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些奇案[全二册]》第123章


陆圻打开信,一字一句地读下去,又反复看了两遍,觉得蹊跷,咕咕哝哝自语道:“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呀!”沉思良久,对范顺说:“你给范老爷带个口信就行了,我跟査老爷晤面之后,商量个办法,再给你家范老爷写信,专门送到府上。”范顺连连点头。返回码头,登快船直奔海宁。江南多雨,微风推动低迷的云层,细雨时来时去,似雾似烟。回来的路上,陆圻忘了撑伞,他心潮起伏不能平静,不知不觉长衫已被细雨濡湿。
陆圻家是三进三出的房舍,前院厢房是接待病人的诊室,西厢房是六间生药铺子,一年四季散发着浓郁的药香,东跨院是花木掩映的书房。这天夜里书房门闭得紧紧的,灯光幽幽,陆圻穿一袭长衫,松散的大辫子盘在脑后,浓眉紧蹙,目光呆滞,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妻子孙氏将沏好的茶端到丈夫面前,目光忧郁,像在期待着什么。珍宝柜边站着一位四十多岁的男人,细条身材,白净面皮,一身儒雅,略显瘦弱,这是陆圻的三弟陆堦。
陆圻叹了口气:“范文白信中所说的消息是由周亮工提供的,我是本地人尚且不知,周亮工是外乡人怎么抢先知道了此事?”
“谁先知道谁后知道这无关紧要!事情的关键是参加校阅的名单中有没有您和査继佐、范骧的名字,此书中有没有诋毁当朝的言辞。”陆堦一语中的,指出事情的要害。
“三弟的话不无道理,像这种事要多往坏处想,咱肩膀窄,担不起事呀!”妻子孙氏提醒丈夫。
“我从来不知道有《明史辑略》这部书,此事与我毫无瓜葛,难道随便就掴在我身上啦?”陆圻有点烦躁。
陆堦摇了摇头:“果真书中有大哥您的名字,白纸黑字,到了公堂上,纵然您浑身是口也难说得清楚!”
陆圻暗暗佩服三弟的见识,嘴上又不肯服输。二月的江南,春寒料峭,夜风袭来,陆圻心头紧缩,打了个寒战。
陆堦像是想起了什么:“诋毁当朝,是要杀头的。”
陆圻心里一颤,幽幽地说:“何止杀头,要满门抄斩,祸灭九族!”
这些,孙氏本来并不懂得,乍一听到,惊得呆呆痴痴,霎时流下泪来。
“在这个当口,大哥千万不能糊涂,明天就去找查兄,若事情属实,赶快到官府出首,讨个清白。”陆堦竭力打破大哥的幻想,催促他先走一步。
陆圻叹了口气:“一旦案发,牵涉太广,不但庄允城一门势必抄斩,参与其事的人个个难逃法网,为我一人,祸及一片,于心何忍!三弟你说得容易,我做起来难呀!”
“大哥,你好糊涂呀,怎么能说为你一个人呢?査兄、范兄不是人吗?我和大嫂不是人吗?咱们一家老老小小都不是人吗?庄允诚吃罪是他自作自受。他盗用大哥的名字列入校点者名单,装点门面,不论有意还是无意,都是陷害大哥。咱无辜受累还能为他着想?范兄信中说,风传有人要出首揭发,一旦别人揭发在先,大哥就成了鱼肉,人家是刀俎,到那时后悔来不及了。”陆堦的话如一阵冰雹,把陆圻侥幸过关的幻想打得七零八落。
陆圻端起紫砂壶沉思不语,倒了一杯茶端在手上。
“当机立断吧,明天就去找查继佐、范文白商议出首。不为你自己着想也得为全家老幼着想,为亲朋故旧着想。”孙氏边说边流眼泪。
夜凉如水,潮湿的寒气浸透了窗纸,书房里一片凄清凌然,这一夜陆圻没有合眼,辗转反侧心乱如麻。他觉得命运像一只颠簸在钱塘潮中的小舟,吉凶难以预卜。
第二天陆圻早早起身,用了碗米粥,更换了衣服,把妻子孙氏和三弟陆堦叫到跟前,叮嘱他们,昨晚议论的事情千万不可泄露给别人。安排妥贴,只身一人,奔赴査继佐家。
査继佐家住在黄泥团,距此不算太远,不大工夫来到査府,查家是杭州大户,高高的门楼碧瓦映着金辉,门前开阔的广场上竖着入云的旗杆,一看就是有功名的人家。查府管家正在门口给主人蹓鸟,见了陆圻忙上前请安。
“你家老爷呢?”陆圻问。
“在花圃莳弄兰花。”说着引陆圻进了院子。査继佐闻声走了过来:“丽京雅兴,今儿来得好早。”
两人在客厅坐下,管家沏上茶水,陆圻说:“大祸就要临头了,你又是蹓鸟又是莳花,还这么大兴致!”
“这话从何说起?”査继佐感到诧异。
“你参予校点逆书,诋毁大清朝廷。”陆圻说着将范骧的信递了过去。
査继佐反复将信看了几遍,问陆圻道:“这部《明史辑略》,你看过没有?”
陆圻摇了摇头:“这部书我从来也没见过。”
査继佐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说:“前天庆云书铺的老板王云蛟见到我,说书铺新到两部《明史辑略》,给我留了一部,至今还没送来。我估计就是这部书了。”说着忙喊管家,命他去庆云书铺,把那部《明史辑略》拿来。
过午时分,管家与挑夫将《明史辑略》摆在客厅的茶几上,一函一函约有上百函,装帧工整,颇为壮观。陆圻心急,疾忙打开第一函,抽出首册,第一眼就看到李令皙写的序文。翻过序文就是参校者名录,査继佐、范骧、陆圻三个名字赫然印在纸上,而且位居前三名,姓名、别号、籍贯、功名,写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像万棒敲打一树梨花,陆圻的情绪被眼前的事实打得七零八落,几乎瘫软在椅子上。他喘了几口粗气,慢慢平息下来,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眼前飘乎起一线希望。他急忙翻出载述天启、崇祯一函,一字一句地细读,害怕什么竟然出现了什么,在一篇列传中,称努尔哈赤为建州都督,不称大清太祖,罗列满兵多次进关屠戮实况。陆圻心中的一线希望彻底破灭了。他将刚刚看过的两册书推给査继佐,自己两手拄着椅子扶手,无力地躺倒在椅背上。
查继佐仔细翻看了这两册书,瞠目结舌,脸都吓白了:“这……这真是天上掉下来的奇祸呀!”
有人正准备出首揭发,果真那样,将是塌天大祸。伊璜(査继佐号)有何打算?”陆圻将思考许久的问题提了出来:“咱们的确没有参与其事,到官府出首并不难,问题是庄某人、李令皙这些人……将会怎样?”査继佐不无顾虑。
“庄某是自作自受,其它人是无辜受累,咱们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査继佐沉吟了片刻,意味深长地说:“凭心而论,所谓诋毁当朝的污言秽语,句句都是实话,竟然罪不容诛!世上哪有什么真理?哪有什么正义?”
陆圻皱起了眉头,变得满脸凄楚:“老弟,这一点我何尝不懂?这些书稿只能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将来定是万金难买的珍品。庄某人不识时务,竟然刊刻发行,俗语‘光腚戳马蜂,好惹不好撑’。沽名钓誉之心太重,害人害己。”
“丽京,依你看这个案子官府将会怎样定罪?”查继佐关心庄、李等人的结局。“不堪设想!”陆圻痛苦地摇了摇头。
“哪一朝哪一代不是如此,高高的皇位是用臣民的脑袋堆起来的啊!”
两人商量了整整一天,觉得自己正卧在刀口上。为了保全身家性命,只有三人联名出首。除此之外,无路可走。连夜写信,派人送给范骧,请他火速来杭州,草拟禀承给浙江学胡尚衡,这样既可达到经官存档,又不惊动臬司,避免司法部门査办的目的,这是陆、査两人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两全之策。
两天后,范骧从宁海赶来,会见査继佐、陆圻,三人连袂至学道衙门。学道胡尚衡素知三人是江浙名流,又都有一面之识,执礼甚恭。看了三人的禀承,说:“我会尽快调查,查实后再作处置,请三位放心,无论庄某人怎样攀咬,我一定据实办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决不会株连无辜。”
陆圻等三人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脸上也有了笑意,三人告别了学道胡尚衡,兴冲冲赶回家去。范骧不肯停留,当即登船赶回海宁,他知道家人正翘首以待呢!
2
两年前的十月,也就是顺治十七年冬天,湖州南浔镇富户庄允城家里,高朋满座,名士云集,正举办一个特别的庆典,祝贺《明史辑略》一书的刊行。庄允城满面春风,乐不可支,招待各方来的客人。
庄允城是明末贡生,家资万贯,不但在南浔镇属于富户,就在整个湖州也是数得着的人家。他膝下三个儿子,大儿子庄廷珑、二儿子庄廷钺,三儿子庄廷鎏,个个勤奋好学,温雅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