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素染桃花》第135章


一滴晶莹的泪珠滑落,沾湿了她的面颊。
琳琅认识苏染许多年,不论是二十年前青涩稚气的少年,还是如今大权在握、谈笑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信武侯,在她的眼中,他总是自信而又从容的,这世间仿佛从没有他办不妥的事情。
可如今的他,怀中抱着一个人,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苍凉悲鸣的气息,痛彻心扉,不外乎如此。
她不知他同杜娘究竟有何过往,可眼下却止不住地有些心疼,心疼他,也心疼杜娘这个女子。
萧远自长廊对侧走来,来到琳琅面前,想要入亭中禀报什么,可见眼下如此情景,又有一些踌躇。
琳琅问道:“还有什么事情?”
萧远并不说话,只是带着她穿过长廊,来到后园一弯莲花池畔。
池畔有一排碧绿垂柳,虽已是初夏,可这排柳树并未凋落,反倒显得生机勃勃。
在那一排绿柳之前,有一块青石台,青石台上躺两个人,暖风吹拂,周边铺洒着凋零的绿叶红花,显得凄美瑰丽。
桑无焉面上的那条深色长绫已然滑落,露出一张清秀俊美的面容,肌肤雪白,双目垂闭,唇角带笑,面容显得安祥平和。
宋绾君单手挽住他的脖子,偏头枕在他的肩头,眼神有些空洞,纤长的睫毛在日光的掩照下,如同振翅的蝶翼,优雅而又美丽。
素色的衣襟皆被鲜血染得深红,两人交缠在一处,竟分不清这究竟是谁的血。
绾君轻抚他的面颊,目光望向遥远的天际,声音清浅飘渺。
她说道:“无焉,我要带着你一起…一起骑着马踏遍六国九州,我们去看极北之地的万丈雪峰、去看西北沙漠的海市蜃景、东海之滨的千岁鲛人…”
“南方的荣安国有云梦泽,那里开满漫山遍野的红花,悬崖尖上生着冰清玉洁的雪莲,走累了,我们就在那里筑一间小屋,落地安家,我们再也不要分开了,好不好?”
琳琅忽觉得鼻尖有些酸涩,她仰起头来,看天空云彩绚丽,可远处似有黑压压的乌云渐渐靠近,山雨欲来,压得她几乎透不过气来…
第三卷完
作者有话要说:
还剩最后一卷,已经将近尾声,四月份应该就能完结,感谢一直支持的天使
第四卷:终篇
第118章 初雪
元光二十八年秋,楚皇骤然驾崩,因旧太子莫亓病弱体虚,恐其难当大任,故临终之际将皇位传于二皇子莫诀。
新帝登基,汴京城朝野格局大变,自古成王败寇,三皇子莫璟一党失势,多遭左迁,新帝重用丞相闵彦及外臣沈璃。
沈璃修道之人,道法高深,曾任燕国国师,此番去燕留楚,新帝甚为高兴,仍照旧封其为国师,以三公之礼相待。
自新帝登基起,信武侯便抱病卧床,再不曾出府。
转眼又过了小半年,清河公主已是十八年华,新帝只这一位妹妹,便在各贵族公子之中亲自为她甄选驸马,奈何这位小公主眼界极高,选了好几个月,竟是一个都不曾瞧中。
新帝甚为苦恼,曾放言:只要公主开了金口,不论是谁,他都会以帝王之尊为妹妹亲自上门提亲!
百姓都说清河公主好福气,生来便在帝王之家、公主之尊,一辈子安享荣华,现如今又有这样一位将之宠爱至极的皇兄,这全天下的好儿郎都任其挑选,何其幸运、何其荣耀!
这一年的冬天来得格外的晚,直到腊月初上才下了第一场雪,大雪纷扬,将一整座汴京城都染得雪白。
屋子里烧了充足的炭火,苏染病了许久,眼下正垂着发,肩上披一件深色绒袄,倚在雕花窗棂前的一方软榻之上。
他一手抱着暖炉,另一只手随意翻着案上竹册,神态慵懒,气度风华。
看他今日精神劲好,琳琅也不上前打扰,只坐在对侧云帐之前,将旧年收集的荷花雨露都倒于茶茗之中,而后放到火炉子上烧。
因着炉火正旺,只过了小半盏茶的功夫,茶茗之中的露水便沸了开来,案前雾气缭绕,整个房间之中都弥漫着浓郁的荷露茶香。
苏染闻见香味,放下了手中竹册,他抬起眼帘朝琳琅那方向望去,笑着说道:“你这煮茶的手艺越来越好了,闻着真香。”
琳琅一手扶起袖摆,往那青瓷茶杯中满了小半,而后端着那茶杯送到苏染面前。
苏染轻轻抿了一口,茶杯上侧飘着些朦胧的白气,将他秀雅的面容遮挡了大半。
琳琅抬头之时,透过纱窗隐约可以望见外面的雪景,茫茫一片,静谧雅致。
转眼已过数月,时光流逝,仿佛没有留下半点痕迹。
这些时日她日夜陪在苏染身侧,不论外面如何翻天覆地、暗流潮涌,他们只沉浸在这一片属于他们的天地里,品茶、下棋、喝酒谈天。
她趁着这些闲暇功夫,给苏染做了许多新鲜菜食,他虽食量不大,却总会给她面子,每样多少都会吃上一些。
这样的日子,闲适平淡,却是她最为向往的生活。
看她有些出神,苏染那双漆黑的眸子里露出一抹狡黠的神色,他伸手握住她纤细的手腕,猝不及防就把人带到了怀中。
琳琅坐在他的腿上,刚一抬头,便对上他那双狭长的眼眸,周边围绕的都是独属于他的气息。
青天白日里,又是这般暧昧的姿势,她面皮薄,当下便红了脸,挣扎着要从他身上起来。
平日里看他力气不大,此时竟是把她摁得紧紧的,一动都不能动弹。
他的手顺着她的腰线胡乱摸着,把她浑身上下摸得又软又酥,正欲低下头来吻她,可门外却传来吱呀吱呀的脚步声。
有侍女轻扣房门,说道:“老侯爷差了人将小公子送过来了,眼下已到前厅。”
原来竟是阿垣来了。
琳琅忙起了身,拢了拢鬓发,朝门外侍女吩咐道:“我马上便过来。”
此时她面颊微红,眼含□□,坐到梳妆台前粗略地理了理妆容。
苏染则倚在软榻上,满眼含笑地望着她,浅声道:“你不用着急,慢慢来便好。”
琳琅有些嗔怪地瞪了他一眼,一边披上外穿的裘衣,一边说道:“外面下着雪,阿垣年纪小,可别受了寒!”
苏染也有大半年没有见过阿垣,心中虽有想念,可他一向都是一副喜怒不行于色的性子,便只笑着道:“父亲一向宠他,既是差人送来,必然不会叫他冷着冻着,你不要心急。”
琳琅并不理会他,待系上了裘衣,便急匆匆出了门,她随着那侍女一道往前厅而去。
她们穿过回廊,走过堆满积雪的石子路,前方有一角亭,角亭旁是一弯翠湖,此时风雪稍停,湖面上覆了一层白霜。
还未到前厅,便望见一道圆鼓鼓的身影,他披一件青色裘衣,头上顶着斗篷,裹得里三层外三层,只露出一张冻得通红的精致小脸蛋儿。
琳琅含笑走到他的身边,阿垣倒也并未将她忘记,一见到她便弯着眼睛软软糯糯地唤她:“琳琅姑姑”。
她把这小家伙抱了起来,阿垣人虽不大,可兴许是因为穿得厚实的缘故,倒也有些沉手。
“你阿爸还在等你,姑姑现在便带你过去。”
阿垣乖巧地点了点头,伸出手臂圈紧她的脖子。
进门之时,里边炉火烧得正旺,琳琅为阿垣脱下外穿的裘衣斗篷,抖落一地的积雪。
阿垣一下地就撒着小脚丫子,穿过帐幔朝内堂跑去。
看到苏染正倚在窗棂前的四方软榻上,便忙跑到榻前,手脚并用想要爬上榻去。
可终究是身量不够,苏染看他极为吃力,眼中含笑,慢悠悠伸出手来把这圆滚滚的小人扶上榻来。
阿垣坐到他的腿上,把他原先平整的衣裾蹭得褶皱凌乱,他的身上犹带寒意,一边奶声奶气地唤着“阿爸”,一边把冷冰冰冻得通红的两只小手朝他怀里塞去。
苏染气质清雅,极易叫人生出一种疏离之感,可这小家伙一向都不大怕他,蹭到他面前,在他脸上“吧唧”一口,沾了不少的口水。
他也索性任由这小家伙不安分的折腾着,把两只冷冰冰的小爪子扒了出来,拿了暖炉子给他捂上。
许久未见苏染,这小家伙缠他缠得紧,八爪鱼似的贴在他身上,嘴巴里一停不停。
已近午时,琳琅在外堂布菜,留他们父子两人在里边说着话。
苏染的话并不多,大多数时间只是垂着头,听小家伙绘声绘色地讲着琅琊郡旧府里面的趣事。
诸如大父又给他买了什么好吃的零嘴、夫子教他念了什么新书、前几日拿着弹弓在后园子的雪地里打了多少只麻雀。
待说到有趣之时,帐内又传来两人清清浅浅的笑声。
琳琅备好了菜食,扶帐入内,朝两人唤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