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大明(老鱼)》第503章


也正是因为大明对草原的封锁,所以草原人就形成了一个传统,那就是尊重商队,只要是商队到达一个部落,非但不会受到袭击,而且还会受到热情的招待,这也导致了大明西北和东北部的走私情况十分严重,并不比海上差多少,所以大明的商队进入草原还是有安全保证的,当然也并不是没有一点危险,草原上同样也有强盗,这些强盗都是骑马而行,来去如风,所以又称为马贼,这种马贼一直到后世的解放时期,依然没有被消灭。
不过草原上马贼一般都是小股行动,毕竟人数太多的话,不但行动不便,而且也会受到一些部落的打击,所以只要商队的人数够多,一般的马贼也根本不敢打他们的主意,除非数股马贼合力,才敢冲击商队,不过这种情况十分少见,毕竟马贼之间也是竞争激烈,很少有人会信任别人,更别说是合作了。
大明的商队争先恐后的进入草原,以前大明对草原的交易封锁自然也就被废除,其实这条法令早就失去了效果,大明与蒙古草原的边疆线上到处都是走私商队,特别是山西那边,更是控制了大明对草原和辽东走私的绝大部分交易,所以这条法令被废除后,受到影响最大的反而是那些山西的豪商大族,因为他们再也不能独霸对草原的交易了。
“监国大人,小人这段时间一直监视着山西等地的豪商与大族,随着对草原交易禁令的废除,这些山西商人再也无法把持对草原和辽东的交易,所以对朝廷十分不满,而且这些商人在当地财大势大,甚至还养着大批的打手和护院,连当地官员都要听从他们的号令,小人担心万一这些商人因不满而作乱的话,会导致我大明边境再生祸乱!”文渊阁周重办公的小房间内,一个身穿锦衣卫指挥使官服的中年人正在向周重禀报道。
正德离开了京城,同时也带走了一大批人,其中不但有谷大用这样的内臣,同时也有江彬这样的外臣,另外钱宁也担心自己长时间不在皇帝身边,会完全被江彬顶替,所以就扔下锦衣卫的事务不管,自己也跑去宣府了。不过这也给周重整顿锦衣卫带来了机会,眼前这个年轻人名叫孙良,以前是锦衣卫的指挥佥事,为人稳重可靠,而且十分有才干,之前是吴山向他推荐了孙良,现在孙良的表现也的确让周重十分满意。
“干的不错,本王听说山西晋商富可敌国,其中有几家更是其中的代表,不知道都是哪几家?”周重语气淡然的开口问道,他对明清之际的晋商没有丝毫的好感,因为这些晋商为了一已之私,里通蒙古和女真人,特别是几十年后,这些晋商为女真人提供军饷、武器和粮食,大力扶持女真人,可以说后来的后金之所以能够建立,并且一举打进关内灭掉大明,大部分都要多亏了这些晋商的支持,而且在清朝建立之后,这些晋商更是成为满清的皇商,一直兴盛了上百年。
这段时间孙良已经摸清了周重的脾气,虽然周重说话的语气十分淡然,但他却禁不住打了个寒战道:“启禀监国大人,山西晋商最初依仗着地域的关系,开始在大明与蒙古之间走私,后来越做越大,甚至用钱买通了不少边军中的将领,所以他们的商队可以在边关中畅通无阻,但是其它的商队却只能止于边关。”
说到这里时,只见孙良顿了一顿又道:“也正是用这种办法,晋商垄断了大明对草原和辽东的贸易,而且经过世代的积累,这些晋商的确可以称的上是富可敌国,其中又以王、靳、范、梁等八家为代表,这八家皆是山西大族,不但族人众多,而且又广有钱粮,这次朝廷废除交易禁令,这八家也闹腾的最为厉害!”
第四百九十章晋商(中)
武城也就是后世的张家口,这里是个十分特殊的地方,它是大明对蒙古草原的关口之一,大部分都属于京师的管辖范围,但是最西边却又是山西大同府的管辖范围,而且这还仅仅是行政上的划分,若是从军事上来划分,张家口却又属于万全都司,也就是宣府的管辖范围内。
本来像武城这种边关,一般都是比较荒凉,特别是大明实行对草原的封锁,按律法来说,这里是不允许商人靠近的,更别说通过这里与蒙古人朝廷交易了。
不过大明的律法虽然严苛,但只要有足够的利益,这个世上总不会缺少那些胆大之人。和大明的海禁政策一样,边关的封锁在刚开始时也极为严厉,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大明的海禁早已经名存实亡,边关的封锁自然也同样如此,特别是武城一带,更是大明与蒙古交易的必经之路,所以也就导致了武城从一座军事堡垒,变成了商业繁华的城镇。
现在的武城守备名叫张珍,这个人虽然没什么太大的本事,甚至打仗也不是很出色,但他却像江彬这些人一样,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主要利益于在几年后,张珍在武城的北城墙上开了一个小城门,用来方便边关走私的商队,因为这个小城门其小如口,又是由张珍修建的,所以就被人称为张家口,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为武城的代称,到了后世更是彻底的取代了武城原来的名字。
武城扼守在大明与蒙古之间的交通要道上,每天都可以见到大批的商队经过这里在大量民蒙古之间穿梭,其中大明的茶叶、盐巴、布匹等商品,都需要从这里经过,另外蒙古草原上的牛羊皮、马匹等也会从这里运到大明,特别是西北所产的碱面,大都需要从武城这里转运到大明,后来有了张家口这个名字后。中原的碱面也被称为口碱。
随着前段时间的羊毛纺织技术以及罐头制作技术的泄露,大明的商人看到其中的商机后,纷纷涌入大明的边关去投资办作坊,武城本来就是大明最为繁华的边关城市之一,这里自然也有不少的商人投资办作坊,而且个个都有深厚的背景,否则也不会这么快就得到了两种新技术。这些人的到来,也给武城更来更大的人气,特别是那些作坊开始四处招工之后,周围的一些穷苦百姓纷纷拥进武城城中找活干。
不过那些在武城开办羊毛纺织和罐头作坊大都集中在城南,极少有人会把作坊建在城北,因为城北那里是盘踞着武城当地的地头蛇。也就是原来依靠走私发家的当地商人,那些作坊背后虽然都有人撑腰,但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所以那些作坊背后的人也不想太过招惹那些原来的走私商人。
武城这里大部分虽然都属于京师的管辖,但是盘踞在这里的走私商人却大都是山西晋商,这些晋商依靠多年来把持走私生意,积累了大批的财富。而且这些财富大都被他们用来买地或窖藏起来,比如武城这里,整个北城几乎都被这些晋商买下来建造宅院,所以这里可谓是豪宅如云,每座都占据着相当大的面积,算是武城的富人区。
另外据说这些晋商在老家修建的宅院比这里还要豪华,虽然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居住在这里,但老家那里却是他们的脸面。所以自然也不能马虎。也正是晋商们都聚居在城北,所以城北的地价极高,这也是那些新开办的作坊不愿意去城北的原因之一。
北城区最中心的一片区域,这里建造着一座城中最大最精美的豪宅,占地之大几乎可以与北京城周重的赵王府相比,甚至论起豪华程度,也要在赵王府之上。要知道周重的赵王府以前可是刘谨的私宅,号称九千岁府,修建之豪华比之紫禁城也不呈多让,可是在武城这里。竟然还有比赵王府更加豪华的府邸,由此可知这座豪宅主人的实力。
这座巨大豪华的宅院正门上高悬着一面匾额,上书两个巨大的字——范府,但凡对武城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这座范府的主人名叫范永斗,祖籍山西介休,介休范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与其它七大晋商家族把持着对草原上的盐巴、茶叶等贸易,可以说是富可敌国,而且他们不但有钱,同样也有人,八大晋商本来就拥有庞大的族群,再加上招募的汉蒙武士做护院打手,可以说是西北之地的土皇帝。
不过相比以前的风光,现在范氏和其它七大晋商却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以前他们之所以能够把持着大明与蒙古之间的贸易,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大明对草原的贸易封锁,但是范氏等人却用钱买通了边关的将领,使得他们的商队可以顺利的进出草原,其它的商队却被朝廷的封锁令挡在外面,于是在这种垄断之下,范氏等人自然赚取了巨额的财富,称其为富可敌国的确是一点没错。
只是随着羊毛纺织和罐头制作技术的传播,使得周重说服内阁废除了对蒙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