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临战国(龙竹)》第760章


燕京城,皇宫。
辰凌夜里仍在批阅奏折,现在终于体会到做君王的苦衷和不易,要做一个好皇帝,明察秋毫,日理万机,真的不容易。
如果要做一个昏君,真的太简单了,每一天都充满着各种诱惑!
后宫佳丽、权势滔天、金碧殿宇等等,很容易让一个人虚荣起来,丧失斗志。
难怪古往今来,历史上四百多个皇帝,有作为者,却寥寥无几,在有作为者中,还分出一半过犹不及,一心做大事,却劳民伤财的皇帝。
比如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的,就是其中代表。
秦始皇自称功盖三皇五帝,统一天下,却不让百姓休养生息,滥用民力,为大秦的覆亡,埋下灭亡种子。
汉武帝虽然算是一代明主,可是一生征战,挥霍无度,晚年贪恋长生,使得西汉近百年积蓄的国库,全部消耗一空,成为西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隋炀帝更不用说了,开凿大运河,修建洛阳,三征高丽,虽然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决朝廷证据,加强稳固东方,解决外患,但是时机不对,过犹不及,让天下百姓吃尽苦头,也是亡国暴君的典范。
这几位,不论功过是非,都是历史上留下大功业的君主,影响后世无数人,而昏庸无能之辈的皇帝,就数之不尽了。
辰凌吸取这些教训,不敢沾沾自喜,仍勉励自己,要完成统一。
这些日子,齐、赵之地偶有旧势力造反者,但很快被镇压下去,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分了土地,轻徭薄税,休养生息,物资丰富,在华夏国内,没有对待亡国之遗民的态度,让他们没有抵触之心,融入这种多民族大家庭里。
“怀王已中计,争取促使楚国与秦、韩断交,攻巴蜀之后,与怀王一起北上!”
辰凌看到苏秦派人加密,通过鹞鹰送回燕京情报站的密函,微微一笑,这个苏秦不愧为张仪的师弟,连计策都如此的相近。
他看过历史,当然知道,楚怀王曾中过张仪的计策,与齐断交,亲自去往秦川结盟,结果被秦软禁了起来,现在造化弄人,很快又要发生了楚怀王的身上,只是这次纵横家,换成苏秦了。
“屈原倒是个人才,不知能否劝到华夏国来做官!”辰凌对楚大夫屈原的印象不错,加上历史的爱国形象,让他有些惜才。
其余两个军情大事,分别来自魏国和楚东海岸的海军陆战队,一个在围困大梁,一个在随时准备攻打楚国沿海重镇,直捣寿春,最快的速度拿下楚国一些大成邑。
“秦国,还有一个强国西秦,只能放在最后收拾了!”
辰凌没有把握对秦开战,那将是一场最激烈的大战,毕竟秦国有函谷关、秦岭、黄河等天险,没有五十万大军强攻,难以彻底灭亡秦国。
而眼下明显兵力不足,也不能放弃其它诸侯,单独与秦开战,那将使自己陷入困境,只有吞了五国,调动一些降军,整编之后,开赴秦川,才有大把握!
※※※
白起在侯府休息一晚,沐浴更衣,清理头发和胡须,第一日,当他换了新衣,走出房间的时候,顿时像换了一个人。
雄姿英发,身材结实,目光沉稳,整个人的脸孔,似乎多了一份成熟和坚定,仿佛泰山倒塌不变色的感觉。
这是几年的沉淀,让白起更加成熟了。
魏冉过来接他出门的时候,也是愣了一下,然后大笑道:“这下我相信,昔日那个白起将军,真正归来了,不是做梦!”
白起笑了笑,没有说什么,他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锐气轻狂的白起了。
“走吧,去皇宫见太后!”
魏冉和白起,在侍卫护行下,坐车来到咸阳皇宫外。
“不先见秦王吗?”
“不必了,他还年轻,这种天下动荡的时候,一切求稳,暂时由太后称制摄政,我们第一时间,要去见太后!”
白起是老秦族子弟,血脉中流淌着是秦人的血,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已经刻入他们的骨子里,秦王就是他们老秦人的国君,现在让太后完全做主,他心中还是有些不是滋味。
魏冉丝毫未觉,他与宣太后都来自楚国,现在凭着宣太后独揽大权,他也算权倾朝野,两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出入皇宫,对他限制很少。
很快,魏冉手持令牌,带着白起进入了后宫,来到太后批折子的宫殿。
宣太后听了禀报,说魏冉与白起觐见,顿时一愣,立即让内侍宣进来。
“臣白起,叩见太后!”白起恭敬跪地施臣子礼。
“你真的是白起?你没有死?”宣太后绝艳的脸颊泛起惊讶之色。
白起抬头道:“臣命不该绝,从燕地赶回来,就是想再一次为国效力,哪怕马革裹尸,也绝不辱志!”
宣太后展颜一笑,如含苞怒放,双眸如水,勾魂一般看着成熟之后的白起,脱去了昔日的稚气与轻狂傲姿,此时更加沉稳,富有魅力,这等年轻的岁数,就有如此不凡的一面,让她不由想起一个人了,就是当日在魏国见到的都尉辰凌!
想到那个身影,早已从她记忆中淡去,如今浮现一些场景,不由脸颊嫣红起来,娇艳欲滴,风情独特,她看着白起的神色也变化了,恨不得撕破一切束缚,颠龙倒凤一番!
第0987章 如意算盘要落空
白起将自己在燕国的所见所闻,变革成就,屯兵备战,野心勃勃的事一口气都说出来,足足一个时辰,口若悬河。
“想不到几年不见,白将军由惜字如金,缄默之人,变成了纵横家!”魏冉在旁笑道。
白起叹道:“并非我能说了,而是这些话,我憋了一路,莫名地短暂失忆,错失几年的时间,我感到了压力倍增,若不能及早对燕用兵,拖住它横扫魏、楚、韩的步伐,那么我大秦也要步上五国灭亡的后尘!”
“白将军,你认为燕国有吞掉魏、楚的能力吗?”宣太后近日听了不少大臣的奏议和折子。
有的大臣认为唇亡齿寒,应该联合魏、韩、楚,连横抗燕。
也有的认为让燕与魏、楚两败俱伤,秦国可渔翁得利。
更有人的觉得,燕是小国,即便变法了,但时间太小,人口不足,兵甲有限,虽灭了赵、齐,但都是通过计谋,并非靠自己的力量横扫,吞下这两国已经达到极限,没有能力再吞魏、楚了。
朝堂之上,形成了几派,相互辩论不休,各说各的见解,乍听之下,都有一定道理,让宣太后也为难起来,犹豫不决。
“太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果再等待明年,燕国拿下了魏和楚,我大秦就无力回天了。”白起焦急劝谏。
宣太后问道:“魏国武风很强,楚国地广人多,燕国能吞得下去吗?”
“这很难按常理来揣测,我在燕国边缘地区,待了几年,看到百姓拥护新政,据说赵人、齐人,都平稳过渡,接受了华夏国人的称谓,这很可怕,让亡国之民,心甘情愿投入敌国的生活习俗下,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彻底同化,到时候,就不是燕人兵甲了,而是集合赵、齐、燕三个诸侯国的壮士,整编成军,可达百万雄兵,到时候,我们如何能抵挡?”白起稍微有些夸大,但是却意在让太后、侯爷重视。
魏冉虽然并不认为燕国会对秦构成大威胁,也不可能顺利吞下魏楚,因为楚国太大了,燕国的军队,要跨过赵地、黄河、魏地、宋地等,才能攻击楚国,而且楚国多沼泽、蛮荒、森林,人口分散,土著很多,没有五十万以上的兵力,是无法攻克边线,消灭楚军,并完全占据楚国的!
尽管燕国兵甲有数十万,但是要分散赵、齐旧地,分兵力镇守当地,还要对魏用兵,对秦国提防,战线拉的太长了,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对付楚国,只要楚韩仍在,秦国就无忧,可以随时联合几国,奋力反击,让燕国的霸业崩溃。
但是魏冉却有掌控大权的野心,白起是他的心腹,而且在军方有较高的资历和人气,推他上位,对巩固自己的势力,有巨大帮助。
“太后,臣以为,白起将军所言,很有道理,即使不马上对燕开战,但在这一刻时局动荡的大争之世,非常时期,未雨绸缪,厉马秣兵,终究无错,我们不能等着燕国打来的时候才现准备抗敌,那就晚了!”
魏冉顿了顿道:“故此,臣推举白起为征东大将军,在洛水、龙门一带,建立指挥大营,东部防线的大军全部听候他的调遣,并且继续扩军,这样伺机而动,一来可以威慑燕国不敢对秦妄动,二来也能逐渐积攒实力,一举多得!”
宣太后很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