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侯爷宠妻日常》第218章


些事搁在皇后与太子殿下的身上,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也幸而当初他们对夫人生出那样的心思,自己闹了一通,叫我抓/住时机往圣上跟前说了一回,圣上顺势下了圣旨训示,才堵了他们的这个心思。如若不然,现在的街头巷尾只怕早就是关于皇后和太子殿下的传言了。要真是让他们得逞了,眼下情形还要坏上十倍。”
林涧道,“正是有了圣上的这个圣旨,他们没法子那样做,端王才到了我这里,话里话外提及那些事,想引得我将那些话说出来,然后他就添油加醋一番,回了都中将这些话一传,不照旧能达到他的目的么?我既瞧出来了,自不能让他得逞的。”
方才两个人说话,看似闲谈,实则都是心里头各有隔得心思,端王巴望着林涧上套,林涧心明眼亮偏偏不上套,两个人打太极似的周旋了一回,端王又不能逼得太狠,最后也只能铩羽而归了。
说句实在的,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林涧就没将端王的试探放在眼里,所以林涧方才也没同端王说实话。
方才在大朝会上,承圣帝确实只说了淮阴救灾治水情形有所好转,并不曾提及旁的事情。但林涧私下已得了消息,萧煜在淮阴救灾治水进行的确实并不顺利。
天气放晴,水患稍解,但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灾民得到妥善安置,有太子坐镇,淮阴的许多东西都是不缺的,可是灾民实在是太多了,如是教的人又刻意作乱,瘟疫爆发时,萧煜正在灾民之中。
林涧得到消息的时候萧煜尚还无事,但长此以往,瘟疫如得不到缓解,萧煜自然是会受到威胁的。
淮阴那样的局势,非常容易有人在其中浑水摸鱼陷害萧煜,林涧心中担忧,自然是要让人时刻关注萧煜那边的情形,这回萧煜带去的人多,暗中还有承圣帝派去的人跟着保护,林涧便只与萧煜往来消息,在萧煜身边不曾再放人了,但太子府这边,林涧还是命人暗中保护了的。
萧煜那边每隔几日便会有消息回来,但林鸿那边却是许久不曾有消息回来了。
林涧想起方才端王提起岭南事的模样,就问钱英:“老爷夫人那边,可有消息回来?”
钱英道:“自数日前老爷夫人到了岭南地界,派人送回平安二字后,已许久再未有老爷夫人的消息了。不过,咱们在岭南那边的人也说了,老爷与夫人无事,正在私下调查如是教的事情。”
为防被人察觉行踪,林鸿与乔氏早先就同林涧讲过了,路上如何传递消息都可以,但进入岭南地界之后,若无要事,林鸿与乔氏就不给林涧传递消息了。若有事情告知,也是林鸿那边递消息,而林涧在原则上是不能主动的。
月余时光转眼就过,很快就到了讲经大会的前一日。
这日不是休沐,林涧不能回府,他第二日在安顿好营中事情后,还要带人往讲经大会现场去维持秩序,是以只让钱英仔细问了府中消息。
钱英回说府中一切都好,颜氏也好,就是林黛玉入宫后至现在都尚未回府,也没有消息传回府中。
“府里的信上说,不单单是三少夫人尚未回府,那些同三少夫人一起在寿安宫佛堂中诵经的夫人们也都不曾回府。太子妃殿下也不曾出宫回太子府。”
第169章 
七月盛夏里天黑得晚; 酉时将尽了才日头西沉暮色降临。
沈太后领着一众女眷在她的佛堂里诵经,因着第二日就是讲经大会; 沈太后就领着女眷们在佛堂里多待了一刻钟; 又多诵了一卷经才出来。
佛堂里开着窗格通风; 但四处架子上都点着檀香佛灯; 满屋子香雾缭绕,就算是开着窗格通风,各人身上也都沾染了一身的檀香烛火味儿。
佛堂里的佛灯是彻夜不灭的,就为了这个,在佛堂就不能打扇,就更别提用冰了,便是觉得热了,也不过悄悄用帕子擦一擦脸上的汗珠,前头沈太后都凝神在那里诵经; 众人自然也不好太耽误; 分神就更不能了。
女眷们在佛堂里诵经这么久; 出来之后一个个都是香汗淋漓饥肠辘辘了。
沈太后还算是有良心的,叫众人陪着她在佛堂诵经这么久,事儿做完了也没叫人即刻就回去; 而是让宫女们侍候女眷们更衣,待收拾妥当后; 又让宫女们将晚饭送来,众人再一道用饭。
跟着沈太后诵经月余时间,女眷们也是有些经验了; 这时节天气太热,又恰好进了伏天,这每隔几日这么折腾,进宫一回就身上衣衫被汗水浸/湿一回,不管身体好坏,这湿衣裳总是穿着不舒坦的,女眷们有了经验,又见沈太后待她们和气,也允她们在诵经后更衣洗漱,便是沈太后自己也是要更衣,所以女眷们入宫都会带上些衣衫备用。
一时用过饭,沈太后却没有放众人走。
“哀家想着,明日就是讲经大会了,哀家听端王说,那场地选好了也布置好了,只是天儿热,哀家还一次都没去瞧过呢。听说都中如今为着这讲经大会十分的热闹,人比往日都要多上许多。这会儿正好日落西山,外头还有些凉风,倒比前几日凉爽些。”
沈太后含笑,“你们明日都是要陪着哀家去讲经大会的。哀家请了好些人,但外臣都是坐在外头的,你们都是要坐在哀家跟前的。哀家想着,既然这会儿天儿凉爽些,左右无事,你们就都跟哀家出宫去转转吧,看看那场地究竟布置的如何了。你们也瞧瞧自己的位置,看看有什么不好的,再说来与哀家听听,哀家就叫端王紧着夜里去改。”
沈太后要带着众人出门,皇后觉得有些不妥,言说如今宫外人多,天色已晚,觉得打发人去瞧一瞧回来同太后说一说便好,实在不必太后亲自出宫去瞧。
沈太后含笑听了皇后的话,但却不肯采纳皇后的提议,她笑道:“哀家在宫中闲了许久,除了每隔几日便能瞧见你们入宫来同哀家说说话,这每日见的人都极少,如今遇上这样的盛会,外头热闹,哀家实是想去看看的。若待明日去看,那些僧侣都来了,瞧见的人多是他们,那市井上的热闹倒是瞧不着了。哀家难得起心,皇后就带着众人随哀家走一趟吧。”
沈太后执意要去,又如此说,皇后就不好再劝了,最终依了沈太后所言,领着众女眷陪沈太后出宫去讲经大会的场地上瞧瞧去。
太后皇后太子妃一同出宫,还有众多女眷们一同跟着,这就不可能悄悄的出去,这一预备起来,就是大阵仗了。便是承圣帝那边也打发了人来问。
沈太后没有要承圣帝陪着的意思,同人将初衷一说,就叫人去回复承圣帝,说她只是带着人出去瞧瞧场地,叫承圣帝不必担心,至多一个时辰也就回宫了。
众人都同着沈太后一道出宫,太子妃先同沈太后和皇后走在一处,可因着太子同林涧之间的关系,太子妃从来都十分关注林黛玉,此时太后身边有皇后及几个女眷一道陪着说话,太子妃就悄悄落后几步,走到了林黛玉的身边。
太子妃先前就瞧见了,林黛玉从佛堂中/出来就有些异样。
虽说同众人坐在一处,林黛玉也是照常与众人说话玩笑,但只要是单独坐着的时候,若没人同林黛玉说话,就像现在这样,众人三三两两走在一起,恰好与林黛玉同行的女眷正与旁边的同伴说话,林黛玉的眉眼之间便会隐隐浮出几分焦灼神色来。
太子妃到了林黛玉跟前,与她一并走着,恰好这会儿林黛玉身边的女伴往前头去了,太子妃便悄声问林黛玉:“你这是怎么了?是家中有什么事放心不下么?我瞧你今日从来至宫中就是神思不属的样子。”
林黛玉如今同太子妃成了无话不谈的至交好友,太子妃特意过来关切她,而跟前又正好无人,林黛玉便抿了抿唇,低声道:“家中嫂嫂有孕,稳婆与侍奉的嬷嬷都说了,嫂嫂的产期正是这两日。昨日就有些动静,只是尚未临产,今日我出门时嫂嫂就有些胎动,疼得人都不能起身了。我有些担心她。”
颜氏已经怀胎十月了,这阵子正是生产的时候。乔氏临走前将稳婆和侍奉在颜氏跟前的嬷嬷都是安顿好了的,一切所需物件也都是预备安排好了的,林黛玉早在乔氏跟前说过,颜氏生产时她必陪伴在颜氏左右,可谁成想竟出了往宫中诵经这事儿。
原本林黛玉就为颜氏悬心,午后出门时颜氏便已有了要生的迹象,只是颜氏头胎,疼的时间长些,林黛玉要进宫不能亲自陪着,就嘱咐家中稳婆嬷嬷们好生照料,她进宫也有两三个时辰了,这眼瞧着天色擦黑,她这里也不知颜氏是否生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