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家有皇位要继承》第35章


二皇子满脸放光,激动不已。
果然再怎么样,父皇也是顾着他这个亲儿子的!
如果这个差事能干好,这天底下的老百姓,可不是都知道他二皇子的美名了?
他立马扑通一声,跪倒谢恩。
待起来以后又冲着王瑛拱手道谢。
“此事还要仰仗大姐相助,二弟先谢过了。”
他也知道他这是从长姐手里抢功劳,老脸有些不大过得去。
可是他想啊,反正长姐是个女子,又没有夫婿和子女,要这不世功劳也没什么用嘛。
大不了将来他寻个机会再报答回去就是。
王世绩冷眼观察,见长女面上半点也没有被截胡的不悦,反而淡定自若,微笑着抬抬手,“二弟不用客气,皇姐我身为皇家长公主,为父皇,为江山社稷出力,都是该当的!”
甭管这番话老二听了怎么样吧,老王听了,那是真感动啊!
第35章 送君一别
老王一感动; 赏赐一大通。
王瑛也不小气,从袖中拿出三本薄薄的小册子。
一本送给接盘(抢功)的老二,两本呈给便宜父皇。
“这是儿臣在耕种时写下的一些心得和技巧; 二弟和张侍郎要推广这地薯; 若是手上有经验的农人不足; 可以派人到我那儿去跟着学……不过,我选的地是青峰山附近的山地; 地力贫瘠; 气候苦寒; 不见得适合所有的田地; 换成其它的地方; 怕是还得慢慢摸索。”
二皇子道了谢接过那看上去十分简陋的册子。
略翻开一看,这小册子写得都是大白话; 就算他这个平庸的二皇子文才不高,也觉得过于俚俗粗鄙了些……不过再一想,写这东西的是女流之辈,而且还是在道观长大的; 也就不稀奇了。
王世绩也在翻看着。
“好,写得明白如话,简单清楚,朕的长公主果然是有心之人!”
他的想法倒不同于二皇子; 而是见上头言语简单,还配着插图,就算是个不识字的老农; 光看那图,也能连蒙带猜个大不离儿。
农为国之本,长公主摸索出了良种种植的法子,却一点都不藏私,能把过程明明白白的写出来,可见是心中光风霁月,坦荡无惧。
至于说末尾上写着这良种地薯自何处来,由谁下旨试验,谁来试种成功并且写出这本册子……这些微末小事,他自然是能理解的。
毕竟,老二也的确是有捡现成便宜的嫌疑。
二皇子也翻到了末页。
他目光闪了闪,瞥了长公主一眼。
这位便宜大姐倒还很有心计啊。
生怕将来良种推广功在千秋,却少了她的好名声!
可她不想想,她一个连儿女男人都没有的女子,要好名声有什么用?
恐怕就算是出了名儿,同样也会被人提起连克三夫的晦气命吧?
而且倒底是妇人之见,以为把这东西当着面儿送给父皇和他就让自己的功劳不被抹杀了。
可她也不想想,到时候推行全朝的是他二皇子殿下和工部的官员,这小册子又不会人手下发一册,谁会去替她扬名?
想到这儿,二皇子心里舒坦了。
便笑得满面春风,“长姐心细,有了这个,兄弟定然能事半功倍!”
王瑛一看便宜二弟这神情,就知道他在心里打什么小算盘了。
不过这种蠢人,就是天上掉金饼,都不一定能接住的货。
倒也不必当面打脸,只等着看他的笑话便是。
王瑛又带着一堆赏赐回到公主府。
新配备的三百人已经备妥,且自带住处。
公主府旁边的一座四进宅子,也赐给了她,用来安置这三百人,倒也正合适。
王瑛带着亲卫去看了看那宅子,定下了食宿演练等各种安排。
同样的,长公主府定下的考勤规章制度,也都给这三百人用起来。
这五百卫队的名额她乐意要,可她宁愿都换成自己信得着的人。
只不过,接手之后马上大批换人太过扎眼,所以她就准备用掺沙子的办法,慢慢的来。
这些看着苛刻的考评制度可不就能派上用场了?
王瑛期望着至少能刷下一半的人来,各家的探子肯定是首选。
到她返回青峰山的时候,五百近卫军就只带了一百五十人。
除了留守的八十人,可以说又刷下了一大半。
之前的二百人就是已经筛选过的,因为待遇好,被训练的还算不错,因此只淘汰下了三十来号人,而新来的三百人,大多数也犯了轻视女人和懒散的毛病,那几乎是成批成批的被淘汰……早起训练迟到三次淘汰,吃饭哄抢两次淘汰,仪容不整淘汰,损坏府内花草淘汰……
被刷下去的近卫们一开始还无所谓,甚至有些人就是有意被淘汰的,毕竟当侍卫还是去皇子府或者皇宫更有出息一些嘛。
而且听说长公主在北原城呆不了几天,就要带着人去封地。
长公主的封地靖平县,那可是实打实的边塞,又穷又苦还危险,谁乐意去啊!
当然了,等时间久了,发现长公主侍卫的待遇比别处的好,也不是没有后悔的。
可惜,长公主大概是因为守寡太久,十分的不近人情,求请请托什么的,完全不管用。
而且因为长公主独身一个,每天闲工夫多的是,她记性又好,但凡队伍里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她立马就能看得出来,让那些想混水摸鱼,把人塞进来的小头头都叫苦不迭,不光没捞到好处,反而把自己的职位给丢了,一起被赶出公主府,实在是丢脸得很。
长公主启程的那日,破天荒的有皇室中人来给送行。
送行的是二皇子,还带着自家皇妃齐氏。
二皇子也是想着,他跟个守寡多年的长姐,实在没啥多余的话说,因此才让齐氏出马。
“皇姐,最近城里好些书铺都有一些小册子在免费赠送,内容却是跟皇姐送给二殿下的一模一样,皇姐可知道这件事?”
齐氏充当着自家夫君的传声筒。
王瑛微笑点头,“就是我让人印制的,毕竟,花了一番工夫写出来,还呈到父皇面前御览过的,多散发一些,就多一些民众了解这新良种……也是为推广做点小事。”
齐氏嘴角的笑意都要僵掉了。
她虽然不懂政事,可这个小册子的前因后果,夫君都跟她说了。
本来长公主试种地薯成功,算是大功一件,可因为还没推广,只有皇上及朝中一些官员知道长公主在其中的作用……将来推行天下,扬名的也是夫君二皇子殿下。
至于说长公主,推行的大小官吏们自然不会去提,就算皇上想起来,给长公主来个嘉奖,那也远远比不上正经的皇子啊。
可长公主倒好,不光是把那种植地薯的小册子写了出来,还免费散发!
如今书本价贵,最便宜的启蒙书都要上百文,而这种免费散发的,可不是老百姓们都抢着要?
光是这几日散出去的,少说也有几千本了!
万一这些流传开来,有人觉得有用,就私印手抄,千变万,万变十万呢?
那谁不知道最早试种的大功劳是属于长公主的?
合着她夫君就是个白忙活跑腿儿的?
“皇姐这般……心,是好的,只是……”
齐氏把早就学好的话给说了出来。
心里把长公主给咒了好几遍,这个小寡妇大姑子,怎么就这么没眼色呢?
好处都拿不少了,怎么就不知足呢?
“只是什么?”
王瑛顺着接下话去。
“只是这地薯良种不多,一时半会儿还推广不开……这让百姓们都知道了,怕是会闹出乱子。”
王瑛用奇怪的目光看了齐氏一眼。
“闹什么乱子?我在北原城开了铺子,就卖剩下的良种,虽说价贵了些,一两银子一株苗,但我也在册子里说了,这个东西也就是才开始价贵,等到推广开了,也就一文钱十株功了。老百姓如果有钱就买苗,钱不够就等一年半载,怎么会闹出乱子?”
齐氏被噎了下,吭哧地又提出了异议。
“……也不光是乱子,皇姐在青峰山试种,不是说青峰山的风水地气跟普通田地不一样?万一有人照猫画虎,在自家地里种了却收不出来,岂不是要怨恨皇姐?”
王瑛又用看傻子的目光看向齐氏。
“不会啊,我那册子里头开宗明义,就说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种法,也未必所有的田地都适合种地薯,如果有人要完全照搬,一定要保证他那田地跟青峰山相仿才行……青峰山是什么样,日照,风力,雨水,土质,我也都详细说了啊……”
什么日照风力雨水土质的,齐氏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