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安定》第93章


跟在杨祈涵身边多年的也就只有林志等人,她虽有城南别院那个鳌头在; 只是她当初对那些孩子只是提供一些保障,如今大部分已经离开别院从商从军从政,与杨祈涵的联系也是少了; 这让杨祈涵突然有了自己养了一波的白眼狼。
杨祈涵自认自己不是什么坏人,只是她此时有了个目的,自然不能让别人拖自己的后腿,她需要对她极为忠心的人。
“郎君,这是近来的账本。”林志见杨祈涵出现,便将刚整理出来的账本取了出来交给杨祈涵。“去年各个店铺的盈利不错,若是今年没什么意外的话,会去年持平。”
“林志,如今别院内还有多少人。”杨祈涵将账本翻了翻粗略的看了数目之后就将账本放置一边,想她在孝陵数年,账本什么的全部都是交由李思,至于产业运作则是让掌柜的费心,她已经许久没想过这产业问题了。
“郎君,如今别院内还有五十六人,其中十六人是女子,其余皆为男子。”
“年纪呢。”
“大部分都是十五六岁的。”
“平时都学了什么?”
“按照郎君的吩咐,上午读书,下午学习骑射武艺。”
“博儿与艺儿如今也大了,身边伺候的人也有几个需要退下来了,你从中选几个过来教导教导,让他们跟着博儿艺儿身边。”杨祈涵想着这些孩子与李博李艺年纪差不多大,好好□□□□到时说不定能够成为两个孩子的左膀右臂。
“林志明白。”
杨祈涵随后又吩咐了几句之后这才起身回了寝殿,而她刚踏入不久,就看见梅心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让她前去迎接旨意。
前来宣诏的是神皇跟前的红人瑞公公,见杨祈涵到来之后瑞公公便开口叫杨祈涵接旨。
“门下:朕获承天序,钦若前训,用建藩辅,以明亲贤,斯古先哲王之令典也。杨家六郎祈涵,孝友宽厚,温文肃敬,行有枝叶,道无缁磷。践君子之中庸,究贤人之义理,情惟乐善,志不近名。慕间平之令德,希曾闵之至行,宜分建茅土,卫我邦家,叶於展亲,永固磐石。是用举其成命,锡以徽章。可封南阳郡王,宜令有司择日,备礼册命,主者施行。”
“臣接旨,谢陛下。”
“恭喜王爷,贺喜王爷。”
“同喜,同喜,有劳瑞公公。”
瑞公公已然宣诏,便没有继续在留下的意愿,他还得回宫复命。至于公主府内的那拨人此时也是欣喜的,自家驸马封了爵位还是郡王爵,这要是说出去还不是一件美事。
“府内诸人各赏三贯,绢六匹。”杨祈涵此时也是被这道封王诏令给弄得发愣,若不是听到身旁人高喊恭喜,她一时半会也是回不了神的。毕竟,她可从未看到文献资料内有人因为驸马而被册封为郡王的。
“谢王爷。”
杨祈涵受封郡王这是一件喜事,即便大部分人以为自己不过只是沾了安定公主的光,可她自己也并非毫无政绩,只是单论政绩她的确无法受封郡王爵位,归根结底,她的确是沾了安定公主的光。
依照律法凡受封王爵皆由工部督造郡王府,只是到了杨祈涵这儿却是上了一道奏疏,说是期与李思共住公主府,至于那郡王府便不用了。神皇见此只好作罢,赐下其余物件以示褒奖。
如今杨祈涵身有爵位,公主府内诸人也是一一改口称呼王爷,至于驸马二字倒只是私底下时因习惯使然并未更改。
杨祈涵虽说晋升郡王,只是她的官职依旧为礼部侍郎并未变迁,这该她做的事情依旧是她的,不过好在近日并无皇亲娶亲嫁女,以至礼部事务并不忙碌,每每都有三四日闲暇的无聊一个个都去翻阅书籍。
天授元年十月,改并州文水县为武兴县,依照汉朝丰、沛旧例,百姓子孙世代免除徭役。
薛怀义自上次接二连三被人阻拦暴打,以至如今行事低调,甚少在街路之上策马扬鞭,只是即便薛怀义如今行事低调,洛阳百姓只要远远地瞧见有一群和尚骑马过来便会惊恐不已,生怕躲避不及时就会被和尚打的头破血流。
杨祈涵也因这厮近来行事低调,并未引起官民愤恨而就此停下手中安排。
时光流逝,转眼便是天授二年,圣神皇帝武则天亲自祭祀明堂,改唐太庙为享德庙。
六月,命令岑长倩,杨祈玹率领诸军讨伐吐蕃。左肃政御史大夫格辅元为地官尚书,和鸾台侍郎乐思晦都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七月,迁徙关内雍州、同州等七州数十万户以充实洛阳。分京兆地方而设置鼎、稷、鸿、宜四州。尚书欧阳通主持纳言事。
九月,傅游艺下狱而死。右羽林卫大将军、建昌王武攸宁为纳言,洛州司马狄仁杰为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自隋便有科举制度,朝堂人才一部分来源于此,只是大部分才学不错,品性不足,以致朝中职务悬空,神皇便下令朝堂之人让他们自我举荐。
狄仁杰由由洛州司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神皇召狄仁杰入宫,便直言问道:“你在汝南为官时有良好的政绩,但却有人在中伤你,你可知道是谁吗?”
狄仁杰自然是知晓的,毕竟对方是以出言不逊,侮辱宰相名义将自己贬为地方刺史。只是狄仁杰却回答道:“如果陛下认为臣做错了,臣当改过;如果陛下明白臣并无过错,这是臣的幸运。臣不想知道中伤我的人是谁,还会把他视为我的朋友。”
神皇听此对狄仁杰甚为叹服。
朝中举荐之人极多,待认真审查下来便发现便无几个特别之人,神皇对着那一叠奏疏也是倍感头疼,只好派人将狄仁杰召入宫内询问,“朕希望能找到一位杰出的人才委以宰相重任,您看谁比较合适?”
狄仁杰道:“如果您所要的是文采风流的人才,那么宰臣李峤、苏味道便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您若一定要找出类拔萃的奇才,那就只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了。张柬之年纪虽老,但却有宰相之才。”
神皇听此便下诏升张柬之为洛州司马。
陈旭晨自幼聪慧,容止出众,颇有才学,曾参与科举考试中第二甲前十,自觉阅历不深,请辞官职,外出云游,直至近年才返洛阳。如今神皇下诏举荐,陈政德自然是不会放任这个嫡长子在家闲暇,便上了奏疏为陈旭晨请官。
神皇命人将陈旭晨参加科举的文章调出,待看完之后便下诏升陈旭晨为四门博士。
虽说只是正七品的官职,可比起那些寒门子弟来说是要好的多,那些人起步可就是在八品九品挣扎,运气好的话还能往上面升,若是不好怕是终身都在那个职务上。
自陈旭晨被神皇委任四门博士职务之后,陈家的门便被洛阳城内的媒人给踏平了,一来这位郎君年岁早已到了大婚之年,二来陈家家世显赫,若能结成亲家也是颇有助力;权衡之下,这陈家的大门自然也是被拍烂了的。
最终陈旭晨与章怀皇帝的独女长信公主订下婚约,拜驸马都尉,册封冠军县子爵位。
第94章 
天授三年三月; 尚书杨执柔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五个天竺国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
四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如意; 禁止天下屠杀牲畜。
天竺使团由礼部接待,为显武周□□上国气度; 由南阳郡王杨祈涵出面主持。
杨祈涵也不是第一次接待番邦使团,只是此次首次以郡王身份这倒是让她有些不适; 好在仪式上并未出现什么差错。
天竺使团留京最短一年,最长三年五载; 待他们抵达洛阳之时杨祈涵已安排好了住所; 等这群人住进去之后她便进宫复命。
待诸事已定,陈旭晨与长信公主的婚事便被礼部正式提上日程。
公主府建造完毕之后,杨祈涵还与陈旭晨特意去长信公主府看过,比较安定与太平两座公主府虽说小了一点; 可内部装饰十分豪华,据说里面也有不少是李守礼这个当哥哥的添置的嫁妆在内。
长信公主大婚为其添置嫁妆的人自然不在少数,神皇陛下也是赐下不少物件作为嫁妆,太子李旦也是如此,那么身为姑姑的李思与李令月也少不了,连带两家的驸马也是寻了不少好东西送上。
公主大婚; 礼部上下便是乱了套。章怀皇帝唯一的女儿出嫁,自然是要大办的,尤是神皇陛下对这个儿子也是看重; 对孙女自然也是十分关注。
陈旭晨自入仕以来便一直勤恳,并无不良嗜好,加之他们自己踏青时遇上互有好感,神皇赐婚那也是投其所好。
大婚是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