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春风》第692章


她的内心深处,还是在抱怨着他吧,抱怨他默许罗氏女进宫,所以才会哭得不依不饶,非要让他千哄万哄还是不肯罢休。
罗锦言伸手握住秦珏的手,被泪水洗过的大眼睛,宛若染水的星子。
“玉章,我们至少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如果她怀上了,只要还不笨重,我们都能救她出来,所以不用太急,你有自己的事情要忙,这件事上就先把信带给她吧。”
万一罗氏女不肯出宫呢?
别说是罗氏女了,放眼望去,整条九芝胡同的女子,若是遇上这样的事,怕是也没有几个肯走的。
被丈夫算计,没有了清白,又怀上孽种,又没有娘家的支持,她们要么自尽,要么便会继续留下,希望通过孩子的出生改变自己的处境。
所以,她还是要先让罗氏女看到希望。
当年古娆离开,在任何人看来都是很傻的行为,也只有古娆那种心思单纯却又胆大的异族女子,才能不计后果走得毅然决然。
但是罗氏女不是这样的人,她自幼便被严加教导,她有一颗七窍玲珑心,她能利用郎士文,让郎士文毁了罗家,也就证明她早就怀着破釜沉舟的心。
第九二五章 慈恩寺
“玉章,我现在担心罗氏女会做出什么事来。”说到最后几个字,罗锦言忽然没有了力气。
前世,如果不是秦珏,她早在万寿山时就做了。
官媒罗家对她和对罗氏女的栽培是一样的,而罗氏女和她对这类东西的兴趣显然也是一样的。
否则她们不会都能做出梦魂香。
她们全都多才多艺,也全都。。。。。。在宫外无牵无挂。
“她一介女流,又被软禁在宫里,身边除了陈太医和王宝,也没有能用的人,她还能做什么?你不要多想了,你只管写信,其他事情全都交给我。”秦珏劝说着,心里却是一动。
但是鉴于前面几次的经验,秦珏什么也没有说。
什么事情千万别沾上罗氏女,否则惜惜真的是不依不饶。他们成亲十来年了,一直蜜里调油,要多好就有多好,怎能为了外人影响到他们之间的感情?
不过,他觉得还是要小心一些,若是罗氏女有个三长两短,他下半辈子的好日子也就没有了。
次日,罗锦言的信便平安送到罗氏女手中。
与此同时,秦珏安插在酒醋局的人也找到了王东。
王东比云栖还要年长几岁,背已经驼了,皮肤干瘪得如同风干的枣子,
但是王东的性格和云栖完全不同,他油嘴滑舌,在酒醋局里人缘很好,虽然身份低微,但却交了一堆朋友,他在宫里几十年,躲过一次又一次的清算和牵连,这样的人,不成精才叫奇怪。
听说秦珏已经找到王东了,罗锦言松了口气,这个时候,王东千万不能打草惊蛇。
她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想到这些日子以来,她带给家里的紧张空气,她决定轻松轻松。
几天后,罗锦言陪着徐老夫人和张氏去了慈恩寺。
慈恩寺是皇家寺院,在这里出家或者带发修行的除了宗室女子,便是勋贵或者朝中重臣的家眷。
徐老夫人有一位老相识,孀居后便搬进了慈恩寺,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徐老夫人每隔几个月便来看看她。
这位老夫人姓莫,她的夫君许冒贞是英宗年间最后一任计相,户部尚书,当朝阁老。英宗殡天后,许阁老心神交猝,哭灵的时候栽倒在汉白玉阶下,再也没能起来。
赵极登基后,大权掌控在窦太后手中,窦太后追封了许冒贞太子太保,又给了许家恩封,但是莫老夫人以儿孙皆要给许阁老守孝为由,婉拒了恩封,从此后,她住进了慈恩寺,许冒贞精通庶务,是当之无愧的计相,许其后三十多年,许氏子弟无一人参加科举,却将生意做遍大江南北,成为大周朝最有钱的家族之一。
莫老夫人已是八十开放,一头的银发,精神看上去却很好,她看看罗锦言,又看看张氏,笑着对徐老夫人道:“你这女儿和外孙女,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儿,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这番话别人是不敢说的,说不好便有嘲讽张氏是继室之嫌,但是从莫老夫人嘴里讲出来,却如和煦的微风,让人从心底里舒服。
罗锦言不由得对这位懂得审时度势的老人多出几分好感。
如果她没有猜错,许冒贞的死并不简单,但是年代久远,早已无从可考。当年那么多大臣都被拿下了,许家却从那场浩劫里得以保全,莫老夫人绝对功不可没。
在来的路上,张氏便告诉她,莫老夫人很少见外人,徐老夫人年轻的时候曾得过她的指点,两人算是忘年之交,因此徐老夫人每次来慈恩寺,莫老夫人都会见她。
徐老夫人看出莫老夫人今天心情很好,便笑着说道;“我这个外孙女,嫁的是天心阁秦家长房,公婆皆在,儿女双全,我带她过来,是想让她来给您磕个头,沾沾福气。”
莫老夫人有七儿两女,孙辈重孙辈、玄孙辈中,仅男丁便有一百多人,她虽然长年住在慈恩寺,但却是当之无愧的有福之人。
罗锦言闻言,恭恭敬敬地给莫老夫人磕了头,莫老夫人把一串小叶紫檀的佛珠赏给她做了见面礼,这才对徐老夫人道:“这孩子看着是个有福的,我在这寺院里,难得见到长得这么齐整的小辈儿,你们去上你们的香,让这孩子陪我说会儿话。”
徐老夫人松了口气,果然,她什么都没有多说,仅是说惜惜嫁的是秦家长房,又说公婆皆在,莫老夫人便把惜惜留下说话了。
她没有多言,叮嘱了罗锦言几句,但和张氏去烧香了。
所有人都走了,寮房内只有莫老夫人和罗锦言,还有一位跟在莫老夫人身边多年的嬷嬷。
莫老夫人重又打量罗锦言,见罗锦言目光温和,落落大方,全没有年轻媳妇被打量时的羞涩。
她不由满意地点点头,开门见山地问道:“你婆婆还活着?”
罗锦言道:“回老祖宗的话,我婆婆身体康健,前年回到京城了,如今含饴弄孙,自得其乐。”
莫老夫人长长地叹了口气,道:“当年她刚回京城时,来寺里找过我,那时她拿了一枚东宫的玉牌递进来,我便知道她是谁了,那次我没有见她。几年后,听说她不在人世,我心里便一直有个心结,如今得知她安好,我。。。。。。”
她说不下去了。
当年叶氏初回京城时,正是赵极远征高丽归来之时,朝堂上下歌功颂德,就连慈恩寺的女尼们,也都在说这是菩萨对大周的恩赐,赐给了大周朝这样一位文治武功的皇帝。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赵奕也不会将妹妹留在京城,自己去了栖霞寺。
因此,罗锦言不认为莫老夫人当年的做法有何不对。
许阁老定是与太子有瓜葛的,否则也不会死,许家也不可能从官场消失得无影无踪,莫老夫人首要去做的,便是唯护许家,而不是继承先夫的遗志,保全太子后人。
“你今天来找我,是你婆婆让你来的?”莫老夫人问道。
罗锦言摇摇头,道:“我婆婆没有说,这是妾身自己的主意。”
第九二六章 元姐儿
“老身虽然住在这里,可也听说了,太孙起事了。”莫老夫人一字一句地说道。
罗锦言暗暗地松了一口气,还好这位老夫人心如明镜,又不拖泥带水,她喜欢与这种睿智的老人说话,当然,凤阳先生除外。
罗锦言微笑:“皇太孙势如破竹,民心所向,实至名归,得天下指日可待。”
莫老夫人定定地望着前方,苍老的眸子里渐渐涌上湿意,罗锦言看在眼里,心里便有了定数。
许久,莫老夫人才说道:“老太爷泉下有知,当含笑也。”
一旁的嬷嬷抚着莫老夫人的后背,悄悄说道:“老夫人,这是喜事啊,您终于盼到了。”
莫老夫人接过嬷嬷递上来的帕子,轻轻抹抹眼角,双眸渐渐又恢复了原有的明亮,她看向罗锦言,问道:“你既然找到老身这里,想来是看中了我许家的商队吧。”
罗锦言忽然很庆幸,前世她做皇后的时候,这位莫老夫人一直住在慈恩寺,若是也像建明侯府的高老夫人那样,动不动就进宫,她还真是招架不住。
她没有犹豫,坦诚地道:“老祖宗明见,妾身久闻许家商队之名,这才想来求老祖宗一句话。”
莫老夫人忽然来了兴趣,她饶有兴味地打量着罗锦言,问道:“你说你来我这里,你婆婆不知晓,那你夫君可知?”
罗锦言点头:“夫君知道我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