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重生之大唐》第89章


地跪坐,神色专注地亲煮香茗,等高阳到来。
这一幕实在令人心旷神怡。高阳远远地看去,只觉一阵头晕目眩,这氛围太过和软温馨,让她有点不适应。
宫人见她停步,便笑道:“太后已烹茗相候,殿下可闻见那四溢的清香?”
高阳对她一笑,道:“不好让太后久候。”举步往前。
人到,武媚娘回眸轻笑:“你来了?”取两只青瓷杯盏,茶从壶中倾泻而出,阵阵芬芳,绿叶浮于茶面,甚是清雅。
高阳敛衽坐下,道:“等久了?”
“我也刚到。”武媚娘端起一杯,递给她,又低头尝了尝,感觉还不坏,便露出一个放松的笑容,等着高阳的反应。谁都知道高阳喜欢学着南人品茗。她为她欢心,特意去学了这一手,火候,茶色,方方面面苦练了许久。
苦练过的东西,至少能传递出一种诚意。高阳赞了一句:“不错。”
武媚娘得了肯定,甚为开怀,不由便道:“那你常来?我……”
高阳打断她:“来说说正事。”
武媚娘只得收声,道:“殿下先说。”
高阳便不推让了,这里就她们两个,没有什么事是不能拿出来商量的。她言辞恳切道:“立朝四十余载,宗室已达数百人不止,其中多数蒙祖荫方能立身,不足为惧,如吴王者,是少数。”希望武媚娘对宗室能手下留情,保留下她家亲戚。而且,她心中也有一个计较,对门阀下手是避无可避的,若再对宗室怀有恶意,名声不好听。哪怕最后胜了,也会遗臭万年,高阳不希望武媚娘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武媚娘虚心听取了她的意见:“谁不想稳稳地过日子?他们不生事,我便存仁义。”
接下去便要说如何对付吴王了。
武媚娘道:“我已有法,陷阱已布。”她顿了顿,看着高阳道:“你想知道么?”
高阳笑了笑:“你没有万全的办法,是不会说出来的。既然有胜算,就不用说与我了。”
落入武媚娘眼中,便是她很想撇清的样子了,不愿涉足细处。武媚娘看看她,放下杯盏,道:“那就不说了吧。”将话题转到别的地方去。
“计划赶不上变化。不过,无目的,无方向定然也是不行的,方针不变,余者可应势而动。”武媚娘道,倾身为高阳添茶。
高阳也是这个意思,虽然她很难对阿武分出彼此,有些事就得分明:“先灭吴王,再稳朝纲,而后抑世族,再后天下定。此不变之由。”将宗室剔了出去。
武媚娘赞同。
☆、第八十一章
两党首脑会晤,定下未来十五年乃至二十年的朝廷走向,这是绝密之事,不可为人所知。接下去,便是要向各自党徒分派任务,一步一步地朝那个方向走去。没有一个上位者会将自己所思所想皆说出来,哪怕她们已经决定了,但对下,是不会和盘托出的。她们只需依照时政,不断地调整方略,不断地布置人手,依据形势发布命令,让人去完成就是了。
这一次太后与大长公主所定之事,对唐皇室未来五十年乃至往后数百年皆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次商议,后世称为“亭上之盟”。
此皆后事,高阳与武媚娘都不知。
这处亭子三面临湖,前方是一片平坦的绿茵,连矮小的灌木都没有一处,不怕有人藏匿偷听。
如此大事,商量起来竟没有半点拖沓,高阳提出,武媚娘完善,二人各自又想了几个可行的操作方法,摘去不可行的,留下能共存的,双方都尽量的保护对方的利益,自然便无分歧。
依然是如此默契。
谈到一半,见天忽然暗下来了,发觉后面还有不少,二人决定明日再继续。
过一会儿说不定要下雨,高阳预备走了,若为雨势所阻,不知道太后又要做什么来阻止她出宫。
毫无意外的,不得高阳开口,武媚娘便率先道:“且不忙走,再饮一盏。”说罢,重新清洗壶盏,又烹新茶。
高阳走不得了,干脆安坐。
这世上能得太后如此郑重相待的也就高阳一人了。她执壶倾茶,做了个请的姿势。
清风拂面,水波徐来。景致是好的,心境也开阔,面对的人……高阳抬眼看了看对面的人,继续低头喝茶。
武媚娘已经不止是暗示了,她简直是明示,她希冀地看着高阳,希望能聊一聊天,诸如最近发生了什么,有什么喜人之事亦或有何忧愁,哪怕她说一句“晨起见庭前花开,顿有所感”这样毫无内涵的话语都好。
但高阳不接茬。
天更阴。这亭子大,哪怕下雨,也打不到里面。这会儿走,说不定半途便遇雨,更是不好。那就多留一会儿吧。
武媚娘见高阳不急着走了,稍安心,接着道:“晋阳大长公主可好?”
“已大安了。只是得好生养着,本来她的底子就弱,更该保养才是,偏偏一个没注意就让她累着了。”高阳语气缓了缓,也是晋阳固执,新城都劝不住她,把自己累倒了。
她惯来如此,一说起晋阳,语气便柔缓得很,往日武媚娘不觉得什么,现在却觉得很扎眼。以前不觉得什么,是因笃定殿下专情,现在不安是因没有了那份笃定。高阳躲避的态度如此明显,那晚说的话简直如同刀割,那个她赠给高阳的婢子竟在她的书房扎根不走了。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武媚娘哀怨不已,又没有半点办法,总不能用强吧?她只能压下心中酸溜溜地醋意,自若地道:“万幸。好了就好。不要光顾着她,你也多留意自己,过了年后,你就瘦了不少。”
高阳低头打量自己,漫不在意:“我倒没觉得,瘦一点也好,过两月天气就热了,胖的人苦夏。”
简直是油盐不进了,每说一句都不留让人发挥的余地。这样的言谈真是冷漠到了极致,分明是在与你说的,却从语气言词之中透露出一种疏离。武媚娘撑着脸颊,侧头看她:“让人看着心疼。我心疼。”
高阳瞄了她一眼,没吱声,气势却弱了下来。武媚娘敏锐地抓住这一点变化,干涩地咳了一声,故作自然地去触碰她的手,若是殿下没有反感,她也好趁此再说些话来博得她的心软。刚一碰到,天边诈起一声雷鸣,高阳吃了一吓,身子微不可见的颤了颤,猛地将手缩了回来。
手下一空,武媚娘心也空了。
骤雨倾盆而至,伴随着滚雷,湖面瞬时间便响起嘈杂的落水之声。张目望去,只见不见边际的太液池上一片汪洋。
雨气布满了整片天地。
池边诸多柳树都淋了透湿,雨雾弥漫,竟如仙境一般。高阳起身,走到栏边。扶栏淋了雨,湿漉漉的还滴着水。
武媚娘正懊恼这雨来的不是时候,见高阳起身,便低头煎起姜茶来,也好去去寒气,以免着凉。
过了一会儿,她们就一人捧了杯姜茶,并肩赏雨了。
雨势渐小,细细密密的,落在湖面,漾起许多小波,悠闲异常。
“这样的天气,最好邀三四才子到园中,至多一炷香,必有新句出来。”高阳款款而谈,她于此道经验甚足。
武媚娘却不曾体验过,她小时虽不是家贫,却因家中关系诡谲,自有记忆起便少有放松的时候,入宫之后,除了偶尔与高阳一起,才有难得的片刻放松,其他时候,皆是殚精竭虑,开始是为生存,之后是为往上爬,说到底,仍旧是为生存,现在已在巅峰了,人生的风景却已错过大半。
“还不曾有过这般闲情,已不知有多久,没这样什么都不管,安安静静地看雨了。”
高阳弯了弯唇角,并没有说什么。
难得有这样闲暇的时候,武媚娘转头,高阳的侧颜就在她眼前。岁月让曾经锋芒的眼角趋于平和,岁月沉淀了年轻时的躁动留下沉稳与无可言表的温柔。她心念微动,忽然间就什么都不想说了,只是这样安静地并肩而立。
高阳的气息很近,武媚娘缓缓呼吸,她轻轻地握住身侧高阳的手。
高阳挣扎了两下,没有挣开,便也随她了。她目视远方,却在余光之中注意着身边的人,当看到武媚娘极力抑制自己微微扬起的嘴角,不禁也是一笑。
网布下,就该收尾了。
兆兴元年五月,陈王僚属密告陈王与妖道往来密切,行巫蛊事。
陈王忠为先帝庶长子,也曾是太子的热门人选。此事干系甚大,太后令将陈王下狱,坐囚车入京。吴王一力反对:“事尚且不明,何以因片面之语而罪人。”建议派天使好好儿地请陈王入京,顺便锁拿告密的僚属,到这大殿上当面对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