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这般好命》第179章


健?br /> 太子也不是在埋怨,他走到今天地位从没有动摇过,在这方面母后居功至伟。
可能父皇想得更远。
他们想的还是怎么顺顺利利的坐上皇位,父皇想的是他坐上皇位之后如何。
本来想着父皇这阵子搞了许多动作,都没经过他,这使得太子心中不安,他才会跟谢士洲打听,才会到御前问话。
聊了半天还是没闹明白到底怎么回事,他也顾不上那头,眼下最棘手的还是父皇指出来这些问题。
果然之前的预感没错。
对他,父皇并不是那么满意。
后来再见着谢士洲,太子还冲他道了声谢,谢士洲走出去老远也没明白他在谢什么。
又一想算了,总归是在不经意间帮到太子。
太子啊,迟早要继承皇位的,跟他搞好关系也不赖嘛。
除了京郊农业试验基地那边,这段时间燕王府没有大动静,杰哥儿读他的书,明姝一方面认字练字,除此之外也跟宫里来的嬷嬷学了一些其他东西。钱玉嫃把教人的活卸下来,将更多心思用在打理王府。前几年府上主要是两位侧妃在管,那是考虑到钱玉嫃人年轻对京里很多习惯和规矩不熟。
现在不一样了,她在京里生活了六年多,该知道的全知道了,该认得的也都认得。
之前有一双儿女分她的心,现在两个都懂事很多,是时候从侧妃手里接过重担。
两位侧妃多少有些留恋,还是爽快交了出来,在钱玉嫃接手之初还帮她很多。这么多年的相处互相也知道对方是什么人了,钱玉嫃那性子,对比其他有些内宅妇人算强势的,但只要你不招她,她还是挺好相处。
在她拿下燕王府的掌家权后,乔氏才意识到女儿都已经二十四,她看起来还是年轻,还是漂亮,却不再是当初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
她如今管着偌大的王府,做的是贤内助的事。
乔氏为她高兴,同时问道,杰哥儿都三岁多了,怎么肚子还没动静?
钱玉嫃说刚生下他那一年多有心避着,后来倒是顺其自然了,可能因为太忙……现在事多且杂没怀上也好,左右已经儿女双全,哪怕后面没有她都知足。
“话不是那么说,我以前也觉得有你跟宗宝就够了,后来你嫁了,宗宝也在外面求学,那几年家里只得我跟你爹两个,冷清得很。”
“现在好了,只等爹上京城,咱们一家又能团聚。”
乔氏没她那么乐观,说到底跟女儿不能天天见,至于说儿子,晨起他要读会儿书,用过早食就上翰林院去,忙完回来也就陪着吃顿饭,再说两句,晚上他还要在书房待很久……人是天天都能见着,见面的时间也短得可怜,除了休沐日,平常一整个白天见不着人的。只能等儿媳妇进门来,后面给添几个孙子孙女,那还有得等。
钱炳坤守着乔氏一个,没纳妾,想来是很好。
弊端也有,比起那些人丁兴旺的大家族,钱家人是少了一些。
乔氏看燕王府也是,女婿没个兄弟,以后头上老人没了,宅子就得空出来,她想着嫃嫃多生几个热闹些,遇上事也有人商量。
钱玉嫃能说什么?
只能说看缘分啥时候来,有时你越着急越没有,不去想他回头没准就有动静了。
第116章 
钱玉嫃有时候也琢磨生几个好,这年头谁都盼着多子多福,偏自家情况特殊,前头两个调子起得高,搞得她这个当娘的人都很怕后面生出个普通的娃。
也不是不喜欢,是怕他拿自己跟哥哥姐姐相比,比起来日子难过。
明姝就不说了,她越长大模样越俏,也是钱玉嫃不太领她出去,要不保准迷倒一大片。明姝现在五六岁,以后跟她适配的现在应该是七八或者八九岁,这年纪的男孩儿懂挺多了。
明姝带来的压力主要还在模样和她“天仙”这个来头上。
时至今日,太后他们对此还是深信不疑,用她老人家的原话说,要不是天仙儿长不到她这么好看。
相比明姝,杰哥儿才真正是许多人的噩梦。他被皇上盖了戳,认定为农神转世,这点朝中大臣还不知道。刺激人的是杰哥儿妖孽般的学习能力,最早教她认字的是钱玉嫃,不出一年钱玉嫃就感觉力不从心,燕王跟皇上商量过后给他选了个满腹才华的先生,先生姓陶,教了一段时间以后断言燕王府的小少爷往后一定会有很大作为,他说没见过这么通透的孩子。
教他比教一些七八岁的大孩子还要轻松,杰哥儿悟性实在很高,要说有什么担心的,只是他特别关心农业商业,爱听风土人情故事,反而对儒学经文不是太感兴趣。
听得懂,记得住,理解得了,就是不爱好。
针对这点,陶先生跟谢士洲提过,结果没能引起重视。他怕好苗子毁在自己手上,又去求见了王爷,本以为王爷会拿出个对策,谁知王爷也是听之任之的态度。
让他该怎么教还是怎么教,只要他跟得上,其他方面不必多管。
关心农事商事不挺好的?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一直是理论家多实干派少。
对燕王来说,读书的目的从来不在于读书本身,那就是个辅助,你学得多了增长了智慧,知道该怎么做人做事,明白应当如何辅助皇上管理这个国家。他才不想看孙子学成个书呆,像现在就非常好。
哪怕维持现状,杰哥儿的进度也十分骇人。
他三岁多,常用字全认熟了,能背几十首诗词,不光能背,也能说出作者是谁,哪朝哪代人,大概是怎么个生平……他倒是还没开始提笔练字,是钱玉嫃说的,看儿子那双手又小又软,怕伤着他,让先拿小棍儿比划。
钱玉嫃一般不干预陶先生,但要是她觉得不好提出来,世子跟王爷也不会有任何异议。
王府上下早有那概念,只要世子妃坚持,那就听她的,听她的准不会错。
陶先生二度妥协,并安慰自己正常来说三岁多练字的确早了一点,很多家的在这岁数甚至还没开蒙。
因为天天要授课,陶先生是住在王府里的,他每十天能休息一天,到这天,他会出去会老友,关心一下别人的近况,也说说自己最新收的学生。
“我敢说燕王府这个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人物,我以前教过不少人读书,从没遇过这么省心的。他才三岁多点,肚里的墨汁儿比多数人家六岁的还多。能认三千字,熟背好几十篇诗词,至于三百千,那就不说了。”
“你说的要是实话,哪里才止正常六岁的程度?七八岁的也不过如此。”
几个好友纷纷附和。
陶先生抿了口小酒,说:“我还能编出这些话来糊弄你们?世子妃真是生了个了不得的儿子,照这势头,他以后保准震惊世人。”
说到钱玉嫃,他们又想起明姝。
她连着两胎都生得这么妙,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娶着她,燕王府赚大发了。
“二胎生的这个儿子都三岁多,她是不是又该怀了?不知道三胎又有什么说法……”
由杰哥儿发散出来,谈论这个的还不是一两人,都在说她是不是又要怀了?三胎还能生出啥玩意儿?
秋天里,钱玉嫃接到靖安伯府的帖子,上那头做客的时候听人提到,都在说世子妃下一胎还要生出个了不起的人来,文曲星有了,武曲星也该排着队来。
奉承话谁都爱听,钱玉嫃听了也笑,心说下胎啥时候来不知道,至于说生个什么,得听听太后她老人家怎么说。
她老人家才是开过光的嘴,杰哥儿就是让她给盼来的。
这天她还见着盛飞瑶的夫家——魏国公府的人。
方家最近一年不怎么好,国公爷身体出了毛病,府上都怕他倒了。方中策房里也不安生,他抬那房贵妾本就扎了盛飞瑶的心,这个做妾的很快怀上,生出个儿,这跟踩了盛飞瑶的底线没两样。
之前方中策只得方明喆一个儿子,盛飞瑶心里还稍微踏实些,现在这样,谁知日后会不会生变数?眼下方家顾忌燕王,不敢做得太过,但燕王岁数比方中策大,往后肯定走在前头,等他走了方家不当人怎么办?
盛飞瑶现在意识到她以前办了多少蠢事。
哪怕她是嫡出,接回来这兄弟是外室子,她迟早得依靠这兄弟。
闹成这样,靠肯定靠不上,就看当爹的哪天走。等爹走了,她苦日子才要起头。
她现在没能力做什么,只得把这些话掰碎了说给儿子,让他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堤防小妾生的那个。
方明喆不小了,钱玉嫃他们上京城时人就四五岁,这都六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