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剑舞笙歌》第82章


为了保证秩序,来帮忙的人自发的组成了一个组织,还推选出了一个人来管理这些东西并且调配他们行动。
而这个人,便是叶英。
柳云裳曾经问过裴元为什么会是叶英,然后得到了一个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答案。
柳云裳曾经以为他们会选叶英的原因是叶英很有君子风度,君子端方温润如玉,性格好会照顾其他人的感受有能力处事公允有条理什么的,然而裴元给柳云裳的答案却是因为叶英出身藏剑山庄。
而藏剑山庄,就相当于,有钱!
而有钱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人家大概还看不上他们的这点东西,不用担心钱财会被私吞。
柳云裳表示自己无言以对。
“那阿英岂不是会很忙?”柳云裳问道。
裴元道:“是的,不过这样不是正和你心意?既明事务繁多,自然也就不会像之前一样看你这么紧。”
柳云裳当时还很傻的相信了只是在心里担心了一下叶英事情那么多会不会累到自己,但是看现在,柳云裳只想说说好的事务繁多呢?都是骗人的吗!
对于柳云裳的问题,叶英很淡然的回答:“总有人喜欢做这些事情,我只不过是让他们各司其职罢了。”
所以其实你是把那些本来应该你自己做的事情推给了别人然后你就来守着我吗?
作者有话要说: 写完这一张,我觉得我知道为什么后来叶英明明就是藏剑庄主还可以那么悠闲的每天看花了……
终于我还是没忍住刷了一发裴元……纯属脑补,真心觉得活人不医不是一天练成的。行医救人也是吃了不少苦头的吧……
下面科普一下闻喜裴氏。
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望世家族,这就是河东闻喜裴氏家族。
闻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着的一大世家。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之支孙封pei(原字为上非下邑)乡,因以为氏。周僖王时,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乃去“邑”从“衣”,以“裴”为姓。后裴氏分为三支,分居河东、燕京、西凉等地,但考其谱系源流,皆出于闻喜之裴氏,故有“天下无二裴”之说。 裴氏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谓“将相接武、公侯一门”,中国“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在各个学术领域中,裴氏家族卓有成就者更是朗若群星,闪耀古今,不胜枚举。
☆、死结
“自清,你怎么了?”柳云裳看了裴元半天,然后突然问道。
裴元疑惑的看着柳云裳,眼睛里显出一点茫然的的色彩来。虽然没有说什么话,但是他的表情就仿佛是在无声的询问着柳云裳:怎么了。
“你的茶。”柳云裳指了指裴元面前的青花茶杯,这样说道。
茶杯里面倒着的是柳云裳沏好的茶,雪白的内壁衬着浅浅的碧色,看上去显得格外的漂亮。水波荡漾,光光看着就是一种享受。香气清远,十分动人。
柳云裳的茶艺从来就不需要质疑,虽然是以才学而闻名天下,但是忆盈楼霜秀亲自沏的一杯茶,也是不知道多少文人雅士都梦寐以求的。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裴元掩饰性的拿起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然后这样说道。
柳云裳幽幽的叹了一口气:“自清,你到底怎么了?”秋水横波的妙目转过来,于是关切的目光便落在裴元的身上,无言的诉说着关怀:“茶还是热的啊……”
连茶水的冷热都没注意,直接就把这么热的茶喝下去,走神到这种地步,说裴元没事柳云裳会相信才叫是有鬼了!
“我并没有什么事情,无需担忧。”裴元这样回答着柳云裳。
语气陈恳表情达标,简直就是天衣无缝没有半点不对。
看上去跟真的一样。
柳云裳在心里默默地吐槽了一句,然后芊芊玉指一指裴元面前还在冒着烟的证据,问道:“这样也叫没什么事情?”
“我只不过是因为这几天需要治疗的病人太多太累了而已,好好歇息一下就没事了。”知道出了错,裴元很快的改了口。
如果是一般人大概还就真的相信了,但是柳云裳显然并不在这个行列之中。且先不说柳云裳那对于人的情绪几近于本能的敏锐直觉,就说一点。
“我记得昨天才来了好几个医术不错的大夫。”柳云裳幽幽的说道。
别忘了柳云裳一直是和谁在相处,叶英虽然把许多的事情都交给了别人来处理,但是还是有自己需要做的事情的,比如说人员的流动便是一桩。而这些事情叶英都不会避着柳云裳,是而柳云裳对于这里人员的大致分工也算是了解。
是而,对于裴元的解释,柳云裳半个字都不相信。
明明最近裴元的事情就是在减少!
“别想糊弄过去,阿英也觉得你很不对劲。”柳云裳说道,“自清,你近来的表现阿英都看在眼里,实在是太反常了。”
“既明也发现了?”裴元问道,随后仿佛是明白了什么一般说道,“难怪你今日会突然寻我品茶。”
柳云裳的语气平静,但是却带着一种令人无法反驳的气韵:“连我都发现了,你觉得,和你日日见面的阿英会发现不了?”
柳云裳对于人的情绪有着近乎于天赋的直觉,但是叶英又会差到哪里去呢?裴元的情绪或许对于一般人来说掩饰得很好,但是对于像是柳云裳和叶英这种心思敏锐之人来说简直就像是直白的摊开一样,遮掩和不遮掩完全没有任何区别。
甚至因为近来柳云裳被强制要求好好养病不许乱跑的缘故,她和裴元已经很有一段时间没有见面了,自然的也就不会知道裴元的异样。关于裴元的问题,这还是叶英发现然后转而告诉柳云裳的。
柳云裳用手指转动了一下面前的茶杯,神色沉静但是却透出了一种隐隐的压迫感,淡漠的小脸上明明白白的写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几个字。
裴元沉默,而后叹息。
“我来你这里之前,刚从隔离病坊出来。”裴元很平静的开了口说道。
柳云裳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医家很早就认识到一些瘟疫病的传染性,并发现隔离具有传染性的病人是必要的预防措施。昔年青周大疫,平帝诏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可见当时是由官府安排宅房作为隔离医院,用以治疗瘟疫患者。在汉代就有“病迁坊”设施,用来隔离麻风病人。而在唐朝时,还有佛教会设立的“病人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相当现代的慈善机构。武则天时期,改称为“悲田养病坊”,由政府出面管理。
在瘟疫发生的时候,隔离是必要的方法和手段,不管是要切断瘟疫的传染源还是阻止疾病的传播,这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而在这一次的南阳瘟疫之中,那些被染上了瘟疫的人都被集中在隔离病坊之中,以免传染。而像是裴元这些大夫。便是日日进到里面去给他们看病。
“我以为这并不是什么大事,我从前也曾经治疗过得了瘟疫的病人,但是这一次……我治不了他们。”裴元看着面前的茶水,轻声说道。
他的声音很轻,语气也很平静,听上去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对的样子,但是柳云裳却敏锐的听出了其下被勉强压抑的强烈情绪。
就像是覆盖着薄冰的河流,虽然看上去平静,但是其下却是汹涌着无人可知的波涛。
柳云裳不语,她知道,在这个时候,倾听才是最好的。
裴元继续说道:“我医术有成之后开始行医救人,起初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厉害,但是逐渐内心却有疑惑但是却又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当初既明抱着你来向我求医的时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