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妇入宅》第66章


大管家听了话,赶紧着去老太太屋里了。
虽然老太太这边发了脾气摔了药碗,可是周长开是吃了称砣铁了心的不愿意过去了。
他现在已过去,老太太就说这老太爷的事情,见天儿的说着,害得周长开现在都忘不了当初老太爷死的时候那绝望凄厉的眼神。
“都死了,还想着害我!”
周长开和周家老太太的这场风波传到了周家娘子那边。
“管他做什么,咱们只管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左右还有那个小贱人呢。”
她口中的贱人就是周长开的小妾,肚子已经老高了,很得周长开的喜欢,平日里也在府上作威作福的。周家娘子本准备弄些手段把她孩子给弄掉,现在却巴不得这小妾将周长开的眼光吸引过去。
奶妈子近日总是心惊胆战,深怕被周长开知道她们的秘密了,整日里也不敢出门去,就跟着周家娘子一块,现在她也盼着那谢宛早些想清楚了,她和自家主子早点可以脱离这个狼窝了。
“不知道这王家二娘子何时来?”
“不急。”周家娘子眯着眼睛看着窗外,她可比王池能等。
谢宛这边已经决定用着刺绣的技艺来换王池了。
从衙门里回来后,她就让谢安去后门等奶妈子,让她带信给周家娘子。
谢宛晌午出去了,下午方才归来,同来的还有乔装成丫鬟的周家娘子和奶妈子。看着他们这身装扮,谢宛微微惊讶。
周家娘子笑道:“今日既然得了方子,我自然是不回那家的,明日升堂之后,我便直接走了。”
果然是个万事都准备好了的人。
谢宛也没有多问,只请人入了内室。她将手中的几张纸递了过去,“这里面只有一半,另外一半,我待明日她退堂之后给你。”
“我如何信你。”周家娘子脸上的笑容冷了几分。
谢宛似笑非笑的看着她,“你不能信我,我更不能信你,况且,这还关系到我相公的性命呢。你放心,这方子对我来说没有我相公重要,所以只要你明日做到了,我就将这另外的方子给你。若不然,我就去和周长开说说你的打算,咱们鱼死网破!”
说到最后这句话的时候,谢宛的声音也带了几分狠厉。
周家娘子闻言,心里一紧,眼中也慢慢寒了起来。
她勾了勾唇角,眼中带着几分怒气,“你这是要害我?”
“彼此彼此,你害我害的也不少。如今只是一场公平的交易而已。你若是应了,我也给你一条活路。”
一直被人牵着鼻子走,谢宛觉得这人依仗的就是自己对王池的看重,如今谢宛倒是知道这周家娘子最看重的东西了,自然也不怕了。
周家娘子自私自利,这和她的性命比起来,只怕别的都不重要了。
她冷眼看着周家娘子,眼中未有丝毫的让步。
过了半响,周家娘子才暗自咬牙,狠狠的瞪着她,“好!”她心内暗想着,且等着,待她日后一飞冲天,这些乡野之辈,她一个也不会放过。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奉上哦,(づ ̄3 ̄)づ╭?~
☆、第六十二章
谢宛没想到;司马夫人此次来,不只是为了早稻之事;还有刺绣。
原来司马夫人自之前在管员外府上看到谢宛的刺绣后,本欲收揽此人入刺绣局,后来因为太子被下毒之事而匆忙回京,后面就错失了良机。昨日从何霄口中得知;原来谢宛精通刺绣之术;此次也是用了这技艺救了王池的。
她自己一猜测,便想到之前那位绣娘也是出自王家村;再派人去绣庄一打听;就知道,原来谢宛就是自己之前想要寻觅的绣娘。
对于刺绣之事,谢宛也知道瞒不住,所以司马夫人提出让此等绣技遍传天下之后,她没有多想就同意了。
司马夫人见她不藏私,忍不住赞叹,“你果然与常人不同,便是我,也未曾有你这等胸襟。”
谢宛笑道:“本就取之于人,日后传承,亦是美事一桩。”
“你说的对,但凡技艺传开了,才是真正的技艺。”司马夫人看着谢宛,眼中带着几分柔和,“虽然我技艺不如你,可是也要托大一次。你可愿意做我的徒弟?日后传我衣钵。”
此话一出,何霄心里惊讶。司马夫人名动天下,可从未曾收过一个徒弟,何况还是主动提出的。看来他这位师姐,是看中了王家二娘子了。
他偏头看了眼谢宛,本以为谢宛会同意,却不料她摇了摇头。
“夫人,谢宛还是之前的意思,在青城便好。”
这是拒绝了?何霄眼睛睁大了。
司马夫人却似乎早已料到一般,“我知道你不愿意离开。不过,这与成为我的徒弟并无冲突。你以秘籍传技,我亦可以用此法,将我毕生所学交予你。日后便是我在京都,你在青城,亦是师徒之名分。”
说完后,她笑着看向谢宛,“即便是如此,你还要拒绝吗?”
啥子都不用干,就能得到一个有名有位的师傅,这如何都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了。
谢宛赶紧着倒了一杯茶,拿着茶杯跪在司马夫人面前,“师父请喝茶。”
司马夫人满意的笑着,伸手接过茶杯,“好。”
认了谢宛这徒弟,司马夫人心里虽然圆满了,可是终究有些遗憾。“可惜你不去京都,若不然,为师大办一场拜师宴,届时邀请大家夫人见证,那也是何等的热闹。”
谢宛倒是觉得没什么,一个拜师宴,搞得这么盛大,她还真有些不习惯。
师傅认完了之后,司马夫人就开始此行的任务了。
按着之前萧丞相交代的,这早稻种植必须要确保各个地方都弄种植,以便大传于天下百姓。
“这个只怕不易。”这早稻受到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并不是每个地方都能种的,一般也只有青城这样的中部地方才能种植。
“这样一来,我担心若是此法传出去了,那些不能种植的百姓,心中会有怨言。此时各地藩王亦是虎视眈眈,若是有人用此事闹事,只怕不妙。”
司马夫人脸上现出担忧的神色,她心中叹气,莫不是这一桩好事真要变成坏事?
“师父,我还有一种法子。”
司马夫人惊讶,“什么法子?”
“晚稻。”谢宛见两人颇有兴趣,继续道:“种植农桑,本来就是因地制宜,这种植的时间与早稻正好相反,只要各地州县有懂得种植的老农,就知道这该种什么稻了。我可以再弄几样水田肥料的方子,届时加以辅助,这得出的产量,不比现在的当季稻谷低。”
“此法甚好!”司马夫人惊喜道。
没想到不止有早稻,还有晚稻,这样一来,各地虽然农时不同,可是都能一年两熟,推广开来,也不是有暴民闹事。
何霄亦是满脸惊喜,“王家二娘子,你这可真是神了!”
有了这次谢宛的早稻和晚稻的法子,司马夫人这趟总算是不虚此行了。
除了稻谷的种植方子,谢宛又将玉米和麦子的增产肥料方子也给了一份司马夫人。希望通过这些东西,让其他人也不用像曾经书中所看到的那些那样,饿殍千里。
“宛儿,你若是入朝,必定兼济天下。”
司马夫人眼中难掩失望。若是自己这个徒弟肯进京为官,以她的心胸和才干,日后必定能有所成就,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对于司马夫人的可惜,谢宛却觉得甘之如饴。几亩良田,略有薄产,有夫有子,夫复何求。
为了全了这拜师宴,谢宛邀请司马夫人和何霄留下来用午膳。吃的用的都是自家产的,也让司马夫人尝尝农家风味。
司马夫人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圆满完成了任务,自然也有了闲下来的功夫。
谢宛见司马夫人和何县令都同意了,她赶紧着去吩咐德婶在自家的菜园里弄些新鲜的菜,再让德叔去家里的养殖场弄些新鲜的鸡鸭肉和蛋来。
离午膳时间还有一会儿,谢宛干脆领着司马夫人去自家的后花园里观赏自家天然的草药植物。
司马夫人听说这些都是山上土生土长的野生植物,倒是极为感兴趣,“这个倒是妙极了。我在京都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匠人修建过的,美则美矣,失了灵性,今日且去见识见识,若是好,回去了也让那些工匠们去山上弄些原样的回来种着。”
谢宛边领着人往里面走,边笑道:“师父,这个移栽的,可就没有这样好看了。这野生的,放在山野之中,才能有其本色。”
司马夫人闻言,颇有些感慨,“没想到身在城内,却连这也是一种奢求了。”
两人刚过了拱门,正要进去,便见着一个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