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君行_向歆》第121章


得的坐在席上自斟自饮,这会儿已经有些熏熏然了。
“来人哪!给朕传御医!”桓缺收剑归鞘,狠狠一挥广袖,回身侧卧在皇榻上,闭着眼睛不知在想些什么。
殿下朝臣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纷纷老僧入定一般垂眸深思。没过一会儿,五六个御医鱼贯而入,桓缺吩咐他们为桓如意诊治。
御医们一一为桓如意把脉之后,细细商量了一番,便齐齐跪到大殿内,由其中领头的一位絮絮的回话。
“经臣等诊治,武王身体并无一丝异常,此前也未有过旧疾,更未有不足之症,倒是因为从前胡乱喝过一些药物,因此身体有轻微中毒的症状。”
“如此,堂兄还有何话可说?御医说你喝药过多中毒,想必这些年来装病装的很是辛苦吧?什么先天不足,什么桓氏子孙!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人的贪欲堆成的一个谎言罢了!”桓缺轻蔑的睨视着桓如意,看他完美的脸上终于出现一丝裂痕,忽然觉得心头十分畅快。在这一刻,他只觉得全身的血液似乎都涌向脑海,叫嚣着让他在天下人面前先发制人,将他的骨血打入尘埃里去。
桓陵!今日,我便要叫你重蹈覆辙!
上一世,桓陵也是依靠着桓如意的身份苟活下来,而他无意间发现了刘襄王府的秘密,因此干脆先发制人将桓陵钉死在桓如意那令人耻辱的身份上。如果不是刘祜那老匹夫为桓陵诈死,后来又怎么有桓陵逼宫一事?
想到这里,他忽然恶狠狠地看了一眼刘祜与谢同君,再也忍不住心里的滔天恨意,恨不能此时此刻便让桓陵死无葬身之地。上一世,刘祜虽然也为桓陵诈死,但那老匹夫为了天下安定,防止桓陵东山再起兄弟阋墙,并未将真相公之于众。只是为了保全桓氏血脉而将桓陵放走,这一次,有他严防死守,且看刘祜如何应对。
桓缺从皇榻上起身,在大殿内绕了一圈,轻蔑的看着桓如意,开口道:“再说那真正的桓如意,也不过是先刘襄王府中姬妾与一马夫的私生子而已!天下皆知,先刘襄王仁善怀德,与发妻情深意笃,因此除正妻之外,并未纳过一姬一妾。但是桓如意的母亲,却趁着刘襄王府大宴宾客之夜,偷偷摸摸的爬到了醉酒的刘襄王榻上。刘襄王深感愧疚,想替她做主择良人出嫁,但那女人却一心贪慕荣华富贵,以死相挟不愿离开。刘襄王只得将那女人留在身边,却不再与她行夫妻之事。那卑贱的侍女为了稳固地位,便与府中一马夫私通生下桓如意。因为忌惮在她怀孕期间便屡次为难过她的世子桓陵,因此买通大夫说桓如意先天不足,也合该刘襄王不重视他们母子,因此一瞒便瞒了十几年。可怜刘襄王,至死也不知自己竟为别人养了十几年的儿子!”
“你!”桓如意面色微变,震惊的看向桓缺。
还没等他说话,大殿里面已经炸开了锅,除了张偕和陈容,其他人早已经慌了神,樊虚更是冷笑连连,嘲讽道:“哼哼!昔日强言令辩逼少主退位,原来自己的身份才是最卑微的那一个,怪不得如此卑鄙无耻,令人作呕!奉阳,你当初力挺桓如意上位,如今他不过是个杂种,你又该如何?还不是得灰溜溜的回到梁州,像狗一般摇头乞怜求少主饶你一命!”
“全凭兴武帝一面之词,此事怎能尽信?”陈容冷冷的扫视过来,看着樊虚嗤笑道:“樊将军倒是忠心耿耿,无论何时都将你那少主挂在心上。”
谢同君无意听他们争论,此时只觉得心乱如麻。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她本来都已经快忘记了桓陵这个人,因为从始至终,这个名字始终没有出现过,上辈子桓陵逼宫,昙花一现,这辈子她还曾经疑惑过,就在她逐渐淡忘的时候,没想到这个名字竟然以如今这样一种情况重新出现了。
如果桓如意不是桓家人,那么张偕他们怎么办?莫说如今能不能全身而退,就算真的逃出长平,难道要回到梁州辅佐桓云吗?樊虚和桓云对他们积怨已深,怎么可能放过他们?
桓缺拥有上辈子的记忆,他既然能在此时此刻说出这番话,那么势必深知此事内情,绝不可能是胡编乱造的,他一定有充足的证据来证明桓如意的身份。
正在她怔愣之际,一群身着憚衣的男子已经被侍卫押进宫殿里,这些人畏畏缩缩,愁眉苦脸,低垂着头不敢吭声。
“你可认识这些人?”桓缺忽然问。
“他们乃是我刘襄王府的下人。”桓如意扫了一眼下面跪着的这些人,微微笑了一笑。
“你来讲,讲你和戚姬的事情。”桓缺忽然指着一人,慢慢开口。
那人吓的身子一抖便跪在地上,先是大声求饶,紧接着遭到桓缺的训斥,这才抖抖索索的讲起了当年的事情,他本就是市井无赖,说着说着,方才的害怕已然不见,甚至有些洋洋自得起来,开始说一些下流无比的话来彰显自己多么了不起似的。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的桓如意忽然长身而起,一把夺过侍卫手里的长剑刺入那下人的胸口,只见一串血珠子倾撒而出,那人喉咙咯咯作响,不可置信的抬头看着桓如意,瞪大眼道:“世子!”
“我桓家尊严,不容任何人亵渎!”桓如意不待他把话说完,忽然猛的一提一拉,就这么将剑拔了出来,那人便直直倒在地上。
“你这是在杀人灭口么?”桓缺不屑的冷嗤。
“臣不敢,臣若想要杀人灭口,便不会在他说出真相之后动手。戚姬再如何不堪,名义上总归是我父王的姬妾,他如此辱骂戚姬,便是对我父王的不尊重,我怎能容他继续说下去。”
“你父王?”桓缺哈哈大笑出声,他猛地拍了几下案几,忽然沉默下来,死死盯视着桓如意,声音逼仄:“听说你能言善辩,如今真相大白于世间,你要如何为你自己脱罪?”
“臣不知何罪之有。”桓如意长身玉立,站在大殿中央,不卑不亢的看着众人,看着高高在上的桓缺,忽然双手交叠,俯身一揖:“臣桓陵,拜见陛下。”
“桓陵?哈哈哈!”桓缺像是听到了什么好笑的笑话,冷冷的看着他:“你说你是桓陵,谁信?”
桓陵指着殿下跪着的几个奴仆:“无论他们是否肯说实话,但他们一定是认得我的。更何况,天下皆知我自幼不肖父不肖母,却像极了我的舅舅,在座诸位叔伯想必见过家舅朱兆,诸位看看,多年不见,我的面目还像舅父几分?”
“陵儿。”就在众人细细打量桓陵之时,一旁沉默良久的刘祜忽然朝桓陵招了招手。
桓陵立刻走上前去,朝刘祜跪拜下来,动容的喊道:“老师。”
☆、急症
刘祜面色慈和,一双苍老却厚实的大手缓缓抚过桓陵鬓间,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欣慰的叹了口气:“没想到依老夫这把老骨头,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你。”
“老师心系天下,上天定会恩泽老师,佑老师寿并山河。”桓陵恭恭敬敬的跪在刘祜面前,像看着一位真正的亲近的长者般,眼里带着三分悲切,七分怜惜。
“老夫这把老骨头,活到如今已经够了。”刘祜笑着摇了摇头,忽然站起身来,对着桓缺缓缓跪下,怅然若失的说道:“陛下恕罪,陵儿实非刘襄王三子如意,而是世子陵。当年徐贼乱政,老夫早料到他终有一日会对桓氏子孙下手,因此当年四处游历,路过凉州之时,便嘱咐陵儿,万一事变,杀如意取而代之。”
他忽然伏跪在地,对着帝阶上的桓缺叩头三次,语气带着几分哽咽:“桓氏经徐帝一番折腾,如今只剩下你们兄弟三人,臣不知何时便会撒手西去,希望你们兄弟三人守望相助,心系百姓。”说完这话,他忽然颤颤巍巍的从地上站了起来,推开桓陵的扶持,兀自从袖中拿出一卷玄黄色卷轴,大声道:“先帝遗旨,百官接旨!”
朝堂上一阵肃穆,大家纷纷停下交谈,恭敬的跪伏在地,承接先帝遗旨。桓缺震惊的看着眼前的一幕,不可置信的跳起来大声呵斥道:“刘祜,你可知你在做什么?你这么做,不怕日后有些人野心膨胀,以致兄弟阋墙,搅的天下生灵涂炭吗?”
为什么?上辈子,刘祜因为害怕桓陵名正言顺之后会造反,因此并没有帮他正名,也并没有拿出什么圣旨,可是这一世,为什么他会在士族面前证明他是刘襄王的世子?为什么这辈子这么多事情都变的不一样了?
到底生出了什么差错?
谢同君?如果有变数,那么变数便是从她开始的!从她会武艺开始,一切的一切,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