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女驯夫记》第31章


让我老挨揍呢!四爷说想去找点儿好东西,给四奶奶娘家送去,四奶奶回不了门,算是赔礼。”荣嬷嬷笑道:“哎呦,要我说四爷对四奶奶可真是再好也没有,四奶奶要我说也不能仗着有四爷撑腰,就跟夫人顶着来,能有她什么好处!”
英姐儿觉得从心里开始浑身都暖洋洋起来。四郎要来,自己只要假装成他的丫头就能出了门!她偷偷摸摸地沿着来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藏了起来,果然不一会儿,就见一盏红灯笼由远而近,慢慢地从黑暗中走出周四郎的身影来。英姐儿一辈子都忘不了当时的情景:周四郎身上披着一件藏蓝绣金玉兰花大氅,漂亮的面孔被红红的灯笼映照得半明半暗,他脚步极慢,袍服被微风轻轻地撩起,缓缓地朝她走来。
英姐儿觉得自己心里有眼泪一样的东西流动着,暖暖的,酸酸的,甜甜的。她站了出去,用自己都不相信的温柔声音叫道:“相公!”周四郎也有些怔忪地看着她,低声道:“你这副样子,还是整理一下吧?”
英姐儿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裳,一件薄薄的青花夹袄,下面是一条黑布裙子。这还是她的旧衣裳,来的时候送给香草的,这会儿倒派上了用场。她脸上一红,从怀里掏出一把小梳子,将头发重新梳了梳,又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裳,道:“这样差不多了吧?你就说我是我娘家带来的丫头,带着去问我爹娘喜好的。那荣嬷嬷也不认得我是谁。”
京城的早市自来是淘换老物件的好地方。那些败家子儿最爱在这黑乎乎的地方把值钱的家当换成银子,也免了白日里被人认得清清楚楚的尴尬。城门要卯时才开,这个时间也只有这里可以逛了。
任侠留着看车,周四郎把那件招风的大氅留在了车里,又拿了一件褐色粗布披风把自己从头到脚的罩严实了,这才带着英姐儿开始慢慢地开始逛摊子。英姐儿见每个摊子不过三五尺宽窄,一家连一家的,好奇道:“这么早,怎么这么多的人来做买卖?”周四郎懒得说话,一双眼睛只顾提着灯笼往摊子上看。有个矮瘦汉子听见便来搭话:“这位姑娘第一次来吧?咱们这晓市赶的就是一个早。 寅时开市,到了交辰时就散个干净。来来来,我这摊上有个粉水晶的桃花耳坠子,姑娘买了去,必定寻得好姻缘。”
英姐儿见他递过来的那对耳坠子闪亮晶莹,一对儿桃花开得跟真的一般,笑盈盈地摇了摇头:“我已经寻到好姻缘了,你留给别人吧!”周四郎听见,脚步顿了顿,前言不搭后语地问道:“你们家鸡毛掸子现在插什么地方?”英姐儿愣了愣:“随便找了个罐子。”家里为了她陪嫁,掏空底。周四郎指着一边摊子上的一对儿大胆瓶:“你瞧那一对好不好?”
英姐儿一见,就笑起来:“我们家那对多漂亮,一个画着嫦娥奔月,一个画着蟾宫折桂。这一对就有点儿绿,上面什么都没有。”周四郎看那对汝窑胆瓶形制端正,色泽均匀,就算是仿品也不会便宜。听英姐儿这么一说,心里叹了口气,索性道:“给你娘家买的,你自己挑吧!”英姐儿满心的喜悦都要涌出来:“好吧,我想要那一对。”那一对却是喜上眉梢粉彩瓶,周四郎也无心再看,便走了过去,随意讲了价钱,让一边帮闲的给扛了,道:“你陪着他们把东西给送到车上去。我再逛逛。”
英姐儿回到车上时,任侠正打着盹呢。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在车上等着周四郎,也不过两刻钟的功夫,周四郎就回来了。上了车,随意扔给英姐儿一包东西:“给你的!”
英姐儿接过来打开一看,脸色变得十分难看,眼圈悄悄地红了。
作者有话要说:
希望小天使们跟我一起努力吧。我预定目标三十万完结,不管遇到什么事,一定不会坑的!
第36章 回门
马车赶着头一拨,嘀嘀嘚嘚地出了城,朝着冀州的方向而去。
英姐儿自打打开那包东西就一直在发呆:一只镶粉水晶的金叉,一对儿粉玉镯子,还有……那一对粉桃花耳环。
她看见那一对粉桃花耳环的瞬间,就觉得自己一颗又软又暖的心被人用冰棱子扎了一个大洞,痛,好像有些麻木,而且空荡荡无依无靠的冷。她想周四郎的意思非常清楚。只是她不明白她都已经嫁给他了,他也都想方设法帮自己三日回门了,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如果不想自己合离,当初又为什么要堵住门?她很想扯住周四郎的衣襟大声质问,可是,她忍住了,为了爹娘大哥忍住了。她历尽艰辛才能够回门,她要笑着走进家门!眼泪流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就好了。
周四郎见她难过得要哭又拼命忍住不哭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他陪她回门的本意,不过是觉得亏欠了她,要给她四奶奶的体面,也不忍心伤两个老人的心。但他不希望她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他觉得从自己的内心,他是永远都无法接受英姐儿这样的女人做自己的妻子的。
英姐儿慢慢地伸出手,好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一般,把那些首饰都收了起来,还硬生生地挤出了一个笑脸:“谢谢,相公!”
然后她便闭上了眼睛,歪身倒在了车里堆着的靠枕上,刚才那句话用尽了她全身最后的力气,现在好像浑身上下每一根骨头都再也无法支撑了一般。她倒下去的时候,恍恍惚惚甚至搞不清是昏倒了还是睡着了。
女儿嫁过去三天,黄大婶就没有睡过囫囵觉。从小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娇女儿,人人都说嫁得好,可黄大婶就是觉得这颗心跟飘在半空里一般,恍恍惚惚地落不到实处。女儿是田间地边长的蒲公英,可周家那是什么地方,便是牡丹进去也得挨剪子。一想到女儿不知道怎么过日子,她就愁得不行。
她这一日早早就起了身,打发黄老爹和儿子们把昨日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小院又扫了三遍,又让黄大哥去把那火盆里的柴仔细挑一遍,火不能大了,也不能小了。自己带着安氏从英姐儿出门就开始准备今日的饭食。又请了村里能干的老婶子小媳妇帮忙。这一日黄家的院子里要摆五张桌子,本家亲戚,外家亲戚还有半个村子沾亲带故的人都请了来吃这顿会郎饭。
她也知道离得远,女儿女婿要是天不见亮就出门,只怕也要未时过后才进门。可是这颗心就是停不下来。手脚也停不下来,总觉得这样时间也可以快点儿过去一样。
好容易挨到了午时,她正在灶下跟安氏和一群媳妇们想着法儿的往小包子里放各种难吃的馅儿,就听见外面有响动,她一颗心跟窜出来了一般,几步奔了出去,却见章氏娘家哥哥和嫂子带着章氏站在院子门口,黄大哥满面怒容,正跟他们嚷嚷:“你们这是什么意思?明知道我妹子今日回门,上门来找晦气的吗?”
章氏低了头在后面,一言不发,手上挽着一个小包袱。章氏娘家嫂子一挑眉毛道:“谁不知道今日是小姑子三日回门啊?这方圆百里谁家不羡慕!我们是亲家,这个时候上门会郎认亲,本来就是应该的!”
黄大婶此时再是怒火攻心也不能把章氏给赶回去。当初去接人,她拿乔不肯回,这回倒上赶着的来了。可不是应了那句话:“贫在闹市无人理,富在深山有远亲。”黄大婶脸上不快,可还是骂了黄大哥一句:“这会儿犟个什么劲儿!人回来就回来吧!还不赶紧进去帮忙去!你招待她大哥去屋里坐。”
午时眼看就要过了,亲朋邻里都挤满了小院,三日前成亲时的热闹众人还远远没有看够,这会儿都等着看看三日回门如何风光呢。
又过了大概一个时辰,远远地就见一辆马车载得满满地进了村,一时全村都轰动了,小孩子们都飞快地跑来黄家报信:“来了,来了!”
黄大婶一颗心落了地,忙跑到门口去看,可远远地看见那辆马车,心就揪作一团。她见过也坐过周家的马车,这一辆,只有一个小青棚子,一看就不是周家主人用的。又伸了头朝后看,并没有别的车辆。黄大婶拉住来报信的娃娃问道:“你瞧见几辆车?”
那娃娃兴奋地把刚才给他的喜糖塞到嘴里,含混地道:“一辆!装得满满的。”
黄大婶身子一晃,那辆车就近了。七风来过黄家,送过好几趟礼,见那么多人堵在黄家门口,黄大婶黄老爹等众人的脸上都是期盼,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不知道怎么张这个口,说四爷四奶奶今日回不来了。
黄大婶抓住黄老爹的手,几乎要哭出来:“你说,你说大妞妞是不是出什么事了?”黄老爹怒骂道:“呸,老娘们懂个屁!说什么胡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