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荣誉)》第331章


从刚开始谈话这名纵横家就一直被不咸不淡的回应,现在他终于拿回了主动权。
“反贼刘安许诺何其多也,如何当真?想必护汉侯也得了刘安叛逆的许诺,护汉侯当真了么?军臣单于乃塞外霸主,岂会因只字片言当真?便算匈奴起兵欲入主中原,护汉侯岂不知匈奴定然要先击败西域与贵部,后路不净,匈奴安敢南下?如此可对?”
可惜……
吕炎这位老兄笑了,笑得颇为张狂:“可悲,可笑!汉国存亡与我等何干?我王大可旁观之、或与匈奴达成协议。刘安与撑犁孤涂分得汉国,难道我王分不得?殊不知天底下无永远的敌人,惟有永远的利益一说!君上以为是否?”
事实上林斌也在思考,他不否认平分汉国的可能性,但是似乎不怎么可能发生在汉部身上,在此之前只有刘安主动联系,刘安联系时也没有提起匈奴,那么可以解释为刘安想要隐瞒匈奴参与计划的事实?既然隐瞒就代表没有十足的诚意,也就是说汉部是被刘安和匈奴排斥在联盟之外,不然多多少少还是会试探一下的吧?那两方连试探结盟的可能性都没有,事实已经摆在台面上。
这么一来就有点诡异了,很明显汉部被刘安当枪使,刘安在利用汉部吸引天子的注意力,刘安真正的后手是匈奴的铁骑!
穆旦是高手,他极力隐瞒是在创造条件,有些东西只能让当事人自己去想,引导是引导不来的。而现在他看林斌陷入沉思,很明显是在思考其中的厉害关系,那么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虽然不情愿,但是目前的格局真的有点奇异,富有绝对攻击性的匈奴想要南下入主中原首要的敌人是挡在外面的西域和汉部。
西域不必说,她虽然有五十多个国家的联盟,军队也有三十几万,但是西域的军队绝对不是匈奴骑兵的对手,如果不是有人在旁边牵制,匈奴吞并西域只是时间的问题。
汉部虽然不承认,但她事实上就是从汉国脱离出去的势力,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族!虽然汉部和汉国的关系一直不怎么样、甚至多次发生摩擦,但是大规模的交战不曾发生,不尴不尬的相持状态是目前的事实。
林斌领导的汉部真的就挡在匈奴进攻的路线上,必然会遭受匈奴全力的打击,而现在汉部问题也不小,她正在清扫辽地的抵抗势力,如果这时匈奴对汉部发动战争,二十余万胡虏铁骑杀进来……后果不可想象!
“那不是小规模的交战,是举国的大战,败了要亡族灭种,胜了也绝对是惨胜!”林斌自嘲的笑了,被所有人排斥在外,被所有人当成必须除掉的敌人,他只能纳闷:“我真的有这么重要?谁都想除之而后快?”
现在不是自己吓自己的时候,短暂的沉默过后,似乎是该认清事实想想对策了……
“任谁被匈奴盯着都不会好受!”
第二百七十八章 势必人强
无可否认,华夏民族是一个奇怪的民族,她可以在内部争斗,同族之间为了霸权或者私利斗得不亦乐乎,但是一旦遭受外来异族入侵的时候,她的成员总是会短暂的停止纷争一致对外!当然,前提条件是来自外族的压力大到威胁华夏民族的生存空间!
如今来自外族的压力不可说不大,虽然没有人承认,包括林斌自己都不承认,但是正是因为匈奴等异族的压迫让他们内斗不起来。
汉国对汉部的敌意不是一两天,千万不要说汉国的当政者没有想过要发兵攻打汉国,天子多次提到宣战,这就是汉国的态度,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汉国一直想打而没有发兵?原因就在于匈奴对汉国施加的压力大,大到汉国不得不考虑一旦发兵攻打汉部,是不是会造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局面。
两个同根同源的势力交战起来一定会让异族匈奴占去便宜,这便是汉国恼怒却一直克制的原因。
再则,汉国的麻烦一直都不少,除了北疆的匈奴还有内部的淮南一系,南边的南越,西北边的包括羯、羌、氐等在内的少数民族,麻烦已经够大了,再激化与汉部的矛盾只能得不偿失。
林斌呢?他倒是还没有想那么远,他只是不想攻打汉国,可以说除非被逼急了不然根本不愿意大动干戈。林斌不想,那么其他汉部的成员是怎么想的?当然也有不得已的原因,目前汉部还有其它必须对付的敌人,比如卫氏朝鲜、南沃、北沃、鲜卑,乃至于最大、最有威胁的敌人匈奴。
坦白而言,双方的主要阶层都想一决雌雄,但是没有解决掉周边的敌人时,汉部与汉国的战争根本打不起来。
局势从来都是复杂无比,人想怎么做总该先考虑一下做了会带来什么后果。
现在……
林斌想透了最基本的一层,看汉国特使诸人的反应,淮南王刘安绝对与匈奴达成了什么协议,这个协议会严重威胁汉国天子的生存,如此才有放下身段递交国书的事情发生。
就如前文多提到的那样,匈奴想入主中原必需除掉挡在外面的西域和汉部。
匈奴早在五年前就在为入主中原做准备,军臣单于倾巢而出,三十万匈奴骑兵转道向西,大举入侵西域,一度攻下包括蒲类、蒲类后国、伊吾等六个西域小国,交战的最前线还一度前进到西域第二强国车师国,那一次如果不是林斌率军无意间解围,西域能不能存在还是一个未知数(历史上是被吞并),如此才有西域感激汉部的一事发生。
林斌转头看向吕炎,吃疑问:“前段时间被我们击败的鲜卑是不是举族投靠了匈奴人?”
吕炎的反应很快:“是的,君上。鲜卑全族二十余万人西迁依附匈奴单于庭,保守估计能为匈奴增加五万兵源。”
汉国诸位客人好奇地在听,他们对塞外的了解比较少,希望能听出一些有用的情报。
刘彻心情发闷,他仔细算算,林斌到目前为止打了不少大型战争,灭掉肃慎的一战在汉国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和平吞并乌桓和夫余更是让包括他在内的汉国高层羡慕不已,如今再听一个大部落被打得依附匈奴,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既然到欣悦又十分无奈。
好些人在心里喟叹:“他怎么就不是汉国的将军!”
林斌不管在场汉国客人是在想什么,他依然我行我素。
“考虑到现在的局势和一年前有所改变,匈奴内部也由于生存压力的原因,匈奴贵族之间进行了一些妥协……”
“君上,末将以为军臣单于必是从各部贵族手里接收了不少军队,稍前匈奴在西域损失的兵力得到恢复,甚至有所增加,匈奴当前的兵力绝不止二十万,保守估计该有三十五万上下。”
“那么也就是说鲜卑再加进去至少有四十万?”
蒙诏无语的点点头,十万匈奴铁骑就能把汉国搅得稀巴烂,二十万铁骑就能连克数郡一直打到汉国皇都长安并把汉国天子的行宫(甘泉宫)给洗劫烧毁。是披甲百万的汉国太弱?好吧,是汉国将军们的统军能力弱了一些,但是匈奴的战力绝对不能忽视。
现在匈奴的兵力保守估计在四十万上下,差不多恢复到匈奴大帝冒顿时期的战力,考虑到时代的变迁,军臣单于的四十万骑兵因为装备的问题战斗力该是有所上升。这么一只庞大野兽蠢蠢欲动,大有披靡天下的架势,被虎视的任何一方都会被吓得不轻。
真正的韩嫣被吓得脸色苍白,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四十万!?太可怕了!谁能挡住匈奴的四十万铁骑……”
刘彻表情也有一些异样,如果不是匈奴太强大,汉国会如此紧张?紧张到无视淮南叛逆在内部蹦跶,他堂堂天子会心血来潮地前来西林?
提了无数次,刘彻目前在汉国根本就是一个般傀儡状态,他有权但是没有太大的权力,一半以上的国家权力还是被窦老太太掌握在手里,他是激进派的首脑,自知目前无法撼动以窦氏为首的保守派,所以也就需要想方设法的增加实力和减少敌人。
说一句不好听的,刘彻不是当代刘氏的唯一血脉,他就算是死了窦氏也能随便抓一个来当皇帝。事实上窦老太太也坦白告诉过刘彻“你不当皇帝还有其他人来当!”,强烈的危机感总是能让人变得疯狂,何况乎刘彻本来就不缺乏疯狂的基因?
如此一来刘彻就必须冒险前来了解林斌真实的想法,第一时间做出最快的反应,不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误会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憾事。
冰释前嫌不至于,不过在有共同敌人的现状下,双方或许是该考虑暂时放下对立,寻求共同的生存权力,解决了威胁该怎么办还是照做。当然……没人会直白白的讲出来,他们还需要一步一步试探对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