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猫疲)》第1478章


其中阿拉比亚人的阶层,经过这一连串的战争和屠戮,可以说已经被打断脊梁骨了,虽然还有这么多户口,但是几乎是家家带孝,户户失口,以老弱妇孺居多,需要很多年后,下一代成长起来,或许才能恢复过来。
再加上大量代表社会精英和知识传承的中坚力量,或被卖做奴隶,或是已经被迁移到东方陌生的土地去去,他们所占有的社会财富和土地资源,也将成为安置唐人及附庸民族的基础。
如果没有太大的意外,短时间内是很难掀起什么风浪来。
麦力瓦的阶层,则是采取打压加分化拉拢的手段,他们本身就不是什么坚定的信徒,成分也相对复杂,虽然不乏对阿拔斯王朝覆灭,如丧考妣的铁杆分子,但是将原本阿拉比亚人长久把持的权利,分润一些给他们之中的合作者,就足够拉拢相当部分的人威信统治者出力。
毕竟作为特殊过渡的中下阶层,在培养的人才成长起来之前,还需要他们的协力,来维持社会低层的基本运作。对相当部分人来说,在新统治秩序中,保住自身的地位和利益,也是当务之急。
至于迪米人的阶层,则要更加复杂的多,也眼下唐人政权可以依仗的主要对象,对其中很多基督教徒、犹太教徒和琐罗亚斯德教徒来说,唐人就是他们的解放者和救星,打碎了阿拔斯王朝加诸身上诸多枷锁和压迫,
虽然在传统阿拔斯王朝统治下,还不算无法忍受下去,但是这也是改善自身境遇的呼声和需求最积极的阶层,当然这种改变绝对不是无偿的,需要他们自身奴隶去争取的。
而他们在东方的同胞,也与占领军具有相当程度渊源,因此有那些榜样在前,当唐军摧毁了阿拔斯王朝的统治后,很多人就马上谨慎的表示出合作的意向。
用他们占据优势的社会人口,来填充中下层的空白,组成维持地方秩序基层组织和军事辅助部队,同时还可以有效监督上述两个阶层的言行。
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拥有人口上的优势,却分成中多个不同族群和信仰的团体,也有利于唐人为主的上层以轻驭重的治理策略。
传统的奴隶阶层需要继续存在,以转移部分社会矛盾,但是给予一定向上层的流动性,对没收自国家和皇族及旧官僚贵族名下的奴隶,进行清点和分配,又比如定期赎买和释放一批奴隶,以充实各种工坊和集体田庄,比如在特定时期,可以用要求参加辅助部队,来摆脱被人奴役的身份,其他阶层及其家人,也可能因为触犯法律、反抗或是破坏统治的行为,而变为奴隶。
此外,我还有一个超越时代的大杀器——科考,或者说文职人员考试制度,这东西对大唐本国人民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物,但是放到西方,起码还要一千多年后才有机会实现。
当然这个考试内容,没有本土那些繁琐的内容,只是一个简化版,包括语言文字书写数学计算方面的基础知识,任何民族和阶层,想要在统治秩序中获得一个位置,就必须学习和满族新政权提出这些要求。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一种同问通俗的归化过程,比起阿拉伯化过程中粗暴的信仰推广,要文明温和的多。
不过,说实话,我也没有完全把握,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用包含私货和个人色彩的华夏文明,浇灌出什么样的成果来
正文 第七百九十三章 雄心慷慨宵飞檄9
“有星要出于雅格,有杖要兴于以色列。”
——《旧约。民数记》
。。。。。。。。。。。。。。
巴格达城的伯克迈尔园林中,小雨细细沥沥的下个没完
难得抽闲的我,正在奋笔疾书给小东西写回信,汇报近段时间来的生活日常和见闻所得,顺便将一大堆挑挑拣拣出来有特色的纪念品,给打包送回去。
但是其中最大的礼物,却恐怕是她所料想不到的。
呆在巴格达的这个月时间,几乎都被雨水挡住了大部分室外活动和乐趣,伊利亚继续给我打下手做翻译,小慕容继续调教那些挑选出来的侍女,按照用过和没用过的,手段和程度也不同的。
北方大战小打的正热闹,我却被突然而至的海量事务给包围和淹没了,没办法,雨季早晨的妨碍让各种琐事一下多了起来,虽然有有一大票幕僚和部署,还有形形色色的各族顾问可以分担,但是在原本本土的外域,建立一个临时性的占领军政权和建立一个新兴国家的雏形,完全是天壤之别两回事,
而我有的只是作为穿越者的见识和眼光,以及对历史上展出来的多种政权模板的模糊了解。
很多东西都必须我亲力亲为给予指导性的意见才能推动下去。事实上我最初并没有如此雄心壮志的打算,可惜我一直以来的作为和表现的先知先觉和异人言表,让身边的人和那些部下们却不是怎么想的。
没有人会相信。我打下这么大一片土地又费心经营建设,做了这个多事情之后。仅仅只是为了给后人留下一个自古以来的名分和大义,或是为国内的有志之士谋取一个展和开拓的空间这么简单。
甚至最后连名义上天子派来监察的观军容使叶孟言公公,也捏鼻子默认了所谓既成事实,然后旁敲侧击的打听,要是新的域外朝廷建立起来,能否让他的亲族在其中获得一个位置。
等我现大事不妙的时候,已经没法回头了,这叫所谓自作孽不可活吧。如果我说不干了。估计人心马上会散掉一大半吧,而对普通将士来说也是一样的,能够让他不远万里下定决心扎根在这个域外之地的理由和动机,无非就是对于新国家和政权中的地位和特权,所具有的期待和归属感。
但是从粗放的占领区军事管制和殖民城镇,向初步正常化的行政体制转型,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适用于这些土地上。相应的伦理礼统和法度规划,也在筹划和进行中。
从集西方古典时代,荣耀与成就之大成的古罗马帝国,到号称屹立不倒的千年王朝拜占庭帝国,乃至后世全球布武的日不落帝国,最后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作为本民族的核心人口太少,而地盘扩大的太大,在没有足够人口基数来推广本国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完成对被征服地区民族的融合。
以至于来自中枢的控制力,被距离和交通通讯手段严重削弱。外派军队维持成本急剧增长的情况下,稍有露出颓势或是遭到较大规模的失败。就会很容易酝酿成地区自立和当地民族起义。
我现在也面临同样的前景,美索不达米亚距离中国本土是在是太远了,其中经过复数以上的高原、沙海、山地、草原和各种各样复杂的地貌形态,让来自国内的移民不堪其苦。以至于在没有大灾荒的太平年净值下,都只能靠收买地方官府或是勾结驻军来,坑骗诱拐那些贫寒之家的百姓,只要把他们弄到西州,就基本没有回头路了。
本族人口输入不足的差额,就只能通过那些生活在大唐境内,伸手汉化一下的城傍亲藩来补足,城傍亲藩也不够用,就只能打那些域外之地新归化百姓的主意,鼓励和培养他们精神上对本国的向心力和认同感。
但是在华夏文化圈之外,传统影响力并不具有优势的地区,就没有这么简单,必须考虑其他做法了。
通过之前不断的战争,在那些追随唐军的各组附庸势力中,迅造就了一大批新兴的军功权贵,及其所属的有产者和土地主阶层,他们大多是出身贫寒卑贱之中,有改变自身命运的迫切需求,当他们初步达到这个目标后,为了与过去所处环境划清界限。
体现作为胜利者和上等人,与普通民众百姓的区别,拥有主动向更先进也更舒适的生活方式,礼仪教化等文明开化要素靠拢的积极意愿。
作为被征服者,失败的阿拉伯本土文化和没落的波斯文化,显然不符合尊崇强者传统的核心要素,因此他们的选,自然而然回事来自大唐的汉地文化。这也是高端文明对于低端下游的自然辐射效应。
作为大6四战要冲的美索不达米亚,本身也具有频繁的历史变迁和外来多元文化的接受性,从史前古巴比伦到第一王朝的波斯化,到亚历山大东征后的迅希腊化,到古罗马扩张时期的罗马化,从波斯帝国再度复兴到半岛沙漠民族崛起的迅阿拉伯化,乃至后世塞尔柱迁徙造成的突厥化。
显然现在这片土地上,也不差一种大唐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