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奶娘的奋斗》第155章


封年过节,一年四祭,都是要对着原配行妾室礼。这样的事情,发生在邢氏身上,她不会觉得怎么样,可是若是在自己自小疼爱了十几年嫡长孙女身上,史氏知道,她一定会心疼死的。
还有元春的孩子,也会比原配嫡子低半头。
而元春看着温柔恭顺,其实最是傲气。如何肯这么屈就一生呢。
想也知道不可能。
“…你今天来此的用意是?”想了一番后,史氏声音有些低沉地问面前的唐朝。
“我想把这个园子暂借娘娘省亲用。等到将来,可以将园子留给宝玉他们小俩口。”
早就察觉出唐朝的意思,但史氏真正听一唐朝的肯定回答时,还是有几分感动的。“唉,你有心了。家里的情况,我不说,你也明白。园子的事情,我就不推辞了。只是这件事情,老婆子要谢谢你了。这园子本来就是给了你的。没有想到,你却又要将它还了回来。”唐朝的意思,史氏已经明白了。可就是因为明白,心里才有些个过意不去。
“这有什么呢,我能有今天,还不是老太太给的。一个园子罢了。能让老太太重拾笑颜,它便是值的。若是它不得老太太喜欢,它就是御花园,也在我看来,也是什么也不是。”
“呵呵,你呀。这张嘴就是没个忌讳。那御花园岂是能胡说的。幸好没有外人,不然都够治你个大不敬。”史氏有些开怀,拿手在空中虚点唐朝。
唐朝呵呵一笑,快奔四十的女人,竟然还有一丝少女的调皮。看得鸳鸯都有些愣神。
“当初园子给了你,便是你的。现在你拿了出来。解了府上的困难,也全了娘娘的脸面。这份心意,我是领的。只是也不能白拿你的东西。这宅子是没花钱,可这修建的费用,想来也不低呢。我总不能占了你的便宜。”史氏觉得建了这么一个园子,所费一定不少。
可她哪里知道,唐朝花的钱,是真的很少。少到了业界良心。
“瞧老太太这话说的。什么便宜不便宜的。若老太太真的过意不去。那,我倒是有个请求。”
“什么请求,只要老婆子能做到的,但说无妨。”史氏的心里,唐朝一直是个知道分寸的,所以她才敢这样大包大揽。
再一个,唐朝疼孩子,李凝既将嫁入贾家,想来唐朝也不会提什么太为难的要求。
☆、第100章
第一百章
史氏让唐朝提要求,唐朝想了想,还真的提了一个出来。她说,“老太太,还真的有一件事情,求您成全呢。”
“噢,是什么事?”史氏很好奇唐朝究竟能提出什么要求来。
“还不是鸳鸯。这丫头也老大不小了,我想着等娘娘省亲结束后,便给她定门亲事。”鸳鸯的婚事,亲生的老子娘早没了。血缘最近的哥哥嫂嫂都在前几年弄到金陵老宅看宅子去了。
其实能给鸳鸯的婚事作主的,并不包括唐朝的这个干娘,而是只有老太太这个主子了。当然若是老太太不管鸳鸯的事情,等到了年纪,就会被水氏按着府里的规矩拉出去配个小厮,做个院里的媳妇,继续在府里当家生子。
可有唐朝的面子在那里摆着,无论是水氏,还是张氏,都不会越过了她去。而老太太那里,就算是有个什么想法也会和唐朝说一声。
唐朝是个心眼不大,小心思贼多的,她以前总是怕会有什么变动,所以在一言一行中就带出来了自己给鸳鸯找个好婆家的事情。
今天来一句,明来来两句,明面上是拿着自己的干闺女打趣,其实也是用一种现代人常说的既定效果来让大家看待这件事情。
长年累月的这么说,包括老太太,张氏等人在内的一些贾家人都会下意识的认为唐朝是有资格全权决定鸳鸯的亲事的。
这就好比,一句假话,一句口号说多了,听多了。会被人当成真的一样。很多不合常理的事情,做的多了,人就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只要时间长了,再不和情理的事情也会变成理所当然。
因此,此时听到唐朝提起鸳鸯的婚事,史氏是一点也没有反应过来鸳鸯是家生子这一事实真相。
鸳鸯听到自家干娘和老太太说话,先是说起了园子时,鸳鸯都震惊呆了,她是真的没有想到自家干娘还留了这么一手。
怪不得刚才在房里的时候,干娘那么有信心说是省亲一定没问题呢,原来她干娘连省亲的园子都提前盖好了。这可真是不知道让她说什么好了。
等到鸳鸯在听到干娘请求老太太的内容时,眼睛都睁大了。她干娘没病糊涂吧。这么一件小事,哪里还需要用园子来换。
这么大的一件事情,便是拿来给她爹疏通一下官路,估计都能够升上六品的了。
唐朝是故意这么做的和要求的,只要她不傻,在在这件事上,这个时候她就不会提出实质的要求来。而且,她做的这一切,当初就没想过要什么。至于鸳鸯的卖身契,唐朝从来没有放在心上。
“老太太快看,说到嫁人。这丫头一点都不害臊。”不等史氏回答,唐朝便拿手指着史氏身后的鸳鸯笑。
鸳鸯一见干娘又取笑她,红了红脸,一躲脚跑了。
史氏笑着摇了摇头,还是个小丫头呢。
“这个不算数。鸳鸯侍候了我这么多年,样样妥帖。她的婚事,我自然不能亏待了她。”
“可是除了她,我们家也没有什么可求的呢。您老就帮到底,等到娘娘回来省亲的时候,请求娘娘多多的夸她两句,怎么将她夸成花,怎么来。有了这一回,就够她受用一辈子的了呢。”被当今皇妃夸奖过的姑娘,那教养品德,一般人家也不敢轻易小瞧了去。等到将来,出门儿应酬,谁也不敢说鸳鸯出身不好,或者教养不好。
两人又好说歹说,这此才算先这样办。只是史氏心中却是记下了欠唐朝一份人情。
“鸳鸯的婚事,你是有了打算?”长月累月的听唐朝提起鸳鸯的婚事,到了今天,史氏终于想着问一问是不是以经有了眉目。
唐朝点头,“说来也巧,我们家她二婶,前些日子出门做客,到是寻摸到了个人家。回来跟我说了,我觉得也不错。这阵子正让我们家二叔和我们家老大观察着呢。”
那户人家也是京城的小官人家,姓韩。家里与唐朝的家,只有小半个时辰的马车路程。又是家中独子,只有一个老父亲。其母两年前没了。这会正守孝呢。
说亲的是那位公子的亲姑姑,当然了,那位太太只知道是她们家有个闺女待字闺中,但并不知道是在荣国府里当差的。所以这件事情,还有的磨呢。
好在唐朝提前做了准备。人家问起就直接说是在荣国府里老太太的院子里教养长大,跟她一样久居荣国府。因着那府里老太太舍不得,就暂时留在身边了。虽然这话有些个不真不实,但至少也能帮着抬抬身价。
等到元春省亲后,再让人放出话来说是皇妃娘娘也称赞好教养。想来身价上就不差什么了。至于嫁妆,且不说唐朝给她准备的。就是鸳鸯自己的小金库那也是满满当当的。等到成亲的时候,府中各人及一些亲近之人的添妆,想来也是不怕人说嘴嫌少的了。
唐朝本人是非常看好这门亲事的。最重要的是上面没有婆婆,下面没有妯娌小姑。那家的哥儿现在也是个举人了,等到守完孝就可以下考场试试金。而且公公还是个京城的小官。这样的门第,其实是真的非常不错的。
呃,唐朝想只要看住了鸳鸯的亲哥哥嫂嫂,就再也不怕什么了。
两人就此话题又说了两句,刚刚跑出去的鸳鸯端着托盘又进来了。鸳鸯提醒了一下两人时辰不早了,便催着两人各自休息不提。
第二日,刚用过早膳,史氏便招集了家中老小。将园子的事情道了出来之后,便接过了贾珍这个贾氏宗族族长递上来的五万两银子,又让贾政出了两万,贾珠两口子一万,宝玉和黛玉一万外,又让大房总共出两万。然后,她自己在从私房里出了四万两白银。足足凑够了十五万两。
“不是说大太太最是疼爱娘娘的吗?到了关键时候,竟然只出了两万两。以后谁在说这话,哼哼。”邢氏不满她们二房出四万,大房只出两万的说法。虽然她也知道这是老太太偏心的决定。但她不能冲着老太太来表达心中的不满,只能朝着一直不怎么搭理自己的张氏去了。
“把娘娘过继给大房,你们出两万,大房出四万。同意的话,正好珍哥儿也在。就一起办了。”史氏现在一看到邢氏心里就有气,听到邢氏这话,也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