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为本[农]》第126章


不管百姓是否乐意,大军筹措粮草时,总之最后都得应。炎军能够开具借条,并承诺日后归还,百姓们还真是会欣然应允。
葛评没有言明的一点好处,葛蕤也坦诚的说了出来:“那些百姓是炎军的债主,自是万般盼望炎军能战无不胜,结束这乱世,然后才好来兑换借条。
有百姓们的殷殷盼望,炎军就是民心所向的仁义之师——当然以前也是、如此以后只是民心更深了,炎军必然能战无不胜!
这借贷法,不止今年可以在太白县施行,之后在川蜀之地、在凤翔府其他县内,也一样可以施行。如此一来,以后炎军的粮草便不用愁了。”
这法子,就算张武壮也都听懂了:“债主必然是希望欠债的过得好,不然他们的债就打水漂了、就没了!这样一来,不愁百姓不向着我们炎军!”
张武壮这话才算是说透了,在场一些脑子里没太多弯弯绕的武人,也都听明白了,纷纷感叹:
“这法子虽然无赖了点,但着实大好!”
“说什么无赖呢,夫人这法子是有远见!夫人出的这法儿大好!”
“也别还粮食了,就全都免除相应年限的赋役!只有朝廷官府才能名正言顺的免除百姓赋役,这样等到去还债的时候,炎军必然是已经大功告成了!”
“哈哈哈对,成了就兑换借条,没成的话,那也就没办法了!”
……
姜秾:“……”
不是、没有、别乱说。
被他们这么一解读,这‘借贷法’真的是很无赖了。
“对,若归还粮食,还要费大力去运输,途中还会有损耗,最终换到百姓手中的不知能有多少,平白伤了百姓们的信任。还不如日后直接免除相应年限赋役,来得便捷。”夏简戟总结道。
于是,这‘借贷法’便就此定下了。
只等夏收后,找个书店之类的地方,开版印刷出统一格式的借条来,再一张张盖上夏简戟的私印。然后派一个信得过的亲信去负责此事,以防施行时多方勾结、收受贿。赂,多填了借贷的粮食数量,以牟取日后更多年限的免除赋役权利。
因说着说着,话题就跑偏了,堂上众人又都开始说些阴谋阳谋算计的了。
……
“天下士绅地主,如薛家者甚多!等到明年夏收后,军粮便不用担心了,只在此之前还要以战养战、过得紧巴一点,那不如索性把以前那些仗势欺人、侵占兼并百姓田地,却还欺压佃农的士绅地主们,全都给端了!不、是为民伸冤了。
等炎军最终解救天下万民于水火时,就把那些田地按照户中人口多寡,重新分给平头百姓。”夏简戟说到兴起时,说话措辞也不顾那么多了。
堂上众人都是绝对忠心的人,不会把今天商议的泄露出去半句。不过,这事就算泄露出去了也无妨。
甚至夏简戟和葛蕤他们还谋算着,若以后形势需要,他们还打算把这事儿主动给泄露出去,如此就能在‘借条’之上,在炎军与百姓之间再加固一层牵绊,等着他得了天下后给他们分田。
至于那些地主?吓跑了就跑了呗,即使一时跑脱,但等夏简戟率炎军问鼎天下后,不照样要落在他手上?
“百姓受有权有势又有权者欺压太久了,兼并和强占田地尚且满足,‘产去税留’更是常事,百姓的日子实在太苦了!若是能从根子解决了问题,把士绅地主手上的田地,拿去重新分给百姓,再推广开夫人培育出的良种,以及增产保产的耕种之法,那百姓们的日子会好过许多。
如此,方不负我等初愿啊……”葛蕤感叹。
何止葛蕤一个人,在场众人除姚青云(且再算一个诸葛评)之外,都是深受过被欺压之苦或耕种劳累之苦的人,普通百姓之苦他们是再清楚不过了,夏简戟的打算他们都再同意不过了。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夏简戟便决定了南入川蜀后,要如何对待那些川蜀地头蛇:“那便定了,大军入了川蜀后,先打大昭朝廷驻守的府军,再行整治那些仗势欺人的士绅地主!”
说不定,大昭朝廷的府军,早已闻讯逃的逃、散的散
了呢?毕竟炎军要率十万大军攻入川蜀这事,大昭朝廷早就‘料定’了,那些川地驻守府军应是早就知晓了的。
若果真如此,他们就会轻松很多了。
把一些大事都拿出来商议并决断过后,又确定了相应的具体施行细节。如此直到午时太阳当顶了,方才基本商议完毕。
“我与武壮率军五万南下后,这北地后方就交予诸位了!”夏简戟最后安排道。
“农耕诸事,由夫人总领指导,诸葛先生和葛师在旁协领。“
姜秾点头答应,诸葛评和葛蕤起身出列,同声道:“在下领命!”
“北地的其余民政诸事,还请诸葛先生总领,葛师协助。”
诸葛评和葛蕤再次同声领命:“在下领命!”
“府城安危及至整个凤翔府和北地的布防,就交由姚将军在府城坐镇指挥了,必要时还要劳累姚将军带兵或护卫,或驱赶怀不轨之心者。”
姚青云起身出列:“在下领命!吾非身死,绝不使不轨之人入城一步!”
“夏某信姚将军。”夏简戟继续安排,“圭章,陈仓县便交给你了。”
葛圭章起身出列,揖道:“在下领命。”
姚青云统领北地后方即整个凤翔府的安危防守,不到必要他的人都要镇守在府城,而扼南北咽喉的大散关所在陈仓县,交予了葛圭章,这是一种制衡。
但也不无夏简戟的小心眼:可不能把葛圭章放在府城,与他秾妹隔得太近了,平日他在的时候不用顾虑这些,但他不是要率军南入川蜀嘛,虽然相信两人的品性,但也止不住他吃醋啊!所以,这两人还是隔远点吧!
“五七和张二,你两且随我南下。张一,你到时在葛师的安排下,运送粮草和良种南下支援。四七、八郎、大壮和进财你等,有随我南下者,也有留守北地者,之后几日内再行安排。”
王五七等人起身出列,齐声道:“在下领命!”
如此,就算是安排妥当了。
大军南入川蜀,这种声势浩大的大事,早就已经在做准备了,否则仅这十日的准备就太仓促了。
十日倏忽即过。
夏简戟与张武壮带领五万大军,在留守北地的炎军众人的挂念之下,在大昭朝廷等各方势力或喜或忧之中,出了大散关,走陈仓道经褒城,转道汉中并火速攻占了下来,算是声势浩荡的入了川蜀!
第90章 
升和十八年五月; 炎军首领夏简戟率五万大军南入川蜀。
同月,穿过秦岭到达汉中; 而其后仅仅花费五日,便顺利攻下汉中府。向各方势力昭显了炎军锋锐,所向无敌!
之后破竹之势不减; 顺势再下涪州、巴县等地一举拿下重庆府。随后不过一月时间里,便拿下全部蜀地,并初步整顿完成,府县衙门重新运转。
蜀地东据巫山山脉之险; 扼长江水道之要,是易守难攻之地,东边可守荆湘; 以防米谷军或其他南方势力进犯西南川蜀之地。
升和十八年七月,蜀地炎军西进川地。
川地百姓欢迎之至,甚至开城迎接,炎军兵不血刃便轻易夺得了成都府。甚至秋播时,成都府的百姓还种上了炎军带来的高产良种。
慷慨赠送良种、秋毫无犯百姓,这样的炎军; 川蜀之地的百姓那是再欢迎不过了!
不久; 炎军相继再下潼川府和叙州府等地。
至升和十八年腊月,川蜀之地就已尽在炎军之手。
……
从一开始,炎军攻占川蜀之势就显得太过迅猛了,让各方势力措手不及。
比如大昭朝廷,得知夏简戟果真带着张武壮——那个能只身入敌阵枭首敌将的悍将; 领兵五万南入川蜀之后,朝堂上一口气还没松完、没来得及高兴几天呢!
便又传来消息:长途奔袭后的炎军,仅五日便拿下了汉中府!
随即,朝廷上开始争论:究竟是立即出兵攻打凤翔府,截了炎军在北地的后援,将夏简戟堵在川蜀之地呢?
还是按照先前计划,趁夏简戟在川蜀之时,向东发兵剿灭邺城军,再南下剿灭宛陵府米谷军,最后再以包围之势给炎军来个瓮中捉鳖?
乱世中的新起之秀状元云青,因其神机妙算料中了炎军动向——果真只占据了凤翔府、并未东进长安府,这次皇帝想听听他的建议。
云青:“入川炎军方才五万,凤翔府内就还剩了十万炎军。有叛将姚青云镇守凤翔府城,夏简戟老母妻子亦是留守,虽然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