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道(南枝)》第226章


“那是自然,咱们现在的农历你也知道,是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而制定的,所以说可以称之为阴历。而有阴就有阳,自然应该在弄出一个阳历啊?”黄俊明出生解释道。“农历每年三百六十五日零三时,这是上年春至下年春计算的。每年十二个月中,有的五个月小,有的六个月小,综合起来或三百五十四天或三百五十五天,每年要差十一日零三时或十日三时,故产生闰月。在八年中闰三次月,是隔两个两年一闰,再隔一年一闰。为什么产生月大月小和闰月?这是根据月星的度数而来,是保证每月十五月亮团圆,因此产生月大月小和闰月。每月的节,提前不超过上月的十五,推迟不超过本月的十五。假如二月,四月的立夏在三月十五日之前,必须闰二月。假如六月,八月的白露在七月十五之前,必须闰六月。所以量天尺言,前九年二月中,本年元旦日相同,月月十五对初一,千年万载不差宗。但在六十年中略有所变动,或对冲一日或推迟一日或提前一日,亦然花甲子之例只有两三日的变动。公历每年只有五个月小,月小三十日,月大三十一日,每年三百六十七日,因此二月只有二十八天,那么每年只有三百六十五天,与周天度数相比,每年就少三时,故四年中就少了十二时,也就是一天,所以四年中二月就闰一天,赶齐周天三百六十五度,这是万古千秋谁也无法改变的。农历是根据太阴,咱们是不是根据太阳,在创造一个新的历法呢?毕竟这都是字宙之间大自然之规律嘛。”
——————————————————————————————————————————————————————
求支持。半章三千五百多字,后面最后一段稍微有点凑字数的嫌疑,但是过了三千字,后面的五百字是免费的。
正文 no、259 阴阳历。
no、259 阴阳历。
根据太阳制定新的历法?李淳风有些纳闷,按说这现在的历法用的挺习惯啊,这黄俊明怎么就突然想起根据太阳制定新的历法了呢?这一点让李淳风有些不解。
“仙师,您怎么就想起用太阳制定新的历法呢?”李淳风对这黄俊明疑惑的问道。
“都说有阴必有阳,咱们实行的不是农历么?贫道观之,这农历正是根据太阴而制定的历法,所以可以撑得上是太阴历,既然如此那是不是可以通过太阳来制定一个阳历呢?”黄俊明自以为自己说的很是准确,“循循善诱”的对着李淳风说到。
“呵呵,仙师,这您呐,就不懂了吧?”李淳风总算是搞明白了黄俊明要的是什么,竟然不自觉的笑了出来,随后解释道:“仙师咱们农历可并不是那太阴历,这呀是您理解错喽!”
黄俊明听到李淳风的这话有些纳闷,这农历就是阴历可是现代人众所周知的事情。而阴历又是根据月亮的变换而制定而成的历法,所以被称之为太阴历。怎么到了李淳风嘴里这农历又不是太阴历了呢?
“淳风。给贫道说说,是贫道哪里理解错了?”黄俊明也不是那种一意孤行的人。又不是什么圣贤。自然是听得进去理由的。
“仙师,咱们所谓的农历,并非是太阴历,而是阴阳历啊。既包含了太阴,又包含了太阳。难道仙师您没注意到嘛?”李淳风提点道。
“听你这么说,贫道还真没怎么注意到。来,来,来。淳风,坐。快给贫道讲讲。”黄俊明现在的兴趣可是一下子被勾起来了。 或许,身为现代人还真是曲解了许多古人传承下来的东西。直到阴历等同于农历这个话题一深入每个人的脑海,这古代的本身意义恐怕便没几个人知道了。而黄俊明正是有机会听到这还没被曲解之前的解答。
李淳风原本还真没把这话当回事。在他眼里这农历和阴历不等同,并且农历是阴阳历这一点就算黄俊明当时有些发懵没记起来,这现在也应该反应过来了。可是看着黄俊明现在这个样子,还真不是知道的样子。这历法一事并不是什么秘密啊,李淳风虽然不懂,还是开口解释道。“早在黄帝时代,先人们便开始研究历法。那时候讲求的是迎日推测。到了后来的帝尧时期,又出现了置闰的方法。《尚书。尧典》上有很明确的记载。帝尧命令当时的观天官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昂,以正仲冬’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所以说自那时起,咱们所用的历法就已经是阴阳历了。”
黄俊明还真没研究过尚书。在黄俊明的心里,这尚书嘛,完完全全的儒家典籍,有那时间还不如去看两眼道经来的舒服。没成想这农历还真是阴阳历。黄俊明本来就是道士,比起现代的普通人来说古文底子可是好的不得了,而到了唐朝之后又没有机会‘品读’白话文。对古文的理解可以说更进一步。
‘日中’‘仲春’这两个字指的就是春分的时候昼夜平分,‘日永’‘仲夏’指的是夏至的时候白昼最长。‘日短’‘仲冬’则又说的是冬至的时候白昼最短。 然而这些理解,全都是基于太阳光线在地球上的直射点的位置上的。所以说这节气一说就可以称之为阳历了。而古人了解了这几个节气,也就基本上,敬授人时了。更为惊奇的是这古人竟然发现了每四年会多出来一天。所以每到发生一年三百六十六天的时候就准备出一个闰月,来消除时差,而这一天又多半加在了这些节气上。这样一来便又是一个新的历法,而与太阴历结合之后,变成了农历。所以说这农历是阴阳历倒也是一句大实话。
要知道中国古代的历法虽然一遍再变,也是逐渐由简陋变得更加的丰满实用。就像最早以前的四令,到了后来发展的十二令。以及流传到现代的二十四节气。这些都是阳历在中华历法中的一个体现。而阴历的作用则是确定日子。太阳历主管农事民时,太阴历主管记日数天之举。二者互相联系。又相互有些距离。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完美的历法了。黄俊明琢磨明白之后,就又开始纳闷,这农历这么好。为什么到了现代之后,又被西方的公历所取代了呢?
起码黄俊明可以确信。现在这贞观元年,世界上除了大唐恐怕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好的历法,要知道现在所用的公历,也只是欧洲进入到教皇时代,望远镜和日心说逐渐形成之后才完善出来的答案。这时间上,完美度。使用价值,没有一样赶得上现在的农历,黄俊明还真搞不懂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黄俊明自己在内心深处喊了一阵子,随即又换了副面孔对着李淳风说道:“淳风,多谢。要不是你给贫道讲解,恐怕贫道还真小瞧了这农历。而听到你这么一点拨,瞬间全明白了。这农历啊就是比那单一的阳历好。其实贫道一开始本打算让你找出太阳历,然后将太阳历和太阴历合二为一来着,结果,还是贫道失算了。没想到,先民们竟然早就将此历法创出。惭愧啊。”黄俊明就是这样,别人在外表看起黄俊明来经常会有种莫不透的感觉,甚至有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清楚黄俊明的每一句话的真伪性,只是后来黄俊明的名声大了。也不需要别人怀疑了。就是黄俊明自己夸耀再多,再怎么说话,恐怕也是有很多人愿意去相信的。
——————————————————————————————————————————————————————
二零一三年第一个月的全勤又没了,又卡文了。郁闷。
正文 no、260 融入唐朝?难啊!
no、260 融入唐朝?难啊!
关于谋定阳历这一件事上,黄俊明可是败给了古代先贤的智慧,这一点黄俊明并没有感到沮丧,反而觉得很是自豪,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得知这农历便是阴阳历的结合体,比那原本的西元纪年更早,更系统更实用。这一种民族自豪感,还真不是说笑而已。
说来也怪,黄俊明本来是觉得农历太过繁琐才会想让李淳风编纂一个一目了然通俗易懂的阳历的。可是自从知道了这农历的内涵深厚,却又觉得农历看上去没有那么难了,而那原本简单的西元纪年也不知道被黄俊明丢到了哪个爪哇国去。彻彻底底的忘在了脑后。
都说入乡随俗,黄俊明既然来到了大唐这个时代。更是要将自己融入到这个时代,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