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临东周(遥望)》第332章


田文恳切的说,我忝居相国之位,的确很惭愧。但是现在主公刚刚即位,说不定我即位不是因为才能,是因为先辈的功劳。现在不是论功行赏的时候啊!
吴起沉思了片刻,还是坚定的说,相国之位,最终一定是我的。
田文说的诚恳,不由得吴起不思考。
是,田文作相国你不服气,你怎么知道人家是什么标准呢?说不定不是论能力,是论品德呢?
这一番猖狂的对话自然很快传到了魏武侯耳中,在魏武侯看来,吴起这是有不臣之心。
寡人刚上任,任命的相国你都敢这么质疑,你到底想干什么?
魏武侯决定撤掉吴起,另换他人镇守西河。
其实说起来吴起不算心机深,如果真是心机深的人,是不会将自己的不满表现出来,更不会得意到质问竞争对手。但是他的不满既然被魏武侯知道了,魏武侯的不满和行动即将开始,吴起觉得危险了。
吴起害怕魏武侯杀了自己,于是仓皇出奔楚国。
到了楚国吴起算是来对了地方,楚悼王早就听说吴起的本事,吴起一来到郢都,楚悼王就将相国之印交给了吴起。
吴起对此非常感激,看看人家楚国,这刚一来就委以重任,这信任!
吴起决定为楚悼王出一把子力气,他对楚悼王分析了楚国的形势,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根据吴起的分析,以楚国的实力,早就应该成为诸侯霸主。但是为什么楚国多年夙愿未了呢?主要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养兵。为什么没有很好的养兵呢?很简单,没钱。钱都花到官员身上了,所以当务之急,是立即进行改革,淘汰冗员,收紧银根,将钱都用到士兵的身上。
这下子楚国的大臣们炸了锅,好你个吴起,你要献计,就拿我们开刀啊!我们招你惹你了!
各位大臣纷纷进言反对,但是楚悼王特别欣赏吴起的建议,于是委任吴起全权处理改革官制。
吴起对楚国的官制进行了详细规定,淘汰了数百名冗员,凡是大臣亲贵都不能窃取国帑。而公族凡是五世以上都命令他们自谋出路,五世以下也要根据远近亲疏依次裁汰。
这一下子就为楚国剩下了数万经费,全部用来奖赏将士,训练士卒。一时之间,楚国的军事成为列国中最强大的,所有的国家都不敢小看楚国。
可惜没多久,楚悼王去世了。
这些在改革中利益受损的大臣亲贵,都趁机作乱,要诛杀吴起。
吴起无路可逃,只能逃入宫中,爬在楚悼王尸体下面。
这些大臣们都红了眼,好你个吴起,你让我们下岗,我们就让你去死!这些人也不顾楚悼王的遗体,一通乱射。结果不但吴起中箭,连楚悼王的尸体也有中箭。
真是躺着也中箭。
吴起痛叫,你们侮辱主公遗体,将来还想有好日子过吗?不怕追究责任吗?
这些人想想也害怕了,于是一哄而散。
吴起最终还是死了,死在他一心为之效力的楚国。其实他是一个非常油菜花的人,但是他将名利看得太重,重过了亲情道德。所以吴起之前心狠手辣的行事,成为他一生抹不去的污点,不被别人信任的基点。
世子熊臧继位,是为楚肃王。
一个月之后,楚肃王追究父亲被射,命令弟弟熊良夫在郢都诛杀当时闹事的官员,一时之间血流成河,郢都有七十多家达官贵人被灭族的。
之后在列国之中刮起了一阵称王的大风。
说起来还得从齐国算起,田和去世之后,将君侯之位传给了儿子子午,子午又传给了儿子因齐。这因齐自恃国力雄厚,僭越称王。在因齐看来,那吴国、越国都能称王,为何齐国不行?因齐自称为齐威王。
消息传开,魏候也不甘心,凭什么我魏国不行?魏候于是自称为魏王。
齐威王改了名称,沾沾自喜,根本不理国事,每天寻欢作乐,导致齐国国力日益下降。韩赵魏和鲁国都曾经和齐国发生战争,而齐国,曾经威武的齐国,居然屡战屡败。
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善于弹琴的士人来见齐威王,说是希望能够为齐威王演奏。
作为音乐爱好者齐威王自然表示同意,这人坐下之后,居然只是用手摸琴,却不弹出声。
齐威王非常吃惊,这是怎么个意思?盲人吗?
齐威王问,您是不是嫌弃琴不好呢?为什么不开始演奏?
这人严肃的回答,我知道的是乐理,至于演奏,那是乐工的事情。
齐威王说,琴理?那能听吗?
这人将弹琴的理论知识对齐威王讲述了一遍,齐威王听得寡然无味,既然您对理论这么精通,就请您演奏吧,赶紧的!
这人哈哈大笑,懂得理论就一定要演奏吗?大王知道治国理论,不也是没治国吗?岂不是和我抚而不谈一个道理?我现在抚而不谈,让您非常不痛快,而您抚而不谈,殊不知是让举国百姓不痛快呢!
齐威王非常吃惊,原来您是来教育寡人的。
齐威王没有发怒,而是留下这人,第二天和此人谈论国事,发现这人说的非常有道理。他建议齐威王远离酒色,任用贤臣,训练军队,经营霸王之业。
齐威王觉得自己的天空被点亮了,于是拜此人为齐国相国。
这人就是著名的邹忌。
邹忌成功了,但是这成功在外人看来太简单了,不就是演了个小品吗?就成了齐国相国了?很多人开始嫉妒他。
当时不服气的代表辩士淳于髡来见邹忌,邹忌非常谦虚的请淳于髡上座。
淳于髡说,我有些话要对相国说,邹忌表示洗耳恭听。
淳于髡说,子不离母,妇不离夫。
邹忌恭敬的说,谨受教,臣不敢远离君侧。
淳于髡又说,用棘木做的轮子,再抹上油脂,那叫一个滑。但是把它放到方孔里,它就一点也转不动了。
邹忌说,不敢不顺应人情。
淳于髡又说,众流终将奔腾入海。
邹忌说,不敢不亲近百姓。
淳于髡说,狐皮再破烂,也不能用来补狗皮。
邹忌说,明白了,要任用贤者,不能混杂不好的人。
淳于髡说,辐毂不按照分寸测量,是不能造成车的;琴瑟没有缓急,也没有音律。
邹忌说,明白了,必定会严格按照法律治理国家。
这一席话说完,淳于髡沉默了。
之后淳于髡沉默着告辞,有人问淳于髡,您去见邹忌的时候为什么那么骄傲,现在出来的时候为什么又那么谦卑呢?
淳于髡说,我说的都是微言大义,但是相国能够随口应变,治国之理他是了然如心。这样的才华,我还能不佩服吗?
果然只有才华最能动人。
从此之后,邹忌的大名在列国很是响亮,再也没人敢为难邹忌。
第九章 让人煮了吧
音乐爱好者邹忌成为了齐国的相国,虽然经过淳于髡的质问,邹忌名声大显,但是他还是没有一丝得意,反而工作更加认真。邹忌为了招揽贤才,在齐国上下进行了官员考评。
邹忌的办法不是派出工作组进行专业考评,而是通过民意调查。这次民意调查的结果非常令人吃惊,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称赞阿邑大夫的贤明,而贬低即墨大夫。
那么民意如此,真相到底如何呢?
邹忌将结果报告给了齐威王,如此一边倒的结果齐威王也很吃惊,人和人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齐威王询问身边的人,得到的结果也是如此。
这下齐威王好奇心顿起,难道这即墨大夫真有那么糟糕?
他传令让即墨大夫和阿邑大夫一起入朝。
没多久,即墨大夫和阿邑大夫分别入朝,所有的人都在准备看好戏上演,看看齐威王到底如何处置即墨大夫!
可是齐威王居然对即墨大夫说,自从任命你到了即墨之后,你在即墨的工作非常扎实,如今即墨的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你居然一心工作,并不在意外面的声明如何。为了奖赏你,寡人特地封你为万户之邑。
所有的人都呆了,这样?
紧接着齐威王对阿邑大夫说道,自从你去了阿邑,的确你的官声不错。但是根据寡人的调查,阿邑田野荒芜,百姓贫苦,甚至赵国的军队到了阿邑附近你还假装不知道?你可以,你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听说还经常送很多贿赂给寡人身边的人,今天该寡人回报你了。
阿邑大夫脸色苍白,接连叩头求饶不止,但是一切都晚了。
当你将一切踩在脚底下拼命向上爬的时候,应该能想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会怎样!
齐威王命令左右点火,准备鼎镬,将阿邑大夫投入了鼎镬!
煮了他!
齐威王怒的不止是阿邑大夫投机取巧,更愤怒的是身边的人居然都被阿邑大夫收买了!要不是自己坚持那一点点好奇心,派人前去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