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像杜如晦这种,人哪怕死了,照样影响深远。
“如今涌入京城的豪富之家多不胜数,人人都在追捧这些个股票,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家破人亡。”
“你一个富婆,倒是学者体恤百姓起来了?”
老张笑了笑,又道,“可曾听这几日有些人家,在那里念叨甚么‘一家哭何如一族哭’?”
“‘龙尾堂’京畿房的管氏这般说吧。”
类似这样的心酸话,多不胜数,只是管氏讲得比较动听,描绘了一个非常励志而且又坚韧不拔的形象出来。
实际上就是一个世族的“宗家”欺负“分家”罢了,说得好听是为了家族的兴旺,真正捡到便宜的,只有留在中国的豪门正宗。
那些个“分家”流落出去,拼死拼活就算想要做假账开捞,他们上班的单位,他娘的是个股份制企业,股东茫茫多不说,还有一堆莫名其妙的监管盯着。
讲白了,就是燃烧“分家”的热血,点燃“宗家”的激情。
送死你去,背黑锅我来。逻辑上没有瑕疵,只可惜这世上,愿意背黑锅的才是多数,谁他娘的想死啊。
“这一次,愿意前往四方冒险的人家,将会多不胜数!”
李芷儿盯着张德,“只怕死人无数。”
“也活人无数啊。”
老张轻描淡写地捏着一只鸡腿,随手将手中的勺子扔在案桌上,“总要死人的,不过,死一个人活五个人,这就是赚的。”
“……”
人命如算数,极尽冷血的言语,让李芷儿身躯微微一颤。尽管已经过了天真的岁数,她也是十数年历练,早就明白“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可和张德这种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虽然知道李芷儿有点“悲天悯人”的情绪在,但这种情绪显而易见不会持续太久。
老世族的精英们只要有点眼光,就知道在中原想要继续维持“耕读”的成本将会与日俱增。
不但要跟皇帝斗,还要跟新贵们斗。既要和进入体制的新兴官僚集团斗,还要跟小有产者争抢最后的一点口粮。
战天斗地不是不可以,但也要量力而行。
太原王氏、温氏都在尽力转变,湖州徐氏、苏州陆氏都在“分裂”,都是选择而已。化整为零还是化零为整,历朝历代的老世族,都是看需要而行动。
一个很简单粗暴地例子,侯君集掌控的娱乐业集团,盯上了一块地,想要做成规模更大的球场。他这样一个顶级的帝国权贵,想要玩死一两家走下坡的老牌世族,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而支持侯君集的人多,还是支持某某地某某氏的人多?要知道两京组织的球赛之中,背后金主多得是军方出身的山头。而球赛带来的收益,绝非只要门票,围绕球赛而产生的报纸、杂志、博彩、物流、周边、广告等等等等行业部门,都会支持侯君集弄死那帮攥着土地不放手的“落后”杂碎。
你祖上汉朝三公?你先祖位列九卿?
打的就是三公,杀的就是九卿。
利益形成洪流之后,要么用另外一股洪流来压碎,但大抵上也是利益诉求,乃至利益的分配权力。
想要靠着传统的惯性,发动“面子果实”的能力,给某某地某某氏一个面子,无异于痴人说梦。
在贞观朝二十多年的官场换血之后,老牌世族不得不变,不变就死,而且是必死无疑。
管氏喊出“一家哭何如一族哭”,固然“宗家”冷血无情,甚至是极尽不要脸之能事,但道理是正确的,“分家”的精英或者说精英,也能明白这是阳谋得不能再阳谋的手段。
“宗家”通过这种手段集中了资源在更少一部分的家族子弟身上,燃烧的是“分家”,壮大的是“宗家”血脉。但同样的,“流放”出去的“分家”子弟,也获得了一个额外的机会。
原本他们永远不可能独立门户,大多数情况,就和历史潮流中的那些个高门小支一样逐渐衰亡,最终成为苍头黔首的一员,甚至可能是奴隶……
但是现在,他们就有机会“称宗道祖”开门立户。
创业,对高门嫡系子弟而言,是熟悉的,但是对庶出“废柴”们而言,他们只不过是生育机器,又或者是联姻工具,其它的利益,很难享受。
且不说豪门如此,程知节这等草莽出身,都让庶出子弟不得不选择投靠张德来换取前程,高门只会更加残酷,老牌世族更是等级森严,和魏晋之时,并无区别。
老张对李芷儿说“活人无数”,那的的确确就是如此的。那些个“流亡”“流放”到海外番邦的小支庶子们,至少在他们的人生轨迹中,第一次获得了一丢丢的分配权。
资源上的,财产上的,甚至是生育上的。
一如当年张德和太谷县令王中的“官商勾结”,不知道多少农户家破人亡。老张和程处弼这等权贵子弟,更是谈笑风生,视人命如草芥。可回过头来再看过往,原本就已经饥饱参半的太谷县农户,他们中原本应该早夭早死的,却活了下来。
而那些个没有家破人亡,继续保留手中田地的农户们,他们继续饥饱参半,手中的土地,泰半换了主人,因为他们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以把自己的血脉延续下来。
正常的历史潮流中……他们中的大多数,本来就是应该“断子绝孙”,养不活妻儿养不活自己,才是常态。
哪怕这是“贞观盛世”!
但是当初遭遇“家破人亡”惨剧的群体,却存续了自己的血脉,他们有过劳而亡的,可终究还是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些劳命鬼。
原因何在?
一个行业体系中的雇工,永远都比被多重剥削的底层小农值钱那么一点点。
更何况,还是土地贫瘠一无所有的河东下县。
倘若张德亦或是程处弼因这些个“家破人亡”而伤心不已……那大概是一直伤心二十年,至死不休也停当不下来。
所以当李芷儿盯着张德感慨之后,终究也是没有多说什么,更何况,先哲们早就把道理讲得很清楚了。
怎么避免这种悲伤?
很简单。
君子远庖厨。
“我那皇兄若是一病不起,太子能监国吗?”
“就他那性子,还是老老实实在东海攒点家底吧。”
老张摇摇头,“哪怕你皇兄死了,也是太后垂帘听政。哪怕你皇嫂没有这个想法,满朝文武,多的是需要她这么干的。”
“唉……”
李芷儿一声轻叹,“我总算是脱离帝王家,得获自由身。”
第七十一章 破壁
贞观二十五年年底设置的天竺都护府,其实远没有安北都护府层级来得高,重视度也远不如。
程处弼接手的状况,有点类似汉朝平稳期的西域都护府,地方上邦国林立,都护府的主要工作,就是仲裁和监护,其余治理施政,基本就是随缘。地方邦国只要不闹事,就算是业务圆满万事大吉。
自“天竺地”原本形式上统一的王朝解体之后,大量的军阀、土王、土公、部落,都各自为政。整个“天竺地”能够充当货币职能的东西,除了贵金属之外,就是从中国进口的绢布、瓷器。
瓷器这一项很特殊,是一种定制瓷器。比如说一个装水的瓶子,它可能就充当五只羊或者十只羊的价值;一只大尺寸的盘子,可能就充当一只羊或者十只鸡……一切都交给了市场去调解,几百个“国家”密布恒河两岸,大瘟疫状态下,博弈效率非常高。
除此之外,“广交会”带来的先进纺织技术,使得“东天竺故地”,也就是原先的高达国,成为了“天竺地”为数不多已经实现规模产业地区。
并非是香料、调味料这种高价值商品,而是黄麻。
麻纺业相当发达,整个恒河流域,除了丝绸之外,黄麻布就是次一等的流通货币。
因为地理气候的缘故,“天竺地”服装相对简陋,并没有发展出类似中国那样高度发达的服装体系。所以布匹这个“匹”,是用不上的。
所有交易的黄麻布,都是“卷”。
分大中小不同等级的“卷”,大卷可能值一贯,中卷可能值五百文,小卷大概在一百文上下。
但即便是黄麻布,也不是底层可以随随便便就能够消耗的。
所以为了保证底层的经济活跃度,“天竺地”进口了大量的开元通宝,其总量固然是比不上东海,但也有两三个中国雄州的规模。
利润相当可观。
围绕钱币这个事情,帝国高层一直在推动的,就是效仿始皇帝,针对币制进行立法改革。
而天竺都护府,除了军事?
小说推荐
- 唐朝打工女
- 作者:素衣凝香第一章 穿越原来是这样的周围似是升起了一片蒙蒙的薄雾,若有似无,散发着淡蓝色的光晕,很是漂亮。我慢慢的走在这片雾里,感觉浑身都是轻飘飘的,仿佛在空气中飞行一般的自在,这是在做梦吗?突然,前方有一个隐约的人影出现,我加快了脚步,向那个人影走去。越来越近了,却怎么也看不清那人的容貌,只觉得
- 最新章:第150章
- 工科生表白指南
- 作者:11点要睡觉觉简介秦湛第一次表白,顾辛夷把情书掉进了水里;秦湛第二次表白,顾辛夷不小心栽倒了坑底;秦湛第三次表白,顾辛夷的电脑送去了修理…在经历十次莫名其妙的表白失败后顾辛夷却大着胆子把秦湛堵在了走廊里。这里是小剧场和秦湛在一起后,顾辛夷发现这个众人眼中的“二十一世纪泡利”貌似藏了个了不得的秘
- 最新章:第143章
- 古代最强工科生
- 文案:祁一白穿越前,别人的对话是这样的—我家王爷坐的马车镶了好多鸽子蛋大的珍珠呢!你们太傅那镶金的马车显得俗气了 祁一白穿越后,变成这样—什么,你家王爷上朝终于骑上小电瓶了?我家太傅可是已经开上小四轮了,全国只有五辆!还是限量版的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理科男穿到古代种田搞科技,最后不小心引领时代潮流的
- 最新章:第122章
- 唐朝好医生
- 《唐朝好医生》作者:望平安正文第一章 快速解酒法初春时节,江南水乡,夕阳已落,华灯初上。小城里有处小酒店,位置偏僻,门面也不大,店名却甚是雅致,名为唐时明月,店里正中摆着个一人多高的大酒瓮,据店主自己说,这大酒瓮是唐朝古物,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大酒瓮里装满了自酿美酒,酒味甘醇独具特色,是小店的不倒招
- 最新章:第1111章
- 乡村妇科诊所男医生的工作日志
- 乡村妇科诊所男医生的工作日志-第01章 我叫刘一航。今年20岁,身高175,体重130,非常普通的东方脸孔不帅也不难看,喜欢理个小平头,人看起来倒还挺精神的 我刚刚从技校毕业,学的是护理专业,正常来说应该可以成为一个男护士,但是我想自己在家开个诊所,治疗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烧的我还应付的过来。因为我老爸
- 最新章:第28章
-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作者:淮南老雁[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淮南老雁 著/书籍介绍:从厂办校下岗的落魄历史教师李颂,喝醉酒后穿越成为因中风只有几个月寿命的唐顺宗李诵。还好因为害怕打坏了东西要赔偿,一激动恢复了部分身体机能。为了能给自己找一个喝醉酒穿越回去的机会,李颂决定暂时当一下大唐顺宗。可是要想
- 最新章:第339章
- 重生唐朝当皇帝
- 《重生唐朝当皇帝》作者:今年特种兵狙击手杨成无意间重生到大唐天宝年间,大唐的劲敌吐蕃,动乱的西域,狂热的大食人,不安分的南邵,野心的渤海人,取代突厥的回纥人,祸乱沿海的倭寇,蓄谋已久的安禄山,正要将大唐锦绣河山搅得一塌糊涂,谁知出来了一个煞星杨成,一把长槊,一把弓,马踏天下,重生大唐。第1章陇右戍堡
- 最新章:第524章
- 在唐朝的宠妃生活
- 作者:情书、第1章 壹日中灼热,在唐都长安,太子府。孙茗自床榻幽幽转醒,早有两旁侍婢持盆端水,侍立在一边,等待传唤。花枝花蕊二婢是孙茗从娘家带来的,从小近身服侍,自然更亲密些,所以也唯有此二人得以跪坐床榻边等。见孙茗自己揭了被子,露了一截玉臂,就一人为孙茗执床帏,一人举了薄衫为她遮掩。二婢将孙茗扶起
- 最新章:第151章
- 重生之回到唐朝当王爷
- 简介:被人瞧不起的废物王爷,重生之后一切都变了,吊打各种不服。能动手尽量不吵吵,能整死尽量不留活口。感谢各位读者老爷的支持!这是一本偏现代的古文,好多人都以为古代就是应该古板、思想迂腐,其实古人也是很潮流、很时髦的,包子不过是以自己观点写出了对唐朝开放环境下的个人看法,中间会有古文和现代词汇穿插,毕
- 最新章:第68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