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宫二三事》第71章


“嗯。”他轻声答了一句。
我又哭又笑地问他,“那么,我可以欺负你吗?”
曹丕:“。。。。。。”
“阿翁,我用你教我的法子真的猎到了野兔。”曹睿背着弓箭,提着一只又大又肥的野兔忽然从半掩着的门里走了进来。曹睿眉清目秀,长得很像他的母亲;如今才不过十岁,已有岐嶷之姿,听说连曹操都时常感叹,我家的基业有了这个孩子,便能传承三代了。
我急忙转过身去擦去脸上泪痕。曹丕亦“刷”地一下从榻上站了起来,向曹睿走了过去,怒问道,“谁在外面伺候?让你这般没有规矩地进来?”
“父,父亲莫怪,他们皆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有瞧见我。是我,我见司马先生走了,想父亲已无大事要谈,才擅自走了进来,想让父亲瞧瞧适才打的野物。”大概是被吓到了,曹睿低着头,一时间说话竟有些口吃。
“不过是个打个野物,有什么值得高兴。我像你这般大的时候已随着你祖父东征西讨,上阵杀敌了。”曹丕瞄了一眼野兔,转身背对着他。
“是,确没什么大不了的。”曹睿声音唯唯诺诺,却在曹丕背后吐舌嘟嘴,颇为不服的做着小动作。
这孩子倒是有趣。许是见我偷笑,又对我瞪眼做了个抹脖的动作威胁。
切,谁怕你呀?我只当不曾看见,继续看戏。
那边曹丕大概是以为曹睿真被训懵了,假咳掩笑道,“好了,回去吧。过几日我得空同你一起行猎,亲眼看看你的长进。”
曹睿一面笑一面提着兔子奔跑似的离开,“父亲好好休息吧,儿子回去定勤练骑射,回头打个野鹿大雁给您瞧瞧。”
“元仲这孩子倒是机灵可爱。”看着他蹦跳着离开的背影,我仿佛看见了十多年前的曹丕,不禁脱口而出。
“如果是咱们的孩子,定然还要聪慧些的。”曹丕又走回了榻边。
我一愣,随即笑道,“我哪有那么好的福气?”
“谁说没有,将来日子还长着呢!”曹丕弯腰看着我,颇为认真地想象起了未来,“到时候,我一定会给他这世上最好的一切。”
那,若是果真一直没有孩子呢?
那日的事不过就是一个插曲。之后,春华似乎早已忘了自己喝醉酒后的失态,她和司马懿也很快便和好如初。曾经手刃婢女这种“黑历史”,她定然不愿他人知晓,我也只当那日什么事都不曾发生一般。
直到建安二十年的十一月,前线才传来张鲁投降的消息。在孟津做了大半年的客人,总算到了回邺城的时候了。
而我之前抛出的橄榄枝,也在这时也有了回应。临上马车之际,王氏命人唤我与她同坐一车。
我掀开车帘,看见那人面容,心中一惊,面上仍是强装了镇定。
她却是嫣然一笑,“郭姊姊,原还只当是同名同姓罢了,竟果然是你?还记得在江陵咱们一起打水的日子吗?”
是了!此人便是王茗,当年住在郭昱家时立志要当曹操女人的邻家妹妹,若说当年她还算得上是一个活泼天真的少女,如今却举手投足间俨然一副气定神闲的少妇模样。
“江陵一别,已是数年,竟这般巧合,能在这里相见。”我开口说了一些场面话。心下却在回忆王茗那时的豪言状语,不曾想竟一语成真。只是“王”这个姓氏实在太过常见,我竟从未想到过王茗便是曹操的爱姬。
“当时江陵城破,刘琮广罗南郡女子送予丞相,我便在其中。”王茗淡淡道出自己遭遇,又伸出手来牵我,“郭姊姊你且进来坐。”
我低头入了马车,在她旁边坐下,却又笑道:“论辈分,您是二公子的庶母,我如何担得起这一声姊姊?”
“什么庶母?为人姬妾,不过是个玩意儿罢了。”王茗冷笑了一声,“被夫人处处管束确是应该,内宅之中还要受同样身份的人欺凌,我当年太过年轻,竟不懂这些,只想着在当世英雄身边定是风光无限的。”
我脸上一阵发烫,一时窘迫的说不出话来。我也是她所说的那种“为人姬妾”,虽然她说的这些情况我还未曾遇到过。我同甄宓基本不大见面,即便迫不得已之时的碰面,我恪守礼仪地尊敬,她温和大方地客气,并没有什么矛盾。至于其他人,更是没多少见面的机会。
当然也有可能是她们玩宅斗玩得起劲儿,不带我玩儿。
“你别多心,我是感叹自己不争气,又没有孩子,时常被人欺负。”大约王茗也看出了我的窘迫,多解释了一句。在车轮向前辗动之际,她又凑到我耳边,刻意压低了声音,“说句体己话,像我这般的人,来日魏公但有什么;便是一世的孤苦。”
竟如今就想到曹操过身之后的事了,也是心大。不过曹操年龄大她几轮,若是果真没多少感情,她想为自己寻条后路也无可厚非。我虽说心中思绪万千,嘴上自然是好言宽慰,“来日方长,您还年轻,孩子总还会有的。”
虽说她是因为小产,才被曹操送到了孟津休养,然而不过二十来岁,如今就说没有子嗣未免早了些。
“难说!”王茗摇了摇头,又拉着我的手,“咱们都是从南郡来的,如今又同在曹家,以后若是有什么难处定要相互扶持。”
“那是自然。”我真诚地点了点头。等的就是她这句话。她要的大概也不多,不过是之后的生活有个保障罢了。
王茗笑了笑,淡淡地说了一句,“有个姓贾的谋士,魏公似乎尤其信任,上到军国大事,下到家里小事,皆常问计于他。”
“多谢!”我喜出望外,万没想到她竟这般有诚意!
☆、第57章 出城的考验
回到了邺城,我才从曹丕口中知道那姓贾的谋士名叫贾诩。贾诩曾经是张绣的幕僚,曾献计帮助张绣两次打败曹操,其中的一次更是直接导致了曹昂之死。
后来见大势已去,却又是贾诩劝张绣归降曹操保命,曹操不计杀子之仇,对贾诩宽厚礼待,多加信赖。他也为曹操出谋划策,助曹操一举平定关东。成就了一段主臣佳话。
曹丕大概是一早便知道了贾诩对曹操的重要性,只是心中对当年曹昂之死还未放下,才一直不肯对他有所求助。
我以前不大知道贾诩,如今知道他既这般重要,能劝自然是要劝的。
“不可能!”曹丕从案前一下子站了起来,在书房中来回踱步。
“十几年前的事连父亲他都放下了,如今贾诩忠心耿耿,任劳任怨,也算是为父亲立下汗马功劳了。”我抬着头看着他走来走去,实在有些眼花,“不过是去问个话,问他如今子建愈发受宠,你作为长子该如何自处罢了,也不是什么大事!”
某人停下脚步,瞪眼皱眉,“说得容易!我早便说过自己不比父亲大度,张绣早死,万事皆不再提,贾诩如今深受父亲信任,我也只能认了,可要让我求计于杀兄仇人,办不到。”
“就不能给他个将功补过的机会?”我轻声反问。
“不能!”曹丕摇头,又加了一句,“再说即便去寻他,贾诩他也未必肯帮这个忙!”
“为何不帮?”我站了起来,“崔琰也说过长子当立,本是春秋大义;况且这些年子桓的能力他们这些老臣有目共睹。他们也定然清楚谁更适合。”
至少在我看来曹植年轻气盛,难当大任。就那个位子而言,曹丕就是比曹植合适的多!不服你咬我啊!
曹丕先是一笑,却又立刻转身,“反正不去,我和贾诩素无交集!”
“本也不关我什么事。左右不过是一说,听不听你自己衡量。”他当不当世子的,于我又不会多块肉?还不是因为得到曹操的认可是他从小的梦想?
劝了几次不听,我才不会三番四次的劝呢。若是为了个贾诩倒弄得我们吵起来,倒不值得!
曹丕也是铁了心,“衡量过了,不听!”
。。。。。。
两日后;正是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夏侯尚和司马懿两家子人来做客。
夏侯尚的妻子曹沁是曹真亲妹,曹丕的族妹。由于和曹真关系要好,曹丕自小也是把她当亲妹妹看待的。夏侯尚和曹沁的联姻是曹操一手促成,用官方一点的说法就是巩固了曹家和夏侯家的世代姻亲关系。
还是任氏的时候我和她也见过面,如今自然心照不宣。
才遣下婢女,夏侯尚就急着和曹丕嚷嚷,“贾诩说了,让二公子你修养德行,勤于学习,夜夜孜孜不倦,在魏公面前不违背做儿子的道义,做到这些也就够了!其他的事若是力所能及,他。。。。。。”
我这时正带着曹沁和张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