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刀》第104章


每天都害怕朝阳升起,害怕面对一切未知苦痛,每天又害怕朝阳落下,害怕陷入沉思的不眠之夜,害怕待在这里会死,害怕出去后死得更快。
柳三汴想,自己真是压抑得太久了,竟然把这段往事说了出来,竟然把尤秀和当年的自己相提并论。
而尤秀听完后终于止泪,慢慢转过头来看她。他不住摇头,目光之中,竟有同病相怜。
尤秀说,先生有先生的马桶,尤秀有尤秀的牢房,陛下有陛下的天下。
柳三汴不由感叹,这是个明白人啊。
柳三汴说,陛下是天下人的陛下,他得把自己掰成好几瓣儿,不能只顺着一个人,甚至不能顺着自己,比咱们都难多啦。
尤秀不屑,陛下再难,难得过遍野饿殍,难得过寒门士子,难得过战乱之中,易子而食的泱泱万民?!
柳三汴这才发现,尤秀与公孙扬简直太像啦,可他没有公孙扬圆滑,早早暴露了自己的大志,被人误认为是执念。
柳三汴指出他的自欺欺人:
“你待在这里,这些更加无法改变。”
尤秀痛快承认自己的自欺欺人:
“我待在这里,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柳三汴不由笑出声来,她指着他哈哈大笑,越笑越大声,越笑越悲凉,仿佛嘲笑,仿佛自嘲,又仿佛从未克服过,内心深处的一切害怕。
这笑声拨弄尤秀的心弦,他满目疮痍,深深叹气,丝毫不觉侮辱,心头只余同悲。
尤秀当然也害怕,害怕他弄脏了自己,也洗不干净天下。
柳三汴笑完了,最后只说了一句实话——
“你不肯济世,我就得被陛下问责,先生一死,换你清白来去,也值了。”
柳三汴说完此句,立马起身离去,不顾尤秀满目震惊。
柳三汴想,慕容彻真杀了她,此后也就不必害怕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 柳三汴很害怕。
☆、终究舍不得
柳三汴其实知道; 她很可能会死。
她是红颜祸水,妨碍了慕容彻的决策; 她是无情先生; 坑害了尤秀这个人才。
柳三汴非常清楚——
她托谢熠做的事,只能保住程九思。
慕容彻或许为了制衡谢枢; 必须留程九思一命。
但他没有理由继续留着柳三汴; 让她乱了自己的朝政,乱了自己的心神。
柳三汴对程九思说; 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太上皇会劝慕容彻放她离开; 其实都是骗程九思的。
其实她更赞同程九思的想法——
为了让慕容彻无欲则刚; 杀了她更能永绝后患。
柳三汴不恨慕容彻; 谁都有谁的考量,谁都有谁的不易。
她没有做好一个臣子的本分,为了私利哄骗尤秀; 试图左右主君的朝政,这是她的报应。
但柳三汴也不后悔。
柳三汴相信程九思; 相信程九思能达到目的,所以她不后悔。
就算程九思没料到今日,她也相信他能全身而退; 即便今后的清闲日子里,不再有她。
程九思本不必这样早退隐,是为了她才早做打算,她不能丢下他不管。
既然走上了这条路; 他就回不了头了,她必须送他一程,剩下的路,恕她不能相伴了。
程九思,朋党之争,非死即残,祝你早日功成身退。
程九思,你我之间,有缘无份,祝你早日觅得佳偶。
程九思,我……先走一步,你……好好活着。
程九思,你我不说来生,没人会信,但我的心,你要信。
柳三汴从刑部大牢出来,也就完成了她的最后一件任务,无论成与不成,都是最后一件了。
慕容彻在黄鹤楼,请她吃送行饭。
柳三汴想起小时候,她就最喜欢吃黄鹤楼的蟹黄包,总撺掇着主子点,慕容彻总依她,但他对蟹黄过敏,从来不吃。
柳三汴不知他过敏,每次都先给他夹一个,才心安理得地自己吃。
慕容彻为使她心安理得,每次都吃几口,回去也要起几天的疹子。
柳三汴后来才知道,却早已不需要慕容彻请她吃了。
一道蟹黄包,是这段缘分的开始,送行饭上,当然也少不了它……
作一个了断。
柳三汴刚刚入座,慕容彻就开始动筷,一筷夹了一个蟹黄包,一口咬了一大半,一入口就赶紧吞,连味道都不敢嚼。
岁月悠长,这离别滋味儿,只能是越酿越醇,一喝便醉。
不敢喝,不敢喝。
慕容彻一口气吃完一碟蟹黄包,柳三汴眼睁睁地看着,并没有阻止。
这或许是他,表达感情最直接的一种方式。
帝王不可以表达感情,慕容彻不喜欢表达感情,天生就是王者。
慕容彻吃完了,开始拨弄那串,他始终没有还给柳三汴的佛珠,好几次似乎都要发狠把它碾碎,却生生忍住。
帝王一怒,伏尸千里,区区一个柳三汴,又算得了什么呢。
慕容彻低头叹息,似乎在对那佛珠说,又似乎在对柳三汴说:
“我真的很想杀你。”
柳三汴颔首微笑:
“应该应该。”
慕容彻看着她眼睛说:
“这么多年了,你是不是一直在想,我什么时候会忍不了你,什么时候会杀你,你……渴盼着这一天?”
柳三汴看着他眼睛答:
“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想,你什么时候会发现,其实我不是那么忠心,我也有怨恨,我也谋私利,我害怕你发现,也希望你发现,这样……我就不必再装了。”
慕容彻又看向那串佛珠,浮起一个了然又苦涩的笑:
“这东西,是你的道具?”
柳三汴也望向那串佛珠,浮起一个释然又无奈的笑:
“这东西,我用来劝了自己十四年,也没能平息心中的戾气。”
凭什么我生而为奴,任人摆布,几近送命。
凭什么你想要做什么,必须要磨砺我,我做不到,你就不要我了。
凭什么我甘心为臣,到头来只求一个有爱在旁、白头偕老,也不能如愿。
凭什么我要身心皆属于你,一朝超出你的掌控,一朝有了自己的爱恨,你就不容我活下去。
凭什么?究竟凭什么!
慕容彻无法回答她这么多的凭什么,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原因。
原因可能有很多个,不同时期也都不一样,但导致了同一个结果,让她怀恨在心,难以释怀。
慕容彻最终给了一个模糊的答案:
“就凭我心里有你。”
就凭我心里有你,必须要绑着你过一辈子,无论如何都不肯放过你。
我每次折磨你,你都不肯走,我愈发相信,我心里有你,一点都没错。
我是个帝王,我不能有错,我心里的人,只能是对的。
可你偏偏错了。
你涉足党争,左右朝政,你爱上了别人,你背叛了我,我再也不能说你是对的。
我应该杀了你,可我舍不得。
不是帝王舍不得,而是慕容彻……
我舍不得。
作者有话要说: 慕容彻复杂的心路历程,告别很伤感。
☆、坏人的爱情
慕容彻其实知道; 柳三汴假意出家,装模作样做了不少功夫; 也不可能真的清心寡欲。
她只是以这样一种方式; 在拒绝着他。
她始终都在拒绝他,用一辈子的君臣之分; 永远隔开一条界限; 银河两端,没有鹊桥来连。
慕容彻想; 其实他们两个,真的不能在一起吗。
其实是能的。
一开始就能。
她可以不去做密探; 可以做他的妾侍; 继而做他的贵妃; 可能还会做他继承人的母亲。
她做了密探之后,也未尝不可。
她可以不去衷州,没有与程九思的八年; 她会依然爱他,早晚会心甘情愿地做他的妃子。
她从衷州回来之后; 做了东乡侯夫人,依然可以。
她可以改头换面,放弃程九思这个臣子; 跟着他这个君王,再也不需要拐弯抹角地获取权力,因为他足以保护她。
但不知为何,这些可以; 最终都变得不能,不想,不敢……
她不敢信他,怕他害惨了她。
他不敢迫她,怕她越来越远。
一个人不敢,可能还有机会,两个人不敢,就造成了如今这个局面。
慕容彻说,他磨砺她,只是为了把她名正言顺地留在心里。
柳三汴笑,慕容彻的这份良苦用心,她真的担不起。
慕容彻说,那你其实想要什么呢?
柳三汴叹,这个问题你为什么不早问呢?
柳三汴自问自答:
“因为你是主子,我是奴才,我必须顾虑你,你永远不必顾虑我。”
慕容彻非常悲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