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大哥》第361章


腿际峭ü庹糯豪瓷舷麓锏模嗌倩故峭θ萌瞬环判牡摹?br /> 秦浩知道,现如今各方势力都在等着李承乾咽气儿呢,这半年来他的身体越来越差,虽说还没惨到李世民死前那样,但眼睛却是已经彻底的不行了,三米外连秦浩都认不出来了,而且稍微干一点正事儿就迷糊,吃不下什么饭,瘦的皮包骨头,御厨变着花做也没用。
这样的身体,谁也说不好还能挺多长时间,就是明天咽气儿也不稀奇,不过要是养的好,再活个一二十年也不是没可能,历史上李治瘫了二十年不照样活得好好的,无非是让老婆把权柄窃取了么。
既然人都到齐了,自然也就要开始开会了,秦浩还是习惯先命长孙冲将抄写好的草诏都发下去,让其余的宰相一边看着文字材料一边讨论,这是后世的习惯,改不了了。
这样做有个特别大的好处,那就是他每次开会不管要说什么内容长孙冲都会先知道,可以提前跟长孙无忌通通气做个准备,比较利于他们俩之间的和谐,分歧比较大的内容开会前就已经先解决了,这也是政事堂两年来很少吵架的原因。
“各位宰相,咱先看第一条,唐大人身体病重,我想,诸位应该都已经看过他了,毕竟是三朝老臣,劳苦功高,朝廷自然要有所表示才行啊,一应犒赏物资我都做了个详细的明细表,他的长子继承他的爵位自不必说,至于次子么……我的意思是进秘书少监,不知各位大人意下如何?”
张春的嘴角抽了抽,两个眼睛炯炯有神的盯着长孙无忌,希望这位尚书省宰相能站出来说点啥,毕竟当年房玄龄死的时候俩儿子也顶多就封个散骑常侍这种位高权不重的清贵职务,这秘书少监好歹是从四品的紫袍,实权职务呀!这几个宰相之间的私相授受还敢再明显一点么?
可惜,长孙无忌想都没想便道:“应该的,唐老哥为大唐鞠躬尽瘁了一辈子,也应该让他死前看得见子孙富贵。”
秦浩点了点头,问张春道:“大内官的意思呢?”
张春苦笑,特么的你和长孙无忌都把这事儿给定了还问我个球?我特么当然不同意,可我说话有个蛋的用啊!
只得道:“我就是个奴才,替圣人带两幅耳朵过来听听罢了,既然两位宰相都觉得如此甚好,想来一定是稳妥的。”
秦浩满意的笑了笑,问道:“还有人有意见么?”
很显然,没有,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赵国公,唐大人他肯定是熬不过去了,您看侍中这个位子……”
“戴至德吧,当年令师也是以御使大夫之身兼两职的,便暂时由他来权任吧。”
“赵国公真是老成谋国啊,我也是这个意思,其他人还有意见么?大内官?”
张春手指甲都快掐到肉里去了,强笑着道:“毕竟是三省宰相,这个。。。。要不再斟酌斟酌?等老奴回去问问圣人的意思再说?”
秦浩笑笑道:“也好,那,大内官您还有其他人选么?”
张春笑容僵在脸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秦浩又问:“其他人呢?除了戴至德,可还有其他想要举荐的么?畅所欲言么。”
张春用饱含期盼的眼神扫了一圈,没有。
“大内官?”
“呵呵,老奴就是个传话的,估计十之啊,圣人也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等了一会,确实是没什么人有意见,秦浩道:“嗯,也好,那就这么定了吧,诸位看看第二封草诏,这也是我为什么这么晚了还召诸位过来的原因,咱们议一议吧,裴行俭,回来了。”
第四百七十三章 裴行俭归来
随着秦浩的话音落下,政事堂霎时间便乱了起来,很显然,在这之前,宰相们有知道的,也有不知道的,而张春,自然便是属于不知道那一边的。
“裴行俭?爷们好像有点印象,你不是派他去寻找什么新大陆去了么?他可是一举带走了咱们大唐所有最精锐的力量,这两年咱们大唐跟大食的海战,打的都不那么顺了呢。”
秦浩笑道:“不错,正是裴行俭他回来了,而且这收获,可是必想象中大呀,哈哈哈!诸位,这可是咱们大唐货真价实的英雄,不日便回,咱们快商量商量迎接英雄凯旋吧,哈哈哈哈。”
秦浩他是真高兴呀!他等这一天实在是太久太久了。
玉米、红薯、马铃薯、紫薯、木薯、辣椒、番茄、花生、南瓜、菠萝,等等等等,他可是馋了太久太久了,最期盼的是,终于特娘的有烟抽了啊!
作为一个重度老烟民,他已经二十多年没碰过这玩意了,这让他如何受的了?
那些不知道此事的宰相,自然连忙翻阅面前的草诏,这上面写的倒是听清楚的。
裴行俭的船队回航,已经于前天先一步到了洛阳,并上了岸,因为长安的运河毕竟只是条人工河,所以并没有让他一路沿江而上的条件。
这裴行俭倒也识趣,先派了快马八百里加急将消息送了过来,他自己本人则带着少量物资快马加鞭的紧跟着过来,大部队拥着大批物资慢慢的走,或是转小船沿运河送上来。
两年多舍生忘死的经历,漂泊在茫茫的大海上,好多人都死在路上了,虽然他们的准备远比哥伦布要充足的多得多,甚至裴行俭还有一张秦浩画的超级简略图,但毕竟这路途太远了,又没有哥伦布那样的幸运光环,所以这过程还是非常波折坎坷的,风言衙门已经在整理材料了,随时准备编纂成一部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更重要的,自然是他这次带回来的战利品了,其实单纯看路上的时间消耗的话,一年就差不多能跑个来回,但裴行俭毕竟是裴行俭,远不是哥伦布那种靠幸运的家伙比得了的,述职的第一条就让人吓了一跳:杀敌,二百万。
除秦浩之外,所有人的第一个反应都是不信,但秦浩知道,那些所谓的印第安人打仗都是不用铁器的,哪里是裴行俭的对手,这毕竟是大唐的四大战神之一,更何况还配了枪,他甚至都觉得这个数有点杀少了。
大唐可不像西班牙,弹丸小国实际国力毕竟有限,所以前期先以贸易为主,这次,光裴行俭他们登上美洲大陆的将士就有将近两万多人,面对着毫无组织纪律,用石头打仗的土著,语言还不通,谁会跟你讲文明懂礼貌,直接杀了拉倒,吃饱了撑的跟你贸易?
然后,印第安人就悲剧了,秘鲁银矿和巴西金矿都被他给找到了,抢回来的黄金、白银无数,几乎可以与大唐的国库储备想媲美,而且还是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加上那粮产量高的吓人的玉米和番薯,功劳绝不小于灭了个大国。
不过说实话,秦浩对这些金银之类的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因为如今大唐已经进入到了信用货币的阶段了,这些东西除了压国库里并造成市面上的通货膨胀之外实际用途并不是特别的大,但其他这些宰相显然是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都被那庞大到难以想象的黄金数据刺痛了眼。
秦浩很自然的问长孙无忌道:“赵国公,裴行俭立下如此大功,你的意思,当如何对待是好啊?”
长孙无忌笑道:“自然是要以凯旋之礼相迎接了,如今圣人身体不便,不能亲自出城相迎,依我之见,不如请太子殿下代为出城?大内官,您觉得如何?”
“这………这可是问住我了,我可不太明白其中的门道,”
秦浩道:“国之大事,在戎在祀,将帅凯旋,乃是国之大礼,圣人身体抱恙,我也同意太子代为出城,若不然,我怕冷了将士们的心啊。”
既然长孙无忌和秦浩俩人都这么说,张春也只好道:“既然如此,一会下了会,我便去跟圣人商量便是,这。。。尽量还是让圣人去吧,毕竟太子还是太年幼了些。”
张春虽然政治头脑一般,可也不是傻子啊,既然这事儿这么大,到时候必然是万众瞩目,如果圣人不出现的话,必然是要威望大跌的,太子今年才十二岁,根本就撑不起门面,到时候这朝中大事岂不是更要落在这两位宰相的手中。
长孙无忌笑道:“贞恒啊,裴行俭这次立下如此大的功劳,依你之见,要如何封赏才好啊?按说以他的资历能力,若是入京为官的话,不管安排在哪个衙门,一个参知政事都是少不了的,你觉得,中书侍郎如何?”
秦浩摇了摇头道:“他虽算是个儒生,但入仕这么多年,干的大半还是武事,中书省的差事不适合他,况且水师这么多年一直都是他在管,也离不开他,依我看,还是让他继续当水师都督吧,那美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