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疾_蔚空》第152章


颔首:“郡主,好久不见。”
苏词面上有些动容,却也只是笑笑:“难为乡君还记得我。”
太后自是知道这两人甚么关系,但碍于周遭人多,也没多说。寒暄完毕,招呼众人继续赏菊。伶俜打小在田庄长大,也不是附庸风雅的人,跟着众人看了会花,又见苏词同太后融洽,联想刚刚太后对自己的态度,猜测她此番进京为了替父亲翻案,已经与太后搭上了线。
她默默退出园子,准备去别处逛逛,不知不觉就走到湖边石画舫处。熟悉的风景,让她蓦地想起多年前,自己这辈子第一次见到宋玥,就在这画舫里,当初因为上一辈子的阴影,被他吓得掉入了水中,是苏冥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救了自己。如今想来,却是不胜唏嘘。她和宋玥两世为人,本是窥测了天机,算占着先机,她倒是有惊无险活到了如今,宋玥却到底没抵过命运。说起来他的死,也有她的推波助澜,惟愿下辈子,他再莫遇上自己,找一个相知相依的女子,安安稳稳过一生。
她兀自感叹着,走了两步,却忽然看到里面有人,正要折身回头,又隐隐听到是熟悉的声音,暗暗探头一看,便见到那船舷边的石桌上,坐着苏冥和尚嘉公主,周围连个小厮侍女都没有。
她本想进去打声招呼,又不知苏冥今日筹备得如何,怕自己冷不丁出现,打乱了他的计划,干脆朝身后的丫鬟挥挥手,悄无声息走了出去。刚刚一小段,却蓦地撞上一个身长玉立,身着绛纱袍的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宋铭。
伶俜抬头,有些不自在地笑了笑,行了个礼。
宋铭摆摆手,朝画舫方向看了眼,低声道:“是愉生和尚嘉在里头么?为什么不进去?”
伶俜点头,讪讪道:“兴许是在说事情,不方便打扰。”
她不过是知道今日有大事情发生,面对宋铭时,神色难免有些不太自然,又怕被他看出端倪,只能做出一副别扭的模样,让他以为自己是误会了苏冥和尚嘉公主有何暧昧。
宋铭目光落在她看起来有些失落的脸上,叹了口气道:“尚嘉对愉生一片情深,我已经劝过好几回,但没甚成效。惟愿愉生还记得与你的承诺。不过……”他顿了下,又才继续,“尚嘉心性纯美,若是愉生真的生了别的心思,你也要有个心理准备。不论怎样,我会站在你这边。”
伶俜干干一笑:“多谢陛下。”
宋铭在她手上拍了拍:“你在这里玩着,我去同父皇说些事情。”
他手掌微微冰凉,就跟他这个人叵测的内心一样,伶俜只觉得浑身发麻。点点头,目送他离开后,又转头看了看画舫的方向,想了想还是走了开。正找了处水榭歇脚,苏词不知从来冒了出来,十分热情地上前拉着她的手:“表嫂,这些年你可还好?”伶俜一时有些怔怔然,她倒是十分自来熟,不等她回答,又继续道,“当初我和弟弟们去流放,表嫂给我们准备的吃食,一路上可是帮了大忙。”
伶俜见她颇有些率真的模样,与从前那个家中落败的小姐已经截然不同,笑道:“只是举手之劳罢了,你们三姐弟到了那边可遇到了什么困难?”
苏词摇摇头:“这说起来也多亏了表嫂托了谢伯爷同蜀王打招呼,我们刚刚到那边,已经有人接应,虽则条件艰苦,但也没吃过多少苦头。隔了半年,蜀王去苗疆,路过我们的流放地,便带上了我,是以阴差阳错做了苗王的义女,一直留在那边。只是后来才知表哥发生的事,还以为他已经不在人世,哭了我好久,这回入京前才接到他的秘信,总算是让我松了一大口气。”
她比伶俜小了三岁,如今不过十五,从前算是将门之女,如今又在苗疆那种民风开放之地,性子难免天真洒脱。伶俜看着很是喜欢,又见她好似并未因今晚要在众目睽睽之下请求为父亲翻案,而忐忑不安,愈发觉得她是个不一般的女子。两人说了会儿话,苏词同她告辞:“我义父这会儿恐怕在寻我,咱们晚些时候再见。”走了两步又回头朝她笑道,“今晚之后,表哥会恢复身份,你们一路来如此坎坷,倒时可要重新办一场盛大婚礼,我要去闹洞房。”
伶俜失笑,她已经步履轻快地离开。
终于熬到晚上的筵席,沁园的宴厅宾客满座,美酒佳肴,笙歌丝竹,好不热闹。如今景平帝身子已经好了大半,红光满面,心情甚好。因着今晚的主角是苗王,酒过三巡之后,太上皇令人端上来两只装满珠宝的箱笼,特赏赐给苗王和辰南郡主。
苗王父女上前跪下领赏。苏词接过箱笼后,重重磕了三个头,却没有说话。
太上皇愣了愣,道:“郡主可有事要禀?”
苗王拱手道:“太上皇在上,小王不敢欺瞒,小女辰南郡主生父乃前宁夏总兵苏凛苏大人。这些年小女虽被流放,但一直未曾放弃为苏大人寻求公道,如今手中已经掌握了当年苏大人为奸人所害的证据,此番进京就是期望太上皇能为苏大人还一个公道。”
苏凛一案发生在景平帝手中,女儿直接请求他而非今上,也是在情理之中。当时景平帝也知有蹊跷,只是七万大军亡魂,西北边线惨遭鞑子□□,他心中有气,也就没有多查,如今时隔多年,他自是不愿提起。可苗王不是普通臣子,满堂又坐满了文武大臣,他没法直接动怒拒绝,只是皱了皱眉:“若是真有证据,就马上呈上来。”
苏词将手中写的卷词呈上给太监,那太监赶紧唯唯诺诺交给太上皇。坐在太上皇下手的宋铭,微微眯了眯眼睛,看了眼跪着的两人,心中有些不安的预感,轻声朝景平帝道:“父皇,既然苗王和郡主有证据,不若回头从长计议,一切交给孩儿处理便好。”
他话音刚落,太后忽然提起裙子,走在太上皇前跪下:“陛下,苏总兵戎马近二十载,曾为本朝立下过汗马功劳,若是当年当真为奸人所害,不仅是苏总兵一家,那七万英魂,恐怕也无从交代。况且皇长子被废太子,正是因为苏凛案,既然苗王和郡主手中证据确凿,不若就当着百官的面,将证据公布出来,下令发去三司重申。”
苏词跪趴在地上道:“启禀陛下,臣女已经寻到了关键证人,此刻就在外头候着。”
景平帝微微皱眉,挥挥手:“带上来!”
被带上来的证人正是从前李贵妃身边的内侍太监赵公公,他被押了上来后,立刻匍匐跪在地上,哭道:“奴才罪该万死!”
景平帝自是认得他的,蹙眉问:“到底怎么回事?速速从实招来!”
赵公公哭着将从前李贵妃如何派人给鞑子泄露军情,害得苏凛惨败一一说了清楚。又将如何联合当时的宁夏巡抚韩子洲与兵部尚书李鳞等人陷害苏凛,都细细说了一遍。
别说是景平帝听得倒吸了口气,底下众臣顿时也是哗然。景平帝道:“你可是见贵妃已不在人世,故意栽赃?”
赵公公双手碰上一个册子:“这里是当时涉案的人员名单,奴才都已经一一拟好。除了个别不在人世,其余的陛下都可以叫来询问。”顿了顿,又道,“当年奴才身不由己,为了明哲保身,才与李贵妃做了这些伤天害理之事,对于残害忠良苏大人,一直内疚在心。奴才年事已高,不想抱着愧疚下地,所以这回郡主进京,奴才便同她坦白了当年的事。”
景平帝皱眉看着手中的册子,点头道:“既然如此,那朕就在此下旨,将案子发去三司重申,替苏总兵和七万亡魂一个公正的交代。”
苏词重重磕了一个头:“谢陛下隆恩!臣女还有一事相禀。”
景平帝道:“你说!”
苏词道:“这些年小女在苗疆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证据皆是由表兄沈鸣一手查得。”
她还未说完,宋铭脸色已经大变,喝道:“郡主莫要胡说,世子已经过世多年,怎会替你查案?”
他说这话时,苏冥已经走上前跪下,用力朝他磕了一个头:“陛下大恩大德,臣铭记在心。但事已至此,陛下也不用再替臣相瞒。”说罢朝太上皇道,“启禀太上皇,臣正是沈鸣。”
景平帝不可置信道:“你们到底在说这些甚么?你怎么会是世子?”
苏冥拱手不紧不慢道:“启禀太上皇,当年微臣父亲与李贵妃沆瀣一气,因被我发现他的丑事,便设计杀害我,是今上救了我。但因为被大火灼伤,容貌声音都大变,回到京城为了明哲保身,一直隐藏了身份,也是因为被生父所伤,不想再做沈家人。只是如今舅舅即将沉冤得雪,微臣和表妹表弟们终可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