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骄》第67章


谢容且眸光沧然,仿若痴迷的,呆呆的看了她很久,才慢慢地,慢慢地将右手举了起来,可就在他那只修长而洁白的手完全呈现在乐宁朦眼前时,突地一个老叟急匆匆的奔跑而来,慌声打断:“郎君,不好,出事了!”
谢容且陡地侧目,那只手也迅速的收了回去,老叟见乐宁朦正拿着匕首指着他家郎君,惊慌之下也陡地顿了脚步。
“小姑子,我家郎君做了什么天理不容的事情,你要这么对他?”老叟问。
乐宁朦不知如何回答,只见谢容且笑了一笑,看着她道:“卿卿这是爱之深,恨之切,在跟我玩打情骂俏的游戏呢!”
“谁在跟你玩游戏?”这男人的脸皮怎地这般厚,又恨又恼的乐宁朦被噎的再次无语,耳边又有纷至沓来的脚步声,乐宁朦只得赶紧收回了匕首。
“阿朦,原来你在这里!”
随着脚步声的及近,乐三娘与乐青凤以及石氏的身影尽皆出现在了他们二人眼前。
“阿朦,你可知,刚才在崇绮楼中的一幕,可把母亲急坏了,你说,要是你赢不了那些名士,可如何是好?”
“不过,阿朦,你真厉害,连大姐都称赞你,自愧不如,对了,你是什么时候学诗的?你不是跟母亲说,你那位庶母不曾教过你什么的么?”
“阿朦,你真会隐藏!”
叽叽喳喳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嗡嗡回响,乐宁朦至始至终不发一言,而乐三娘却是痴痴的极艳羡的看了谢容且半响,又道:“阿朦,我可真羡慕你,不但王郎君看中了你,想纳你为贵妾,但是这位惊才绝艳的郎君,也唤你为他的卿卿,阿朦,妹妹真替你为难啊!你说你选谁好呢?”
“闭嘴!”
乐三娘这句话暗中带讽,完全将乐宁朦说成了一个水性扬花的女人,偏偏她还故意装出一幅极羡慕极惋惜极替乐宁朦担忧的样子,谢容且又怎么会听不出来,于是,她话还未话,谢容且便陡地一声厉喝,那谲艳的眸子里也盛满了厉芒。
被这么一喝,乐三娘身子一抖,极羞愧又可怜的垂下了头,向乐青凤紧紧的靠了去。
这时,谢容且十分认真的道了一句:“一年之后,待她及笄,我谢家会向你们乐家送上聘礼,我会娶她为妻,所以……”他用剑指着乐三娘道,“不要试图将她许给任何人为妾,否则谁作,我就砍谁的手!”
石氏骤然一惊,脸色煞白的看向了这风姿妖冶的少年,乐三娘更是吓得扑簌簌几颗硕大的眼泪落了下来。
而乐宁朦却是怔在了原地:他刚才说什么?娶她为妻?
然而,这恍惚而错愕的一瞬间,谢容且忽地身形一转,绯裳一扬,便已朝着溪涧另一方向行去,乐三娘傻了般的望着那风华绝代的身影,也喃喃不敢置信道:“母亲,他刚才说什么?他说要娶阿朦为妻?娶这个乡下来的丫头为妻?”
“郎君,你刚才是认真的吗?”竹林之中,文叟也惊掉了下巴似的问,“你要娶那小姑为妻?”
“怎么?我刚才说话的样子有那么不认真吗?”谢容且反问。
文叟连连摇头:“不不,你就是太认真了,叟有点不相信,郎君,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自古婚姻之事,媒妁之约,未得郎主和夫人同意,你怎可娶那小姑为妻?”
“叟,也只你会这么古板,父亲和母亲是那么古板的人吗?”谢容且不耐的反驳道,旋即又话锋一转,问,“你刚才说出事了?出什么事了?”
言归正传,文叟表情一滞,也变得异常严肃道:“适才绝地有派人密送信过来,太子被皇后密秘叫去了内殿,怕是已对太子下手了!”
谢容且闻声也收敛了笑容:“那皇太孙道文呢?”
“听说皇太孙道文已病,而皇后以东宫枣树不见长为异相,称道文之病乃妖邪所噬,令宫中御医皆不能为皇太孙看病,现在皇太孙怕也是性命垂危矣!”说到这里,他语气突地转折道,“不过,绝地已用三娘所制的密药为皇太孙服下,应能保其一线生机,待得太子被送出宫,绝地应能将其换出!”
“好!”
谢容且点了点头,然后命令道:“现在速派一人马上致信于王济,就说贾后欲毒杀太子行谋权之事,另外,文叟,你再派几人去护着那阿朦,紧跟在她身后,她现在名声已显,鲁国公怕是不会放过她,必会再度有所行动!”
“阿朦?”文叟疑惑了一声,“你是说,宁氏留下的那个女儿?”
“是!”
崇绮楼中,此刻已是宾客尽散,鲁国公将石崇叫到了密室之内,肃色道:“季伦,今日得见,那小姑确实才智不凡,并超乎了我的意料之中,我要你不管用什么办法,势必在今晚将她送到我鲁国公府中,另外,再派人去查一下,那个谢明朗到底是何人?他的身份背景以及他的所有过往,我都要知道得一清二楚。”
“是!”
这时,门外有人禀报:“国公爷,皇后有诏,命您速速回宫!”
鲁国公神色一变,立刻拂袖出了密室,并快速赶回了皇宫,他先是见了皇后,得知事情的详细经过后,便换上朝服速速赶到了文华殿。
此时殿门大开,天子神色微有郁怒,坐在龙椅之上,而位于阶下的百官们皆是神色肃穆皆有惶恐。
司空张华的声音响彻在安静得可怕的殿中,正痛心疾首的厉声道:“陛下,太子乃国之储君,晋祚传人,此事事关重大,焉能不详查?”
☆、第059章 太子被废
天子盛怒,手一挥,将一绢帛扔到了地上:“白纸黑字,这逆子胆大包天,写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还有什么话可说的?”
太子写了什么话?正当群臣面面相觑懵懂不解时,清河王将那份手书拾了起来,念道:“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又宜速自了。不了,吾当手了之。并谢氏与东宫舍人并发,事成,当立蒋为内主,道文为储君。勿疑勿疑!”
话落,被临时召集来的文武百官们皆骇然变色,此手书虽写得含糊不清,大致的意思却非常清楚:陛下应立刻退位,不退位,我便废掉你们,皇后应立刻自尽,不自尽,我便了结了你,之后当立蒋美人为皇后,其子道文为太子。
如此大逆不道的话竟是太子写出?
“朕姑念父子之情,不愿家丑外扬,太子分当赐死,诸卿以为如何?”天子满腔愤怒的说道。
东宫谋逆乃是大罪,汉武帝时,便有东宫谋反之事,而作为武帝最为宠爱的嫡长子刘据更是因巫蛊之乱被陷害,含冤被杀,更是冠上了戾太子的罪名。
汉武帝为一代明主,也能做出如此糊涂之事,当今天子更是愚昧,已完全为贾氏所惑,若此时有人出来为太子说话,恐怕也会落得与太子同样谋逆的下场。
是故满大殿的公卿大臣们竟无一人敢为太子言,纵然有与太子交情甚深的大臣,也因惧于贾后的威势不敢说一句话。
就在这时,张华再次挺身而出,痛声道:“老臣有话说,陛下可还记得臣曾跟陛下提过的汉武帝之太子刘据之事,武帝听信馋言,以谋反之罪名论处太子刘据致使刘据含冤自尽,后武帝得知真相,一生都在痛失爱子的悔恨中渡过。”
“太子是陛下唯一的儿子,况先帝在世时,便有说过,光我大晋者必沙门也,现在您要处死您唯一的儿子,可怜太子蒙此奇冤,百口莫辨,陛下若是冤杀太子,百年之后,复有何颜面见先帝于地下?”
“住口,那逆子现在早已醉得不醒人事,若非如此,此手书又怎会让宫中内侍捡到,他何冤之有?”
“陛下,老臣肯请示原书,比对太子字迹!”
张华位列三公,德隆望尊,武帝在世时便令其辅佐当今天子,太傅杨骏判乱,张华亦是功不可没,世人有言,在贾氏权倾朝野残暴肆虐的情况下,天下能有九年安定,皆在于张华之功。
张华原本得贾后与鲁国公提携方得今日之地位,此时竟能站出来为太子申辨,一时间,群臣中站在太子一方的大臣们得了勇气,皆站出来附议。
于是,太子手书传于阶下每一位大臣手中,令人惊异而绝望的是,比对之下,竟真的与太子字迹毫无差异。
众人顿时心凉,无言以对。
张华泪流满面,却仍然坚持谏言道:“陛下,自汉武帝以来,每每废黜正嫡,必会引至兵乱,何况我大晋拥有天下时间不长,还望陛下慎重考虑此事!”
这时,裴頠也站出来道:“臣有一言,陛下,太子从小聪慧过人,又怎么会这么愚蠢的将谋逆之言白纸黑字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