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好丈夫(上山)》第983章


柳乘风送走了李若凡人等,随即便上了一道奏书,奏书用急报传入京师,内阁顿时振奋,张太后亲自敲定了迎圣的人选,时任礼部侍郎的刘慧。
刘慧的心自然愉悦无比,他的这个差事不错,只是出京一趟,去了蒙古大营里把人接回来,别看差事简单,可是功劳却是不小,这可是迎圣的功劳,好大一笔政绩,他兴高采烈的带着一队勇士营军马出了京师,直奔蒙军大营,蒙古人倒也实在,见是人来了,立即交割了一大票的汉人俘虏,当然也包括了朱厚照。
这一路朱厚照都没有做声,以他的子,自然不会有绝处逢生的喜悦,反而感觉大难就要临头了。他犯下了这么大的事,几乎已经可以想见回京之后大臣们对他冷漠的眼神和太后的斥责了,朱厚照是个面子的人,对一个少年人来说,所谓的面子就是受人的轻视。
因此一路上他郁郁不乐,有时还故意开小差,一天走了十里路,他便要求就地歇息,说是体不适,皇上有了旨意,大家也只能照办,于是只得扎营。
在营里,朱厚照却是睡不着,而刘瑾则是侧立在他的榻前,不断的猜测着皇上的心思。
皇上不想回京。
刘瑾熟知朱厚照的心思,因此又冒出了个大胆的念头。
他犯下了滔天大罪,虽然那刘慧不敢拿他如何,可是刘瑾却是知道,这钦差虽然没有动自己,是因为知道回去之后,自然会有太后和朝廷来处置他,这个时候刘慧没有必要冒着与皇上翻脸的风险对自己动手,可是一旦回到京城就大大不同了,到了那时,自己死都不知怎么死的。
混到了这个地步,刘瑾真是想哭,他自然是想到了逃跑,可是逃跑还不保险,他必须还得加一层保险,只有皇上在边,自己才是绝对安全的。
他眼眸深邃的看着朱厚照,笑吟吟的给朱厚照掖了被子,道:“皇上现在能回京城了,可是奴婢看皇上为何总是郁郁不乐,难道回去见了诸位大臣和太后娘娘,皇上不值得高兴吗?”
他刻意在说到张太后和诸位大臣的时候加重了语气,以他对皇上的了解,知道此时皇上对头痛的就是他们,皇上不知如何去面对。
朱厚照果然不悦了,道:“高兴什么?高兴让人笑话吗?”
刘瑾忙道:“奴婢该死,皇上,其实这天下谁敢笑话您,您是天子,九五之尊……”
“少说这些虚的,这些人是什么德行朕会不知,朕只是犯了一些小错,他们尚且个个激愤的像是斗鸡一样,这一次朕擅自出京,真不知他们这一次会如何。”
刘瑾眼眸掠过了一丝喜色,道:“陛下,其实陛下不想见他们,也是可以不见的。”
“你这话是何意?”
刘瑾道:“奴婢知道天下还有一个去处,那里风景优美,很是宜人,皇上不如巡幸那里,便不用再见到他们了。”
第九百六十章:老奸巨猾
刘慧尚在得意洋洋,可是到了第二天清早,他顿时一点喜悦都没有了,整个人呆若木鸡,以至于边上的随员问他怎么处置,他也只是哆哆嗦嗦的不发一语。
皇上又跑了。
跑时还留了字条,说是过些时候自然会回来。
按常理来说,皇帝身为天子,跑了一次就已经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可是这第二次……
其实这事还真怪不得刘慧,想想看,一个寻常的天子被人虏了去,想必在敌人手里虽说未受什么侮辱,可多半也没有受太多的优待,按理说这个时候好不容易脱离虎口,总该老实了吧。
可惜刘慧还没有认清正德的强大之处,正德皇帝是什么人?他的思想和行为实在是很难用常理来琢磨。
结果这么多陪驾之人,谁都没有想到皇上又会开溜,更没有提防其他,结果皇上还是说跑就跑了。
这一跑还真是干脆,只是倒霉了刘慧,刘慧知道,这一次自己死定了,把皇上安全送回京师,他这迎圣之功固然是跑不掉,可皇上跑了,无论是不是皇上自作主张,总得有人来做替罪羊,有人来背这黑锅。
他发了半天的呆,还是没有回过劲来,总觉得眼下的事实在是匪夷所思,这一次皇上身边只有刘瑾一个人,不用说,这肯定是刘瑾拐跑的,问题是皇上已经上了刘瑾一次的当,又怎么会上第二次?
琢磨不透啊。
其实这事儿还真不能用常理来琢磨,在别人眼里,刘瑾只是个奴婢,皇上是天子,皇上出京是被刘瑾拐跑的,其实他们猜错了,谁都拐不跑皇上,能拐跑他的也只有他自己,道理很简单,因为出京是皇帝的心愿,在皇帝的角度来看,他这一次虽然被俘,错却并不在他,也不是刘瑾,事实上在出京的时候,他还自信满满,认为自己出京之后能够横扫蒙古铁骑,名动天下。就算是败了,那也只怪边将们不太给力,和他无关,和刘瑾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而这一次,同样也是朱厚照的心思,只是恰巧被刘瑾抓住了而已,朱厚照本来就是胆大包天的人,什么事不敢做?其实大家都以为皇上没有主见,其实皇上是个极有主见的人,只是他的主见实在不能用常理来揣测罢了。
更不必说,皇上和刘瑾之间深厚的感情,那种久居在东宫,便是自己的父母一个月都难得见几面,却都是刘瑾日夜陪侍左右,为他端茶到水,为他讲故事,为他受过挨罚,十几年来,朱厚照已经习惯了有刘瑾在身边,对皇帝来说,这世上能相信的只有几个人,而刘瑾绝对是其中的一个,所以刘瑾就算贪赃枉法,就算再混蛋,可是在朱厚照看来,他都是自己人,值得相信和托付。
只是这些东西,又怎是刘慧这样的人能够理解?他在发了好一会儿呆之后,终于意识到,若是自己再不补救就彻底地完了。
“快,快,现在就打道回去,去见楚王殿下,还有,派人通知沿途的各路关卡,但是……但是绝不能透露皇上出走的消息,只说有个贵人走失了,让各府各县按图索骥……”
单凭他手里的这点人,要想把皇上追回来断无可能,而且这里交通四通八达,皇上是往哪个方向跑的都不知道,自然还是先去寻帮手,刘慧不敢回京,于是决心先去楚王那边。
于是一行人急匆匆地赶到蓟县。
此时的蓟县已交由明军驻防,而蒙军不得不在城外设帐,既然条件已经谈妥,在履行义务之前,柳乘风是断不会让这些人出关的,所以每日在蓟县设宴招待蒙古诸王公,表面上是其乐融融,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软禁。
刘慧去而复返,让柳乘风很是诧异,可是当听说皇上跑路时,柳乘风大惊失色。
当今皇上毕竟是自己的兄弟,而柳乘风能有今日,靠的也是太后和皇上的信任,现在皇上又是踪影全无,这可就真正棘手了。
虽然柳乘风知道,正德皇帝在历史上有过不少这样恶劣的先例,可是现在他不得不担心起来,他一面向京师上奏,一面开始派出所有能动用的力量开始寻访,和上一次不一样,上一次大家至少还知道皇上去了哪里,可是这一次最令人担忧的是根本无从知道皇上的目的地是哪里。
柳乘风相信,此事一旦传出去,绝对又是一次天下震动,可是消息是捂不住的,过不了多久,懿旨便从京师传来,速召柳乘风入京。
旨意中没有透露出太多的信息,可是柳乘风却是知道,张太后只怕已经急得跺脚了。
他也不再犹豫,将善后的所有事宜交给了钱芳,带着一群亲卫沿着驰道直接回京,这里距离京师不远,一日的功夫便抵达京师,不过他到达京师的时候已经到了傍晚,柳乘风决心去通政司那边应个卯,再等候太后传召。
可惜在通政司还没耽误多久,宫中的懿旨就已经到了,张太后已经顾不得礼节大妨,直接召见。
柳乘风亦是不敢耽搁,飞快入宫,不过这一次张太后召见的地点却是正心殿。
除了柳乘风,居然内阁三个学士也到了。
杨廷和忧心忡忡地落座,其实说起来,在内阁之中对朱厚照最为关切的就是他了,他毕竟是帝师,能入阁,靠的也是这个身份,虽然他詹事府的时候和朱厚照有很多争端,可是这感情却难免难以割舍。
李东阳则好一些,他不担心这个,所以还能保持泰然处之的态度。
焦芳就不同了,此人心里头全是自己的小算盘,虽然表面上一副关切之色,可是柳乘风却知道,这老东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