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唐风》第89章


赵复行突然激动的大叫起来,“都是日本人,他身为大唐三品高官,为何就不能关照一下我的主人?主人考了四五次进士都没能及第,他就不能向上举荐一次吗?”
“说什么不能因私废公,必须凭借真才实学夺取进士之位,不能让唐人瞧不起日本人,我呸!”
“如果不是阿倍仲麻吕的万般不近人情,主人也不会被逼得几近疯狂迷失本性,竟连平康坊的女人都迷上了!到最后,居然连那个丑陋低下的新罗男人,也不放过!”
“反正主人死了我也没想活,杀了阿倍仲麻吕,带他下去一同找我主人赔罪,岂不正好!”
李苍玉呵呵直笑,我不想知道,他非得说!忍者是不是有着,见坑就跳的坏习惯?
偏偏我又是个挖坑小能手,啧啧!
李苍玉招了招手将随从叫到身边,“二位兄弟再辛苦一趟,去西市,召集那里的不良人和武侯,在发现尸体的周边酒肆邸店这类地方,搜找朴丰之的尸体。”
“好。”
“不用麻烦了!”赵复行看来是自知必死也就无所谓了,淡淡道,“我把他切成了碎片,埋在了一家名为龟兹黄昏的胡姬酒肆院子外面的,大槐树下。”
有够变态!
李苍玉啧啧摇头,“埋在大槐树下,有什么特殊用意吗?”
赵复行阴恻恻的道:“魂魄不归,不得投胎!就算变成了鬼,也只能徘徊在大槐树的阴影之下!”
李苍玉对他竖起了大姆指,“我很欣赏你,你真是变态中的王者!”
欧阳令在一旁做着手书笔录,一阵筛糠似的发起抖来写不下去了,“金金吾上差,我我们要不要,把把那株大槐树,给锯锯锯”
“我只关心捉拿凶手寻找证据,其他的你看着办吧!”李苍玉淡然一笑,走到屋外来到了阿倍仲麻吕的面前,将审问的结果,单独的简单的对他说了一下。
阿倍仲麻吕喟然长叹,“陈生虽然资质不佳,但胜在专注努力。我曾不止一次的劝他,不如转而攻读明经科。但他就是不肯,非要考得进士不可。”
“相比之下,贴经墨义的明经科确实容易多了。进士科,更需要天赋和灵气,真的是不可强求啊!”李苍玉点点头,“我记得,我好像听到过这么一句俗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没错。在大唐的科举应试中,进士的确最难。三十岁考取明经科,都算是年纪大的了。熬到五十岁考中了进士,那仍可算作是年轻。”阿倍仲麻吕双眉紧皱的摇头,“但是,就算屡试不中,这也值得自暴自弃,还值得因此而去杀人吗?老夫,真的是想不通啊!”
李苍玉说道:“在先生看来,那或许是小事。但在某些偏执者看来,那可能就是足以击垮信念、毁灭人生的大事了。”
“偏执?”阿倍仲麻吕长吁了一口气,点点头,“你说得没错,就是偏执!”
李苍玉再道:“其实这件案子目前正处于严格保密之中,是先生的族人通知先生前来祭拜的吗?”
“你是怀疑,赵复行还有帮凶?”
“没错。”
阿倍仲麻吕点头微笑,“看来你非但是心思缜密精悍能干,还相当的认真负责,真是一位称职的金吾游徼。但我要告诉你的是,不是我的族人通知我来的。是圣人把我叫到宫里,亲自告诉我的。”
“这样,我倒是放心一些了。”李苍玉轻吁了一口气。
“余下,就是大唐的司法之事了,我不宜再介入其中。”阿倍仲麻吕说道,“虽然我们都是日本人,但既然身处唐国,一言一行就都该遵守唐国的律法章程。金吾郎,做你该做的事情吧,老夫先行告辞了!”
“先生好走。”李苍玉拱手相送,不由得心想,这个阿倍仲麻吕倒是颇明事理。
要是所有人都能明白事理,不那么偏狭和固执,这个人世间肯定会变得美好许多!
第84章 大理寺
再次回到押人的房间里,李苍玉看了看萎缩在墙角的赵复行,挥了一下手,“人犯押走,移交大理寺。我们,收队!”
“收队?”随从们都轻松的笑了起来,“这个词,很是讨喜!”
欧阳令把李苍玉一行人送出典客署的时候,一拜再拜,既感慨又惊叹,“如此迷案,半日之内火速得破。金吾上差,真乃是当世神探哪!”
李苍玉都乐了,你如果奉上一句“大人英明卑职佩服”那才真叫应景!
不过嘛,大唐的“大人”只是用来称呼“父亲大人”或是“母亲大人”这样子的。有些影视剧真是害人哪,拍哪个朝代的戏,都非得按清宫剧的套路来。还好我是中系的,家里还有四个教书匠,这才没有见了官就叫大人。不然别人还以为我到处认爹呢!
此时,大明宫。
三位当朝重臣,宰相李林甫、大理少卿韦见素、金吾将军李岘,正从宣政殿里走出来。
虽各怀心思,但不约而同的面沉如水。
李林甫走在前面,大理少卿韦见素和金吾将军李岘自然是落在后面,三人都是一声不吭。
李林甫斗然一停脚,韦见素和李岘连忙停步,同时拱手拜下一副“聆听指示”的恭敬模样。
“三日之内破案,擒得凶手。辛苦两位了。”李林甫不动声色的扔下这两句等方面,云淡风清的走了。
剩下韦见素和李岘在那里面面相觑了好一阵,敢怒又不敢言。
过了许久待李林甫走远了,李岘才郁闷的吁了一口气,“圣人交待下来,还只说是七天。”
“李将军,我劝你,还是以李相公说的时日为准吧!”韦见素也轻叹了一声,说道,“除了一些军国大事,圣人近来已经很少过问具体的政务了,都是李相公在一力打理。今日却突然亲自过问起一棕小小的谋杀案,还特意将我们三人都叫到宫里来当面训示,实属诡异哪!”
“我猜测,这或许和几日后的朔望大朝会有关。”李岘说道,“据闻,到时会有诸国使节入宫拜会大唐天子,递交国书、拟定邦交大策。却不料在这样的节骨眼上,发生了异国学子在京城被杀的案件。”
“原来如此,老夫的消息还真是闭塞啊!”韦见素惊讶道,“此等大事,必然是由李相公亲自安排的了?”
李岘笑笑,“你说呢?”
“哎原来如此!”韦见素恍然大悟,“如果不能赶在朔望大朝之前查明真相抓到凶手,这起血案势必在诸国使臣当中造成极坏的影响。事关圣人颜面,也难怪他李林甫如此着急,如此上心。”
“然后他就把担子,压到了你我二人肩上。”李岘冷笑一声,“到时若能办好了差事,功劳当然是他李林甫的。若是办砸了,你我二人就等着倒霉吧!”
“算了,徒说这些也是无用!”韦见素急急的一挥手,“咱们还是赶紧回去忙活起来,尽人事听天命吧!”
二人正要走,一名宦官从后面小跑着追上来,“李将军、李将军!”
二人回头一看,只见宦官手中提着两个食盒。
“圣人口谕,李将军办案得力,劳苦功高。”宦官说道,“这两份贡果,就赏赐给李将军,和他麾下那一位破案的游徼吧!”
“臣李岘,拜谢圣人恩赐!”李岘接过了食盒。
宦官走了。
韦见素满头雾水,“李将军,这案子还没破呢,圣人怎么就先给赏赐了?”
“韦公难道没听清楚,适才传令宦官的口中言语?”李岘笑了一笑,说道,“这是前一棕案子的赏赐。”
“就是千牛备身失踪一案?”
李岘点点头,饶有深意的看着韦见素,“那个千牛备身裴誉是韦会的女婿,应该也是韦公的族亲晚辈吧?”
“虽然同是出身于韦氏家族,但韦会那一脉是属龙门公房。老夫这一脉,是属南皮公房。”韦见素不无自豪的道,“我们韦家千枝万叶,不同公房的族亲除非搬起族谱来仔细对比,否则辈份还真是一时扯不清楚了。”
李岘一边笑着,一边提着那两个食盒走了,“韦家,出人才啊!”
韦见素奇怪的轮着眼珠子,“什么意思嘛?”
李苍玉一行人离开典客署便分作了两路,他自己带两名随从负责将人犯押往大理寺交差,其他人则是去往西市,率领那里的武侯与不良人寻找朴丰之的尸首。
大理寺和金吾卫的关系一向十分紧密,二者就几乎每天都有许多的“业务往来”。
金吾卫破案抓人,大理寺审案判罪。再加上对大理寺的判罚进行二次审核的刑部,和监督百官的御史台,构成大唐的司法系统之主干骨。
金吾游徼押着犯人到大理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