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蛇蝎_青湘》第75章


军将。”
“那……”
徐九英一转眼睛,余维扬就猜到她想说什么,直接打断:“武将乱政是国朝衰落之始。神策军是朝廷最后的兵力,万不可放权。”
这句话堵死了徐九英最后的退路。她想了一会儿,有些悻悻道:“这件事牵涉太广,不是我现在能决定的,得和太后商量。”
别人或许不知,余维扬却对顾太后和徐太妃之间的消长心知肚明。虽然明知是她推托之辞,他还是颔首道:“这是自然。”
徐太妃被这话题弄得有些扫兴。显然现在还不是她拉拢示好余维扬的时候。她不痛不痒地慰问了几句,又和程夫人聊了一会儿后,便起驾回宫了。
***
程夫人殷勤地把徐太妃送到门口。等徐太妃的车驾驶出大门,她才返回余维扬居室,等他示下。余维扬似是精神了一些。他沉思一阵,似乎是下了某种决心,向程夫人轻轻点了下头。
程夫人会意,招来两个家仆,把靠墙而立的一扇屏风移开。原来这内寝的墙上竟然藏有一道暗门。
打开木门,里面是一间狭小的暗室,且已有一人等候在内。显然在徐太妃来之前,他就已经在这里了。
那人久在暗处,并不适应开门时突然射入的光亮。他伸手微微遮挡光线,过了一会儿才缓步走出来,却仍选择藏身在屏风后的阴影里。
“可试探出来了?”刻意压低的男声响起。
余维扬脸色阴沉:“你说得没错。她们一直在猜忌我。”
徐太妃刚才的态度明白无误地传达了一个意思:她信任的是陈进兴,所以只愿让他坐镇京师。
“能试探出她们的态度,就算没白费这番苦肉计,”那人轻笑道,“也是当初中尉太过犹豫,没有及时决断。就算后来除去窦怀仙,中尉也很难取得太后、太妃的信任了。不像陈进兴,早早搭上了徐太妃这条线,现在如鱼得水,平步青云。而且……”
“而且什么?”余维扬问。
那人笑着续道:“而且谁又能保障中尉不是另一个窦怀仙呢?窦怀仙那时可也向太妃投过诚的,最后不也毫不留情地被她舍弃了?焉知太妃执意把你调出京,不是存了什么别的心思?”
余维扬神色愈发变幻不定。窦怀仙的下场他可是记忆犹新。
“阁下甘心吗?”那声音继续蛊惑,“同是护军中尉,凭什么只有你受人压制?何况你和窦怀仙、陈进兴不一样,背后可还有个那么庞大的家族要支持呢。中尉一旦失势,族里这么多子弟的前程还能着落在哪里呢?”
听他提到家族,余维扬眼中闪出一抹凌厉。他盯着那道身影,一个字一个字地问:“怎么样才能保住我的权势?”
***
回宫的路上,徐九英也在车里考虑着现在的形势。
余维扬这情形,一时半会是不可能领兵了。而他的说法也不能说没有道理。秋防这么大的事,的确不能随随便便交给他人,最好还是神策中尉亲自坐镇。可是真让陈进兴去吧?这已不仅仅是她信不信任的问题了。左右中尉各领一军,互不统属。余维扬的提议,等于是要两军互换,必然会改变许多原来的布置。万一出了岔子怎么办?
徐九英越想越头疼。这时候要是陈守逸在就好了,至少还能和他商量一下。
她一边揉着太阳穴一边想到,好像挺久没有收到陈守逸的消息了。
“三娘,”回到处所后,徐太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颜素询问,“这几日陈守逸可有送信回来?”
颜素摇头:“最近的消息还是上个月的呢。”
“也不知他在忙些什么,”徐九英没好气地抱怨,“连个信都懒得捎了。不是在那边乐不思蜀了吧?”
颜素忍了半天还是没忍住,笑着说:“他人正在蜀中呢,怎么思蜀?”
徐九英闻言愣了一下,才讪讪道:“什么时候了你还挑我毛病?”
颜素到底不敢过份取笑她,婉转说道:“他最后的消息不是说要去趟南蛮么?南蛮王都路途遥远,想来是不方便通信的。”
“那就是说,他可能还不知道京里的消息?”徐太妃深思道。
颜素道:“他并没有说会在南蛮多久,兴许现在还没返回西川呢。”
徐九英考虑了一阵:“不管怎么样,三娘还是先替我写封信给他吧,把京中的情况和他交待清楚,看他会不会回。”
颜素应了。她取来纸笔,正要修书,外面却报团黄求见。
徐九英与颜素对视一眼,都觉得有些奇怪。但徐太妃还是道:“请她进来。”
团黄匆忙入内,向徐九英行了礼,开门见山道:“太后特命奴婢请太妃过去。”
徐九英疑惑地问:“这么急?出什么事了吗?”
团黄深吸一口气,竭力用平静的口吻回答:“行刺余中尉的人抓到了。”
☆、第66章
“当真是赵王的人?”出乎太后意料,徐九英听完她的讲述后,并没有露出喜色,反而显得有些怀疑。
“抓获的刺客已经招认,”太后答道,“王府的下人也证实他确在王府做过事。赵王的贴身侍婢还指认那刺客曾出入赵王私室,似乎过从甚密。”
徐九英想了想,说:“这算是人证。可有什么物证?”
太后略显迟疑,斟酌了一会儿才回答道:“赵王府邸里搜出了一件带血的刀具。医官检视后说,刀的形状与余维扬的伤口吻合,应该就是凶器。”
“这肯定不对,”徐九英跳起来,“刚刚不是说刺客是在京郊躲避时被抓住的?这明显不合情理。不管得没得手,这种时候刺客当然是跑得越快越好,哪有跑之前再折去赵王府藏凶器的道理?”
“应该是有人要嫁祸赵王,”太后见徐九英立刻发现了疑点,嘴角微微上扬,也就直言不讳了,“所以我让团黄请你过来,问问你是什么意思?”
听了太后这话,徐九英挑了下眉毛:“太后这话我可不明白。我什么意思?我能有什么意思?难道太后怀疑是我做的手脚?”
太后知她误解,摇头道:“你误会了,我不是怀疑你。”
徐九英瞟她一眼,并不是太相信:“太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信任我了?”
太后苦笑:“倒不是我多信任你,而是我不信你手法会这么拙劣。能在好几年前就布下陈进兴这步棋的人,城府当不止如此。就算要栽赃,也应该有更高明的办法。”
徐九英一时不确定太后是讽刺她还是恭维她,又或者兼而有之?她思忖了一阵,还是无法判断,决定直接了当:“那太后又是什么意思?”
“你不是一直不放心赵王么?不管这次的事是谁做的,你若是……”太后在这里顿了一下,才又续道,“若是有什么想法,这都是一个好机会。”
她说得隐晦,但徐九英马上就听懂了她的暗示,轻笑出声:原来太后打的是这个主意!
在陈进兴表明立场后,太后只能放弃左右逢源的打算,选择与她合作。计划改变后,太后的立场也不得不随之转换。既然和徐太妃联盟已经是她唯一可行的出路,也就没必要再保留赵王这个筹码,不如趁早翦除,以绝后患,还能卖徐九英一个人情。只是赵王的野心虽大,至今都无切实反迹。她正愁无处下手,有人却将把柄送到她们手上,自然应该加以利用。
“可是……”徐九英稍显迟疑,“这么明显一个局,朝臣们不会有话说吗?”
赵王和文官的关系向来不错,这案子又有个这么大的破绽,恐怕难以服众。到时若是闹出什么风波,吃亏的多半还是她。
太后明白她的顾虑,微微一笑:“朝臣们若有意见,我自会应付。”
徐九英审视太后,心里仍旧犹豫不决。这几个月以来,太后和她确实算得上合作愉快,可这并不代表她能对太后完全放心。毕竟这位以前可是背着她搞了不少小动作。这件事上,她能不能相信太后的判断?
“你也说了,”猜到徐九英的想法,太后不慌不忙地开口,“这是一个局。太妃难道不想知道是谁设的局?”
徐九英目光闪动:“太后知道?”
“不知道,”太后慢条斯理地说,“所以得引他们出来。

徐九英懂了:“我明白了。只有装作我们中了计,幕后的人才会有下一步的动作。这样我们才能顺藤摸瓜,揪出在背后搞鬼的人。”
“正是,”太后对徐九英露出赞赏的表情,随即脸色一冷,“我倒想看看,什么人敢在我们面前弄鬼?”
***
抓捕赵王的命令很快下达。
自余维扬遇刺,太后就命人监视苑城的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