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这般好命》第184章


“她两个送到你跟前的时候都收拾出来了,刚到咱们府上的时候可怜得很,瘦得就只有一把骨头,看着面黄肌瘦的。”
钱玉嫃确实没见过两个丫鬟最落魄的样子,可她见过灾民,也见过小叫花子,想想就知道那是什么样子。
“我只是没想到他能一路讨饭讨到京里来,就为了靠上白梅。”
这听着确实离谱,不过以老李家的做派,哪怕卖两个女儿得的钱估计也潇洒不了几年,过日子不花钱?娶媳妇儿不花钱?现在又苦了呗?会孤注一掷来找白梅想来也不奇怪。
世上有那种父母,觉得我生了哪怕对你不好,你有本事了也得孝顺我,谁让你命都是我给的。
也有那种兄弟,认为家里的姐妹就该为他付出,哪怕嫁了人,甚至被卖了都一样。
以前没人收拾他们,这回总吃到苦头了。
都不需要钱玉嫃做什么,甚至不用白梅出面,她夫家就不会让这种人赖上,再敢来保准收拾他。
开春这会儿,燕王府还比较清闲,京郊外试验基地已经忙起来,全国那些准备试一试朝廷推广的全新种植以及养殖办法的人们也是摩拳擦掌。
燕王有关注这事,并且让各地一有情况立刻报信上京。
大动静是几个月后,夏忙十分来的,最先是京城附近这一片,其他省份的消息慢一点,陆续都来了。来信说的都是那些,大概讲了他们动员工作的成效,有多少人响应了朝廷,用新办法种下多少亩地,现在虽然还没收获,已经能看出来,水稻结穗的状况比往年好,估摸能增收一些,具体多少就要等收获之后才会知道。
当然不止是水稻这一样,旱地里那几样作物长势也非常好,还有家禽家畜,都结实了些。
统计的结果要等秋收结束以后,家禽家畜那边还会更晚,就目前的情况,各地百姓都意识到朝廷是有的放矢,知道新的办法比他们时代传下来的卓越,之后会有越来越多人学习先进的办法,虽说还不足以解决粮食问题,增产是一定的,至少能缓解一些压力。
消息传回来,文武百官给燕王吹了好几天彩虹屁,也不忘盛赞皇上,不是皇上鼎力支持,燕王凭什么放手去干?
这么吹下来,有些大臣都怕皇上会猜忌王爷。
王爷这回赚的声威太多。
事实证明他们想多了,皇上好像很高兴别人称赞他兄弟,压根没往功高盖主这方面想。
这也是当然的,拿现在来说,皇上已经分走许多好名声,本来这些都应该是杰哥儿的,只是他人太小,不方便立于人前。
再说燕王早说过了,他顶多只是安排调度有功,办法不是他想的,事也不是他做的,就占了个负责人的便宜。很多事能成还是天降恩典,上天为啥降下恩典?也是皇上干得好,得到各路大仙肯定了呗。
这兄弟两个互吹了一波。
之前以为皇上要猜忌燕王的恨不得反手给自己一巴掌。
真是小看了他们!
这对兄弟啊,你真不能用普通人的心态去衡量他们,他俩那感情比夫妻还坚定。
第120章 
也是这年,钱宗宝成了亲,因着钱家是从南边迁上京城的,在这头没太多亲朋,乔氏还怕场面冷清。真到那天才发觉是多虑了。且不说伯府来的送亲客,他们钱家这头,给女儿女婿面子过来捧场的就有不少,还有宗宝在翰林院的同僚,这场亲事总算没办成笑话。
大喜当天,钱玉嫃领着她一双儿女去了,谢士洲也赶在吉时到来之前去了钱家。
他一露面,上前攀谈的委实不少。
谢士洲会看气氛,知道今日主角是妻弟钱宗宝,他克制了。多少还是抢了主人家的风头,钱家倒是没太介意,他们能绷足面子靠的就是这个女婿,总不能要他来不要他发言。
找谢士洲搭话的,吹啥的都有。
有称赞他发展好,有羡慕他得那一双儿女,有提到钱玉嫃当然少不了提起王爷负责推广的农业革新。钱宗宝办喜事这会儿,全国各省份的消息都到了,五湖四海都迎来丰收。哪怕不喜欢他们父子的提起这事都得称赞一句,燕王无论眼光或者魄力都是一等一的,先皇那些儿子里面,想法最多胆子最大的就是他。若不是有这兄弟鼎力支持,很多事皇上施展不开。
像他这种说要办就得办,你要阻挠我砍了你还能找别人办的,不说找不出第二个,能做到他这地步的反正不多见。
认准一个目标十头牛也拽不回,有这个决心毅力,加上先皇跟太后娘娘给他的聪明才智,哪能不成就一番伟业?
有些话不敢明说,很多人琢磨着,如果当初把燕王生成哥哥,他当皇帝兴许也不会差。
当然这就只敢在心里想想罢了。
在京里很多人心中,燕王文韬武略样样拔尖是十全之人,唯一不足就是在子嗣这块儿,前头那么多年没儿子,后来发现遗留在民间的骨血,也就这么一个。
索性这个基础虽差,天分还不赖,现在瞧着很不错了。
谢士洲听他们恭维了一轮,觉得差不多了让打住:“今儿个不是我开的席面,你们好歹也看看气氛。”
行吧,拍马屁这种事本来也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男宾们又闲聊饮酒去了,女客那边情况也差不多,只是他们不太聊朝堂啊农业革新这些,只会说谁家当家的升了官现在是几品,谁家儿子出息大,谁家又添了丁……互相恭维是一个方面,也会讲讲近来京里又有什么笑话。
钱玉嫃出门的次数其实不算很多,结果每次出来都能听到熟人们的事。
比如魏国公府那头,盛飞瑶的儿子方明喆在国子监表现实在不好,听说努了力,见效甚微,他本人可能不愿意接受以及面对这种事,闹着不愿意去了,现在又回去家学。
钱玉嫃只是听着,不曾参言。
别人想起来世子妃曾经给方明喆下过批语,说他是个靠不住的。
还真就靠不住了??
这……
这应验得也太快了吧。
明姝感觉好多人都在偷瞄她娘,她没明白怎么回事,也跟着抬起头来看了两眼。钱玉嫃笑着摸摸她脑袋,被她将手抱住,小姑娘撒娇说:“娘别把我头发拨乱了。”
钱玉嫃点点她额头:“没有比你臭美的。”
明姝也不恼她,还盈盈笑,看她笑那么甜边上人也被感染,都想不起烦心事,眼里就是她那张笑脸。
在座的很多都是看着钱玉嫃怀孕的,感觉过了也没几年,小姑娘就这么大了,再过这么几年都相看夫家。
想到她来历再大出身再高到底是个姑娘家,迟早都要嫁出去给人当媳妇儿,各家夫人都觉得自家可以,能争取一下!
之前朝廷讲表兄妹成亲不好要禁止的时候,多少人家的夫人原地气哭,这会儿她们品出新规的好来。
实打实说,不让结亲上亲之后,利益集团不方便巩固,还可能因为和别家结亲养出墙头草最终造成分化,这给各家带来诸多不便。
但规矩之下,大家一视同仁,我不方便你不也一样?
如此一来,倒也没有哪家受害特别严重,这次倒霉大家是一起的。接受了以后,他们看到了好处,好处就是遇上比如盛明姝这种好女的时候,本来竞争力特别强的表哥方阵最先出局,他们一没戏唱,其他家的机会自然大了许多。
还不只是盛明姝,诸位皇子以及世子也是。
以前府上都要进个表妹,现在表妹进不去了,腾出来的空位不就方便了别人。
整体看来,这规矩有利也有弊,综合之后也就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至于这个规定到底是不是在造福大家,还得再观察两年。毕竟从颁布至今也就一年时间,只是刚刚组织了一些表亲结合,后续的收益暂时看不到。
当天钱玉嫃没去见新娘子,其实也不用她主动去看人,后来乔氏领着儿媳妇来了趟王府。新嫁娘拜长辈是理所应当的,特地去拜大姑姐的很少,还是王府势大,加上这桩亲事能成钱玉嫃居功至伟,这样倒也说得过去。
钱玉嫃自然不会越过她娘拽着兄弟媳妇训这训那,她说的都是夸人的话,还有在夫家多年悟出来的些许心得,说得差不多便将话题引到兄弟身上。
“听世子说,他在御前见过宗宝,是升官了吗?
乔氏还不好意思,讲他得到重用,受提拔有段时间了:“我早说跟你讲一讲,还不是宗宝,说他这点成绩不值得拿来吹嘘,吹起来显得轻狂。”
“我是他姐,又不是别人。”
“每次宗宝取得一点成绩最高兴的就是你,要知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