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门贵女[封推]》第67章


阿林懒得理她,徐芳卿便笑道:“听说罗姑娘的功课一直是我族姐教的,怎么会不识字?”
单珍珠恍然大悟道:“你家连个先生都请不起吗,倒要让嫂子来教小姑子识字念书,谁做了你嫂子真是倒霉透顶了。”
阿林闻言冲她惋惜一笑,道:“只可惜单姑娘你没有这么好的嫂子,不然你也不会养成现在这种讨人厌的性子。”
在单珍珠的预想中,阿林就算不会气得大骂,至少也是“冷笑一声拂袖而去”,却没想到她会这样笑着说话,一时心内狐疑,等到她反应过来阿林在骂她的时候,转头一看,阿林已经带着丫鬟走开了。
徐芳卿上前追了两步,向阿林笑道:“她们都去了,你不去吗?”指了指书案那边持笔书写的人群。
阿林摇头微笑:“我不大会作诗,就不去凑热闹了。”
徐芳卿扑哧一笑,道:“大家都去了,单你一个人不去,那也太显眼了,回头会被人说闲话的,倒不如随便诌上几句,也算是随大流。再说了,你以为她们都是什么才女么,绞尽脑汁做出的诗也不过都是末流罢了。”言谈之中颇有傲气,似乎对那些找人捉刀代笔的姑娘们很是看不上眼似的。
阿林见到的徐芳卿从来都是体贴人意才情卓绝温婉大度,还是第一次听她说出褒贬旁人的话,想着这大约就是才女恃才傲人之处,也不大在意,只是仍旧摇了摇头,催徐芳卿去书案处将大作留下来。
徐芳卿见阿林固执,叹了口气道:“京城里人人皆知你是罗二少奶奶一手教出来的,如今你却连诗都不作上一首,以后人家会怎么看她呢?你要真是不会,我这里有好几首先前作的,只是不大好,今儿给你用用,横竖我也不会说给旁人知道,如何?”
阿林先前倒是没想到作不作诗同二嫂有什么关系,印象中二嫂也不大喜欢将才华展露于人前,只是听她这么一说,心中不免有些犹豫,便道:“那就多谢徐姐姐了。”将徐芳卿告诉她的一首七言绝句记在心里,走去书案边默写下来,书上自己的名字。
徐芳卿随后也把自己的咏菊交了上去,几个旧时伙伴见了就走来开玩笑叹道:“徐姐姐这回定然又是头名了,咱们每一回都是给徐姐姐做陪衬来的。”徐芳卿一边谦虚,一边带着几人往别处去了。
木瓜四周看了看,小声向阿林道:“徐姑娘的丫鬟跑哪去了,从早上见了一回,到现在都看不见人影,徐姑娘也是好性儿,由着丫鬟到处跑。”
阿林抬手顺了一下双环髻上垂下来的发带,随口道:“兴许人家是身体有恙呢。”看了看四周还有一些人没有酝酿好作品,交到王妃那里的诗作也都好好的摞在一起,王妃等人还没有去看。知道时候还早,阿林便准备去河的上游看瀑布,方才听一个人路过时说瀑布那边的假山有一大片,还有许多山洞,像迷宫一样,进去了就很容易出不来,不由得好奇心大起。
木瓜探头向屋子里看了看,沈夫人和黄氏都安然在座,二少奶奶双卿不见人影,想来是更衣去了,罗晴岚几个事先没有准备,此时还在努力把诗凑出来。木瓜正要问阿林与谁同去,却见阿林孤身一人往那边走,显然是打算谁都不叫,木瓜也忙快步跟了上去。
河对面的男客除了一些仍旧聚在一起长谈阔论,余下的都三三两两喝酒饮茶欣赏美景,不再盯着这边出现的女眷们不放。阿林就带着木瓜往河流上游走去,一丛丛花木各有各的美丽,绕啊绕的,好不容易才看到了那个传说中的假山迷宫。
木瓜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四下里看了看有没有小一点的物件儿,问道:“姑娘,咱们要不要找个东西做记号,省得到最后出不来?”
阿林踮脚看了看,这一片假山颇为壮观,面积不小,如果不做记号应当也能出得来,但是只怕要用掉好长时间。王妃那边要不了半个时辰就会评判那些诗词了,还是早些赶回去的好,便叫木瓜捡了一些树枝石块之类,寻了一个看上去常有人进去的山洞带着木瓜走了进去。
第八十九回 署名
小半个时辰过去了,众女都将作品送去了王妃处,一水的澄心堂宣纸摆成厚厚一摞。王妃看了看在座的各府太太奶奶们,笑道:“我一人评判未免有些不公,在座还有谁愿来做这个评判?”
众人自然都忙谦虚,纷纷表示自己不行。
王妃见状,索性便点了三人同她一起评判,一个是石梁先生的太太卫氏,一个是前两年的“第一才女”,严首辅的嫡长孙女,如今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夏家夏大奶奶,还有一个则是靖国公府二少奶奶双卿。
这三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大家闺秀,与一些被吹捧起来的所谓才女不同,在场众人自然也都心服口服。
咏菊咏秋是烂大街的题材,很难翻出什么新花样,这些闺秀们即便是提前作的诗,也都是用华丽的词句拼凑起来,毫无新意,看来看去也只有那么两三首诗称得上“情景交融,词句平顺”。
卫氏随手将上一份放在一旁,拿起了下面一张纸,初看见便是精神一震,只为那一笔傲骨嶙峋的正楷字,再细看诗作,又有些疑惑,这首诗的风格明显同之前看过的徐姑娘诗作极为相似,虽然闺阁中的诗词大多都是伤春感秋无病呻吟,甚至爱用的一些词语都是一样的,但是徐芳卿的诗与旁人不同,虽然也不脱女子诗作的精致秀气,但却给人一种无意消磨时光在内宅的志向高远的感觉。用词遣句也与众不同,因此一眼就能认出。
卫氏去看下方署名,却是“徐氏芳卿作,罗氏承安书”,不由大奇。王妃见状便问道:“难道是有什么绝好的诗词出世?”
卫氏便将手中的纸递过去,犹豫道:“诗倒是还好,只是这字……”而且作诗之人与书写之人不同,这该如何评判?
王妃也是一眼便看出那字极为不凡,先赞了一句好字,然后看到下面的署名。不由一笑。道:“这个有趣!罗氏承安?莫不是靖国公府的罗姑娘?”
阿林的大名便是罗承安。只是少有人知,沈夫人便笑着点了点头,道:“正是小女。”
徐芳卿见状心中一喜,先看了看外面。仍旧没有阿林回来的影子,她不在场,待会儿就只能任由自己搓圆搓扁了。其实就算阿林在场也是无可奈何,不过她不在更好就是了。
众人四处张望,却没见正主站出来,都是疑惑不解,一时便有人笑道:“是什么样的大作引得王妃喜欢,不如念出来给大家听一听?”
王妃略一思忖,便点了点头。将诗递给身边丫鬟。那丫鬟识文断字,口齿清晰,便上前两步朗声将诗读了一遍。
这边话音刚落,下面就传来数声低呼,一人低声道:“这不是徐姐姐写的诗吗?怎么变成了罗姑娘的?”另一人也道:“是啊。这是半个月前徐姐姐写的诗,咱们都念过的。”
一时堂上议论纷纷,徐芳卿交游广阔,除了那几个徐芳卿的“忠实拥趸”,还有好几个名门闺秀也看过这首诗,纷纷出言道:“王妃明鉴,这诗确是徐姑娘所作。”
有那刻薄的人说话便不好听了,什么“剽窃”“小贼”都骂了出来。堂上乱纷纷的,徐芳卿表情为难,努力劝道:“这不关罗姑娘的事,你们听我说……”声音弱弱的,却没什么说服力。
徐芳卿的几个好友都劝道:“徐姐姐就别再替她说话了,明明就是她偷了你的诗!”
徐芳卿急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嘴里犹在说着模棱两可的貌似在为阿林分辨的话,却更惹得众人讨伐阿林。
这一计本来只是备用的计划二,计划一是单珍珠的泻药。单珍珠能想起用宫内秘制的泻药对付阿林,也少不了徐芳卿的“点拨”,且这一计若成功,完全查不到徐芳卿身上,甚至就连单珍珠本人也绝想不到自己实际上是被徐芳卿一步步诱导过来的,她只会觉得是自己要整阿林,与徐芳卿无关,没准她还会想起某些时候徐芳卿“劝阻”的话语。
可惜单珍珠成事不足,徐芳卿顺势而为,弄出了这个计划二。世事变化多端,徐芳卿的多方准备终于派上用场,那几个“忠实拥趸”都是靠着徐芳卿从小郡主那里求来的帖子才进得门来的,又因家中长辈倚仗徐侍郎颇多,所以对徐芳卿是忠贞不二,不消徐芳卿吩咐,自然会在任何时候挺身而出维护徐芳卿的利益。
算计人心是最为险恶的招数,徐芳卿一边落泪一边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