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凰涅天下》第689章


。按今人的观念,“明德皇后马氏”即可,何必再加个“讳某”?而这恰恰能够成为当时女性名字受到重视的佐证。
进一步猜测,如果当时确实重视女性的名字,那么正史所佚失的名字会不会以其它形式被保留下来呢?忽然之间就想到了墓志铭!
在目前出土的山西和洛阳两地近200块汉魏晋南北朝墓志中,笔者如愿以偿地查到了正史中所缺失的一大串后妃的名字:高照容、李媛华、高英……
此外,在墓志上还发现了其她女性名:郭槐、石婉(字敬姿)、冯令华、王普贤、元瑛……尽管她们身份各异,有公主、妃嫔、王妃、女官、命妇、乳母,甚至还有尼姑,但墓志上都清楚地写了她们的名、字、法号、封号等等。
除了史书,从当时的奇闻逸事或书信札记里,同样不难看到一大串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卓文君、蔡文姬、钟琰、李络秀、荀灌、谢道韫、卫铄、鲍令晖……
这些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是重视女性名字的。无论她们是否出名,是否活跃于政坛、文坛,在史册、书信,或是墓志铭中,都清楚地记载了她们的名,甚至字。
再往后看(少数民族政权暂且不谈),就可以发现,女性名字出现得越来越少。除了某些才女名妓(如薛涛、柳如是、陈圆圆等)各领一时风骚外,史书上几乎都是单调的“某氏”,书信上则是“寄某氏女”。《新唐书》只留下5个女性的名字:徐惠、武则天、上官婉儿、杨玉环、王珠。这5个人的留名,都出于个人的特殊经历(历史上都有相关故事可寻)。五代十国有6个:张惠、刘玉娘、宋福金、种时光、周娥皇、张太华。
一百六十七年的北宋没有记录。一百四十九年的南宋只有2个:李凤娘、谢道清。
200多年的明朝有3个:马秀英、胡善祥、郭爱。
除了史书,笔者又找了唐、宋、明时期的墓志铭(在二程和司马光等人的文集中可以查到他们写的墓志铭),90%只写了娘家姓和夫家姓。
综上,容笔者斗胆下一结论:古代女性名字是在南北朝以后才逐渐不受重视的。(纯属个人意见,吃饱了饭,寻古人消遣呢。得罪得罪!)
此外,宗白华先生曾说过,魏晋时期,人们喜欢用一些光明鲜亮的意象来形容美,这表明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纯净晶莹的人格美。《世说新语》里形容美貌的“濯濯如春月柳”和“轩轩若朝霞举”,可为佐证。
而当时的女性名字正好体现了这一点。除了媛、娥、英、惠这些历来被用来赞美女性的字眼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后世多用于男子之名的字,比如华、令、昭、光、徽、明、琰、晖等,都代表着光明美好的意像。
同时,魏晋南北朝的女性名字相对少了些脂粉气。比如庾文君、郗徽、钟琰、谢道韫、卫铄、尉迟繁炽、柳敬言、江简珪、谢梵境等。难道当时的女性之名也讲究“林下风致”?
——以上摘于:中国人文在线(并不完全代表作者君观点)
***
古代对女子的称呼汇总
女士
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西君注:原来这么早就有女士的称呼了)
巾帼
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他不如一个女人。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其他书友正在看:。
女史
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淑女
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
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红粉:“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李商隐《马嵬》)“偶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稀。”(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红粉”本指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后以妇女的化妆用品代指美女。
红妆:“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红妆原指古代女子的化妆修饰,后用以指美女。
蛾眉:“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高适《塞下曲》)“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白居易《王昭君》)“蛾眉”本指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后用以代称美人。
粉黛:“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粉黛”本指妇女涂在脸上的白粉和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后用以喻指美女。
玉人:“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谢枋得《蚕妇吟》)“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元稹《明月三五夜》)
娇娥:“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唐寅《美人对月》)
娇娘:“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生作唐字。”(李贺《唐儿歌》)
青娥:“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谓青年女子。
佳人:“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古诗十九首》)
丽人:“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丽人行》)
倾国:“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倾城:“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李商隐《北齐》)
小姑:“小姑所居,独处无郎。”(古乐府《青溪小姑曲》)指未嫁少女。
姑子:“淑女总角(15岁之前)时,唤作小姑子。”(古乐府《欢好曲》)指未婚女子。
小妇:“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王昌龄《青楼曲》)指年轻妇女。
玉面:“朱唇玉面灯前出”(梁简文帝《乌栖曲》)形容美丽的女子。
姝丽:“有得许多姝丽,拟把名花此。”(柳永《玉女摇仙佩》)
作者有话要说:这是资料章,请在正文更新覆盖后再回看此章:)
正文 391以情证道(上)
“打旗号;允许各船靠近;以百米为界。”
卫希颜吩咐下去。
未几,侍卫向四面船只打出旗号。
各船都兴奋起来;纷纷启锚。先是战舰序列前行,接着是商船序列。驶近后;依次停在箭鱼号四面方向的百米外。
人们都涌集在甲板和船舷两边;齐齐扬颈翘首往箭鱼号上张望。
——那艘船上,集聚了当今天下最风云的人物,只要识得其中几位;就足以让人在茶余酒后谈说一辈子了。
卫希颜望了一眼海空,悠悠道:“今天;是个好日子。”
她清悠的声音扬起,“北边的诸君莫急;吾请雷宗和雷相喝杯喜酒,等喝完这杯喜酒,便礼送人归,其他书友正在看:。”
四周的人嗡的一声。
——喜酒?喝谁的喜酒?谁和谁成亲了?
唐十七、名清方等人先是惊愕,接着目光齐刷刷地看向卫希颜、名可秀二人。
名浅裳一手掩唇,眸子惊震:难道希颜要在这众目睽睽之下和秀秀成亲?名浅裳忽然觉得有些晕眩,这刺激有些大了!她扭头看向捋须微笑的父亲,唇角抽了下,心道:“看来爹爹是同谋……怪道方才说‘人都齐了’。这雷氏父子也无惊讶之态,看来也是知情的。”
众人心里都被悬得高高的:不知道这亲要怎么成!
卫希颜转身,凝眸,看向名可秀。
当她的脚步抬起,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她吸引。
名可秀立在父亲名重生的身边,距离卫希颜不过一丈远,只需抬步就到近前。
但卫希颜的步子很小,走得很慢,仿佛是在丈量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路程。踏出第一步,就让船上的人心里怦然一声。第二步时,那种怦然声更加激跳。到了第三步,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