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昏君》第342章


“报!成都府胜捷军急报!”又一名官员闯了进来,不过这次不是铺兵,而是兵部的一名官员。
这封信是文征明写给兵部的,由兵部官员递到了政事堂。
这下众人都有些糊涂了,孟谷饶接过文征明的那封信。信上详细说明了张麻率仅余两千胜捷军驰援卡拱镇,一举将高量成大军打的大败。而对自己率八百将士拼死袭击的事也是寥寥几笔。
“这二人到底是什么意思?”孟谷饶怒了:“难道此二人已经狼狈为奸,以此来向朝廷冒功么!”
段小容心思缜密,他说了声:“应该不是,这胜捷军虽然战斗力差了点。可你们别忘了,胜捷军的是地方武装,他们的家人都在成都府,他们拼死作战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前几日传来大理信息,这高量成幽禁了大理国王段誉,他的部下也未必都肯真心卖命,胜捷军大胜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这是什么?”李纲突然发现张麻信里还有一封书信,他打开另一封书信,只见里面竟然是吐蕃白兰部的祖赞王子亲笔所书,书中对吐蕃此次造成的误会深表歉意。并且已经将大将扎玛的首级用蜡封住送往汴京,祖赞王子信中极力恭维,显然已经是畏惧了大宋。
孟谷饶抢过李纲书信,看完以后众人轮流都接过来看了看。到现在终于众人都相信这胜捷军真的是打了一场大胜仗,人们惊讶的睁大了眼睛,这支毫不起眼的地方武装竟然有如此厉害的战斗力。
“哈哈哈!大喜啊,大喜!我大宋的大喜事啊!”突然政事堂外面又响起一阵爽朗的大笑声,来人是枢密院签署院士王伦。
“王大人,何喜之有?”何栗忍不住问道。
只见王伦手里捏着的也是一封奏报,不过这不是来自成都府的,而是成都府东南腹地的泸州知州的折子。大宋官员都有互相监督弹劾之职责,泸州知州闻听驿站的置邮使说胜捷军大捷,于是派人到成都一打听,果真是如此。于是王伦也给枢密院上了一封折子将成都这一场大战写了一份详细说明。更是将文征明刀伤数十处,张麻在城外从马上摔落,成都府百姓夹道相迎的事添油加醋的大肆吹捧了一番。
这王伦看完奏折是热泪盈眶,当即一拍桌子风风火火的来到政事堂来替成都府邀功来了。
李纲等人此时才相信,胜捷军大捷是货真价实的真实发生了。接下来几日,成都府附近各县为胜捷军请功的折子如雪片般飞进了汴京。毕竟这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罕有的大胜仗。
“哈哈哈!”孟谷饶难得的仰天长啸:“快,休书一封将胜捷军大捷火速上报山西给陛下知晓!”
众人立刻忙碌了起来:“对对对,还有六合镇大败高丽国王的折子也寄过去!”
“吐蕃王子来信如何回复?”有人问道。
何栗把眼一瞪:“送到山西,请陛下决断!”
山西,赵桓的先锋队已经到达太原府,这次御驾亲征的兵戎之盛前所未有。尤其这万人队的神臂弩,谁遇上了谁成刺猬。
要命的是这几十门红衣大炮,这玩意攻城神器。红衣大炮一到,就没有攻不破的城墙。你的城墙再结实再硬,几十炮轰过去,立马成废墟。
从京城道山西的驿道畅通无阻,毕竟是京师与皇帝大军的信息通讯,容不得半分差池。于是从汴京出发的书信又一路快马加鞭的往山西奔去。
不几日,赵桓也到了山西,他不急着进攻。后续部队还没有赶过来,他想等十万大军赶至,一线平推碾压式在西夏境内将蒙古人打败。而此刻的蒙古兵也正在修筑驻城工事。
自从朱小青占了泉州,与韩世忠部城犄角之势。蒙古骑兵在边关根本无法发挥骑兵优势,要命的是有的蒙古铁骑遇到铁狼军的骑兵,往往被打的大败而还。于是蒙古兵也学乖了,他们不再主动出击,而是学会了修筑城墙龟缩在城内。
朱小青可不傻,他不想让他的铁狼军耗费在攻城上面。攻城是大部队干的事,他铁狼军适合平原正面对冲作战,而攻城则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他不想以铁狼军伤亡巨大的代价拿下一座城,这铁狼军每一名士兵都是他的心头肉。
赵桓在太原府看着西夏地图上的标识,只要红衣大炮一到,他有十足的把握轻松拿下西夏。到时候这西夏就是我大宋的国土了。、
“陛下,京城急报!”曹东升从门外走了进来。
赵桓头也没抬:“呈上来。”京城还有什么急报,无非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罢了。
谁知曹东升把书信送到桌子上,赵桓打开看到的时候,他彻底的惊呆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理国高氏内讧
大理竟然和吐蕃联手了,更让赵桓吃惊的是胜捷军,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地方武装部队。仅仅三千人以阵亡两千二百三十七人的代价,生生的击败了高量成的大理军队。
六合镇的梁子凡击败高丽李资谦赵桓感觉没有什么,他对岳家军是有信心的。况且一开始他们就在六合镇布置防御,防止高丽入侵。
朱小青拿下泉州虽然也让赵桓吃了一惊,不过仔细想来。铁狼军是大宋精锐中的精锐,王牌中的王牌,能够打下泉州也不足为奇。
而胜捷军打败高量成,这太让赵桓震惊了。这些地方武装甚至连件像样的武器都没有,有的武器还是正规军淘汰下来的。比如那些生了锈的长矛,那些神臂弩淘汰下来的弯弓,还有那些行将报废的盔甲。
禁军边防军不用的,放在仓库也是发霉的,这才轮得到厢军使用。就是这么一支军队,竟然生生的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斩敌逾万,赵桓没有感觉什么,守住了成都府这才是最大的功劳。
成都府千千万万的大宋子民免于战火的摧残,这份功劳是最大的。而胜捷军伤亡超过三分之二竟然还能凯旋而归没有散,一般战斗军队伤亡三分之一便宣告任务失败。
赏!必须重赏!胜捷军能打出这样的战绩,这在大宋历史上也是罕有。赵桓握笔的手都有些颤抖了,他认真的草拟了一份圣旨,然后交给与曹东升:“拿着这个,派人送到汴京。让枢密院盖章存档,然后下发到成都府!”
曹东升恭恭敬敬的接过圣旨,躬身退了出去。然后通知驿站,命铺兵火速送往京城,再由京城发旨褒奖成都府。
成都府,朝廷已经紧急调拨两万广南、海南军,奔赴成都驻守防卫。而张麻被封为三品正泰大夫兼成都府尹,文征明荣升成胜捷军都指挥使,所有胜捷军将士平地升一级,俸禄加倍军饷加倍,战死烈士家属免租,这些都是他们应得的。
经此一役,赵桓深深的明白了边关防御的重要性,他在大理和吐蕃边境开始陈兵,以策防御。若不是胜捷军,西南的局势不堪设想。
高量成带着他的残兵败将一路溃逃到了大理境内,许多部族又怕回去被治罪。于是许多将领解甲归乡选择逃跑,一路上扔掉的辎重装备数不胜数。到大理国都羊苴咩城,仅剩下九千多残兵败将。
高量成回府的时候,最先向他发难的不是别人,正是高氏一族的族人。高氏一族在大理军政都有人身居要职,他们围住了高量成纷纷指责他这次作战的失误。
“量成啊,你这是要亡我大理啊,你如此做作,如何对得起大理百姓!”最先跳出来的是高氏族长殿阁大学士高选泰。
这高选泰年逾九十,是高氏一族的族长,他六个儿子都在朝中任职。加上又是族长,势力强大,高量成最为惧怕的一个人。
“族长,这次是侄孙儿计算不周,中了大宋的奸计。侄孙这才知道,那成都府仅仅有三千厢兵,若不是吐蕃的祖赞两面三刀,此刻的成都府早已是我们的了!”高量成争辩道。
“放肆!”高选泰拐杖重重的杵在地上:“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不可造次不可造次。你幽禁了国王,又带兵攻宋,你可知大宋岂有那么好惹的?就连女真都不是对手,蒙古现在也疲于应付。听说那大宋皇帝已经御驾亲征去了山西,老夫估计这次大理恐成大宋国土了。眼下应该想想怎样修好大宋和大理关系,这才是最重要的!若是大宋兴师问罪兵发大理,咱们怎么办!”
此言一出,高氏一族的人纷纷指责起高量成来。
护军参领高兴明指着高量成大骂:“大理历代国君一直对大宋恭恭敬敬,唯恐惹得上国震怒。为的是什么?咱们大理国小力弱,在夹缝中生存。靠的就是中庸之道,咱们不争不抢忍辱负重,这才换来国泰民安,你现在倒好,你去捋大宋的虎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