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绣[封推]》第142章


孙婆婆和朱家媳妇倒是能谈到一起,一路上交谈甚欢,她时而笑着点点头,一路上不敢露出太难受的表情,不然孙家二老又要担心了。
快到城镇时,婆婆不知从哪儿拿了块面纱给她,“来,戴上。”
姻子不解,就看见旁边的朱家媳妇也在脸上蒙了块面纱,便也不多言就戴上了。
城镇不大却也不小,人倒是却特别多,尤其今日还是赶集日,几乎可说是人挤人。
朱家夫妇要去卖果子,而她要先去药铺把李老的药给换了再考虑去换绣品,从而他们在路口分开。
镇上人虽多,但好在道路宽敞,牛车行走完全没问题。
爷爷曾经和李老去过几家药铺,知道李老经常在哪几家卖草药,径直拉着牛车到一间药铺前。
“姻子,就这家吧。”爷爷走过来扶着她们下车。
抬头看了眼药铺匾额,随后在爷爷的帮助下拿着草药和切好药进入药铺。
药铺小伙计认得孙爷爷,急忙上前,同时伸手接过他们手中的草药,“李老的药?”将他们引到了里面。
不一会儿一干瘦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发现就两人,疑问,“李老今儿没来?”
孙爷爷急忙起身,“没有。”
姻子看到那中年男子眼中闪过的失望,不一会儿药铺活计拿了一袋碎银子过来交给爷爷,爷爷又转手交给她,示意她放好。
对这些那中年男子都没在意,只是眉头依旧紧锁,看来是遇到急事了。
银子到手她便没有留下的理由,而且看给的银子,只多不少,看来李老与这家药铺的关系很不错,在出门时却与迎面进来的人差点撞上,那人跑的很急促,像是遇到大事一般。
见到刚刚那中年男子就大呼小叫,“掌柜的,不好了,不好了,他、他。。。。。。”
“他怎么了?”许是见等了半响那报告的人都没说出来,推开他自己抬脚就往外走,姻子拉过爷爷站在一旁,直到他们走远后他们才出药铺。
李老的草药换了,那么便是该去换她的绣品,根据爷爷的说法,他们站在镇子最大的绣庄前,还真不能用绣庄来形容,实在是太小了,也就一间铺子而已。
进店,客源还算不错,好几人在看绣品布料,她之前就打算换了钱再买两匹布料回去给爷爷和婆婆做衣裳,两位老人的衣服缝缝补补都洗的泛白,满身补丁,出来赶集倒是穿的干净,却也是他们唯一没有破洞的衣服了。(未完待续)R655
147。跑路进行曲
将店里的布料绣品看了个遍,种类倒是齐全,但布料品质大多属下乘,上品的货架上寥寥无几。
转了几圈,“不知姑娘想买点什么?”一男子身穿褐色衣衫走了过来,面带笑容语气和煦,颇有些翩翩公子的意味,奈何身上衣衫太过沉稳生生隐去了那份气质。
根据身上衣着布料还有说话神色语气来看,想必此人是这店里的掌柜,只是模样格外年轻了些,姻子微微点头,“小女有些绣品想出手,不知贵店收否?”
男子眉头一挑,一副了然状,刚刚看这女子挑选布料模样认真,而且一眼就能选出上品布料,但看衣着,一般下品布料,背着一个包袱,想来是出手绣品,若不然就是路过进来挑选衣服,但她又没有在成衣上过多留恋。从而应该是出手手中的绣品,但却并没有直接找到小二,这就耐人寻味了。
这家店虽说面上好布料不多,也因为主要是旁人买不起,所以一般的好货都是批量卖给那些远行的行商,而差点的正好是一般百姓能够承受的,价格也算实惠。今儿赶集,店里人多小二忙不过来,不知为何,从这姑娘进门开始,许是因为面纱的原有,明明看不真切,但那双眼睛恍若能说话般透亮。
“在下是这家店的掌柜,姓王。”男子大方介绍,虽说年轻,但行事稳妥说话不卑不亢,姻子的脑海中闪过一个身影,些许的模糊。
她点点头,“王掌柜,我婆婆年纪大了。可否让她坐下歇会儿,小女手中绣品繁多,还望王掌柜相看一二。”
王掌柜看了眼她身旁的老妇人点点头,找了个小伙计过来,让他带孙婆婆去喝杯茶。
孙婆婆有些不放心她,拉着她的手担忧,姻子拍拍孙婆婆的手。“没事。很快的,婆婆您先坐会儿,等下我们再去找爷爷。待会儿孙女儿给您买莲子糕吃。”
“我老婆子才不吃那东西。”孙婆婆笑道,却也不再坚持,“那你快去吧,婆婆去外面看看你爷爷去。你快些出来啊。”
“好。”握了握孙婆婆的手,转头看向那小二哥。“麻烦小二哥帮我送一壶茶出去。”说着自然而然掏一了一个碎银子出来,看见小二伸手接过的那粒碎银子,姻子的脸色闪过一丝不解,这银子她刚刚从而拿出来的?这般顺手?她不记得自己身上有银子啊。
而孙婆婆更是不解。这闺女身上哪儿来的银子?李老,刚刚帮李老卖的药?孙婆婆刚要开口,但见面前有人又将到口的话咽了下去。
王掌柜倒是带着一丝好奇。这姑娘出手有些大家之气的样子,这样顺手自然而然可不是一般百姓可以有的。
那小二看着手中的银子。又看了眼旁边的掌柜,若是没有掌柜的在他就收了,可是掌柜的在。
“快去吧,别让老人家等急了。”掌柜开口,那小二殷勤的点头急忙转身去提茶壶,顺道恭敬送孙婆婆出去。
王掌柜做了个请的动作。
姻子之所以要支开孙婆婆是因为她手中的绣品很多,孙婆婆家的布料并不多,可是她心随手动自然而然就有了针线布料,而且还停不下,然而为了更加熟练这种明明很熟悉的手法,却又有些模糊的记忆,她更是没事就练,绣品便就积攒下来了。
将包袱打开,各种各样的绣品先是让王掌柜一愣,待拿起一件看过,“这是京城的绣法。”他是王家商行三当家,经常走南闯北,京城去过数次,而且他做的就是布料生意,对绣法这些也是有研究的,各个地方的绣法他只要看过就会记得,还能说出年份,而这姑娘拿来的绣品,确确实实是京城才有的,这些地方也有人绣,但绝对不会有这样的针法。
“京城?”难道她是从京城来的?可是从京城到边塞这么远,她是怎么跑到这里的?
见她带着疑惑王掌柜也疑惑了,难道自己说错了?可是这确实是京城的绣法啊。
“王掌柜开个价吧。”京城,她记下了,待身上的伤好了,就去哪儿吧,刺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想来自己以前应该是在哪里生活的。
大而明亮的双眼一闪而过的坚定,恍若星辰陨落刹那间恢复平静,王掌柜不由好奇了,不过也开始仔细看起绣品来,这些绣品都算是上上品。
“不知姑娘可还接绣活?”看完不由心中感叹,鲜少在边塞看见这样好的绣品了。
接绣活就不用自己出布料,她能第一次拿出这么多绣品不被发现,不能保证下一次不被发现,想了想点头,“王掌柜有多少货。”
这口气,是不是太大了点?
“暂时有两套喜服,姑娘可以先做一套,价格定在四十两银子,不过需两月完成。”王掌柜不确信看着面前的女子,大而透亮的双目,时不时带着的疑惑透着说不出的味道,可惜面纱下面的容颜看不真切。
四十两银子,两套就是八十两,她想要去京城首先盘缠是个问题,如果在这里接绣活,价格又给的高,倒是可以考虑,“还请王掌柜将两套喜服拿出来看看,要绣什么花样有什么讲究但说一二。”
这是两套都接?他给这么高的价钱就表明这两套喜服不一般,自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的,若是她真的有这样的绣计,给她做一套也无妨,可是两套都接的话,如何完成?
虽说心中惊讶的,但王掌柜面上却无半点波澜,让小二将那两套喜服拿来,姻子打开盒子一看,布料上层,看来是贵人家用的东西,而两件喜服要绣的花样,盖头样式都有写明,将盒子合上,“王掌柜,如果我提前完成有没有多的打赏?”
王掌柜张着嘴愣住,还真接啊,半响许是发现自己的失态,点点头,“本来定时是半年,如果你提前完成再追加二十两好了。”
她走出绣庄时,手上除了多的两个盒子,还有两匹布料,孙婆婆急忙接过放在牛车上,“怎么买了这么多的东西?”
“布料是我们的,那两个盒子的东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