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素染桃花》第121章


绾君和无焉的婚事订在那年入秋之时,如她所愿,办得甚为低调。
一无雅声喜乐,二无宾客临门,只穿着喜服对着平昌侯夫妇的灵位拜了三拜,而后由侍女扶着她入了洞房。
绾君自入清漪阁后便再不曾着过红妆,掀开红盖子,房中烛影摇曳,她隐隐能够看清梳妆镜里那一张熟悉却又有些陌生的脸。
嫣红的唇、纤长的眉、双颊上抹了粉红的胭脂,淡妆浓抹。
无焉入房之时脚步有些踉跄,他的肤色本就白皙,衬着一身玉冠红袍,俊朗无双,嫩得几乎能掐出水来。
他的身上沾了少许酒意,见她端端正正坐在喜榻前,盛装而扮,不由地望着出神。
绾君抿嘴笑了笑,额前的坠链随着她的动作轻微摇晃。
她问:“你在那里傻站着做什么?”
他回过神,笑得极为青涩,“我头一回见你穿女装,觉得甚是好看,就停步多看了一会儿。”
“往后的时光太长,看久了会不会觉着腻?”
他忙摇头,“时光匆匆,一辈子都嫌太短!”
绾君扶袖端起案上清酒,送至嘴边,一饮而尽,而后又放下酒盏,朝他斜眼媚笑:“既是觉着时光太短,还不快过来?”
桑无焉何曾见过她如此神态,眼下既已拜了堂,眼前这人便就是他的妻,此刻不由地有些心猿意马起来,忙应了一声,而后朝榻前走去。
他入房前喝了不少酒,酒意上头,又因着衣摆过长的缘故,脚底一拌,大半个身子压到绾君身上,不差不倚抱了个满怀。
绾君见他脚下不稳,忙又按着他的胳膊,将他扶上了一些。
软玉温香在怀,无焉愈发舍不得松手,只直勾勾望着她那一张俏脸。
纵是绾君这般平素不大言笑之人,也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面颊上不知不觉染上两朵红晕。
她正欲松手起身,可怀中这人却忽得亲上她的面颊。他一手按住她的肩膀,另一只手揽上她的腰间,将她压在榻上,胡乱啃着。
桑无焉的动作太过生涩,又有些急切,牙尖碰到她的肌肤上,有轻微的痒意。
他顺着脖子一路往下,稍稍扯开她的衣襟,吻上她优美精巧的锁骨。
她的肌肤微冷,他的气息火热,烛影摇红,满室弥漫着暧昧的气息。
她也有些情动,半闭着眼睛,喉间发出一声轻吟,发间玉簪滑落,一头及腰的青丝顺势披散下来,落到枕间。
衣衫有些繁琐,他拉扯许久都不曾解开,绾君睁开眼睛,冰凉的掌心慢慢覆上他的手背,十指紧扣,青丝交缠。
他又换了一个姿势,自身后将她拥住,衣衫滑落之际,映入眼帘的是她满身的伤痕,后背的箭伤、胸前的刀伤、臂上的淤伤…密密麻麻,交错纵横。
有些伤痕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变淡变浅,而有的新伤仍旧狰狞,如同一块烙印,自此烙在他的心尖。
无焉放缓了动作,轻柔地亲吻她胸前的疤痕,眼中满含怜惜。
她抬臂挽住他的脖子,二人一道倒在绣着鸳鸯的红色喜榻上,她的后背覆上锦被,带着轻微的凉意。
他愈吻愈下,终是吻至她腰间那道深褐色的伤口,深长且狰狞,有些渗人,可无焉却是毫不在意。
帐前烛影摇曳,映照在她如雪的肌肤上,生出淡淡的粉色。
终究是个未经人事的女儿家,绾君有些羞涩,喉间又发出一声嘤咛,她微蜷起身子,那双白皙修长的腿缠至他的腰间,又伸出手来,蒙住他一双清澈漂亮的眼睛。
“不要再看了…”她的声音沙哑,带着少许不安。
无焉闻言复又欺身,覆上她嫣红的唇,细细摩挲…………………………
师父曾说,情爱于她,是毒、是劫。
可她却情愿自此沉溺于他的柔情蜜意之间,再不醒来。
一晌贪欢,次日清早,几缕日光透过窗上的缝隙倾洒到床前,红烛早已燃尽。
绾君枕在他尚显单薄的肩膀上,望着他精致无暇的侧颜,心中忽得生出一种未曾有过的踏实感。
这人自此便是她的夫君,是她执手终生的男人,一株浮萍有了依靠、有了寄托,是否从此再不孤独?
绾君起了身,穿上内衫,赤着脚坐到梳妆台前。
在她记忆之中,她最初只是徽州乡野间一个漆黑干瘦的丫头、后来是北静王府里一个孤独沉默的影子、再后来她四处奔波,过着刀尖舔血的生活,是一个漠然寡情的刺客。
可如今只在无焉身边呆了这几个月,便被他喂得丰腴了许多。
她抬起手臂抚上自己的面颊,却见镜中女子双颊红润、眼含春/色、眉目间带着掩不去的欣喜之意。
她拿起案上的象牙木梳,正欲梳发。
可无焉却忽得自身后抱住她的腰身,他的下巴倚在她的肩角,整张脸埋在她的颈间,闻着独属于她的气息,愈觉春风得意,此生无求。
她笑了一笑,只嗔道:“你别闹,我要梳发。”
“我替你梳!”
无焉拿过她手中的木梳,站在她的身后,轻揉她及腰的长发。
他的神情认真,可手上的动作却是笨拙极了,有青丝自他指间垂落,忙活了大半日,终是勉勉强强绾了个半散的香髻,插上一支碧玉发簪。
待梳好了发,他又欲为她描眉,却被绾君含笑制止:“今日还需得出门见人,相公好意,绾君心领了。”
无焉被她这一句相公喊得身子酥了大半,他也知自己手拙,做不得这般闺房之事,便只坐在一侧,撑着下巴望住她,看她画眉敷粉、看她浅笑扬眉。
待二人梳洗好了,他又献宝似的取出一块墨蓝色玉佩,坠着浅色流苏,系到她的腰侧。
“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西疆和田玉,你我既成了亲,这玉往后便交由你保管!”
绾君虽无鉴识珍宝的眼力,却也知晓这玉既是安阳桑氏祖传之物,必是珍贵罕见。
当下也不扭捏,只取出一枚同心结,送到他的手中,浅笑道:“剪云鬓,分丝发,绾作同心结,聊表我意。”
无焉甚是高兴,将这同心结系在颈间,小心翼翼塞入衣襟。
**
绾君不喜出门,无焉随着她,还是如旧时一般,每每看见什么有趣的玩意便搜罗回府中,送到她的手上,逗她高兴。
每至夜间,无焉会坐在书案旁点灯看书,他是个读书人,酷爱书画,却不喜仕途,他总说读书可以养性修身,有时也会邀她同品。
而她总是摇头,只在他的身侧为他送茶研墨。
绾君自小便入了清漪阁习练剑术,字却认得不多,她喜欢静静地坐在他的身边,听他绘声绘色地为她讲述书中的姑娘少年,书中的羊驼草原、冰川河流。
她觉着如此这般,甚好。
安阳城中的世家百姓都知平昌侯府的无焉世子新娶了一位世子妃,可世子对这新婚娇妻甚为呵护,把她日日藏在府间,任谁也不给看。
时间久了,关于这世子妃的传说便在城中四下流传开来,有人说她温婉娴淑、貌若天仙,有人说她天生媚骨,惹着世子为她神魂颠倒,也有人说世子妃不愿出门见人,只因生着一张奇丑无比的脸。
坊中流言太多,越发真假难辨。
**
无焉十八岁那年,正逢加冠,齐皇陛下派使者亲临安阳城为之举行加冠大典,待得加冠礼成,便可继承平昌侯爵位。
加冠礼于城西朱雀楼前举办,甚是隆重,围了不少看热闹的百姓。
绾君着素青长裙,面拢青纱,与府中的南叔一同立于台前观礼。
无焉的父母去得早,几乎是由这位平昌侯府的主管一手带大,故而待之甚为敬重。
大典即将开始,台上摆着祭祀的钟鼎,牛羊。
无焉比之两年之前同绾君初见之时,又长高了些许,原先略显稚气的脸已然长开,更显俊秀无双。
他此时着锦靴华袍,立于高台之下静候。
已近吉时,可使臣却还不曾到来,四下百姓交耳讨论,喧嚣渐大。
按理说来,此等冠礼之事不该出现什么意外,持礼大臣应早在高台之上准备妥当,如此这般迟迟不到,驳了平昌侯府的面子,似非齐皇本意。
正临大礼之际,有一乘撵自城门口缓行而来,诸多侍卫随行,声势浩大。待乘撵行至朱雀楼前方才缓缓停下,侍从恭恭敬敬挽起车帘。
有一年轻挺拔的男子在众人拥护下自撵中走下,着月白色绣蟒锦袍,玉冠束发,姿容华贵,一张俊脸甚是熟悉。
绾君只远远望了一眼,便即刻变了脸色。
她曾于那人身侧守了一千多个日夜,莫说此般模样,哪怕是燃作灰烬摆在她的面前,她也决然不会认错。
而这男子正是齐北静王李意琛,也是她曾经的主人。
作者有话要说:
回忆大概还有一到两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