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_笑佳人》第74章


“小姐,陈少来了。”小兰在外面叫她。
清溪闻言,连忙取下口罩,出去见客。
陈尧依旧是长衫扮相,见到清溪,他点头致意,落座后没有客气,直接道:“你这边忙,我就长话短说了,杭城每年端午都会举办龙舟赛,同一日,南湖广场也会举办美食节,向大众呈现杭城特色美食。”
清溪眼睛一亮。
陈尧继续道:“广场场地有限,因此美食节并非谁都可以参加,四月初一,酒楼协会会正式开始选拔,想要参加美食节的酒楼掌柜、小吃店家需到协会当场烹饪拿手好菜,由协会三位会长共同选出二十个名额,大小姐如果感兴趣,现在可以准备起来了。每年的美食节都会上报,若能在美食节获得一摊位,徐庆堂的名气也会更上一层楼。”
这么好的机会,清溪当然要争取,郑重地向陈尧道谢。
陈尧笑笑:“举手之劳,大小姐不必客气。对了,再提一点,杭城名菜家家酒楼都会,打个比方,如果你用龙井虾仁、东坡肉、宋嫂鱼羹参选,而别家酒楼做的同种菜肴味道更胜一筹,那你很有可能会因为菜式重复被淘汰。”
清溪懂了:“也就是说,我选冷门的菜式更容易入选?”
陈尧颔首:“但,如果你对自己的厨艺有把握,也可以试试,若能击败大酒楼……”
清溪忙谦虚道:“陈少太高看我了,我能入选便是侥幸,岂敢痴心妄想。”
正聊着,有客登门,陈尧便告辞了。
清溪将他送出门,目送长衫男人跨进隔壁的酒楼,清溪也折回厨房,但满脑都是陈尧刚刚的话。
美食节,清溪想去,而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用她最擅长的三样面食参赛。
可,作为面馆,徐庆堂已经小有名气了,难得遇到这么好的扬名机会,清溪觉得,她该让人知道,徐庆堂并不只是一家面馆,它更擅长的,是主菜佳肴。
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学精三道菜两道菜肯定来不及,一道菜的话……
清溪有了决定,晚上回家,清溪翻出自家的菜谱,认真挑选菜式。
一心投入在新菜式的练习中,又到周五,顾怀修约她过去,清溪只犹豫了一会儿,便拒绝了。
陆铎没接到人,有点幸灾乐祸,开着空车回去,禀告舅舅。
顾怀修面无表情,手里捧着一本书。
“舅舅,是不是你欺负人家了?”陆铎坐在舅舅对面的沙发上,嬉皮笑脸地问。
顾怀修翻了一页。
陆铎挠挠头,忽然灵机一动,忧心忡忡地猜测道:“我想起来了,山居客的陈尧最近去面馆挺勤快的,莫非两人志同道合,清溪小姐被陈尧精湛的厨艺折服,心生爱慕,然后移情别恋,不喜欢舅舅你这款了?”
顾怀修终于抬起眼帘,看着他道:“你十九了?”
陆铎被问得莫名其妙:“是啊,你问这个……”
顾怀修合上书,淡淡道:“可以成家了,去叫管家过来。”
陆铎紧张地咽口水:“叫他干啥?”
顾怀修:“请媒人。”
“我不需要!”
陆铎噌地从沙发上跳了起来,语无伦次片刻,突然又放松下来,嘿嘿笑道:“舅舅都没成家,我着什么急?舅舅放心,等你把我的小舅妈娶进门,不用你催,我主动给你领个外甥媳妇回来,保你满意!哦,没准我还比你先生儿子呢!”
顾怀修瞄了眼外甥的裤裆。
陆铎莫名一疼,再不敢逞口舌之快,脚底抹油似的跑了,唯恐舅舅为了先生儿子,辣手摧外甥。
第60章 060
隔了一周,陈尧又来了面馆,傍晚生意起来前来的,还点了一碗虾仁鳝面。
“大小姐想好用哪三道面了吗?”陈尧一边优雅地吃着面,一边以朋友的身份与清溪交流美食节的参赛项,“杭城本地也有几家口碑不错的面馆,不过不是我要奉承你,大小姐的猫耳朵、蟹黄面,杭城应该无人能出其右。”
清溪听了,笑着看了眼陈尧面前的碗:“虾仁鳝面呢?”
女孩杏眼澄澈潋滟,俏皮地看着他,意有所指,陈尧摇摇头,放下筷子道:“朋友一场,我不与你谦虚,单论虾仁鳝面,我们酒楼鲁师傅的手艺当属第一,别家面馆,你想胜出,机会也没有猫耳朵、蟹黄面大。”
清溪当然知道,她做的蟹黄面要比虾仁鳝面好吃,但父亲说过,只有秋季的蟹最正宗美味,不到那个时节,徐庆堂绝不做蟹菜。在这点上,清溪不想违背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那,山居客这次会用虾仁鳝面参赛吗?”清溪笑着问,并不掩饰自己的心思。
陈尧也笑:“叫花鸡、醋鱼、东坡肉,今年我们做这三样。”
按理说,各家酒楼的参赛菜品都是秘密,但山居客是杭城第一酒楼,陈尧敢说,就根本不怕清溪传出去与否,这也是第一酒楼的底气。
面、菜都没有冲突,清溪松了两口气,扫眼门口,她也向陈尧交了底:“我准备做一道猫耳朵、一道虾仁鳝面,另一道,用钱王四喜鼎。”
陈尧若有所思。
钱王四喜鼎乃杭城名菜,相传唐朝天宝元年,钱王巡游衣锦军,有乡邻郑重地用王侯鼎食之礼迎接招待钱王,并宰杀老鸭烹煮,辅以出壳的雏鸭置于四角,取老幼同堂,四方同喜之意。从唐朝传到今日,这道菜的配菜在各地有多种变化,唯有老鸭、鼎盛千百年留存了下来。
但,据陈尧目前得到的小道消息,已有两三家酒楼决定用这道菜了,虾仁鳝面同样是热菜……
俊朗的儒雅男子,眉头微皱。
清溪却坦然道:“这两道菜,我确实没有必胜把握,尽力而为吧,输了,我是小辈,没什么颜面可失,就当积累经验了,若能侥幸获胜,也能略慰先祖在天之灵。”
“说得好,大小姐刚入厨行,理当有进取之心,那我便以茶代酒,预祝大小姐心想事成。”陈尧端起茶碗,笑着朝清溪举杯。
清溪与他碰了碰茶碗,心情十分愉悦。她在杭城只有两个可以交流厨艺的亲友,杨老擅长面食,对做菜无甚经验,而陈尧年龄与她相当,两人相处时更像朋友,少了几分拘束,聊什么都可以畅所欲言。
晚上回家,清溪立即进了厨房。
“大小姐,马上就要炖三小时了。”厨房新聘的王妈笑眯眯地对清溪道,“您不知道,这几天咱们院子里的香气太浓,左邻右舍都派人打听咱们做了什么好吃的呢,还有那野猫,闻着味溜过来,下午我去茅房忘了带门,回来就见一只大黄猫在锅台上蹲着呢,得亏锅盖烫,它没敢下爪。”
王妈说的绘声绘色,清溪听得也津津有味,掀开锅盖,浓郁的炖鸭香扑面而来。
为了这道菜,清溪特意买了两个鼎,菜都好了,清溪起锅装盘,然后她去挑帘子,王妈小心翼翼地端着重重的鼎,去了堂屋。
徐老太太、林晚音、玉溪、云溪早就坐下等着了,清溪负责做菜,她们娘几个负责品评。
大鼎当中,汤汁油而不腻,小火慢炖三小时的老鸭还是完完整整的样子,丝毫未垮,火腿乃上等的金华火腿,切成丝铺在上面。海参也是最顶级的货色,四角分别摆着一只喜蛋,寓意老幼同堂,四方同喜。
色香味,色、香上挑不出任何错。
哪怕已经连续吃了一周,云溪还是不争气地流了口水,期待地望着祖母。
徐老太太点点头。
林晚音离开座位,用公筷给婆母、女儿们分菜。
“好吃!”不管吃多少次,不管吃什么,云溪永远是这两个字夸赞。
清溪笑着看向二妹妹。
玉溪舔舔嘴唇,努力表现地比小妹妹更有水平一些:“鸭肉入口即化,汤鲜香浓郁,比昨天更上一层楼了。”说完,小丫头还朝姐姐竖起了大拇指。
林晚音没那么夸张,只自豪地看着长女:“清溪厨艺更好了。”
清溪很高兴,但对于来自亲人的赞美,她不敢全信,紧张地看着说话最有权威的祖母。在清溪看来,祖母特别挑食,比什么杭城酒楼协会的三大会长难对付多了。
儿媳妇、孙女们乱夸的时候,徐老太太还在慢悠悠地尝肉品汤,鸭肉、火腿、海参、喜蛋、嫩绿的菜芯都吃过,徐老太太拿起勺子,细细地砸吧了一口汤,最后又拿出帕子擦擦嘴,然后才在清溪等人的注视下,不紧不慢地道:“确实很不错,满分一百的话,我给九十五分。”
玉溪、云溪都笑了,昨天祖母给长姐打了九十分,一下子进步五分了呢。
清溪小脸却垮了下来,她按照祖母的挑剔改了一日又一日,为什么还做不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