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血刃》第1090章


现在,陈应将兵部驾部司,独立出来,成立交通部。分管卫仪司、邮驿司、厩牧司、通舆司四司。就是为了安排自己人。
其实,裴宣机真正想错了。陈应新设四部的真正原因是为了应对工业革命,为了朝廷可以更好的适应工业革命的发展。
裴宣机突然问道:“阿爹,这朝廷上下为何对高句丽战事只字未提?难道不看好这次东征?”
“哈哈”裴矩爽朗的笑了起来道:“恰恰相反,不提,不是不看好,而是因为势在必得,而且朝廷对陈大将军极为信任。如果所料不差的话,最多三五天,朝廷应该收到捷报!”
平壤城外,哪怕渊太祚派出了自己的次子营救渊盖苏,依旧无法挽救高句丽大军的兵败如山倒。虽然渊盖苏在亲兵的拼命护卫下,逃进平壤城。
不过,渊盖苏麾下三万余大军,尽数留在了平壤城外。
在战斗结束之后,陈应并没有趁势进攻,而是命令骑兵在平壤城各个城门前巡视,其他将士则负责打扫战场。
事实上,参与打扫战场的安西士兵脸色也越来越苍白,就连军官,也一个个胸口烦恶,满头冷汗,气都透不过来了。
就连一向以冷血闻名的苏定方的眉头都没有舒展开来。安西军在安西面对西突厥人也好,龟兹、高昌甚至吐蕃、吐谷浑,他们都是游牧民族。
只要是游牧民族,都有一个特性,勇则勇矣,却缺乏持久,绝对没有农耕民族的坚韧。
这与生存环境有关,游牧民族逐草放牧,对于领土的意识一直不强,但是,农耕民族不一样,对于农耕民族而言,领土就是生命。
特别是渊盖苏麾下三千重装剑士,全部战死,无人投降。至于一万余军队,除了一些被打得灵魂出窍,吓倒的士兵,大部分都情愿战死,也不轻易投降。
就连苏定方也在感叹:“高句丽人果然名不虚传!”
安西军将士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超过六百余名将士阵亡,伤者超过一千人马,其中三百余人致残。
望着满地的尸体,陈应心如刀绞。望着战死的将士,陈应歇斯里底的咆哮道:“你们这帮蠢货,就不能爱惜一下自己的生命吗?”
“你们这些蠢货,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的命很贵的!拿自己的命去换狗命,值得吗?”
陈应的心情相当激动,指着一名坐在车上,只剩下一个胳膊的士兵,也不知道脑袋是不是打坏,他居然坐在车上傻笑。
“蠢货,蠢货,笑个屁!”陈应咆哮着:“阵亡一个我要给四十贯抚恤金,你们倒好,打起仗来就不要命,是不是成心想弄得老子破产啊”
陈应是在咆哮,是愤怒,心如刀绞。
而身在平壤城里的高建武都已经欲哭无泪了。
这一仗打得实在太惨烈了,尤其是围绕着平壤城外的那场遭遇战,更成了高句丽自起开皇十八年与隋朝交战以来最可怕的噩梦,特别是安西军将士,都眼带血光,前仆后继的冲上来,完全置生死于度外了。
那方寸之地变成了血肉横飞的修罗屠场。参与此战的三万余高句丽将士,先后阵亡。而且输得太惨了,可以断定,再打几次这样的仗,高句丽人就该绝种了。
高建武发泄一通,打死了十几名小宦官,甚至包括四名新罗婢女,他心头之恨仍旧难消,望着满朝重臣,高建武压抑着愤怒道:“今天的情况,也都知道,本王也不多说,现在咱们就议一议,这事儿该怎么办才好。”
然而高建武等了半晌,大殿之中依旧没有人开口,抬眼望去,不是低着头,仿佛殿中的地面上有什么好玩的东西一般。就是抬头望着天花板,仿佛上面有什么极品美景。
高建武心中大怒,冷哼道:“怎么?平时一个个都挺能说的,现在却说不出来了?”
原本渊太祚低着头瞧了瞧旁边的那些大臣都是一言不发,心中冷笑一声后躬身道:“王上,老臣有话要说。”
高建武冷哼道:“讲!”
渊太祚躬着身子才接着低头道:“老臣以为唐人势大,不可力敌,倒不如先行议和,再图后计。”
乙支焞冷哼了一声道:“按照你的说法,这李唐皇帝和杨广一样好骗不成?”
乙支焞是高句丽有名的大将军乙支德之子,世袭乙支德的褥萨之职,相当于大唐行军大总管之职。
高建武点头道:“乙支褥萨所言不错,当务之急是想办法挫一挫唐人的锐气,而不是想着议和。”
别看高建武嘴上说得漂亮,其实早就开始议和了。
只是,男生一直没有传回唐国朝廷的态度。
这让高建武有些闹心。
然而就在这时,城外传来山呼一般的欢呼声。
高建武的眉头一跳,一股不妙的感觉涌上心头。
高建武急忙派出人去侦察情况。
时间不长,一名小宦官急忙跑回来:“禀告王上,唐人援军到了!”
其实,这并不是唐军的援军到了。
而是李世绩率领十数万大军从辽东一路攻城掠地,打到了平壤城下。
李世绩所部在平壤城外,与陈应所部胜利会师。
此时,包围在平壤城外的唐军部队,已经超过二十万人马。而且,还有源源不断的牧骑,从辽东一路赶来。
第一七四章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李世绩非常累,他自辽东出兵,转战千里,几乎没有睡一个安稳觉。抵达平壤城下的李世绩,嘴唇上都带着并,不知道是因为缺水,还是因为上火。
他没有休息,直接带着亲卫前来拜见陈应。
并不是因为陈应的官职比他高,也不是因为陈应是他的上级,而是因为尊敬。
军队是一个讲究实力的地方,军人永远都崇拜强者,而陈应恰恰是大唐军中最强的那个人。
李世绩还好点,相对从容,而李世绩的亲卫们则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这种光芒,仿佛是虔诚的佛徒,即使去朝圣。
李世绩有些不满的望着身边的亲卫:“能不能有点出息,别给本大将军丢人显眼!”
只是这些亲卫依旧如故。
安西军中军大帐,依旧如陈应的习惯一样,四辆庞大的四轮马车,拼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车帐。
车房中间,有一口巨大的铜质火铜,炉火里的火烧得正旺,火锅里的红油沸腾着,看上去鲜红如血,陈应拿着筷子,夹着一片薄如蝉翼的羊肉片,在火锅里涮着。
苏定方嫌这么样不够过瘾,直接拿亲兵刚刚削好的羊肉片,直接倒进火锅里,羊肉刚刚变色,苏定方拿着一个笊篱,把足足一斤多羊肉片,捞到自己碗里。
在苏定方看来,这样吃才够味。
一身风雪的李世绩走进帐内,正准备见礼。
陈应拿着筷子指着旁边的空位道:“来得正好,先吃饭!”
李世绩也不空气,转身冲亲兵道:“切十斤牛肉过来!”
一边吃着火锅,苏定方一边嘟囔着道:“大将军,这下好了,李大将军来了,咱们就可以把平壤城围死了!”
围点打援,这是陈应的战略。
当然,也是最简单的战略。高句丽地形复杂,山区超过四分之三。在高句丽这个因战而生的国度里,他们几乎八成以上的城池,都是建在险峻的山上。这无疑增加了攻击的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高句丽军队自己走出城池,在平原上消灭他们。
陈应摇摇头道:“其实不用围死,要给高句丽人希望,高句丽还有实力,他们至少还有十数万精锐部队。”
李世绩瞬间明白了陈应的意思。
别看包围在平壤城外的唐军超过二十万人,事实上唐军将士并不多,安东军与安西军加在一起,不过七万余人马,勉强只占三分之一。
李世绩道:“我会下令安东军仆从军各部,分散袭击高句丽的各个军镇,缴获物资按三七”
陈应指着旁边的桌子上刚刚切下来的牛肉和羊肉道:“这么多肉,我们吃得完了吗?”
苏定方摇摇头道:“我已经吃得半饱了,要不然还是吃不完!”
陈应笑道:“这就对了,高句丽人有将近三百万,如果高建武拼着毁掉一代人,就可以武装三五十万军队。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咱们就要用各部仆从军去消耗高句丽人的有生力量。”
就在陈应等将领在大账里吃着火锅时,源源不断的唐军将士,开始围着平壤城修建冰墙。
这些唐军将士似乎经验非常丰富,他们用将积雪用铁锨堆起来,然后拍实,再将融化的雪水浇在上面,冷风一吹,就变得坚硬似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