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追夫:大理寺探案日常》第46章


“轰隆!”
又是一道亮光。
那哭喊着的幼童突然转身看向他,眼里充满了仇恨。
四周的一切突然模糊了,他朝着身后缓缓地倒了下去。
姚菀不禁站起身。因为她的面前发生了一件极为不可思议的事。那人站在辨恶钟前,初时正常,而后,脸色突然变了,变得狰狞扭曲起来,眼睛瞪大,眼球突出,嘴巴张大,像是看到了什么极为惊恐的事,然后就缓缓地倒了下去。
姚菀从窗户上爬了出去,以极快的速度冲到了那人的面前,伸手去探他的呼吸,便发现他已经没呼吸了。
这副样子,就像活生生被吓死的!辨恶钟真的能辨善恶?!
姚菀刚想抬头去看头顶悬挂地辨恶钟,两人突然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大胆女子,竟敢伤害丞相大人!”
“你对丞相做了什么?”
姚菀不由得看向躺在地上的人。丞相,李丞相?这刚刚被辨恶钟吓死的竟是李丞相?
那两人冲到李丞相的面前,探了鼻息后,脸色全都变了。
他们是李丞相的贴身侍卫,如今李丞相突然一命呜呼,这看护不利的罪名他们根本担待不起,如今只能想着赶紧抓一人好交差,而眼前的女子就是最好的人选。
“拿下她!”
那两人根本不给姚菀解释的功夫,直接向她发起攻击。姚菀被动地应付着,很快落于下风,被那两人制住了。姚菀的手被他扭着,一动便痛苦异常,根本动弹不了。
姚菀觉得自己简直是飞来横祸。
“李六,你去通知丞相府,我押她去见官。”
那人押着姚菀走了两步,突然有人挡住了他的脚步。
那人瞪着来人:“你是何人,何故挡住我的去路,你与这女子是一伙的吗?”
“你不是要押着她去见官吗?我便是官?”
“你是什么官?”
“大理寺卿,卫谚。”
卫谚身上穿着一身靛青色的便服,袖口处是白色的花纹,头发用玉带束着,别有一番俊朗潇洒。
卫谚从怀里取出一枚令牌,递到那人的面前,令他能看得清楚。
乌黑色的令牌,上书‘大理寺卿’四个大字,气势灼人。
那人朝着卫谚跪了下去:“卫大人,我是丞相府的侍卫,负责丞相的安全的。刚刚丞相在辨恶钟前突然没了气息,这女子恰好在丞相身边。请大人为丞相府做主。”
卫谚看着那垂着脑袋的女子,不由得隐隐有些头疼。
他听闻姚菀跟着阿娘与妹妹上了兴善寺后,左思右想的,终于按捺不住,便也上了山,却没想到刚好碰到这一幕。
丞相暴毙于辨恶钟前,姚菀堪堪在场……
“将她交给本大人吧,本大人会查清丞相的死因的。”卫谚道。
那人便将姚菀交给了他。
卫谚连忙弯腰去将她扶了起来,只是扶到一半,那丞相府的家丁突然回头,卫谚连忙后退两步,双手负在身后,装模作样道:“本官要好好审审你。”
待那家丁的身影消失了,卫谚便收起了端着的姿态,咳了一声:“菀菀,你还真会为我添麻烦。”
姚菀也很无奈:“我就住在那间厢房里,看着李丞相走到辨恶钟前,大约半刻钟的时间,李丞相的脸上突然露出惊恐的表情,倒在了地上,生生被吓死了。”
“你一人出行就出这些乌七八糟的事,所以说,你以后做什么事都要跟我在一起。”
姚菀:“……卫大人,如今又添了一桩案子,丞相暴毙,难道这钟真的能杀人?大人,你得好好审理这辨恶钟了。”
“都说辨恶钟能辨恶,十恶不赦之人被吓死也就罢了,但是李丞相的名声甚好,乃是有名的大善人,怎么会被辨恶钟吓死呢?”卫谚道。
卫谚突然看向姚菀:“菀菀,你觉得这辨恶钟真的能令人看到自己的罪恶?”
姚菀想着今日所见所闻,突然变得不确定起来。李丞相确实是被吓死的,她亲眼所见。
卫谚自顾自答道:“我却不相信。我一定会将凶手揪出来的。”
卫谚起身,要朝着那辨恶钟走去。姚菀突然拉住了他。
卫谚从她的眼神里看出担忧,心情不由得好了起来:“菀菀是担心我干了什么坏事吗?”他望着姚菀,揶揄道,“卫某平生想干的坏事都是对着你的,若是这辨恶钟能让我看到,那我甘之若饴。”
卫谚深深地看了她一眼。
姚菀的手突然缩了回来,脸不由得发热。她不知道卫谚从哪里学来这一副脸皮厚的本事,反正她自己是自愧弗如了。
卫谚走到了辨恶钟的面前,伸出手抚摸着上面的花纹。这太阳当空的,摸着却依旧有一股寒气通过接触的地方传到自己的身上。
李丞相为何会出现在辨恶钟前?这里是有什么东西吸引着他吗?
李丞相在临死前究竟看到什么,为何会呈现出那种惊恐的姿态?
卫谚觉得只要自己解开这些谜题,便可以窥见李丞相的死因了。
卫谚摸完了辨恶钟,便拉着姚菀的手朝着兴善寺的门口处走去。
“去何处?”
“回大理寺。”卫谚道。
“老夫人那里……”
“我会让人跟母亲说一声的。”卫谚道,“菀菀,你想着的不该是如何讨好母亲,而是讨好我。哦,也对,菀菀这是孝顺,提前侍奉公婆……”
姚菀突然不想和卫谚说话了。
飞云骑朝着山下飞去。
飞云骑上坐着两人,高大俊朗的自然是大理寺卿卫大人,而他怀里护着的人,只看到隐约身形,是个女子。
飞云骑从兴善寺到大理寺扬起了一路的灰尘,而对于整个京都就如同平静的湖泊,李丞相的死就像一枚石子,扔入了平静的湖泊中,平静的湖泊开始乱了。
第四十七章辨恶钟(四)
李丞相原名李淑,十二年前,姚相告老还乡后,当今圣上便擢李淑为丞相。李丞相为相期间,定下了许多政策,利国利民,为人所称道,且其为人面面俱到,是长安高官贵族里有名的老好人。
李丞相还身陷一些虚无缥缈的传闻里。
送子观音案中,观音庙香火兴起的传闻—夫妇成亲数年无子,妇人受仙人指点后来到观音庙,不久后怀孕并诞下子嗣。这传闻的原型便是李丞相与李夫人。
卫谚与姚莞回到大理寺后,便令人从吏部调出李丞相的生平,迅速浏览了一遍。
李丞相夫人郑氏,乃是郑家女,当年有名的才女,求娶的人踏破门槛,最终看中李丞相的才华下嫁。
李丞相有一子一女。长子十二岁,女儿堪堪六岁。
一家人甚是和睦。
从生平履历中,根本看不出李丞相做了什么恶,能被辨恶钟生生吓死。
“大人!”声音刚落,一人便跳了进来。
此人正是李修玉。李修玉最注重仪容,此时却鼻青脸肿的模样,白色的衣袍上也多了好几个脚印,看起来颇为狼狈。
卫谚问:“发生了何事?”
“大人,李丞相的尸首被刑部抢走了!”
李丞相之死非同小可,卫谚在路上便下了命令,令李修玉亲自将尸首带回大理寺,令赵阿牛去丞相府,争得丞相夫人同意后对李丞相进行验尸。
只说这李修玉正带着丞相的尸首归来,突然冲出来一群人,一句话不说便将大理寺的人胖揍了一顿,然后将李丞相的尸首抢走了。
那带头之人正是刑部尚书董掖。
卫谚差点被气得笑了:“董掖还真是无法无天了,之前大理寺和刑部之间便有不成文的规矩,这尸首谁先发现,案子便是谁的。董掖竟然明目张胆地抢大理寺的案子,还是这样的大案!”
卫谚气得不轻:“我去刑部走一趟,李修玉,你去查查李丞相为何要来辨恶钟前,姚菀,你去丞相府走一趟。”
两人听令后,立即去做自己的事。
姚菀骑着马来到了丞相府。丞相府已经收到了丞相的死讯,里面哭声一片。
姚菀敲开了门,将令牌举到了看门人的面前:“大理寺姚菀,求见李夫人。”
很快的,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匆匆走来,擦着头上的汗道:“大人,丞相出了事,全府上下乱成一团,丞相府有招待不周的地方,还请大人见谅。夫人乍闻此事,受到打击,晕了过去,恐怕见不了大人了。”
姚菀看了那管家一眼,管家又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那我便告辞了。”
姚菀离去,管家悄悄松了一口气。
姚菀沿着丞相府走了一圈,最后停在一处,跃过围墙,跳进了丞相府中。
这后院静悄悄的一片。
姚菀潜进一下人房,再出来的时候已经换了一身下人的衣服,又套出李夫人的住处,立即向李夫人的住处走去。
她一走到门口,便听到里面传来妇人低低的哭声。
“他便这样走了,留下我们孤儿寡母的,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