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第1430章


选择走陆路,那成本更加夸张,除了要被荆襄豪族勒索之外,还要承担更高的商品折损率,甚至一趟货没有到京城,就已经全部毁坏。
这种情况,就不得不低头,把自己生产出来的优质商品,转交给荆襄豪族的白手套,让他们赚取最大的利润。
实际上的状况又是什么呢?荆襄豪族往往把从上游、高山地区的优质商品拿来,转手就卖给武汉。
他们连贩运到京城的意愿都没有,更不要说出口贸易,那都是懒得搭理的事情。
讲白了,荆襄豪族和占山为王的山大王并没有区别,就是个高等级的二道贩子。
只不过他们的名声更好听,社会地位更加高一点。
类似归州、峡州的地方州县,只是这一两家吗?自然不是。
所以当张公谨上台之后,地方精英都是相当的雀跃,而且大胆推测,接下来就是江汉观察使上位,整个湖北就会被彻底地统筹在一起。
至于武汉跟各地豪族的斗法,除了极少数的顽固老世族,绝大多数嘴上不敢喊,但内心是支持武汉的。
原因很简单,屁股决定脑袋。
武汉对各地各个阶层的推动,是肉眼可见,是亲身感受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是地方土鳖对于老世族的畏惧,又是千几百年以来的正常心态,在没有真正决出胜负之前,他们是绝对不敢公开支持武汉,哪怕内心狂喜,内心呼吼,甚至恨不得在梦中摇旗呐喊。
只是为了表示对武汉的默认支持,去年今年两年,武汉的秋季运动会,都有湖北各地州县的队伍前来参加。
比如远安县这个小县城,就有参加摔跤的选手,是远安县所在镇将的亲兵。
这些人本身是游离在地方体制之外的,他们的见识、见闻,在武汉看到的一切,传达回“老家”之后,可信度更高。对有意“进步”,想要“发展”的地方精英来说,这就是说服同僚、属下甚至是乡党的最好方式。
于是和去年相比,今年秋季运动会中,很明显湖北各地州县前来观摩的官吏,都开始逐渐向江汉观察使府表达了意愿,甚至有个别相当“激进”的官吏,在府内开办的交流会上,居然十分郑重地作了公开表态。
毫无疑问,随着张德正式入京,湖北诸地的地方土鳖,也逐渐不愿意做沉默的大多数,明知道要面临荆襄豪族的威压,但此时此刻,只有亮明态度,选择站队,才是唯一出路。
不管从理性还是感性出发,对这些个地方精英而言,武汉的胜出是必须的,更是理所当然的!
第十二章 冲突
“宗长,之前内厂带人去荆州复查水利,江陵那边似乎多有阻挠。在安兴县三天两头就是摆宴吃酒,着实不当人子。”
“无妨。”
马车车厢内,张德淡定地摆摆手,新修的道路很是平坦,四轮马车在上面即便是奔驰,也不会感觉多么颠簸。
看着窗外的景色不断向后,老张的心情相当不错:“荆襄那些个杂七杂八的东西,等明年就一并打杀干净。”
高产水稻田就在荆襄,随着武汉的扩张,这种好地方扔给荆襄土豪,这么些年连围湖造田都做不好,指望他们能老老实实把粮食交出来,还不如做梦。
安兴县北地有个大湖,原本湖不大,或者说原本也不算湖,而是扬水大运河的旧址。只是后来因为军事防御的需要,就引入了沮水和漳水,一百多年的扩张,也就把原先的扬水大运河给消灭了。
这个大湖,老张非法穿越之前,也曾经去过,不过那时候不叫大湖,而是叫长湖。
往南就是安兴县,安兴县所在位置,正好就是两个湖泊的中间。北面就是大湖,南面叫做官湖。
顺着官湖往东,就是白湖、白鹭湖。
这么一大片湖泊群,在老张非法穿越那会儿,只有长湖还在,其余湖泊都全部消失,变成了耕地和居住区。
所以老张非法穿越那会儿,不少人还觉得当地的地名很奇怪,什么“白湖村”什么“南湖湾”,那是既没有白湖,也没有湾。
因为都消失了。
只有整片广大耕地上的农场,还能透露出曾经的故事,三湖农场无三湖,年长的人可能还有记忆,但老张非法穿越那会儿,年轻人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脚下,曾经是一片规模庞大的湖泊群。
虽说文人墨客自己各路小清新很喜欢湖泊群,但对贞观二十五年的张德来说,围湖造田干死这帮湿漉漉的祸害,才是他想要做的。
至于说水利调解……等哪天盖个三峡大坝,什么都有了!
眼下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开坑水稻田,尽可能多的生孩子,舞文弄墨这个事情,老张半点兴趣没有。
哪怕有贞观朝的顶级文人骚客要装逼,老张反正有“智障大师”这个老前辈在,时刻准备着打脸,时刻准备摩擦。打到他们怀疑人生,擦到他们内心自闭。
“大湖通渠汉水,目前还是能做到的吧?”
“可以是可以,只是扬水大漕渠的末端,连续淤塞多年,荆州想来也不愿意疏通,此事谈了十年,如之奈何。”
“呵……这帮狗东西。”
老张骂了一声,却也没有多么气。实际上倒霉的也不是他,而是扬水大运河末端居住的人。
武德朝的时候,这里还有设置有一个县,叫做紫陵县,跟竟陵县是隔河相望。结果很快就被荆襄豪门给玩死了,大漕渠的作用失去之后,紫陵县就被裁撤,彻底被废。汉水南的大片土地,就被并入荆州。
最终被谁吃掉,也是可以想象的事情。
而紫陵县的根基,是可以做成上县的,即便是被裁撤的那年,实际的田亩数量,是超过七十万亩的。
但账面上,只有二十万亩出头,户籍数量也是不满三千。这一通骚操作,就是在贞观朝初期完成的。
李皇帝捏着鼻子认账,也是因为不得不拉拢南方士族。
整个荆州,萧氏、梁氏、黄氏、张氏,都是顶级大族。他们要瓜分地盘,贞观朝出去的李皇帝还真没有太大的办法。
后来虽然用武德老臣去做酷吏快刀,但也治标不治本,被干大多都是二等豪强。大量土地、人口,还是控制在老大世族手中。
唯一看到有希望改变这一切的时候,那已经是贞观十八年。
老李在复州厮混,没少往汉阳跑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荆襄的王八蛋胃口极大,在复州也是上下其手。
土地再多,他们也不管吃得下吃不下,哪怕荒着烂着被水泡着,也要占下来盘下来。
后来老李从老张这里借用人力物力,搞水利建设,然后修路通渠,这才算把糟糕的行情稳定下来。
很多时候,不是地方官恣意妄为,偏要去搞什么大工程。而是在经手大工程的时候,可以顺势清洗一下内部环境,比如内奸就抓起来,杀一批、打一批、拉一批、放一批。大兴土木的过程中,内部权力和意见统一,是比较方便的。
再一个,大兴土木还能整合民力,至少对治下区域的摸底,通过大工程,远比通过地方官吏的反馈要真实地多。
外来户空降官僚,想要跟地方豪门斗智斗勇,没点背景实力,就是被玩的份。
绝大多数没背景的官僚,尤其是寒门出身的,通常到了一个豪门林立的地方做官,就是个泥菩萨,只有被逼迫到悬崖了,可能才会祭出中央政府赋予他的权力。
但这种权力,也只是用来抗衡,并不能做到“破家的县令”。
破家的县令,从来不是针对豪门时候用的。
“宗长,那内厂的勘探摸底,还要进行吗?”
“这几年的数据,应该也够用了。哪里有煤矿,哪里煤矿容易开采,也都心中有数。至于江陵几个豪门,有多少土地多少人口,你们应该也有估算。现在也不必跟他们计较,算总账的时间,也快到了。横竖就是这几个月。”
张德神情淡定,不慌不忙的,“这十多年下来,也算是麻痹了他们,以为老夫会一直这样忍让下去。当然了,他们中肯定有眼光独到的,知道老夫打算秋后算账。这一路上,少不得要有幺蛾子扑腾两下。”
“路上的刺客倒是不怕,就怕进京那一段路。”
“什么路上的刺客都不要紧,一帮土鳖,能有什么可以折腾的?横竖就是强弓硬弩美人下毒,还有什么?”
嘲弄地笑着摇头,张德也不是小瞧了荆襄的老世族,他们有再多的手段,也不会脱离现实能力。
“也……”
嘭!
不等亲随应和,只听一声巨响,似乎是有什么巨物碰撞。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