋了把胡子,“一根就算卖上两文钱,那也能换两万钱。若是一根卖上五文十文,那岂不是能换回五十贯甚至是一百贯钱?”
赵婉在旁边点头。
赵先生高兴的道,“这下再不用担心挨饿了!”
第16章 长安
“此物名为碧玉青!”
“实为扬州齐云观张仙人苦心花费十八栽乃培育得出,堪称灵果,男人吃了养生女人吃了滋润,甚至还可以切片敷脸美容,滋润皮肤,包养青春·······”
······
蓝桥街,富春酒楼。
李逍笑着向酒楼的掌柜推销着自家的黄瓜,极尽赞美之词。掌柜的五十出头年纪,一双眼睛很是精明,虽然他并不完全相信李逍的话语,可摆在自己面前的这几根黄瓜,确实不同凡响。
“掌柜的,可否借贵厨房一用?”
掌柜的惊讶,卖黄瓜怎么还借用厨房?
“我想用这黄瓜,给掌柜的做一道手拍黄瓜,掌柜的一尝之后,就知道我家之碧玉青的不凡之处。”
“好!”掌柜的笑着同意。
酒楼的后厨一应工具齐全,就连佐料也都很全,盐是上好雪白的精盐,酱醋香料等也有。
做一道手拍黄瓜其实很简单,李逍熟练的拍、切、拌、搅,片刻之后,一根青翠的黄瓜,就做成了几盘好看的手拍黄瓜。
黄瓜很大,一根直接就做了三盘,还装的满满的。
“掌柜的,请尝尝。”
做菜的全过程,李逍都是当着掌柜和后厨里的厨子面做的,没有什么藏着掖着,用的材料和手法他们都看清了。
“这种凉拌法做是稀奇,不过大冬天的吃凉拌菜,不太合适吧?”厨子有些不满李逍在他的地盘上摆弄。
掌柜的倒没说话,走上来拿起筷子先夹了一块黄瓜放进嘴里。
很凉,然后是很脆,然后是有点酸,还有点辣,偏偏这几种味道混合在一起之后,变的很不一样。
“挺开胃的。”掌柜的觉得这手拍黄瓜若是加入到富春酒楼的菜单之中,一定能够得到不少客人的喜欢。
掌柜的是有眼光的,这样的季节,这样好的黄瓜,再加上这种新的做法,这黄瓜确实不错。
“走,一边说话。”
移步到一边的房里,接下来的谈话倒简单多了,掌柜的对李逍带来的黄瓜很有兴趣,再谈的不过是个价格问题而已。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之后,最后李逍跟掌柜的达成了一个协议。
李逍每天为富春酒楼提供二十根新鲜的碧玉青,至于价格就按照每根五文钱算,这相当于批发价。
本来如果李逍能够承诺只提供给富春酒楼,那么价格还能往上提不少,但李逍还是很诚信的直接告诉他们,这种碧玉青不只卖给富春酒楼,也会给其它酒楼提供,如此一来,价格自然无法再太高。
不过五文一根,仅富春酒楼,以后每天就能卖出一百文钱,也算是一笔不小的进项。
做为第一次合作的诚意,李逍还把刚才那道手拍黄瓜的做法,传授给了酒楼。
二十根黄瓜交给酒楼,酒楼也给了一百文铜钱,黄澄澄的开元通宝,都很新,直接用铜钱付账也显示了掌柜的诚意。
双方还约好,以后李逍每天派人来送黄瓜,而酒楼每五天结一次账。
“掌柜的请留步,告辞!”
“三郎慢走!”
拱手告辞离去。
等转过街角,大彪终于忍不住道,“这么简单就做成这桩买卖了,还是长期买卖?”
“嗯,就这么简单,我们有好的东西,价格也还可以,酒楼没有理由不要。”
“这也太轻松了一点。”
“好了,旗开得胜,现在我们去下一家。”蓝溪街虽然也处于水陆要冲,但街上真正上档次的酒楼却没几家,李逍也没打算在蓝溪卖出更多黄瓜,更大的市场应当还是在长安。
一个蓝溪街的富春酒楼,一天要是能吃下二十根黄瓜,就已经是不错了。
蓝田县。
距离蓝溪四十里,距离长安也只四十里。
这里的大酒楼明显多了几家,甚至有不少贵族豪门的别墅庄园在这边,这次李逍与大家分头行动,不但找酒楼推销,甚至开始向那些朱门豪族主动推销。
十根起批发,批发价最低五文一根,零卖最高卖到十文。
大家马不停蹄,分头出击。
也许是因为贵族大家不缺钱,也许是因为这季节里的黄瓜太稀罕,尤其是李逍他们的黄瓜太鲜嫩,尤其是还长的又嫩又长的,结果大家推销的时候又把李逍的那套说辞拿出来,这么一包装,这黄瓜立马就变的高大上了几分。
这里卖十根,那里卖几根,仅半天,就在蓝田卖掉一百多根。
把带着的黄面饼吃了点,大家骑着马骡往长安赶,四十里路倒也就个把时辰。赶到长安,李逍一面感叹这个时代长安城的宏大,一面急着去东西市找酒楼推销。
此时的长安做为大唐帝国的中心,实行的还是里坊制度,一百零八坊,星罗棋布。
但商业却绝算不上什么繁华,所有的商铺市场,都是集中在长安城的中部中西两个封闭的大市场里,各行各业,所有的商贩店铺,俱在这里面营业。
在这以外,都属于居民住宅坊以及官府办公的皇城和帝后嫔妃居住的宫城,东西两市以外,坊里是没有商铺的。
就连各大酒楼,也基本上集中于这两大市场里,所谓东贵西富,各有千秋。
长安各大酒楼不但聚拢在东西两市里,而且在市场里也是同行业的都聚焦一块,酒楼基本上都在同一条街上,这大大方便了李逍的推销,省了很多事。
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