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最佳导演》第81章


“我并不认为这是个好主意,毕竟二者的风格完全不同。”克里斯托弗说。
“什么叫漫威风?什么又叫DC风?”普莱瑞思将问题反问向克里斯托弗。
“漫威人物饱满、善恶没有明确的区分,DC强调哲理性和暗黑性,主角大多从一开始就知道我要铲除恶势力。”克里斯托弗说。
前期漫威与DC的风格确实是这样,这是因为DC出了一个诺兰,大卖之后便想一招尝遍天下,一直延续着诺兰那种暗黑商业的半哲理耍帅风,而漫威则是一直延续着《X战警》以来的风格。
但是普莱瑞思知道,这两种鲜明的风格是可以共存的,固定风格的一切都会变的,DC和漫威也将会在后世一定的“风格共融”。
所谓前世《绿灯侠》丧失DC风格,不过是模仿漫威没模仿像,继承DC未继承好罢了。
DC的哲理性与漫威的世界观的庞大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共融的,就像爱因斯坦写完《广义相对论》之后还研发出了《狭义相对论》,个人与世界的哲理思考总来都不是冲突的,只要导演会拍。
普莱瑞思从抽屉里拿出《金刚狼》当时寄给她的剧本,直接放到了克里斯托弗面前。
用荧光笔划下的部分在灯光下十分显眼。
克里斯托弗拿起剧本,看了两眼。
“你想说什么?”
“你看过电影版《金刚狼》没?”她抱着手问、
“当然。”克里斯托弗挑了挑眉。
“那你认为《金刚狼》的剧情如何?是不是在某些程度上很有DC的味道?”
“相反,我并不觉得《金刚狼》有DC味道。”
“那就对了。”普莱瑞思勾起唇角。
克里斯托弗不解的看着普莱瑞思,他原以为她会说漫威电影剧本DC化来表明她也可以DC电影剧本漫威化。
在克里斯托弗疑惑的目光下,普莱瑞思从抽屉中拿出另一部剧本,与方才表皮完好的那本不同,这本的皮都被摩挲烂了,纸张上全是勾勾画画的痕迹。
普莱瑞思将这份剧本同样递给了克里斯托弗。
“看看吧。”她说。
克里斯托弗犹豫了下,还是接过,阅读。
字迹有些熟悉。
但是比字迹更熟悉的是剧本的风格——DC,太DC了!
要不是主角名赫然写着金刚狼,他恐怕会以为这是DC拍的哪部新电影的剧本。
暗黑元素荟萃、虽然人物并不是DC惯有的扁平风格,但还是可以看出浓浓的DC味。
。。。。。。。
克里斯托弗摩挲着扉页的“金刚狼”三字。
“我原打算接下《金刚狼》的。”普莱瑞思漫不经心的抿了一口咖啡,补充了一句“在我与漫威片酬谈崩之前。”
“。。。。。。。。剧本?”克里斯托弗迟疑的问。
“我改的,《金刚狼》的新导演加文·胡德也同样沿用了。”
“可是他拍的一点也不DC。”克里斯托弗皱起了眉。
“剧本DC只能说明故事内核加了DC的元素,并不代表着电影最终呈现效果会DC化,亲爱的,你太小瞧导演在镜头语言上的作用了。”普莱瑞思挑挑眉。
克里斯托弗仍在迟疑。
普莱瑞思又向克里斯托弗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你认为漫威电影与DC电影在镜头语言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编剧克里斯托弗完全没在意过,虽然他浸淫影视行业已经十余年,但他至今也只会思考DC与漫威在剧本上有什么区别,至于其他灯光摄影镜头架构他完全没有在意过,这也是导演与编剧等其他业内职业最大的不同,导演得什么都会,并且在脑袋里就将剧本变成一个个镜头摆放、灯光走位、摄像机机位、录音事项。。。。。。。而编剧只要懂剧本就可以。
克里斯托弗答不出来。
普莱瑞思又接着说:“漫威和DC在镜头语言上的最大区别是,DC遵循着欧洲那套客观镜头贯穿全线的哲理叙事方法,而漫威则是用着好莱坞大片最喜欢用的‘好莱坞三镜头法则’,只要是人物发生交流就必然会是客观镜头、主观镜头、半主观镜头相互交替,萦绕一种大片的感觉,这种技巧的运用几乎可以把观众在一瞬间拉入情境之中。”
“所以?”克里斯托弗皱皱眉。
“所以你的担心根本不存在。”
“即使你的剧本刻画十分漫威,我也可以通过电影元素以及镜头运用把它变得DC起来。”
“这就是导演职责所在,克里斯。”
“新的电影风格,新的电影形式。”
“你不想与我一起开创一个新的电影风格吗?”
“这会载入史册的,克里斯。”
说这话时普莱瑞思勾着唇角,可偏偏语气真挚,让人心生信服。
“载入史册”。。。。。。。。
谁不想呢?
可连他自己也不敢保证,这种新的电影风格会成功。
好电影太难了。新风格太难了。
这种火与冰交织的电影形式会博得观众喜爱吗?
他不清楚。也猜不清楚。
可她的话似乎有魔力,一不自觉的就让他沉溺于了“开创新电影风格”的怪圈。
电影是个建立在科技上的新兴艺术,短短的一百多年的光景内便早就了如此灿烂繁盛的光景便是因为它一直在创新,实验片、新科技、新技巧。。。。。。。。无数个带着“新”字的名词让电影真正成为了铭记于史的事物。
试问所有的电影人,谁不想与“新”搭上联系呢?
克里斯托弗自然也想。
反复打量着普莱瑞思,思忖许久,最终同意尝试用漫威的叙事结构以及镜头表现配上DC的黑暗元素、哲理思考来讲绿灯侠的故事。
至于最后的结果。。。。。。。。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第92章 
克里斯托弗开始重新写剧本,普莱瑞思也暂时放下了《绿灯侠》开始处理《走近伊拉克》的冲奥事宜。
在普莱瑞思与克里斯托弗讨论剧本的这些天里; 接连有许多好莱坞成名已久的演员与导演为普莱瑞思发声; 首当其冲的是昆丁·卡伦蒂诺,由于他与韦恩斯坦是好友关系; 韦恩斯坦这次的公关对象却不是他所以这些天也招来了许多议论。
昆丁是在普莱瑞思闭关讨论剧本的第三天发推特的。
什么也没说; 就上了一条IMDb截图,并配字当之无愧。
推特刚发的那刻整个电影圈都引爆了; 作为今年同样获得奥提的昆丁·卡伦蒂诺; 他并没有理由为普莱瑞思洗白,所以他的评价反而代表着好莱坞大部分知道内情人的态度——《走近伊拉克》并没刻意营销、《走近伊拉克》完全担得起12项提名。总而言之,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在昆丁发出该推特的当夜,就有人po出了昆丁几个月前在威尼斯电影节的照片。
照片中,昆丁拿着甜筒与身侧几个戴墨镜的笑的一脸灿烂。
昆丁与几个墨镜男一同参加了威尼斯电影节?
他们是谁?是否也是耳熟能详的好莱坞人士?
布鲁斯是昆丁的狂热粉丝,粉昆丁已经有十余年的光景了。
听说昆丁今年的《无耻混蛋》获得了奥提布鲁斯激动难抑,这是昆丁的第二部奥提作品了,即使知道昆丁的风格并不受奥斯卡那群老白男的青睐; 可布鲁斯仍存有一线希望——万一呢?万一评委一夜之间都爱上昆丁了呢? 
但是这个梦在“韦恩斯坦今年公关的电影为《走近伊拉克》”的消息一传出就立刻无情的破碎了。
《走近伊拉克》,听名字就知道是奥斯卡那群老家伙喜欢的题材; 更何况还加上了个韦恩斯坦。。。。。。。布鲁斯觉得; 自己的偶像今年大概是又凉了。
不自觉的; 布鲁斯变成了“让自己偶像凉透了的普莱瑞思·克兰德”的终极黑粉; 直到昆丁亲自发博; 被po出他在威尼斯电影节的观影照片。
根据布鲁斯5。3的视力; 他可以轻松看出昆丁手里除了甜筒外的那张纸是电影票; 并且写着两个单词《Approaching Iraq》即《走近伊拉克》。。。。。。
看了看黑子讨论组,又看了看照片,布鲁斯神色复杂。
最终决定先将讨论组留着,正当布鲁斯打算屏蔽这个讨论组时,讨论组突然炸了,全在讨论昆丁照片里的那群墨镜男是谁,有人猜是与昆丁合作新电影的伊莱·罗斯,有人猜是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更有甚者猜是好莱坞大名鼎鼎的操盘手韦恩斯坦,并且还有不少人应和。
布鲁斯看到韦恩斯坦被提出来时一口水喷了出来。
。。。。。。
看了看照片里墨镜男们匀称的身体,又回想了下韦恩斯坦那圆润的曲线。
布鲁斯觉得,这群人大概是瞎了。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