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谋天下》第546章


“媚儿!你为何害死你的两位哥哥?”荣国夫人上来就大声呵斥,宫女太监一听话茬不对,连忙识趣的也纷纷退下。
武媚没有动,冷声说道:“母亲,这里是皇宫,不比家中,你如此大呼小叫,传扬出去,宫人又怎么看我,群官百姓又作何感想?”
荣国夫人也自知失言,而这时武顺却帮腔道:“妹妹,皇宫再大,也是家啊。难道在自己家中说点家事,就不许了吗?”
武媚怒,哼声道:“要说是家,那也是本宫的家,与你何干?”
武顺窘迫不堪,脸都涨红了,支吾半天说不出话来,荣国夫人看武媚不仅害了两位哥哥,连姐姐都大声训斥,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指着武媚说道:“我生你养你,你却在此教训我。我说话不对,那你冷言相向就是皇后之道吗?”
武媚重重叹息,走过来扶着母亲坐下,解释道:“母亲,两位哥哥并非我害死的。之所以把他们外放,确实想要给他们些教训。只要是诚心思过,我又怎会不原谅他们呢?”
“他们年轻时确实糊涂,但好歹是武家的骨肉,如今都没了,将来我双腿一伸,将如何向你父亲交代?”荣国夫人又说道:“你两位哥哥都曾书信给我,言词恳切,颇有悔意,元庆之子武三思,元爽之子武承嗣都年幼失管,想要交给我抚养。媚儿,做事不要做绝,给武家留一条后路吧。”
母亲的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武媚不能不说同意,斜眼看了看姐姐,又说道:“三思和承嗣都年幼,又不知儿时是否听到些风言风语,将来再做出为父报仇的蠢事来,还是让父亲泉下不安。”
“媚儿,难道你不管他们了吗?”荣国夫人一听说这个又急了。
“当然不是,母亲自可将他们接来,养在宫中都可以。不过武家的后人不能只是依靠两个孩子,还得在过继他人续写族谱方可。”武媚试探的说道。
“你的意思是过继族人子弟?”荣国夫人有些不心甘:“都是些许久不走动的亲属,平时没有恩惠,现在倒是便宜了他们。此事也不着急,等三思和承嗣长大后,观其言行品德再说不迟。”
“呵呵,母亲,我倒是有个主意,既能让武家有后,还能让母亲开心,另外姐姐也能如意。”武媚说道。
武顺不由打了个寒战,怎么还跟她扯上了关系,紧张的问道:“妹妹是什么意思?”
“是啊媚儿,哪里还有这等好事?”荣国夫人纳闷的问道。
“听说姐姐的长子贺兰敏之,容貌俊美,才华出众,不如改赐武姓。而且敏之也到了娶亲的年纪,等将来做了官,再赐门好亲事,母亲说如何呢?”
荣国夫人自然是十分赞成,人老了,有几个孩子绕膝嬉戏,也是件乐事。韩国夫人武顺却有些不高兴,自己跟亡夫的感情还是不错的,你们武家后人被你杀了,怎么还让我们贺兰家的来过继呢?
“姐姐,贺兰家也是个大家族,子嗣昌盛,不差敏之一个。何况等敏之到了京城,我再为其美言几句,若是陛下喜欢,何愁将来不成大器?”武媚笑呵呵的说道,荣国夫人也极力促成此事。
武顺表现的十分牵强,但是儿子的前程也是她很在意的,最终退了半步,说是孩儿也大了,自己一个妇道人家做不了族人的主,还得先问问族人的意思再说。武媚点头同意,同时也会传达旨意下去,贺兰家就是不同意,也只能在心里嘀咕,嘴上是万万不敢说出来的。
然而贺兰敏之却是个没骨气的,一听有这美事儿,简直乐翻了天,跟谁也不商量,当天就收拾行李赶到了京城。
而武媚为了照顾母亲的情绪,还是善待自己的族兄弟,比如武惟良为卫尉少卿,武怀运则由瀛州长史提升为淄州刺史,暂时平复了母亲的怒气。
安稳了母亲,姐姐武顺的不满却越来越大,她认定武媚这是在排挤自己。想想当初,若不是看着母亲和两个妹妹缺吃少喝,她怎么会急急嫁人,还嫁给了一个病秧子!
第五一六章 老将出征
等贺兰敏之到了京城以后,武媚对这个外甥赞不绝口,还曾开玩笑说,自己这个外甥如果穿上女人的衣服,要把宫里所有的女人都给比下去。
原本是句赞美,但是在武顺听来却格外的刺耳,更加觉得妹妹是故意的,夸孩子好看便直说,怎么还拐弯抹角的骂自己的孩子不是男人呢?
而再后来的事情更是让武媚难以承受,贺兰敏之生性风流放荡,甚至还有点心里变态和扭曲,男女老幼通吃,口碑极差。但是武顺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儿子来到京城变成了李家人和武家人的玩物,根本就没受到足够的重视。
武媚因为李弘跟自己不亲近,想着要把姐姐给赶出宫去。而武顺也替儿子打抱不平,对自己的妹妹恨意渐浓。
所以说,嘲讽别人家孩子的人没有朋友,亲姐妹之间也不过如此。
武媚后院起火,前朝也从未出现过反对的声音。这日早朝之上,因为极力反对武媚为皇后的韩瑗再度上书,为褚遂良伸冤。
“陛下,昔日为立后一事,臣等予以坚决反对,陛下尚且宽容对待,依旧留臣于朝堂之上。”韩瑗朗声说道:“但褚遂良大人何其冤枉,不过是反对武皇后第一人,便被逐出京城,如今在老家务农教书为生。一代名相,却落得如此凄惨下场,臣等心有不服!”
李治沉默不语,坐在其旁边的武媚也没有擅作主张,而是回头看了眼袁紫烟,袁紫烟却轻轻摇摇头,武媚会意。
“韩大人,此事皆因本宫而起。褚大人是告老还乡,并非是陛下有意为难,何谈冤屈一说?”武媚微笑道。
韩瑗本就看不上武媚,别过脸哼声道:“臣问的是陛下,而非是皇后!”
“陛下耳聪目明。正在朝堂之上,怎会听不到韩大人之语?”武媚又笑道:“褚大人年事已高,早就多次提交辞呈,本宫也闻听褚大人在家乡建桥铺路。教书育人,怡然自得,正该是颐养天年,韩大人实在是多虑。”
“皇后!”韩瑗气鼓鼓的说道:“若是如此,臣也告老还乡!”
你?!
李治有些动怒。却被武媚按住了手,轻轻拍打两下,又笑道:“韩大人皆是赌气之言,你正值壮年,正该效忠国家,如此便告老还乡,知情的说是得罪了皇后,不知情的还以为陛下偏信谗言,令忠臣寒心。”
韩瑗一时语噎,武皇后的嘴巴果真厉害。明明是自己的理,怎么到了她这里,如果辞职的话就成为了不忠呢?
韩瑗还在迷糊当中,只见武媚款款起身,环顾四周,淡定说道:“诸位大臣,这江山是李家的江山,本宫也是李家的儿媳,诸位大人效忠的是李家的朝廷,何必要为难本宫呢?若是诸位大人有谁可以说出本宫做了祸国殃民之事。无需陛下赐毒酒白绫,只要证据确凿,本宫绝不会苟活至明日。”
众臣都闭上了嘴巴,袁紫烟也在帘后不满的说道:“如今武后之事已经尘埃落定。大臣们当齐心协力,不要再把精力浪费在既定事实之上。现如今,西突厥沙钵罗可汗背弃盟约,兵犯我大唐边境,众臣当思应对之策,建立奇功!”
袁紫烟成功的转移了话题。武将们都激动起来,太平盛世,个个闲的长毛,虽然官职足够,但与人谈话总觉得不硬气,好似白拿朝廷俸禄一般。
尤其像是程咬金这种人物,不像是李勣,文治武功样样都占,不管是带兵打仗还是治理国家,都是好样的。
所以,一听到袁紫烟如此说,程咬金眼睛立刻亮了,兴奋的上前拱手道:“陛下,臣愿为先锋,为陛下分忧!”
垂帘听政的好处就是外面的人看不到自己的表情,坏处其实也是这个。大唐国力昌盛,军事实力强大,打胜仗没有问题,检验成功与否是在于能否打的漂亮,缩短作战时间。
老一代的武将们所剩无几,李勣又离不开朝堂,只是程咬金自己出去,袁紫烟还是有些不太放心。
“咬金,你的功劳已经不少了,还是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吧。”袁紫烟劝说道。
程咬金心有不甘,但是紫烟姐姐的话还是肯听的,正要退回去,不料此时长孙无忌却上前一步,说道:“陛下,国师大人,程老将军老当益壮,依臣之见,唯有程老将军可震慑突厥,令其闻风丧胆,其余小股作乱反叛者,也会望风而逃。”
“嘿嘿,多谢长孙大人。”程咬金高兴的拱拱手。
袁紫烟却觉得事情太不正常,长孙无忌倒戈相向,竟然替自己的人说话,也许有人会认为长孙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