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第1054章


而需要穿衣服的人类的数量是多少呢?
无限接近百分之百。
大秦一亿三千万子民,就意味着有一亿三千万的市场,以国家力量推动羊毛衣的售卖,一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这个市场,让羊毛衣成为百姓不可或缺的过冬保暖品。
而如此一来,财政部和内阁最担心的无法招募到足够的百姓去草原放牧这个事情也有解决的方法了,看到利益,自然会有人愿意去草原上放牧。
看到了那么大的羊毛衣市场和羊毛的利润,会有人不动心吗?
萧如薰会表示皇庄第一个在草原上搞牧场放牧,搞羊毛衣,搞羊毛裤,还可以搞羊毛袜,甚至各种手套之类的,首先先让北方驻防军的部队装备上这些保暖用品,保证他们在严寒之中不会被冻伤。
这就是开源了,将原先被中原王朝视作一点意义也没有的草原变成很有经济意义的放牧场,用草原的所有来改善中原百姓的生活和体质,这项工作怎么看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至于大秦是否会出现那种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萧如薰也并不担心。
英国地少,还没有大秦一个行省大,羊吃人是必然的,而大秦就不同了。
整个北方那么大一片大草原在,那么多无人区可以用来放牧,到时候国家在那里划分一些区域出来专门用来放牧,他还真不相信大秦的牧民会把整个北方大草原都给占满了。
要真能那样,他反而更加高兴了。
那草原就真的成为中原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算未来出了什么事情,为了这份利益,王朝也不会选择轻易地放弃草原,而会继续坚持占有草原,保持足够的战略纵深以应对沙俄的威胁。
往更北边更西边前进的黑水密探已经回来向萧如薰报告,大秦西北边疆继续往西边北边探索,除了蒙古诸多部落所占据的地盘之外,他们还提到了一个罗刹国的存在。
萧如薰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是俄罗斯,俄罗斯的扩张真的是一个传奇故事,细细讲来也不知道有多少东西可以讲。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大平原到如今也没有给俄罗斯带来足够的经济利益,因为气候严寒不适宜人类居住,所以经济开发上并不充分,但是政治军事上的意义可能更大一些。
萧如薰没有兴趣往西伯利亚扩张,虽然那里有很多树木资源,或许还有很多矿藏,但是距离太远了,气候也实在是恶劣,难以发展农业,不适宜人类居住,生活上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若要经营,没有现代手段的话成本实在太高,入不敷出,除了增加战略纵深以外,萧如薰也看不出这块土地对大秦的意义。
可是要论战略纵深,大秦已经足够了,完成萧如薰的三个阶段北伐任务,大秦的扩张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国土并不是越大越好,而要看能否有效利用,或者能否成为战略缓冲,这些都是价值所在。
完成北面三段扩张任务,进至贝尔加湖一线,萧如薰觉得大秦已经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应对一切问题了,再往北扩张,去追求那个虚无缥缈的岭北行省,只是徒增军费而已。
至于沙俄人以后会不会来这里和大秦打仗,萧如薰也不担心,来就来好了,看看是你们能撑还是我们能撑,这根本不算问题。
可别把大秦当作满清。
就眼下来说,最大的敌人还是横在大秦北面大草原上的诸多蒙古部落,全部杀光也不现实,遇到愿意投降的那就让他们投降,划定区域给他们限定居住,筑城,让他们放牧,结成经济利益同盟,慢慢驯化他们。
但是萧如薰的最终目的是把这一片区域的敌对的蒙古部落一扫而空,这也是必然会实现的目标。
大家一直都是战争状态,连宣战都不用,准备好了就开打,突然袭击什么的都是家常便饭。
占据河套的套虏和青海土默特是第一个要消灭的目标,消灭他们恢复河套掌控青海,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什么时候开战战争进行到什么地步,以我为主,不再以敌为主。
本来萧如薰以为做全面战争的准备需要更多的时间。
但是隆武五年下半年的时候,参谋总部就报告说很多物资已经完全到位,继续巩固是可以继续的,不过是否可以考虑提前出兵征战?
萧如薰思考再三,否决了参谋总部的提议,他想给民众多一点时间休养生息。
不过时间到了隆武六年五月份的时候,因为套虏发动了好几次突袭都被西北兵团打的落荒而逃,西北兵团屡次上报都说套虏不堪一击,请求主动出击。
就先在秦军装备和训练度来说,这的确是应该的,尤其是作为北伐主力之一的西北兵团,训练度还在关中兵团之上,更有四个野战军和一个骑兵军的十五万兵力,兵力雄厚,实力突出。
确实是万事俱备了。
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西北兵团首次出战
西北兵团求战心切,萧如薰也不是不能理解。
而且自从那次违法风波之后,西北兵团丢脸丢到了全国八大兵团里,赵虎更是丢掉了上柱国的勋位,羞愧的寻死觅活的。
得知战备已经完成随时可以开战之后,他屡次上表给萧如薰请求带兵出征一雪前耻,从隆武五年上表到隆武六年,上表十次,萧如薰打回去十次。
隆武六年三月,他第十一次上表,说西北兵团上上下下求战心切到了一定的程度,恳请陛下允许我们出击套虏光复河套,并且一并消灭青海土默特,一雪前耻。
接到他的第十一次陈情表之后,萧如薰终于慎重考虑了。
参谋总部通过对河套地区和青海地区的渗透和调查之后,并且结合几十年前明嘉靖时代三边总制曾铣的复套战略,认识到传统意义上轻兵捣巢的农耕民族消灭游牧民族战争潜力的战术已经不好用了。
游牧民族也不是没有长进的,被汉人捣毁了几千年的巢穴,失去家老妻小无数,怎么会没有长进?
所以现在最需要做的不是捣毁他们的巢穴,而是用硬实力直接硬撼,强势摧毁,直接吞并,这也是萧如薰的战略计划。
秦军将车炮、弩箭、鸟铳等火器大量运用,在前明时代,萧如薰就用火器步兵大阵屡次挫败北虏骑兵的直接进攻,积累了很丰富的对抗骑兵的作战经验,而用骑兵对抗骑兵也不是难事。
所以参谋总部提出的复套战术就是动用三万步军两万骑兵共五万人的兵力对河套发起全面进攻,直接捣毁河套地区北虏部落的主力,将之完全摧毁,恢复对河套地区的控制。
而攻打青海土默特则需要调动西北兵团的主力进行攻击,青海土默特占地广阔,攻打尚且需要一些时日。
在北伐战争开始之前先行一步恢复河套攻占青海,不仅可以争取更大的战略主动权,钳制整个西部地区对大秦的威胁,更能够做到鼓舞全军全民士气,大幅度股动北伐官兵的战斗意志的好处。
能够先一步拿下这些地方毫无疑问是有好处的,免得到时候真的一起齐头并进,让中央朝廷太过于超负荷运转,可能会出岔子。
刘黄裳提交报告阐述了这样的意见之后,萧如薰进行了三天的慎重思考,最终决定批准西北兵团的复套战略和青海攻略,决定让他们先行出战,首先收复河套地区和青海地区,给全国北伐官兵打个样。
于是他立刻下发旨意,着参谋总部,财政部,兵部还有内阁立刻行动起来,将各项准备工作做好,于隆武六年三月底将出兵命令发出。
以西北兵团副帅齐大勇为行军主将,统帅五万兵马进取河套。
以主帅赵虎为行军主帅,以参谋总部右侍郎黄光为行军参谋总长,统帅新编第八第九野战军和新编骑兵第二野战军共九万大军出塞征伐土默特。
目标是全面光复河套,控制青海。
重新将河套地区掌握在手中,使之成为大秦的一把利刃,控制青海,占据主动权。
出兵时间为隆武六年五月底六月初,计划战斗时间为三个月到五个月。
这条命令于隆武六年四月底传达到了赵虎手上,赵虎大喜过望,立刻着手准备。
而到了隆武六年五月二十日,这条命令为全国各兵团所知,他们都知道,西北兵团得到了皇帝的命令,将会首先开始征伐,将在大家的正式北伐之前率先开始征伐。
西北兵团物资充盈准备妥当,各军作战意志极为强烈,得知皇帝终于允许他们主动出击的消息之后,全兵团欢欣鼓舞的就跟过年一样,立刻开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