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千金贼》第140章


柏氿轻轻点了点头。
“好。”
☆、第135章 风起
穹苍如盖,笼在旷原。
原上燃起篝火点点,跃然如茫茫星辰。
星辰浩渺,银河一线。
夜色,深沉。
沧原,泽军营。
帐内烛火细长而直,烛尖微起一缕青白的烟,袅袅娜娜晕开在空气里。
乐正萱扶了扶微疼的额,眸光深远,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听得一声簌簌轻响,微风拂得烛光一倒,有人掀帘进帐。
乐正萱微微皱眉合眼,那头疼之疾令她有些恍惚,恍惚间又朝帐内那人道:“瑢儿,替母妃倒杯茶吧。”
那人静默片刻,却没有动作,随后道:“母妃,是我。”
乐正萱一怔,仿佛忽然从回忆里剥离出来,“是琮儿来了……”
她缓缓转身,执起棋篓当中一枚黑棋,垂眸道:“琮儿,与母妃下盘棋吧。”
“……是。”
月过中天,乐正萱看着棋盘之上那交错的局势,半晌,放下手中的棋子,一叹:“琮儿长大了,看来母妃当真是老了……”
殷琮看着她这般稍显感慨的模样,行到案上的沙盘地图之前,拿起一枚小小的铁旗插在地图某处,“沧原虽说粮草丰盈,适宜驻军休整,但毕竟离泉州太远。所以,我将此次的交战地定在扶石。殷瑢若想从泉州到扶石来,沿路穷山峻岭,少不了一番车马劳顿,士气大减。但我军过去却可以走水路,轻便得很。”
殷琮微顿,看了一眼乐正萱,见她没有什么表情,便又继续道:“再者,扶石临近白木国,我已经让九千策先生去白木借兵了。届时,我、燕将军还有策先生领着白木精兵三军夹击,殷瑢,必死无疑。”
乐正萱看着沙盘地图上那一杆小小的铁旗,眸光淡淡,不惊喜,也不哀伤。
殷琮面色一沉,悄悄握紧了掩在袖口下的拳,“母妃,天明时,我便要出发了。此战之后,我必会提了兄长的人头来见你。”
……届时,你自会知道,我,才是你最优秀的儿子。
殷琮阴沉着,想。
晚风轻拂,帐帘随风微动,呼呼然似那战场之上空广的浩歌。
乐正萱缓缓抬头朝他望过来,那本应极艳的精致面容上不知何时多了几缕鱼尾细纹,尽管抹了再厚的妆,也难以掩去。
夜幕四散,晨曦的第一束阳光照进暗沉营帐里,暖黄而暖软。
乐正萱突然轻而柔的微笑起来,向殷琮伸出手来,那是一个母亲,最温柔祥和的笑意。
“好琮儿,让母妃再抱一抱你吧。”
殷琮那沉沉神色不变,脚步却依言向乐正萱迈开了去。
乐正萱微笑着抚上他那与殷瑢像了七分的脸,低声道:“儿子,我的好儿子……”
却不知究竟是在说谁。
殷琮微微皱眉,乐正萱却已然拥住了他,如此温暖。
像那萦绕在朝阳四周的柔柔云层。
如此虚幻,拖不起任何真实的重量。
若是一朝置身其间,便会立刻自这空落的云端跌落进地里,摔个粉身碎骨。
殷琮瞪大了眼睛,嘴角缓缓溢出一汩嫣红的血。
有一柄匕首插在他的后背。
而那匕首的柄端,握在他母妃的手心里。
母妃的怀抱依旧温暖如云,那刺进心里的刀刃却寒进了骨髓。
“母……妃……为……什么……”
乐正萱的眼底泛起湿润的微光,她用那染血的手,缓缓的轻抚着殷琮的后脑,柔声道:“睡吧……睡醒了,母妃就会来见你……”
言罢,她用力拔出了那柄匕首。
顿时有血流如注,一路湿透衣袍,蜿蜿蜒蜒漫开在地上。
殷琮的脸上渐渐失了颜色,露出尸体般灰暗的白,那一双眼睛却瞪得厉害,似是仍在惊愕于这一刹的突变。
乐正萱轻轻的将他放在地上,动作间忽有一颗泪滴落在他的脸上,乐正萱缓缓的将它拂去,那望着他的目光是极致的爱怜,“琮儿,你是个好孩子,孝顺又努力。可你却偏偏生在了帝王家,做了我的儿子……”
殷琮颤了颤嘴唇,却已说不出话来。
又听乐正萱继续道:“我啊……是个太自私的母亲,所以,你要记着,记着今日穿心的疼痛,下辈子,别再做我的儿子,投个好人家吧……”
殷琮瞪着眼睛,眼角几欲撕裂,喉咙里又突然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将死之人最后的绝望挣扎。
桌上烛火无风而熄,殷琮忽然一僵,直直的盯着上方帐顶,断了呼吸。
死了。
乐正萱的呼吸也随之一滞。
天地浩广。
静默成渊。
死亡后的寂静里,乐正萱忽然想起很多年以前,那时殷琮五岁。
五岁的小孩子,读起书来却是比寻常人还要废寝忘食的模样,他书房里的那盏灯,常常彻夜不熄。
这般拼了命的苦学,终于生生熬坏了自己的身子。
得了病便需要静养,他却仍不肯放下手里的书。
后来太医问他,为何要这般用功。
那时他说,他要成为比他兄长更加优秀的人,只有这样,母妃才会真正看着他。
……真是个……
……傻孩子。
乐正萱垂眸微叹,缓缓覆上殷琮那圆睁的眼。
掌心下是冷硬的触感,帐口却有熏软的风微荡进来。
抬头,只见一宽袍带帽之人正站在帐外。
乐正萱牵起唇角轻缓笑起,站起身来朝那人走去。
一步一步,踏过半生光阴,仿若初见。
初见时,她站在那雕梁画栋的朱红殿上,看着阶下一身铠甲凯旋归来的他,问:“你就是替申国立下过赫赫军功的燕启?听说你棋艺无双,鲜有敌手,不知可敢与本殿比试一二……?”
彼时多少骄傲,平了棋局,却被偷了芳心。
一番你追我躲才定了情,却是朝臣叛乱,他国来犯。
内忧外患,国将不国。
生死存亡之际,泽国信使远道而来,尊天瀚帝赐婚令,求娶,申国王女。
那时她站在那雕梁画栋的朱红殿上,看着阶下毕恭毕敬的泽国使臣,说:“我嫁。”
两国联姻,两国联军,平叛乱,退敌军。
一朝获胜,红妆百里,王女,出嫁。
那一夜星河涛涛,他一人一骑,日行千里从沙场奔回。
那一夜红烛幽幽,两情难自禁,于是丢盔弃甲,褪了红袍。
鸾凤颠倒,抵死,缠绵。
随后天明。
天明,上路。
从此万里孤山隔江水。
再不……相见。
她成了泽国的王妃,生下他的儿子,却被冠上别人的姓氏。
他研制出操偶奇术,操控人心,从此再无人胆敢谋反叛乱。
一晃二十余年,她已老,他已衰。
乐正萱一步一步行到燕启身前,眼底含着细长水流,缓缓抚上他那血脉盘结暴起的灰白面孔。
时光易逝,佳人老,容颜毁。尽管他已面目全非,但他望着她时的那沉沉眸光却依然如旧,经年未变。
仿佛她与他,仍是年轻时的模样。
乐正萱眼底微颤,颤落一颗清泪。
她忽然抱住他,他早已受了诸多傀儡虫的反噬,变得骨瘦如柴。但她却抱得那么紧,就好像她出嫁的前一天晚上,他翻身下马,披着星辰和夜月,大步朝她走来,用力将那一身嫁衣的她,拥紧在怀里一般。
“燕启……”乐正萱低低道,“我们的儿子会成为一国的王,天下的王,登顶至尊,从此天上地下,再没有人敢压迫他,命令他,利用他。他会得到真正的,自由。就像你我当年向往的那样……”
“是。”燕启道。
乐正萱笑了笑,眼角却又滑下一颗泪来,“所以,为了我们的儿子,请你,死在他的手上吧。”
晨间日光落在枝头,枝头羽翼渐丰的雏鸟震了震翅膀,尝试着生命里的第一次飞翔。
天空蔚蓝如海,海上浪花朵朵。
浪花般的云层随风渐行,行过孤山千仞,行过江湖万里。
春晨静静,燕启回抱住乐正萱。
“好。”
随后,他偏过头来,在她的唇角落下一吻。
如此轻,如此重。
冷风将起,他放开她,转身上马,直朝扶石而去。
经此一去,便是生死永别。
乐正萱咬紧了牙关见他在一路的风尘里渐行渐远。
风烟四起,半晌,她行到军中高台之上,执着鼓槌一声一声锤响集结的号令。
乌云渐密,铁甲阴寒。
乐正萱缓缓抬头,仪态雍容而威严。
“新王身体抱恙,故而留在帐中休养,闲人不得出入。”
言罢,她亮出手里的兵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