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重生之安陵容》第138章


还好,事情的走向与陵容前世的记忆并无太大的出入,只是这一次陵容看的很清楚,体会得更真实。
事情的具体过程陵容并不是十分清楚,陵容只是知道大鱼上钩了,而她是那个诱因。“清君侧”,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造反的理由,也是皇帝给送上的理由。
此次,被皇帝设计的人,有敦亲王和残余的八爷党,还有年羹尧的余党,以及皇帝一母同胞的十四王爷。皇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所有余党一网打尽,肃清了所有的政敌。一番动作下来,自然也有一些人被牵连,比如甄远道,起因不过是一本藏书。
一番雷霆手段下来,朝堂彻底被皇帝掌握在了手中。皇帝的心思太可怕,陵容看的心里也是一颤一颤的。
后宫之中也受到了一些波及,甄嬛求情未果,还与皇帝起了争执,被禁足宫中,动了胎气,不过还好有惊无险。
陵容也深刻的认识到,在皇帝的心里没有什么些事情能影响他的政治决定,即使是皇帝心中的朱砂痣也不能。
不过,皇帝也还算守信,事情结束之后,皇帝便为陵容正名,陵容的封号在玉碟上是“辰”,而非“宸”,皇帝从一开始就已经想好了一切。这让陵容觉得心里稍微安稳了些,同时也让陵容在面对皇帝时心里的那根弦不由又绷紧了。
作者有话要说:
再来一章,争取早日完结
第125章 太后崩
皇帝的一系列手段,让前朝后宫都噤若寒蝉。得到消息的太后也病倒了,来势汹汹,情况不是很乐观。皇帝还未对敦亲王和十四王爷进行最后的处置,如今只是将两人并其家眷圈禁在王府里。大清没有诛杀皇子的事,皇帝自然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只是这世上,让人生不如死的方法太多了。
太后年纪大了,心里不痛快,忧思过重,病迟迟好不起来,颇有些病入膏肓的感觉。皇帝虽然与太后称不上母子情深,但毕竟也要顾及各自的颜面,所以皇帝还是安排了齐妃、敬妃还有眉庄去侍疾。
没错,就是眉庄。太后一直都颇喜欢眉庄,因为之前的事如今皇帝不怎么待见眉庄。但是眉庄很稳的住,也很有悔改之心,皇帝慢慢的态度也有些软化。毕竟眉庄还为皇帝诞下两个公主,也只是一时糊涂才犯了错。
太后的病一直拖着,皇帝时不时便去请安,每次太后都会或直接或隐晦地为十四王爷说情,但皇帝最终也没有松口说要放了十四王爷。
说来也是讽刺,皇帝登基后只封了自己的同胞弟弟为郡王,且没有给封号,相比较怡亲王,陵容总感觉怡亲王才是皇帝的亲弟弟,可见皇帝有多么不待见十四王爷。
不过皇帝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杀害自己的亲兄弟,最终惇亲王与十四王爷也不过是被削爵、圈禁。就陵容的记忆,这两位王爷都不是短命的,至少上一世她殒命时都还活的好好的。
太后得知爱子被圈禁的噩耗,病情更加恶化,已然到了弥留之际。太后念念不忘想要见自己的小儿子,皇帝却黑着脸没有准许。陵容也曾给太后侍过疾,不过只有短短的半日。太后病入膏肓的样子让陵容有些心惊,她从不知一个人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衰败成这样,上一次她见太后的时候,太后虽也有些病弱,却还能处处压制于她,如今却连一句完整的话都难以流畅的说出,看着已只剩一口气了。
陵容侍寝那次,太后看她的眼神明显亮了一瞬却又立刻沉寂了下去,陵容几乎能从太后复杂的眼神看出太后的想说的话。陵容并不是个心软的人,但看到太后的样子还是觉得有些心酸。
但陵容并不会为太后说话,先不论皇帝会不会采纳,单单是太后害的她如今体弱多病,她便不会帮忙,她没有落井下石,已是心慈手软了。
太后最终没有能熬过去,五月二十三日,太后蹦逝于永和宫,最终也没能见到她心爱的小儿子一面。
太后崩逝,后宫众人都需要守孝,摘下釵环,换上素服,陵容看着乌泱泱一屋子哭得哀哀戚戚的妃嫔,也只是叹口气,随波逐流地哭着灵。
守灵不是件轻松的事,陵容身子弱,基本是靠着补药撑着。好不容易撑过了太后的头七,太后的灵柩被暂时安放在永和宫,只等选个黄道吉日与先帝一起合葬。陵容也撑不下去了,再次病倒了。
皇帝国事家事的忙碌,只偶尔才来看看陵容,补品倒是源源不断地赏赐而来,陵容乐的清静,安心调养着身子。
天气一日热过一日,皇帝没有发话去圆明园避暑,众人也只能熬着。陵容倒是不缺冰用,日子过的还算舒服,身子也大好了。只是如今皇帝没有心思进后宫,陵容心里对皇帝依然有些怵,便继续称病在锺粹宫养着。
时至八月,后宫里发生了一件不小的事,甄嬛的贴身婢女流朱死了,只为了给甄嬛请太医,死在了守门侍卫的刀下,满宫哗然。
即使甄嬛被禁足,但毕竟甄嬛还是皇帝的妃子,而且腹中还怀着皇帝的骨肉,结果却沦落到生病连太医都不能请的地步,据说连每日的饭食都是馊的,何其可悲!看到这儿,陵容都不由一个激灵,仿佛又看到了自己曾经那些不受宠被羞辱的日子!可怕的回忆,让陵容幡然醒悟,瞬间让陵容克服了对皇帝的恐惧,在后宫之中,什么都没有失宠可怕!陵容的病终于好了起来。
流朱的死并没有白费,甄嬛被解了禁,很快便再一次起复,跻身宠妃之列。甄嬛识时务地没有再为了给甄远道求情而与皇帝起冲突,而只是认真固宠。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甄嬛怀孕八个月的时候,皇帝下旨要晋甄嬛为莞嫔。
“嫔”的位份不高不低,有些尴尬,行不行册封之礼,不过在于皇帝的一念之间。显然,皇帝还是很宠爱甄嬛的,册封礼被定在了重阳节以后。
陵容作为后宫的一员,自然也是要参与这一盛事的,只是不知道这事顺不顺利,就她所知,皇后对此事并不是很高兴,华妃也是小动作频频。也不知,上一世的事会不会重演,陵容倒是无所谓,只当看戏罢了。
不幸的是悲剧重演了,甄嬛还是被陷害穿了纯元皇后的旧衣,惹怒了皇帝,到手的嫔位没了不说,人也重新被禁足了。恰在此时,浣碧的身世也被人揭发,数罪并罚,甄远道并其妻女被一并发配宁古塔。甄嬛伤心欲绝,不幸早产,生下一个病弱的小公主,浣碧也被打回原形,再次回到甄嬛身边做起了宫女。三日后,甄嬛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坚持要去甘露寺修行。皇帝的权威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很是生气,却还是对甄嬛心存怜惜,希望甄嬛能够回心转意。可惜甄嬛性子太烈,皇帝便大笔一挥,准了甄嬛出宫,去甘露寺修行。甄嬛所出的女儿胧月公主,交给了敬妃照顾。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本的样子。
陵容看着甄嬛带着浣碧与崔槿汐离开皇宫,心情很复杂。上一世的这个时候,她与甄嬛的关系已经名存实亡,看到甄嬛的惨状,她是有些幸灾乐祸的;但如今,她看着甄嬛心灰意冷的模样,只感受到后宫女子的无奈与悲哀,有种兔死狐悲的悲凉感,也给陵容敲了个警钟。
当天夜里,陵容修书一封,托人转交给了凌志。她不求哥哥位高权重,她只希望哥哥能撑起门楣,明哲保身。皇帝子嗣不丰,只要弘曦弘瑞能平安长大,封个郡王总不是问题,安家只要稳便好。至于安比槐,或许告老还乡是个不错的选择,她相信哥哥会妥善处理。
甄嬛的离宫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少个人分宠自然是好事,只是太后崩逝尚不足半年,皇帝心情又不好,倒也没哪个人愿意去触霉头。陵容时不时会派人去给皇帝送些补品,但却不会亲自前去,毕竟她又不是为了邀宠,只是表表心意罢了。
皇帝偶尔会来钟粹宫看看两个孩子,用个午膳,每次来都会让陵容唱一曲解忧。只是陵容身子弱,又有两个孩子要照顾,皇帝也体谅,多半只听一两曲便足矣,也不留宿,倒也免了陵容过于惹眼。
时光飞逝,转眼又是一个春秋,太后的遗体已经与先帝合葬于景灵陵,谥号: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陵容却觉得死后的再多荣誉,都比不过生前的和乐顺遂。
陵容并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只不过是感慨一下而已。如今,弘曦也四岁了,虽然尚不需要入学,但也到了该启蒙的年纪。陵容的学识一般,但是教导弘曦背诵《千字文》,识些字还是没有问题的。
有一次,皇帝见陵容在教弘曦背诵,弘曦背的似模似样的,便赏了些笔墨纸砚与一本字帖,亲自教导弘曦写字,弘曦很高兴,练习得很勤奋。
陵容怕弘曦年纪小,伤了手和眼睛,便央着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