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穿]打劫主角的一百种方式》第106章


石宝有些诧异,他一直以为谢鲲夫妻是有大志向的,所以才会在发现传国玉玺的时候,第一时间偷偷给楚天舒送了过来。没想到楚天舒竟然不要!
刘协见到传国玉玺,大喜不已。天子的印玺自然不止这一个,但是知名度最高、象征意义最大的,却非这块传国玉玺莫属。
当初祖龙以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赋予了它非同凡响的意义。没有传国玉玺的皇帝,就像是不被上天承认一样,总觉得有所缺憾。
“石将军这是从何处得来?”刘协拿着玉玺把玩,仔细地观察着玉玺的每一个细节,确定这就是当初先皇曾经使用过的玉玺无误。
“陛下,微臣今夜巡视宫中,见一井口有五色毫光冒出,便命人下井打捞。”石宝把经过说了一遍,“那井底有一妇人尸体,乃是昔日何太后身边掌印宫女。想是当日董卓乱兵在宫中作乱,她不甘受辱跳井自尽,将玉玺带在身上,一并落入了井中。”
握着传国玉玺,刘协心中升起了一股勇气,这是否就是老天的安排?之前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让他成长而进行的考验。“夫天降将大任于斯人也……”刘协在心中默念着,脸上的表情慢慢坚毅起来。
第68章 三国26
刘协把玩了一番传国玉玺; 这几天心中的恐慌竟然平息了不少。
心情好了一点; 身体也感觉好了不少; 伏寿来给他念奏章的时候,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他的变化。
刘协看着伏寿明显憔悴的容颜; 想起无辜而死的伏完; 也禁不住紧紧把伏寿抱在怀中:“朕愧为天子……”徒有一个天子的名义; 却没有一点儿力量。若不是石宝护驾在前,姑姑援救在后; 他这次说不定连命都保不住; 更不要说护着那少数几个忠于他的人了。
伏寿在他怀中趴了一会儿; 却起身擦了眼泪; 郑重其事地跪拜了下去:“陛下,妾身有几句忠言; 望陛下采纳。”
刘协正容端坐。他知道伏寿从小就博览群书; 学识非凡,看她这么严肃; 应该是有正事要说。
“此次祸事,其罪在徐荣,在王允,自不待言。但陛下操之过急; 也是造成这次兵乱的重要原因。”伏寿跪在地上; 没有看刘协的表情,哪怕刘协发怒,她也要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
“陛下天资英明; 锐意进发,乃明君之相,是社稷之福。然而岂不闻欲速则不达?国家大事,关系复杂,非一时意气能解决。陛下如今乃潜龙在渊,当韬光隐晦,暗中培养自己的人手,而不应该自己站在最前方,亲自与那些文臣武将对抗。”
“妾以为,为帝者,最应掌握的乃是制衡之道,而非冲锋陷阵之孤勇。”
“文臣,武将……”伏寿停顿了一下,“还有宦官,三方势力,都应该是陛下手中的棋子。陛下应当坐在宝座上,看着他们争斗厮杀,当他们停下来的时候,就拨动一下棋盘,仅此而已。”
她低着头说着,不妨却被人一把抱起,抬头看见的却是刘协激动的脸:“朕竟不知卿有子房之才!”
一个聪明的孩子,也需要多年学习才能掌握一门系统专业的知识。刘协从小生长在深宫之中,既无人教导他如何做一个帝王,也无人引导他去阅读史书思考帝王之术,就算是天性聪颖,也只能在感觉到重重危机时,用自己那一点浅薄的本能去应对。
他知道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知道自己需要兵权,需要人手,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抓到兵权,培养人手。
伏寿的一番话让他茅塞顿开。制衡之道,帝王之术,三方势力互相争斗,自己坐山观虎斗!这才是他应该走的道路!
“卿所言甚是,之前朕是操之过急,才害了伏公!”刘协握着伏寿的手,“今日爱卿所言,振聋发聩。日后朕若有什么不妥之处,还望爱卿直谏。”
第二天,刘协就将从小跟着自己的太监、如今被封为中常侍的段符叫到跟前,让他在宫中寻找一些机灵的宦官以备使用。
段符心中暗喜。他在宫中日久,对十常侍的威风亲眼目睹,只是后来何进、袁绍诛杀宦官,几乎将宫中所有宦官杀了个干净,他幸亏是跟着刘协,才不曾罹难。
如今陛下身处困境,又想起了他们这些宦官,便是他们翻身的机会到了。
楚天舒见刘协身体好转,便去向他辞行,准备和谢鲲一起返回永宁。刘协苦苦挽留,甚至亲自起身抓着楚天舒的衣袖不让她走:“姑姑和姑父若是走了,这洛阳城朕又能交给谁?”
和董卓、王允、徐荣等人相比,谢鲲夫妻几次退让离开的姿态,已经让刘协对于他们的警惕降低了很多。
楚天舒看着这个好像一直在努力成长的小皇帝:“听说陛下意欲重新重用宦官?”
刘协的表情有点尴尬,却还是点了点头。
“我并不想对陛下的选择做什么干涉或者评价,只是想问问陛下是不是想清楚了。”楚天舒觉得,站在刘协的立场上,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实并不难理解。
皇帝是孤独的,而现在的刘协除了孤独,还很无力。他年龄太小,并没有一个父亲教导他,给他准备储备人才,所以现在手中根本无人可用。
而东汉中后期,好几个皇帝都是年幼即位,太后临朝听政,随之而来的就是外戚专权。皇帝长大之后,已经习惯了掌握权力的外戚没有一个能够自觉地交还权力的,窦宪、梁冀等人都是如此。
在面对这种外戚的强权时,士族却很少有人站出来与之对抗,支持皇帝。绝大多数的士族选择沉默,甚至依附外戚——比如著名的史学家班固,就是依附窦宪的。
因为外戚专权仍旧需要各种人才,士族仍旧能够通过正常途径做官,他们的利益并没有受到太大侵犯,所以他们没有必要和外戚争一个鱼死网破。
在这种时候,站出来和外戚对抗,帮助东汉皇帝夺回权力的,只有宦官。而且事实上,这些宦官也很厉害,多次以弱胜强,扳倒外戚。汉和帝、汉顺帝、汉桓帝都是靠着宦官从外戚手中抢回了政权的。
如今刘协无奈,也准备效仿前辈,启用宦官,用利益驱使他们去和朝臣对抗,帮他夺回权力,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说,还是很有可行性的一个办法。毕竟宦官的所有权力都来自于皇帝,只要皇帝一句话就能剥夺他们的所有,比朝臣好对付多了。
至于说在这个过程中,宦官会做多少坏事,贪污枉法,残害无辜,那根本不在上位者考虑之列。
“姑姑,朕已经想清楚了。”刘协十分冷静。
姑姑和谢鲲固然是勇力无匹,但是他们显然并不乐意充当自己手中的刀。就算是他们同意,刘协也担心有一天他们权力太大,自己收不回来。但是宦官就不同了,他们是自己的附庸,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得到荣华富贵。
楚天舒觉得,这个时侯的刘协,已经真的有点皇帝的意思了。
“朕只求姑姑和姑父能够保住洛阳的平安,护得朕的安全。”在这个时候,刘协也没有别的人来选择。
第二天,刘协颁布旨意,封谢鲲为大将军,统领洛阳兵马。大将军之下,设置八名校尉,其中就有一名是刘协身边最宠信的宦官段符,还有三名是世族子弟,其余四名则是谢鲲的手下。
而永宁君则封为永宁公主,采邑包括永宁、渑池等地。
朝臣知道这是因为这对夫妻救驾有功,虽然不免有些议论,倒也没有太多反对。毕竟谢鲲和楚天舒现在都非常低调,对朝政完全不发表任何意见,根本没有仗着手中兵权来挟持朝廷的意思,这可比董卓王允都安分多了。
在刘协的授意下,宦官们开始冲锋陷阵,向着士族官员发动了进攻。
这些士族官员也并不像他们在史书上为自己美化的那么干净,他们同样贪污受贿,很容易就被抓到把柄,被人弹劾攻讦,接连落马。
这些官员被罢免后腾出来的空位,就被宦官们的姻亲亲信接替。
刘协觉得自己在朝廷中说话越来越有分量,再也不会出现下面一群大臣争论不休,而他坐在上面没人理会的尴尬情景了。
“到了这个时侯,朕才知道了做皇帝的真正滋味。”刘协对伏寿感慨。
伏寿沉默良久,才提醒他:“陛下还是要注意分寸,毕竟十常侍之事才刚刚过去没多久。”
刘协笑得志得意满:“朕心中有数。”
“下雪了。”楚天舒和谢鲲坐在廊下,温酒看着片片雪花飘落。下人知道两人的习惯,将东西摆放好就悄悄退下。
谢鲲一只手搂着楚天舒,一只手捏着酒杯:“刘协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