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迟早要出事》第112章


宁正也不抬头,仍是低眉拱手,“是老臣未护得侯爷安好,愧对侯爷,更愧对先侯爷,难辞其咎。”
是她执意要小姐代替世子来南顺京中,也是他执意要小姐出使西秦,若是阮婉葬身西秦,他有何面目面对过世的昭远侯!
宁正不肯抬头,阮婉不知该作何。
宁正在朝中惯来以语气强硬不懂变通著称,用陆相背后的话说,就是茅厕里的石头一坨,又臭又硬,还不能搬动。
平素盛气凌人的宁正竟会如此,陆子涵微鄂。
宁正所作所为,不过为阮少卿在朝中铺路,阮家竟有这样的家臣,迂腐是迂腐,对阮少卿却死心塌地,陆子涵只觉对宁正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与之相较,京兆尹先前的老泪纵横就委实淡了些。
京兆尹便不知隐到了何处。
宁正执意不起,阮婉劝不动,旁人更不能作何。
阮婉奈何,鼻尖微红,转头看向邵文槿,邵文槿会意,也跃身下马,“宁大人之心,昭远侯一路劳顿,有话不如回府再续,文槿还要护送昭远侯回京,向陛下复命。”
闻得邵文槿声音,宁正才缓缓抬眸看他。颧骨上的刀伤已然淡去多半,仍是显眼夺目,他都险些认不出来。
宁正素来厌恶他,邵文槿便巡礼行礼,低眉避过他的目光,不与他作何冲撞,算是恭敬。不想宁正滞了片刻,却沉声开口,温和唤了句,“邵将军。”
邵文槿微怔,疑惑抬头,就见阮婉也楞在一处。
宁正唤他邵将军?
面面相觑,宁正竟是拱手一拜,“邵将军,多谢!”
邵文槿俯身扶起,“宁大人,文槿受不起。”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
☆、第九十章 坏消息
第九十章坏消息
京郊离京本就不远,阮婉与宁叔叔共乘马车,便借由回京的一路向宁叔叔道起西秦一事。
此事的来龙去脉,她也不尽清楚,所幸从卓文让邵文槿带她连夜逃出西秦京中说起。
出得京城不久,队伍就遭刺客围攻,邵文槿和江离便分开两路,分别带她和叶莲南下。邵文槿为了躲开追兵,未在约定地点露面,后来刺客将叶莲错认成她,她才捡回条性命,叶莲却在途中亡故。
恍然已过三月,但凡言及此处,阮婉鼻息犹有酸处。
先前她也以为是刺客,邵文槿却小心谨慎,叮嘱勿同西秦官兵接触。而后西秦处处关卡,果真都有她和邵文槿通缉的画像。
一路逃亡,既有西秦官兵盘查,又有刺客围追堵截。
后来邵文槿带她辗转西秦国中,几次都险些丧命。直至她换回女装,邵文槿自毁容貌,才乔装打扮出了西秦。等到苍月国中,也遇到数次佣兵打探,他们都平安度过。 
宁正闻得脸色越加难看,却也只是静听,不作打断。
……
说了不多时,马车业已抵达宫门口。
敬帝和陈皇后在等,话未说完,宁正也不作耽误。宁正未同阮婉一道进宫,只嘱咐她面圣之后,好生歇息,明日他再来昭远侯府。
阮婉应声。
这几月,让宁叔叔担惊受怕了。
她早该在苍月国中就送封书信回南顺,但彼时已是惊弓之鸟,稳妥起见,处处都要隐瞒,哪里还敢往西秦国中送书信。
如今想来,倒是枉叫宁叔叔担心一场。
宁叔叔还在南顺国中,少卿远在长风成州,山长水远,只怕更担心。
消息传回到宁叔叔处不过是几日前的事,即便宁叔叔立时让人送信少卿,也要半月以后少卿才会知晓。
听闻她出事,少卿定是急如热锅上的蚂蚁。
当时逃亡途中,即便有邵文槿在,心中都难踏实,更不敢多连累少卿,她才思虑不周。其实抵达苍月,就应先让人送口信到成州给阮少卿,再让阮少卿告知宁叔叔一声。
不仅宁叔叔,敬帝和陈皇后也该担心她了。
少卿回京,宋颐之就牵了她一道去见敬帝和陈皇后。邵文槿和邵文松兄弟二人本来也要向敬帝复命,就一并前往。
陆子涵便也只得硬着头皮同去。
睿王殿下私自离京,即便父亲巧舌如簧,他也脱不了关系。不如趁陛下和父亲怪罪下来前,自己先进宫将错认了。端正了态度,再先同陛下和皇后摆事实讲道理。
他原本也是被逼迫的,并非他怂恿的睿王,总归好过他不在的时候,睿王在御前胡扯。皇后又是有名的宠爱睿王,自己父亲又要颜面得很,到时候吃苦果的只怕还是他自己。
一行五人入宫,敬帝身旁的近侍官来迎。
三月未见,近侍官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侯爷可算回京了,这些日子,陛下和娘娘在宫中没少忧心,眼下,总算把侯爷盼回来了。”
“让陛下和娘娘挂念了。”阮婉心生愧意。陈皇后素有咳疾,夏日一过,秋日夜里就难入睡。再操心她的事,只怕更为闹心。
“娘娘近来凤体安好?”阮婉不觉问起。
宋颐之扁嘴,母后夜里咳得厉害,整宿整宿睡不着,吃了多少药都不见好。阮婉脚下略有踟蹰,不觉眼眶莹润。
“母后想见妹妹了,父皇月前就遣人去长风接妹妹回来。”宋颐之说者无心,阮婉却是心中一滞。
晋华在西秦时便告诉过她,宋嫣儿和李朝晖定了今年年关回南顺省亲,也就是这两月的事情,敬帝哪里会不知晓?
既然知晓,还遣人提前去接宋嫣儿和李朝晖,只怕是……阮婉心中倏然隐痛,转眸看了看宋颐之。他在一旁自顾嘟嘴,不开心,却浑然不觉旁事。
一侧的邵文槿三人也同阮婉一般,纹丝不动僵在原处。
敬帝是有意隐瞒陈皇后,才会让人守口如瓶,他们之前都未听到过一丝风声。
但此话经由睿王之口说出,便是十有八/九。都晓嘉和公主今年见底要回京省亲,陛下却提前命人去接,旁人哪里会猜不透?
是以,相继转眸看向近侍官,近侍官果然低头避过,话锋一转,该是有难言之隐,“晌午过后,陛下离了御书房,在鸾凤殿中陪娘娘下棋,各位勿让陛下和娘娘久等。”
除却宋颐之,各个心中都已明了,遂也不再多问。
陈皇后为人亲和,他们几个又都是平素同她亲近的后辈,是有在她跟前走动,陈皇后待几人都是亲厚,几人没有少受陈皇后照拂。
邵文槿和阮婉自然不必说,就算是陆子涵和邵文松,也都是陈皇后看着长大的。
这一路从宫门行至鸾凤殿,都缄口不言。唯有宋颐之不明所以开口言及其他,阮婉和邵文槿才强忍哽咽应声,心中便似拢了一层膈应的薄雾,挥散不去,又压抑得心中难受。
邵文松向来对陆子涵无甚好感,临近鸾凤殿,陆子涵却突然驻足,鼻尖略红,喉间稍有哽咽,“家中还有要事,改日再来向陛下和娘娘请罪,我先回府了。……”
言罢,也不待他几人开口,简单向近侍官行礼,转身就走。
刚一转身,眼泪就掉落下来。
幼时他同陈皇后就特别投缘,陈皇后爱吃酸食,他也爱吃,陈皇后就时常遣人将果脯糕点送于他吃。
他是家中老二,家中还有一个哥哥。父亲好颜面,处处喜欢同朝中同僚比,哥哥精于诗书,自然备受父亲称赞,他便不如哥哥受父亲喜爱。每次入宫,父亲都在人前夸赞兄长,对他却是一笔带过。
他生得同父亲娘亲都不太挂像,也算不得好看,也不如哥哥受父亲器重。那时高家有高入平和邵家有邵文槿,父亲便处处要哥哥同他二人比,久而久之,心思便大多花哥哥身上,对他多有忽略。
他那时年幼,赌气同陈皇后说起,陈皇后便将他揽在怀中,谁说子涵长得不好看,本宫倒是觉得子涵好看。
孩子都爱称赞,陆子涵一直感激陈皇后。那时他还小,不懂的事多,陈皇后的循循善诱便都记在心间。
天下间没有父母不喜欢自己孩子,只是你哥哥身上的担子比你重些罢了。
陆子涵欢喜点头。
陈皇后喜欢他,就时有在敬帝面前提起,敬帝便不时问起父亲,近来不曾见过子涵,他在家中可好?敬帝和陈皇后喜欢他,陆相对他就器重起来。
他入宫拜见虽然远不及邵文槿和阮少卿频繁,但他每次都毕恭毕敬,并非只为天家威严,而是陈皇后对他而言,是意义不同的长辈。
出得宫中,陆子涵便忍不住哭出声来。
此番都是后话。
……
入得鸾凤殿,阮婉才见得陈皇后脸色稍显苍白。
稍显苍白,还是施了粉黛的缘故,惯有的笑意浮在脸上,却俨然撑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