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北斗司》第263章


“可是……”八王听着不停点头,但站在他的角度,却不得不多想,万一对方真的恼羞成怒,借机开战,自己岂不成了大宋的罪人?
曹玮一看他神色,就明白了,不由一叹,只能把话说开:“王爷,您性子仁厚,万事用忍,只想着大家和和睦睦的过日子。可是,那些契丹蛮子能一样吗?别忘了,这帮人可是狼子野心啊!您想想,以他们的性子,若是想要开战,需要找理由吗?同样道理,他们若是不想打,也绝不会因为折了这么点面子就跟咱们撕破脸。这……其实也是试探他们态度的一个机会啊!”
八王思索片刻,重重一点头:“就这么办,你看着安排吧,出了事孤王担着。”
曹玮一喜,马上一抱拳,转头看了看,招来一个亲兵,附耳私语。
……
一刻钟后,院子里已经站满了人。
一个宋兵小校手拿毛笔和名册,站在八王和曹玮不远处,不时有士兵上前报告几句,他就在名册上标注一下。
又一名士兵禀报后离开,小校合拢名册,走到八王身边,低声禀报。
“王爷,人数与名册相符,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全都查过了。”八王眉头一皱。
“都查过了,正主没在。”
难道哈梵没回来?
可他还能逃去哪儿呢?
八王沉思片刻,咳嗽一声,看向仍旧一脸怒气的乙辛,微笑道:“乙辛副使,歹人狡猾,不知藏匿于何处,贵使还当注意安全,本王缉拿凶手事急,告辞!”
他一句话说完,不等回答,转身就走。
乙辛指着他的背影,张了张嘴巴,没说出话来。
曹玮跟着八王往外走,二人低头说了几句,等走出驿馆大门,就听曹玮高声吩咐士兵:“歹人尚未捕获,给我守住了馆驿,以防歹人袭扰外使!”
“是!”
众宋军高声答应,随即分散成伍,将馆驿围得水泄不通。
乙辛站在院内,看到外面情形,一脸愤怒,但除了重重怒哼一声外,却再没别的举动。
听到乙辛的怒哼声,曹玮扶刀转身,望向馆驿内,嘿嘿一笑:“来人啊!就在附近,搭起帅帐!本将军要亲自保护契丹来使!”
众军士齐声应道:“遵命!”
另一边,太岁和玄玄子、谛灵站在院子门口,眺望着远处辽人馆驿的点点火把。
谛灵子忽然有所察觉,身形一晃,闪前一步,伸手护在太岁和玄玄子前面。
“什么人?”谛灵沉声喝道。
衣袂飘风,一个人影从天而降,稳稳地落在他们旁边,竟是多时不见的柳随风。
谛灵子讶然收手:“是你。”
太岁更是惊喜:“柳狐狸?你怎么来了?”
向来笑容满面的柳随风此时却一脸冷峻,看着太岁沉声道:“有人把哈梵救走了,八王爷和曹大将军在契丹人的驿馆里搜查了一番,但没找到哈梵。”
“哈梵被人救走了?”太岁惊讶不已。
柳随风点点头:“我过来就是告诉你一声,你们自己小心,我得先回北斗司。”
太岁皱眉点了点头。
柳随风说完,又朝两位道长拱了拱手,一转身飘入夜色中消失不见。
三百二十五章 认祖归宗
郊外,荒野,夜风呼啸,乌云盖顶。
“咻!”两道身影从远处窜来。
面具人警惕的朝四处望了望,松开哈梵手臂。
身着囚衣的哈梵踉跄了一下站住,缓了缓气,他讥诮的看向面具人:“我该多谢足下的救命之恩么?”
面具人负着双手,冷哼一声。
哈梵笑笑:“你救我,应该是为了得到那铜碑上的偈文吧?这个世上,已经只有我才知道那偈文内容了。”
面具人眼神带着杀气:“你为何要对我下手?”
“为何?因为你太出色!我大契丹皇帝对你甚为器重,如此下去,我这国师之位,只怕也保不住了!”
“哈!”面具人冷笑一声,低头看向哈梵,眼神透着浓浓的不屑和鄙夷:“区区一个国师之位,对老夫来说,与草芥无异。不想在你眼中竟视如瑰宝,实在可笑!吾之志,乃千秋霸业,万里江山。”
哈梵一怔,盯着面具人:“你之所言,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
哈梵眯眼想了想,神色柔和下来,缓缓说道:“若是如此,倒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既然你对我的国师之位并无觊觎之意,你我倒是还可以联手合作。”
面具人看了看哈梵,突然出手,在哈梵身上连点数指。
哈梵大惊:“你这是做什么?”
面具人收手站定,淡声道:“没什么,一点小禁制罢了。”
哈梵急忙检查自己:“什么小禁制?”
面具人冷声道:“你的话,我信不过!说出偈语,你我共同参详。待我取得《推背图》,就解开你的禁制。当然,若你心怀叵测……老夫这禁制,也足以让你生不如死。”
哈梵又惊又怒:“我又如何知道,你不会食言?”
面具人淡淡道:“这个你毋须忧虑,我就算得到《推背图》,依旧需要你契丹支持,才能夺取天下,自然不会害你。”
哈梵咬牙切齿,眼中似能喷出怒火,但势不如人,也只能无奈地低头。
“好!但愿你言而有信!”
“好!”面具人上前一步:“现在,说出偈文!”
……
午夜,北斗司大厅里灯火通明。
一群人都神色凝重的坐在椅子上,气氛有些压抑。
“不管是谁救走了哈梵,恐怕偈语的秘密是保不住了。”洞明沉着脸朝上首八王说道。
众人都脸色难看,一时无言。
见他们一个个都沉着脸,瑶光却满不在乎的哼声道:“我们参详了那么久,都没想明白,他们拿到偈语,又有什么用?”
柳随风一听,惊讶地抬起头看向瑶光:“咦?你居然想过?失敬,失敬。”
瑶光瞪起眼睛:“大柳!”
“好啦!王爷面前,收敛些!”一旁隐光苦笑。
瑶光哼了一声,扭过去头,柳随风也正经了些。
其实二人都不蠢,在这种时候还能开玩笑,也是为了让他大家放轻松一些罢了。
不过他们这番努力却是白费了,八王神色仍然阴沉的快要滴下水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契丹人中有高人,真的悟出了偈语的奥秘,找到〈推背图〉,那就大势去矣!”
众人轻轻点头。
开阳想了想,突然开口道:“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不知该不该讲。”
洞明看了她一眼:“你说。”
开阳微微一笑:“大人,这铜碑偈语我们一直参详不透,为什么不让碧游宫的人帮着参详呢?他们是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位前辈的直系传人,而这铜碑偈语就是袁李两位前辈所留,说不定咱们解不开,他们却能解开。”
“不妥!”洞明马上摇头。
众人疑惑的看向他,洞明沉声解释道:“之前玄玄子道长和谛灵道长也因为此事找过我,当时我就进宫问过太后,但太后不同意!”
这样啊!众人都有些失望,再次沉默下来。
倒是八王思索一阵,缓缓点了点头:“开阳所言甚有道理。此一时彼一时,现在这种情况,若是再顾忌这顾忌那的,反而耽误事儿。这样,太后那边等天亮了我去说。洞明,明日你就带人去古吹台,请谛灵子和玄玄子帮助参详偈语。务必得抢在哈梵前面找出《推背图》!”
“遵命!”众人同时起身应命。
……
清晨,太岁正在院子里打拳,玄玄子和在一旁抚须看着,不时出声指点。
“两膀轻松头顶悬,腰轴转动运丹田;气通两胁肝脾健,力发章门似涌泉。太岁,你出这招的时候,要使腰力,而不是臂力……”
这时,一群禁军拥着一位身材消瘦,容貌俊雅的翰林学士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位小太监,手里捧着官袍和金鱼袋等物。
“圣旨到~赵太岁接旨!”
太岁愣了下,反应过来是叫自己,停下动作,转头看向翰林学士。
“赵太岁接旨!”翰林学士又唱了一句。
太岁撇了撇嘴,也不说话,长揖接旨。
翰林学士挑了挑眉毛,欲言又止,想了想还是没有多事,当下一面正色展开圣旨开始宣读。
“门下,古者立王国所以卫京师。封诸子所以尊宗庙。朕仰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