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画风不对》第32章


静和公主非但恨嘉和,更恨太后,可惜,她也知道,如无意外,是动不了太后的。不过,如今既然有机会动一动嘉和公主,为什么不做呢?
“公主,太后死咬着要亲自教导嘉和公主,不肯松口,宗室那边,也不好强行对嘉和公主做什么。”婢女小心觑着静和公主的表情,见静和公主面露不愉,赶忙又道:“不过这次,宗室是铁了心要惩治嘉和公主了,太后包庇不了她的,您且放宽心。”
静和公主冷冷一笑:“本宫等不了了,这事儿一日日的拖下去,指不定到后头就不了了之了。这些年来,嘉和犯了多少事儿,照样什么事都没有。这次好不容易引来宗室的反弹,若是不能借此机会将她打压下去,日后可未必会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婢女迟疑道:“公主,您是想……”
“皇兄与那对母女斗争,本宫虽帮不上什么忙,敲敲边鼓却是可以的。连安和都知道奋起抗争了,本宫又岂能再继续装孙子!”
不久后,京中传出了一个流言,道是太后意欲包庇自己的嫡亲闺女,将嘉和公主与承恩公联手绑架安和公主的事儿给糊弄过去。
此言一出,平民百姓顿时震惊:“日后,若是看到嘉和公主上街,一定要远远躲开。连残害其他公主,都可以不必受罚,我们这等贱民,若是哪天碍了嘉和公主的眼,被打死被踩死,不更是白死了!”
很快,就有人想起先前那个被嘉和公主当街打死的秀才,不由唏嘘。
就凭着嘉和公主在闹出人命后还能继续出来作恶,即可知道,嘉和公主根本就没有得到教训,反倒仗着太后的宠爱,有恃无恐。
静和公主坐在酒楼第二层,听着底下人的议论,带着纱巾的脸不由勾勒出一丝冷笑。上一次,是太后亲自出面道歉,才平息了众人的愤怒,这一次,她倒要看看,太后还会不会故技重施。
若是太后多这么来几次,只怕她那金贵的面子,也就不值钱了吧。她倒是很乐意看到她的好母后面子被踩到泥里去。不过,若是太后不这么做,反而选择壮士断腕……那么,看着这对天下间最尊贵的母女反目,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静和公主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希望太后出面为嘉和公主解围,还是不希望她出面了。
没两日,风波又起。
从江南学子中传来的一则消息,再一次的震惊了京中众人。
不少人一直不明白,皇上和安和公主的报社办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关了。谁曾料想,竟是被太后强行关闭的,只因报纸上刊登了承恩公夫人娘家人仗势欺人、为非作歹的消息。
承恩公夫人的娘家人在大街上走马时不慎撞了一个小孩,连医药费都不给,竟就这么一走了之,临走前还放了狠话,有胆子只管去承恩公府闹。那个小孩本是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家里根本没有余财给他看病,于是,小小年纪,就因失血过多而去了。那家的老人听闻大孙子没了,当场就晕了过去,没两日,也走了。丈夫和妻子变卖了家中的财产,这才让老人和孩子入土为安。
报纸上对这件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言辞谴责了承恩公夫人娘家的不负责任,闹得别人家破人亡,并指责某些皇亲国戚嚣张跋扈,不把人命当命。
当百姓们得知报纸上刊登的内容时,感同身受,待听闻太后竟是因为这个才封了报社,立时变得义愤填膺。
先是自个儿亲闺女,自个儿亲哥哥,现在连嫂子的娘家人都要包庇,太后这是想只手遮天么?
百姓们或许与太后、嘉和公主这样的人物没有过多的接触,但对于鱼肉他们的“承恩公府的亲戚”,却是十分熟悉的。也因此,对于太后的这个做法,他们出奇的愤怒了。
是,太后他们惹不起,承恩公府他们也惹不起,但总不能,哪家随便跟承恩公府沾个亲带个故,就爬到他们头上耀武扬威吧!
他们看不清楚报社之事实质上是帝党与后党的一次权力之争,他们所看到的,只有太后任人唯亲,袒护“自己人”,不把百姓的性命放在眼里。
面对那些与自己出身相仿、遭遇不幸的人,百姓们既有同情怜悯,也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情感在里面。外戚跋扈的情形若是不能够得到制止,说不准哪天,他们就会成了外戚手中无辜枉死的亡魂。
一时间,要求严惩承恩公夫人娘家人的声浪高了不少,百姓们对太后一党的厌恶也达到了最高点。
太后第一次察觉到,舆论逼死人,究竟是个什么样概念。她知道,她这次败了,彻底败了,却不明白,自己究竟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明明不久前,局面还尽在她的掌控之中。
太后不明白,论阴谋诡计,或是硬实力,十个邵淑华也比不过一个她。但若是论煽动舆论,太后的那点伎俩在邵淑华面前还远远不够看。只要让邵淑华抓住了蛛丝马迹,很快就会化为攻讦太后一党的把柄。
所以,她一开始就不该招惹邵淑华,在招惹了邵淑华之后,她不该给邵淑华出手的机会。
这次,太后一党想要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了。
如今,嘉和公主与承恩公,至少有一个要被问罪,承担起主谋的责任。可这两个人,一个是她嫡亲闺女,一个是她哥哥,手心手背都是肉,舍了哪个,她都肉痛啊。
太后闭上眼,心中十分纠结,一旁的嬷嬷扶住了太后,意味深长地劝道:“娘娘,大局为重啊。”
这句话就像一记警示,敲入了太后的脑海中,令太后陡然清醒过来。
现在,局势对她们而言,已经很不利了,她不能再削减己方的力量。这根本就不是能够凭着感情做出的决定,她的选择,自始至终只有一个。
嬷嬷见太后眼神坚毅,便知道太后已经做出了决定。她知道,太后此时心里并不好受,她何尝不是如此?嘉和公主是她看着长大的,对她也素来尊重,她心里,也是把嘉和公主当成自己半个女儿的。
可是,饶是嬷嬷对政治不敏…感,也知道,一旦舍弃了承恩公,他们就真的完了。
“娘娘,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公主会明白的。”
太后摇了摇头,满脸悲戚,叹道:“那丫头,这是怕是要怪哀家了……”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啥都不想说,反正泥萌都不理窝╭(╯^╰)╮
第 28 章
太后很快下了诏书; 言明绑架安和公主之事乃是嘉和公主任性妄为所致,其舅承恩公本不愿这样做,只因过于宠爱外甥女,才铸下大错。
诏书曰:嘉和公主骄纵任性,对皇妹无情,陷舅舅于不义; 一错再错; 屡教不改,现数罪并罚; 贬嘉和公主为县主,夺其封号。邵县主即日起入住皇家寺庙; 潜心礼佛; 静心思过,无召不得回宫。
承恩公助纣为虐,其情可悯,其罪不可恕。又兼其为妻子所蒙蔽,姑息鱼肉百姓的小人,治家无方; 夺其爵,罚俸半年。
从表面上看来; 承恩公被罚的很重。
起码邵县主这个主犯还有个贵女的品级在,承恩公身为从犯却直接被一撸到底了
不过,事情实际上不是这么算的。太后将承恩公夺爵,一是为了平复百姓们的怒气; 二是因为她知道,承恩公并不是靠着爵位吃饭的。太后出手,将承恩公的爵位夺了,对于后党而言,并没有什么损失,反而能够尽快平息民怨,且因为太后已经罚过他一次了,皇帝不好用同样的理由再罚他第二次,绝了后患。
只要承恩公实权不倒,哪怕没了爵位,也不怕,顶多是面上难看点儿罢了。
不得不说,太后对邵县主及承恩公府的处罚,还是充满了深谋远虑的。
当然,如果太后能够狠一狠心,将邵县主也一撸到底,效果只怕会更好。但太后也明白,对于一个贵女而言,若是没了封号,会受到底下人的何等轻贱。尤其是邵县主早年树敌颇多,若是邵县主真的连个县主封号都没了,她又不能时时派人看着邵县主,邵县主在外头只怕会被人欺负死。
太后虽为承恩公府暂时牺牲了女儿,但对这唯一的女儿,她到底还是疼惜的。哪怕这女儿屡屡闯祸,拖她后腿,她也舍不得让女儿吃苦。
如果说,太后对于自己嫡亲的哥哥及女儿还有怜惜与关心的话,那么她对承恩公夫人这个嫂嫂,以及嫂嫂的娘家,就可谓是很不客气了。承恩公夫人的娘家昌平侯府被夺爵,在朝为官之人被尽数夺官,至于那个惹事的家族子弟,被狠狠打了三十大板,一条腿被打瘸了,据说再也不能痊愈。
听说,尚在养病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